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里的窮人生活
帝力于我何

這幾年,走過幾個大的都市,為大都市的繁華富足感嘆不已。但我的眼光總在盯著窮人,因為我也是窮人,即是同類相惜吧。
什么是窮人,且不用什么貧困線一類的標準來衡量,看著那些在垃圾桶里,扒來扒去挑撿著可以換錢的紙箱板、塑料瓶的老頭老婆,就知道啥是窮人。在人人遠離的污垢堆里,扒出一些可以換點鈔票的東西,用以糊口,自然不是啥好事,但這是窮人的一個生存之道,誰也不能堵死。對于一個沒文化沒技術(shù)沒本錢的人,這一生存之道,不能不說是一條輕松的捷徑,無需學習,沒本生意,動手就做。有多少收入,別小看,肯定有人因此在城市買下房子車子的。算個小帳,現(xiàn)實,一個農(nóng)民種十畝糧食地,一年忙到頭,能收入個萬兒八千元的也靠不住,在城市撿拾一年破爛,收入翻個倍不是沒有可能。

看看街頭那扎堆兒坐在地上的一群群男女,身邊立個小牌子,上寫,木工泥工、水電安裝、打空疏通清污。這一群人干的活計也讓他們干凈不起來,個個蓬頭垢面,滿身泥污。別看這些人,都是有技術(shù)的,每天不掙一百二百是不干的。他們也是在城市謀生的窮人,比起開著小車,夾著皮包出入寫字樓的人,他們體面不起來,掙那點兒錢,發(fā)不了財,生活寬寬余余是肯定的,否則也不會有人帶上老婆孩子加入這個隊伍的。
那些推個小車,擔個挑子,騎輛破自行車,走街串巷,叫喊著賣個青菜雞蛋烙饃面條的,路邊擺個小攤的,小生意很不起眼,沒人把這當成一會事兒,就是窮人找碗飯吃罷了。其實,三十六行,行行有狀元。我認識一個賣鍋盔饃的熟人,說了實話,從鄉(xiāng)下來到城市,就是騎著一輛破自行車滿街跑著叫賣,十年了,在城市里買了兩套房子。

在行人腳步匆匆中揮著大掃帚清掃馬路的人,也是城市窮人。掙著最低的工錢,干的是與灰塵打交道的活,活不好,比起那些做小生意的,撿破爛的,街頭雇工收入要穩(wěn)定一點,到月底是有人發(fā)工資的。這個生計,干著心里踏實,苦點累點,不少人還是愿意在城市里討這一生計。
還有那些做保姆的,做保潔的,每天匆匆忙忙出入富人家庭,這類人,穿得體面一點,生活也不錯,收入相對高一點,也是窮人。你是在看著主人的臉色行事,是伺候富人的,能不是窮人。
看看那些送外賣,送快件的小哥,下了車就是一陣瘋跑,為的是多做一份,多得一份工錢。據(jù)說這一職業(yè)收入還可以,也不要眼氣,那是拼命干出來的,沒有年輕人的手腳麻利,是干不了的,都是趁著年輕,干一天是一天。

說到城市消費,自然想到,這里是富人的天堂,消費高,不是窮人的生息之地,也不盡然。城市消費肯定是高一些,但是,城市也留給了窮人生活的空間。那些大型的豪華超市,商品檔次高,價錢也貴,為了吸引客戶,會不定時搞一些優(yōu)惠活動,這時一些質(zhì)優(yōu)檔高的商品低到難以想象的水平,窮人可以趁機購到自己想用的商品。晚上的時候,超市賣了一天的新鮮食品都要折價,其實也都是很好的東西,富人們買完了,窮人可以用十分低廉的價格買走自己想吃的食品。食品這東西,新鮮與在保質(zhì)期內(nèi)沒有啥差別,何必非要去高價爭那個即時新鮮呢?
都市的各個角落,還開辟有讓家庭多余的用品自由交換的市場,在那里,應有盡有,不少家庭把自己多余的用品仨錢不值倆錢的就賣了。窮人在這里可以淘到自己需要的各種日用品,有眼光的話,用極低的價格,就能買到高檔的日用品。再不行的話,去城市大型垃圾場看看,那里桌椅板凳,各類電器扔得真不少,富貴人家用舊了的家俱沒地方放就扔了,分文不掏撿著用就是了。

誰說窮人在大都市里不能生活呢?大都市的生存空間更大,從某種意義上說,窮人在大都市生活更容易一些,生活得也不錯,但你仍然是窮人這是真的,想發(fā)財沒那么容易。我敢說,什么時候人都有窮富之分,即使想象中的大同社會到來,個人的生活還是有差別的,因為人本身就是有差別的,沒有差別,個人就沒了前進的動力,社會就停滯了,這個社會也就到頭了。
生為窮人,也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是,一定要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這就看自己的膽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