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的我淺讀:此作篇幅不長,句句揪心讓人痛,逝者可以通過那扇黑夜的背后閉起的門,與生者遙寄思念。成河的淚水,可以使愁苦中躺臥的靈魂上綻放朵朵小白花,語言的真實性,心的寧靜感,讓生者有詩句來描述,贊美人間煙火,使生命從紅塵世界里蘇醒,告訴自己,緩緩駛來的春語,其實就是另一世界傳來的消息,顯示出被思念者的光輝形象,縱有千萬年過去,我們同樣不能一一忘記?。。?/div>
(原來的我淺讀:毀了時間騰飛的羽翅,而你卻成了生命中神秘的居留者,成為一切話語的保護(hù)者啊,請與流年和解,與過往和解,無知地俯伏在你的左右,成全了內(nèi)心積蓄很久的情節(jié)一一釋懷,想必能緩解封閉清明時節(jié)的心門之痛。是的,不得不正視時光沖刷的痕跡,也去掉你所有的念,來吧,放棄你充滿心頭的痛點和陰影部分,使你在今生的時間里融化,此時刻骨銘心的一切原諒吧?。。?/div>
清明時節(jié)
文/王子(湖南)
四月的柳笛把天吹破了
倒下的淚在心海里洶涌
干涸之后只剩下咸苦
父親的家不能汪洋
雙膝彎成水渠
告訴他
庚子年是如何用一捧捧黃沙感動上蒼
有頑強的杉木護(hù)佑
花草們都會努力綻放
香燭的淚燙疼了我
清風(fēng)幫我揉揉
順便帶來橙香
布谷鳥也湊上枝頭
吟唱春天
(余新明淺評:作者把清明時節(jié)的斷魂雨,比作柳笛吹破了天軍下的淚滴,淅淅瀝瀝,悲悲戚戚,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一下子把人帶入了憂傷的意境,緊接著,在祭奠父親的同時,告訴他這個庚子年的不同尋常,委婉地寫出這次疫情下人們?yōu)閼?zhàn)勝疫情所做出的共同努力。結(jié)尾一節(jié),用寫實的方式,通過布谷鳥的叫聲,讓人們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希望。全詩結(jié)構(gòu)安排緊湊,亦景亦情,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層層遞進(jìn),升華了主題。)
一半思念,一半珍藏
文/聞墨(河北)
以這樣的方式
安放斷腸的牽掛
一半深埋土里
一半高出田野的光芒
也許,只有半圓的墳塋
才能容納親情的重
也許,只有深埋的摯愛
才能彰顯彌足珍貴
我們的血脈
早已習(xí)慣了這樣的厚重
一次次地?fù)崦c打量
一回回淚水決堤,淹沒痛心的感傷
一半思念,一半珍藏
就像黑白分明的平凡日子
就像日月輪回的短暫時光
(余新明淺評:作者把清明節(jié)的思念與牽掛,用“一半……一半”這樣的方式來表達(dá),這樣,既表現(xiàn)出了對親人的懷念,又表現(xiàn)出了對親人的留戀,整首詩情真意切,思念綿長,“一半深埋土里,一半高出田野的光芒”,“一半思念,一半珍藏”,這樣的描寫,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彼岸花
文/余亮(陜西)
分不開的生與死
釘在軀體的兩端
同樣的風(fēng)雨我們都不曾相遇
只因你有你的旅程我有我的軌跡
把我的軀體風(fēng)干成一把登天的梯
登上高處去找回你的記憶
尋覓我的蹤跡
或許
在你孤獨的夢里
會嗅到我的氣息
那是我將自己藏在了你的心底
早已與你合二為一
與你同體
(杜曉旺淺評:借花說生死和活著的意義,大命題從小處著筆,這也就是彼岸花在詩里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花不具像,要參照自己的個體生活經(jīng)驗才能讀出詩意。但此詩給讀者的指引是明確的,那就是與“你”同甘共苦,說白了就是愿意共命運。)
那一刻
文/西樓望月(黑龍江)
在一個黃昏,我猛然看清
自己的模樣,忽然害怕
一種事物,會在下一秒
消失
我把一些金屬的筆和紙
安置在林間,小溪
安置在一座古寺
禪院的鐘聲,悠遠(yuǎn),綿長
我對著月亮,發(fā)出
相同的聲響
說著一些虛擬的對白
刻下一些,雪一樣的文字
遠(yuǎn)比
書寫一封家書,來的容易
華意讀詩:一面與另一面之完美契合
這首小詩寫的較為活潑靈性,蘊含書信的質(zhì)感仿佛信手拈來,顯得不做作,非常的自然流暢。未發(fā)現(xiàn)瑕疵,看來作者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下面我用我自己的方法來解讀一下這首詩。
我常和詩友講,一首詩是有兩個層面的。要用一個層面表現(xiàn)另一個層面,這就是雙主題。
一首詩的好和深度常常要有雙主題來表現(xiàn)。他的第一個主題是那一刻。而那一刻從時間上來講,寫的是黃昏和新月初上。而包含在其中的另一個主題寫的是思念,姑且不管他思念的是家鄉(xiāng)或者是家庭,他要表現(xiàn)的是那一刻的狀態(tài)。
開頭看清自己的模樣,怕在下一秒消失。與結(jié)尾的家書前后呼應(yīng)構(gòu)建了第二主題。
在第一主題的構(gòu)建上,是這樣安排的,當(dāng)黃昏的陽光照進(jìn)林間,那些金質(zhì)的光影正在書寫小溪綿長的情感,一聲聲敲打古寺的悠遠(yuǎn),而對月思人成為霜白的惆悵。
這是我總結(jié)的語言,而詩人的語言是獨特的,巧妙的用安置安置對月來完成內(nèi)容,筆紙安置林間,小溪安置古寺,對月說些鐘聲樣綿長的情話。這里鐘聲對月,忽然能讓人想起兩句古詩夜半鐘聲到客船,對影成三人,靜夜思呀。這是讀者通感得到的,作者并沒有寫。我覺得這可能就是意外的收獲。
在完成了前有紙筆后有文字家書的這樣一條情感線,小詩就有了一份龍骨,這樣小詩就能站立起來。讀來能讓人完美呈現(xiàn)出那一刻,嘴里留下清雅之氣,余味悠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