
我的父親我的爺
路來果
看了“冰輪玉兔 ”《獻給我偉大的父親》,看到不少朋友紀念父親節(jié),我就也寫寫我的父親我的爺。

我家是農村,山東魯中丘陵地帶一個平常的小山村。特點是窮,到處是土山丘陵,留在我記憶里的是一片荒涼一片荒蕪一片鄉(xiāng)愁。
我是家中最小的一個男孩子。聽娘訴說上面有五個哥哥,其中有個哥哥我沒有見,是五八年送了人,以后夭折了。我見面的就是四個哥哥,沒有姐姐妹妹。在六十年代里,還是大集體,記憶中的父親,高高的瘦瘦的,生著胃病和噎食?。ㄎ业睦霞?,父親都是叫爺)。
在那個年代里,我的爺帶給我的,沒有偉大,沒有榮光,沒有平凡,是一些打罵、爭吵,貧窮、疾病、自卑和無奈。

我的記憶里,在學校填表時,雖然家庭成分是“貧農”,父親欄,歷史不是“歷史清白”,是填寫“歷史清楚”。這個“歷史清楚”,是他幾次賣兵國民黨51軍的歷史。在戰(zhàn)場上,他的耳朵被子彈打去了半塊,從此有了一個外號“豁耳朵”。我童年的記憶,就被“歷史清楚”“豁耳朵”這兩個詞語屈辱壓抑了很久很久。留在我記憶的就是幾個殘存的片段。

(一)爺是第三生產隊的飼養(yǎng)員
大概是上小學一二年級,爺是第三生產隊的飼養(yǎng)員,就是負責喂養(yǎng)生產隊的牛驢等牲口。記得是住在村后西屋的幾間屋子里,北邊是一排敞篷攔著幾十頭牲口,他叫上我去和他困覺(叫“通腿”“倒腿”,就是兩個人一個被窩,一頭一個的意思)。外面是鍘刀鍘下的草料,里屋是炕,冬季里燒了火炕。想來這大概就是叫上我享受的原因吧。至今記憶里還是有著那種煙熏火燎的辣煙嗆煙的味道。記得一次,是吃肉。那個年代,就是等于過年吧。那晚上,聽到有敲梆子的聲音,爺說,走,跟我吃肉起。其實是一個社員自己的不大的豬死了,煮煮召集人吃了,也換幾個小錢,聊勝于無吧。這是第一次和爺兩個人吃肉,細節(jié)我已經忘了,好像就是大碗吃肉喝湯啃骨頭吧,好像就在社員家的桌子上。爺吃得少,他看著我大口的吃。這是平生第一次這么放開的大碗吃肉。

(二)和爺去趕北展集
記得有一次是自己家的豬死了,爺自己燒水燙了,用刀刮掉了豬毛,把肉用借來的秤秤好一斤一捆,用茅草捆好,放在筐子里,上面用濕包袱蒙蓋著,步行六七里路,到一個叫北展的集市(家鄉(xiāng)土話方言叫“趕集”)去賣。正是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年代,禁止個人做小買賣,被集市管理人員不知道當時是不是也叫工商的抓住,至少是被沒收的,就叫做割資本主義尾巴。不上集市賣不了,上了集市又害怕。在集市一個樹下屋角,爺邊賣著邊瞧著。真是怕什么,來什么,果然管理的來了。有幾個人提著一捆一捆肉還沒有付錢也顧不得了,我們要快跑,好像跑到一個村子里。此后,是不是賣完,我忘了(這種迷藏,即使在九十年代,我業(yè)余幫老婆賣衣服,畢都集也是因為證照不全,管理費不全,被工商人員搶走幾件西裝、套裙;喬官集被搶走幾箱子歌曲磁帶……所以,今天網絡新聞非洲城管與做生意的大學生激發(fā)暴動,中國城管與小販沖突,我知道,人民是弱勢群體)。

