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中國文化 謳歌時代精神
《二十四孝》故事之
<涌泉躍鯉>和<臥冰求鯉>
文字整理與講述:燕子
音頻編輯:小星星

“百善孝為先”,
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精髓,
在華夏文明史上
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和廣泛的群眾基礎,
聽故事,懂道理,講禮儀,
弘揚傳統(tǒng)孝道文化。

一,《涌泉躍鯉》的故事
漢代有一個叫姜詩的孝子,
娶了同郡龐盛的女兒為妻。
這夫婦倆十分孝敬老人。
姜詩的母親就喜歡喝沱江水,
于是他的兒媳龐氏
每天去離家六七里遠的沱江邊,
打水回來給婆婆喝,
從未間斷過。
姜母喜歡切得很細的魚,
夫婦倆便常常做給母親吃,
可是母親不愿意一個人悶頭吃,
于是又把鄰居的老大娘叫來
一塊兒分享美食。
夫婦倆從不覺得厭煩,
只是實在沒有那么多錢來買魚。
夫婦倆心里很著急,
暗暗祈求上天的保佑。
沒想到,
他們的孝心真的感動了上天:
房子后面突然涌出一股泉水來,
泉水清冽甘甜,
跟沱江水一樣好喝,
而且泉水里
每天都會跳出兩條大鯉魚,
從此夫婦倆就用這泉水
和鯉魚來孝敬母親。

二、《臥冰求鯉》的故事
晉朝人王祥,
小時候母親就去世了。
父親又娶了繼母朱氏,
繼母不喜歡王祥,
經常在父親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
時間一長,
連帶著父親也討厭王祥,
讓他住在牛棚里。
雖然失去了父母的慈愛,
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
有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
想吃鯉魚,可是天氣寒冷,
河面結起了厚厚的一層冰,
連漁民都不愿出去捕魚。
王祥為了捉到鯉魚,
脫掉自己的衣服,
俯臥在冰面上,
打算用自己的體溫
化開河面的冰層。

這時,
河面的冰層突然裂開一條縫隙,
從裂縫中蹦出兩條鯉魚,
王祥非常開心,
拿回去給繼母熬魚湯。
在王祥的照料下,
繼母朱氏的病很快就好了,
王祥的作為感動了繼母,
從此朱氏對王祥格外關心,
一家人生活逐漸融洽和諧。
王祥的孝行,
在十里八村傳為佳話,
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
編了一首詩來頌揚這種行為: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
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后來,
“臥冰求鯉”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
用來形容子女忍苦孝親的行為。
**********
有朋遠方來學習平臺
知音詩苑聯(lián)合制作

主播簡介

燕子:原名:張俊彥,河北保定人,
中學高級教師,愛好廣泛,
一茶一書品味生活,用心感受文字之美,
用聲音傳遞情感,讓朗讀成為習慣。
音樂編輯

小星星:上海人,
喜歡詩詞歌賦和美好事物,
喜歡制作底版,喜歡在文字里睱想,
喜歡學習并感受學習的快樂!
學習是一生的精神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