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緣丫山游
文/方立新
圖/來自網(wǎng)絡
久聞贛州市大余縣丫山風景幽靜秀美,是個休閑養(yǎng)身的好去處,因忙于工作沒能前去觀光。
2018年中秋后的27日,我三哥贛州好友王醫(yī)師,邀請哥、爸、姐、我、侄子及他贛州的四位女性朋友,共十人,開兩部車到大余丫山游玩。

這次游玩吃、住、游的費用兩萬多元,吃中餐、晚餐兩餐,第二天中餐,共三餐,門票十張,夜宿丫山山頂別墅,一人一房,一夜1680元,好貴,好在這次游丫山是免費的,全由王醫(yī)生的好友……丫山開發(fā)區(qū)老板唐向陽,出錢我們十人旅游兩天。

上午11點半,我們十人乘兩輛車來到了丫山旅游區(qū),中午吃的是丫山自養(yǎng)的魚、雞、鴨和豬肉及青菜,飯后,我們坐上山電梯直上20多米,來到山頂別墅小休。

一棟棟別墅分建在山林各處,外看是山林里的一座一層土黃泥墻房,杉皮人字型屋頂,我和姐來到一棟半圍型九成山舍別墅,左邊是竹編小花園,花園里種著16棵小樹,還有三棵大樹,右邊是兩株大樹,九成山舍,共有四間客房。

我和姐住的別墅,是左右兩間相對單人房,在別墅的右邊,我住右邊239單間,姐住左邊229單間。進來左邊是219房單人間,王醫(yī)師朋友住,正對方的墻上中間,掛著一個老舊的直徑約一米二的大竹編盤,這個大竹編盤的左右邊,各掛一個竹條編成的斗笠,斗笠竹條里布著塑料膜,王醫(yī)師和我哥就住在正面右邊的209套間里。房外的別墅區(qū)過道是由木地板鋪成的,過道的左右邊各一單人房,過道左邊房外墻上,離地一米多處,架著一條約2米長半邊竹桿,用于曬衣服用,兩房過道,前方是進口,后方是開敞的,從后方望去,房邊的樹木和遠處的青翠山巒、灰色天空就在眼前,過道右邊,擺著竹編一茶幾和兩張沙發(fā),是給客人房外休息和欣賞遠近山景樹木的。

我的單間,面積約50多平方米,進門和進門對面的衛(wèi)生間門,是木門,衛(wèi)生間四墻全貼瓷磚,進門的右手邊,是一米二寬直到房頂?shù)拇笠聶唬瑑砷_式的竹編門很精致。一進衛(wèi)生間,對著的是白瓷洗手盆,盆上面是一米二寬一米五高的鏡子,鏡子左上方吊掛長白燈,洗手盆的右邊是白瓷抽水坐式馬桶,馬桶墻掛一小幅寫意果枝框畫,正對是封閉式的全玻璃洗澡間,馬桶的左邊是窗戶,掛著從頂?shù)较碌募氂操|粗絲布掛簾。

房寬約五米,長約十一米,鋪著米黃色地毯,四墻貼著米黃色的墻紙,是人字型房頂。床是一米八寬兩米長的大床,一人睡太大了……可睡三人,床頭墻上掛著一幅小的丫山美景框畫,左右垂掛著乳白色的大圓吊燈,床左邊有床頭柜,右邊是半米寬一米二長木桌,床對面是人造石面大木桌,桌子的上方墻掛一米多長的墻式電視,電視旁墻上,從上到下鑲著約一米五寬的竹編墻,竹編墻離地一米二處,鑲著一個直徑一米的大圓鏡,大圓鏡下是張一米五長木桌。

房內(nèi)左邊墻處,擺著兩個布質沙發(fā)和一個布質架腳凳,很是休閑式。房內(nèi)設置最引人注目的是,進門的左邊頂墻,是整塊的玻璃墻,這玻璃墻的質量很好,要是客人不仔細看,就會以為是沒有墻,擔心住人會掉到房外面的山下去,面見此境,我情不自禁題詩兩首:
山頂別墅鏡墻
別墅鏡墻外,
山景撲面來。
墻外風搖樹,
擬是墅內(nèi)載。
另一首詩是:
夜宿山頂別墅
鏡墻外燈亮,
別墅床上躺。
墻似綠水漾,
風樹水中央。
微燈睡樹上,
暗天垂樹旁。
鳥飛天邊外,
山靜風燈涼。