(三)勤勞吃苦的父親
說起來我的童年的壓抑和無奈,除了父親的“歷史清楚”“豁耳朵”之外,我還有一個包袱或心里疙瘩,就是叫“瞞著鍋臺上了炕”(老大沒有媳婦,老二有了老婆,我們家鄉(xiāng)叫“瞞著鍋臺上了炕”)。大哥在農村,因為家窮,是普通農民,過了三十多了還沒有搞上對象。我的記憶里,父親默默地拿著長長的大煙袋鍋子抽旱煙,一鍋接一鍋,抽的是煙,抽的也是憂愁。二哥三哥四哥相繼當兵,對象就不愁了。畢竟在新中國,當兵光榮啊,人民解放軍啊。二哥本身長得就威武英俊,到了結婚的年齡,就有人來提親。爺娘就整天兩難著,讓老二先結婚,老大就落下難辦更難看,不給老二說媳婦,也怕當兵復原后,就難說了哈,怕沒有姑娘跟,就耽誤了老二……不知道爺的旱煙袋抽了多少個日夜,也不知道娘絮叨了多少回,流了多少無奈的淚水。父母叫了大哥商量,同意了給二哥娶了媳婦結了婚,于是造成了這個“瞞著鍋臺上了炕”的現(xiàn)實。
大哥的婚事就這樣拖下來了。眼看著老三也到了超過了結婚的年齡,不能再有一個“瞞著鍋臺上了炕”,等三哥部隊復原,就等著。三哥三嫂戀愛兩年多,不能結婚。終于大哥從民夫的專業(yè)隊,選拔推薦請客送禮找關系進了“朱劉煤礦”,成了一名合同制工人,全家才從滿天烏云到云開日出,大哥的婚事也就果然好辦,好多真正的想跟的姑娘托人上門提親了,于是大哥和三哥接連接近同時結了婚。 
我們的家鄉(xiāng),當年雖然還沒有所謂的“幾大件”,貧窮的年代,男孩子娶媳婦難,但總得有幾個必備的條件:小伙子長得正常,三間四間房子是必須的。為了大哥的這幾間婚房,全家在努力,在山上撬石頭搬石頭往回運石頭,也曾磨破了褲子露出膝蓋,也曾磨破皮肉,也曾排除啞炮,也曾震聾了二哥的耳朵……石頭蓋的房子自然難看,怎能和青磚、紅磚一個效果?就是外面刮上水泥的皮子,畫上模擬磚塊的圖案。當時的錢,就是生產隊的分紅,養(yǎng)幾只雞鴨鵝兔,雞蛋、鵝蛋兔子賣了換錢還要供
我和四哥上學的學費、

全家的衣服,以及油鹽醬醋。我的爺就打起撿糞賣錢的主意,當時大隊的蘋果園需要肥料。十冬臘月,為了和大家搶,不明天,爺就背起糞籃子拿起糞叉子,去田野村落人畜出沒活動的地方,拾糞,賣給大隊林業(yè)果園……蒼天不負有心人,終于,大哥的四間婚房打扮好了,等著我那不知在哪里的嫂子,我親親的大嫂,你在哪個旮旯里??!
這些年,大哥遲到的婚姻,二哥的“瞞著鍋臺上了炕”,給我造成的心理壓力,就是從此不去鬧喜房。聽到喜慶的鞭炮,我的心理就有負擔,又一個人家有結婚的,我的大哥什么時候結婚???
(四)我和父親的糾葛
都說父子情深,但是啊,什么東西多了也不稀罕啊,包含人在內。從小,我們家五個兄弟五個窮小子,人不稀罕啊。那個年代,吃的就是煮地瓜,蒸地瓜,煮地瓜干子,或者是地瓜面子做的窩窩頭,地瓜面子烙餅,地瓜面子白菜蘿卜餡子大包子,也偶有玉米窩窩頭,玉米粥,好的就是煎餅卷大蔥。

留在我記憶里的,最最鮮明的印象,就是地瓜吃多了,胃里難受,吐酸水。那個滋味,沒有經過那個年代的人,沒有感覺啊。怎么治療,就是大吃一通疙瘩咸菜。導致至今,孩子買烤紅薯,我也不敢吃。心理障礙,不敢吃地瓜,怕胃酸。
說起理想,我們小時候心底里最大最大的理想就是不再吃地瓜干子,吃白面饅頭;就是不再做農民,吃國家糧,當正式工;找對象,最好的訴求夢想就是有城里戶口的。
至于白面,那是個稀罕物,就是過年蒸下一鍋餑餑(饅頭),拿著走親訪友吧。水餃,我們家鄉(xiāng)叫姑扎,過年才吃的吧。吃飯的場景,七口人一桌子,中間是咸菜,或偶有的白菜蘿卜,有時也偶有粉皮豆腐,都是地瓜干豆子換來。想想,七雙筷子,一齊伸展過去,一碗菜,轉眼就光了,那是怎樣的一種情形?
我們家的兄弟,一般都是相差三歲,我和大我三歲的四哥,自然從小就成了天然的冤家對頭,我們一同在打罵戰(zhàn)斗中成長。四哥不好,我自然更不是一個好東西,兩個差不多大的就整天對上了。我想,我家前后左右的鄰居,肯定現(xiàn)在還記得我家我倆打仗吵架的叫罵聲。
四哥的個子不知怎么,在好長時間落下了,和我一般的高矮,為這,他就不服氣。也許,以為我吃的好東西多,也許以為他干活多,壓壞了個子?總之,他成了我的時時刻刻的監(jiān)管者。吃飯,也許是我提前伸出了筷子,或許我夾了碗里的小塊肉(是些煉完肥豬肉剩下的渣滓)、蛋或是別的什么東西,他以為我搶吃,一下子用筷子把我的擊落。睡覺,在一頭睡,冬季,他就加勁把被子掖到他的身子底下壓著,我的身子就露出來。被子有時就被撕裂了,露出里邊的棉絮。不在一頭,倒腿睡,兩個人就互相跺腳,你跺過來,我還回去。常常是夜里睡覺,我自然不知不覺壓著了他的腿,或是腿伸到了他的身上,他就一腳跺下來。上學,我倆一個年級,他就生氣。有兩個班時,就不在一個班。上學放學不走在一起。他有他的一起走的,我有我一起走的。干活,這是我倆的主戰(zhàn)場:推碾子拉磨的時候,他怕我不使勁,就試試我是不是搗鬼偷懶,一下子,他不用力。的確,我有時還真的偷懶,碾子、磨就停下了。他自然就知道等于是他自己在推著,就報復過來。有時他突然用一下子力,我的磨棍就掉下來。他馬上告訴在一旁添糧食的娘,你看老五,他不使勁,掉了磨棍。有時就是輪著,一人推幾圈或是磨出多少糧食。抬土,土筐就是戰(zhàn)場,為了誰在前,誰在后,繩子的前后移動,不知道打了多少仗。上坡干活,野地里,就是我們的淮海大戰(zhàn)。通常是我不服氣,觸怒了他,總之,有一個模式是固定了的,是我跑,他追。我得快跑了,追上了是挨打的。多數時候,特別是哥哥父母不在的時候,我是滿山遍野沒命的跑,他就在后面狂追不舍??梢哉f,只要在一起,是無時不打架,無事不打架。我們的戰(zhàn)爭,就成為了生活的常態(tài)。記得四哥有句常說的話“我和你不是打仗,是我打你”。

這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止于我們的長大或分別,不記得了。是七六年13歲初中畢業(yè)?是他下學當了農民?是他當了兵?是我繼續(xù)著坎坷的初中、戴帽高中、高中?八十年代當了民辦教師?都無從記起,只是想念著,想念著而已。
而今,創(chuàng)業(yè)喋血的四哥安在?我們何時再痛痛快快的干一仗?我不跑了,叫你結結實實打一頓吧,以解你心頭之恨之氣。不見了我的四哥,只有他的妻兒,只有北山坡一抔黃土,你早早地陪伴了我們暴躁的爺。天堂里的你們倆打架嗎?爺打你嗎?我去幫著你哈。你一個解放軍戰(zhàn)士,自然不怕一個國民黨的逃兵。你們打嗎?娘也去了,估計會拉仗的吧!你們三個安在?我的爺啊我的四哥我的娘啊!四哥,你的兒子超越你,超越了我,西安名校研究生,選拔進京,進入對口專業(yè)協(xié)會。今年,你的兒子已經結婚。四哥,安息吧,不要打我,我怕了你了……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或許,這就是我叛逆反叛反抗性格的種子?
父親的手掌大耳刮子就是天然的判官,一般是各打五十大板,攆出去罰不管飯。不能進屋,院子磨頂上,母親把飯放在那里,我去偷偷地吃,四哥估計也是吧,第二天無人問起少了飯,今天想來,是父母開了一個口子吧。 
最不能忘記的是我高中畢業(yè)回家的日子。八十年代考大學難啊,國家要的少,我們六中四個班二百多個考生,就考住了一個“昌濰師范??茖W校”的。“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已經開始,兄弟們都分家了,當時就爺娘我三個人過日子。父親反復說的一句話就是:“莊戶不莊戶,買賣不買賣,半坯兔子”,見書就奪、見書就撕,可見他對書的滿腔怒火。讀書顯然是沒有出路了,讀書沒有讀出大學生,讀書沒有讀出正式工國家糧,讀書沒有讀出前途……就應該放下書,安心干活掙飯吃。其實,不全是我喜愛讀書,也許就是叛逆,我就是要讀書。黑夜的煤油燈,我放在炕上前面的一個用土坯壘成的框子里,遮蔽了燈光,讀;野地里,北山的一片洋槐(刺槐)山溝溝里,讀。沒有一個人知道,我自己就在家鄉(xiāng)北坡一片洋槐樹林里,讀書。可以說,凡是可以借到的找到的那個貧乏年代的書籍,我都讀到了。
(五)病中的父親和我最后的相守
關于父親的記憶,沒有文化,沒有歡笑,沒有溫暖,有的就是無盡的打罵、貧窮、疾病、自卑和無奈,這些就如影隨形緊緊跟定了我跟隨了我。
不過,我和父親也有著一些交流,是他更為苦難的過去,是他更為艱辛的過往,是他更為貧窮的生活,是他更為勞累的日子,是他更為危險的往事。
哪一年遭土匪,哪一年當兵打仗,哪一年過鬼子,哪一年過八路,哪一年闖關東,哪一年修高崖水庫……也知道了張?zhí)熳?、孟凡忠、碉堡、打張莊等等一些民間版本。他的胃病也就是那些挨餓的日子得下的吧?吃一些老屋后墻的石灰泥吧,其實想來就是一些堿,中和一下胃酸吧?早年二哥(北海艦隊海軍陸戰(zhàn)隊)接他去青島,在白求恩醫(yī)院開過刀治療。以后三哥(福建軍分區(qū)警備司令部)從福建寄過多次各種的糖。這些年讀信回信都是父親聽著說著,我就寫著,和遠方的當兵的哥哥們交流,娘就在一邊流著想兒的眼淚。
有一點是意外的,在爺是意外,在我也是意外。我讀的書,終于有了用場。就是八十年代初,以高中學歷的我,歷經考試選拔(本村的幾個高中生報名),當了一名初中語文民辦教師。
在父親是有了夸耀的談資,比三個兒子當兵更榮耀,是有了一個文化人讀書人,當老師當教書先生的。在我就是魚入海洋虎入山林,從此進入了我的大學,???、本科,科研課題,發(fā)表,出版……“所有的努力都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
八二年我用當時的飛鴿自行車,載著父親去了醫(yī)院,外在的病癥已經顯現(xiàn),脖子上已經有了小雞蛋樣的淋巴瘤。醫(yī)生讓他先出去,留下了我。醫(yī)生很明確的斷定了癌癥晚期。當時母親在徐州四哥處探看。八三年冬季,父親最后最嚴重的一次破包流血受罪結束,就離開了他開始留戀的世界。