我之所以要如此祥細地介紹描寫房內(nèi)的各種設置,是因為這山頂別墅一人一夜是1680元,是想看下它是否住有所值。
因山風太涼,我胃寒胃痛,我就不能同去爬丫山了,目送他們九人開心前去游玩后,我才有時間細看山頂別墅周圍景色和遠山秀巒,看后給我的感覺是,山靜樹綠巒碧,風動心靜禪定。

他們九人游玩丫山山頂景點后,下午6時,丫山開發(fā)區(qū)老板唐向陽宴請我們十人吃晚飯,又是丫山自養(yǎng)自種的環(huán)保禽肉疏菜,還有自釀客家米酒。酒席間,唐老板說,丫山經(jīng)營的主要特色,是以中醫(yī)和氣功養(yǎng)生為主體,以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qū)人群為主要服務對象。我們十人中,有三人比較具有養(yǎng)生學的本質體現(xiàn),第一位是我老爸,現(xiàn)近90高齡,可是記性好、容貌不顯老,身體很康健,精神閃爍;第二位是一個年近50的美貌女子,看她相貌如是20多歲的美女,笑容甜美,兩眼發(fā)亮似碧水;第三位是個大四中醫(yī)學院的女孩,看起來就以為她是初中生。飯后回到山頂別墅休息

這時幽思又起,再題兩詩:
第一首詩是:
游丫山
丫山幽靜處,
翠巔有人樹。
電梯上山去,
人宿山頂墅。
山風拂身舒,
嶺影微光露。
世外心窗開,
情絲幽路逐。
第二首詩是:
丫山
丫是人倒掛,
青山綠嶂畫。
靜無鳥鳴聲,
只聞人講話。

一覺安睡到天明,早晨起來,沿著上行塊石鋪成的沿山石徑,來到早餐廳,在餐房的背后山坡上,看到了山養(yǎng)白鷴,白色長尾的是公白鷴,它的體形大過母白鷴,紅臉紅腳,黑頭白長尾,上身白體間布小條黑毛,下身是黑毛,很是亮麗;母白鷴是棕灰色小體型,羽毛色暗不靚麗。

早餐房是個半圓型,也是杉皮頂木質房頂,房頂上吊掛著布了些許灰塵的六個紅色燈籠,還有六個竹編吊燈,竹編燈罩里,是白色螺旋節(jié)能燈,土黃泥墻,前端四周堤臺上是竹編矮圍欄,餐房對面是同結構的小舞臺,是供演出用的。

餐房左邊是一叢樹,右邊有一棟別墅,建在山竹叢中,很是幽靜。餐品桌是竹編桌,餐臺四周小邊是竹子編織成的,中間鑲著長玻璃黑色臺面,靠背椅也是暗色竹編的,

餐房右邊的山坡,有一條兩米多寬直上山頂?shù)乃嗦?,路邊的左青山頂和它右邊的翠巔,兩山頂叉開成為一個丫字山型,故叫丫山,這是丫山的由來。9時許,丫山兩翠巔云霧飄動涌向半山,好一片煙霧迷漫的縹緲景象,就如同是我迷茫半生的人生,迷失在這迷漫的丫山中,一半迷茫一半清晰,心有感觸,丫山是我的倒人字,我似丫山迷漫著,還有那山景的飄渺性,此時山和人融為一體,就如此著,我融在了這人間仙境山林間。

9時后,上山電梯旁樓臺左邊背后的山上,半晴的天空下,雨后綠樹叢叢在山上,右邊背后的山,卻是云煙鎖山看不見,一片朦朧,山天一體,山在天邊,天包山體,山風拂身涼,題詩一首溫暖我心房:
山風拂身
山風拂身心靜純,
紅塵侵心人混沌。
茫茫大地青山在,
幽幽銀河白云滾。
人海濤濤浪花淳,
心田片片情種醇。
淚掛臉上是珍珠,
血流心房杏花村。