八十年代的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生活已經溫飽,大米白面開始有了一些,魚肉蛋已經放開市場。
在我當了教師之后,學?;锓恐蟮呢i頭肉豬下水是自愿購買的。我買過幾次,父親喝著小酒,不知道他還記不記得當年和我去吃的死豬子肉啊。母親說有個偏方,河里蛤蟆煮白公雞可以治療癌。冬季里,我雖沒有做到二十四孝的很多,沒有去“臥冰取鯉”,卻也找了蛤蟆,買了白公雞,煮了,寄希望這以毒攻毒的方子,然而無效。二哥二嫂在家侍候父親最多。每當疼痛來襲,他點名聽“三國”“水滸”。我就把這些書拿來讀,其中有“關云長刮骨療毒”的堅韌,有逼上梁山的無奈,有奮起反抗的成功……有時自然是二哥也讀一些他聽。我的父親我的爺,和多數中國人一樣,你活在三國水滸的草莽英雄里。
八三年冬季,父親去世。那一年,二哥的子女,他的孫子八歲左右了吧,我也過了二十歲,進入教育行業(yè)。他沒有多的憂慮,對娘說,沒有事,孩子多,你掉不了地下的。
回顧我的父親,他就是小民一個。胃病多年,噎食病多年,一直吃軟食米粥雞蛋羊奶泡了的餅干等流食,靠好多的糖維持著生命?;钸^戰(zhàn)亂,活過解放,活過人民公社,活過文化大革命,活過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吃過煙,喝過酒,也看到了子女成人,好的日子開始了,只是他的病熬不了罷了。
蓋棺論定,爺就是鄉(xiāng)村一個式微的農民,活過,看過,打過,罵過,平平凡凡走過了這么不長也不短的一輩子。他的死,對世界微乎其微,大家歡歌依舊,就像一只螞蟻病死在爬樹的途中,沒有人知道。對家庭而言,我們的家,沒有了打人罵人的爺,我們就是沒爺的孩子,塌落了天,從此就要自己支撐,掉了牙齒肚里咽,有了淚水暗夜里流,還要繼續(xù)走下去,為了更多的笑。
謹以此文,謹以此回顧,獻給我多災多難的父親和鄉(xiāng)親父老們。兒子灑淚泣拜你們!


路來果,生于60年代,昌樂縣鄌郚中學教師。2005年1月主編《古詩文完全手冊》;2006年8月主編《古詩文完全解讀》濟南出版社。
陸續(xù)在《風箏都》“濰坊微刊”“都市頭條”等發(fā)表一些散文游記詩歌等文學作品。
近期2021年2月在《風箏都》發(fā)表《冶水無弦萬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