10時后,我們游玩了玻璃人行橋和大龍山養(yǎng)生館景點。玻璃人行橋,建在兩山之間,人行橋如在空中橫渡,橋底山窩樹密,兩旁遠山云煙,橋在天上,人步搖晃,頭有所眩,聽到有人提醒聲:“不要看橋下,看上面就不會頭眩了?!薄_@時我為玻璃橋題詩一首:
丫山玻璃橋
兩山橫架玻璃橋,
橋上慢步人身搖。
腳下翠木花草幽,
遠處山霧云煙絞。
天俯水橋底下草,
人仰天宮心里渺。
最是天地人三和,
天經(jīng)地義景心交。

在大龍山養(yǎng)生館的禪空茶間大堂內(nèi),我們口品丫山特色環(huán)保藤婆紅茶,茶水如淡色紅酒,耳聽四人琴歌合演,二胡(藝人)、小提琴(我哥)、手風琴(王醫(yī)師)、女歌者(同游女)合奏《紅梅贊》,琴聲優(yōu)美動聽,歌聲激人氣昂,還有藝人獨奏的古琴和長笛古曲《卷簾珠》,古曲低沉悠揚,美不可言,醉透心房,茶香歌美琴和,在這禪空茶間,我禪定頓悟,心回古時的人性清淡自然,忘了眼前的人間繁景虛象,還有令我心厭的物化人心,此時的我,心靜如止水,禪心自現(xiàn),近日的悲心苦情,飄出茶間,與披掛在茶間對面山頂?shù)脑旗F,慢慢消散于天際里,天地人和有機融為一體,禪定悟道:道心自我,道心生德,德心生善,道德善性在我心,人生事理更清明,游山觀水皆是情,心靜山美天冥冥。

大龍山養(yǎng)生館,館內(nèi)設有禪空茶間大堂吧、養(yǎng)生館和健身房,館外前面有游泳池和觀山景的分層木樓臺,還有平水暗動景觀水池,館后面有高噴景觀水池,池水霧化水氣氤氳滿池,好美的水霧景。
這時禪心頓悟,心有感觸又題一詩:
道心飄蕩
茶間大堂琴古曲,
幽美清揚馨身軀。
堂前內(nèi)設養(yǎng)生館,
門前對山云霧密。
健身房里人幾許,
木榭水池霧化迷。
禪定悟道養(yǎng)生處,
人生幽樂理清晰。
養(yǎng)生館的去路右手邊,種著一棵主體很粗,上端四叉的無葉老樹,只有樹枝的最頂部有少許的小青葉,這老樹如老人一樣,樹桿上釘著一個營養(yǎng)輸液塑料袋,正在為老樹輸著營養(yǎng)液,那老樹,就似一個正在站著輸液的老人,令人心有同情。

12時,我們十人來到了A哆水寨吃午飯,它是農(nóng)家菜館,藏在群山窩里的樹叢里,又是農(nóng)家菜,還有東瓜養(yǎng)生茶,自栽的涼薯丁、酸棗糕、油炸芋蘭片小吃。飯后,我先行退席,因我吃得少,就獨坐在飯廳后面小木樓臺的竹編靠椅上,看著叢密的各種樹傘,聽十幾米外樹下暗流的嘩嘩溪水聲,很是怡心。在這幽靜雅處,我又心血來潮題詩:
A多山寨
A哆山寨農(nóng)家菜,
鳥鳴翠傘樹下宅。
農(nóng)家小吃東瓜茶,
客家米酒飄香來。
幽處怡人心房開,
宅后樹密聚開懷。
不見溪流聞水聲,
真想此處長年呆。

飯后我們十人觀看了A哆鄉(xiāng)幸福老家的花海景點,票門屋是個大草帽頂,門內(nèi)左邊有小圈養(yǎng)的雞、鴨、鵝,圈養(yǎng)區(qū)內(nèi)有小水池和小竹屋,順連過去,有竹編的三個大型豬、牛、魚,這里是花草種植園。進到種植園,水泥車道右邊是棟棟瓦蓋人字屋頂?shù)陌讐e墅,左邊種著長條型三層的三種矮花,分別是紅、紫、黃三角花,旁邊有上粉紅下白色的喇叭花和暗紫色喇叭花,真是花海一片,花艷景美,人在花中,花美人歡,七彩人生融在花海里沉醉。
花海景區(qū)依山而上分布著各色花草,最下端的池塘里是無花的碧蓮和枯桿蓮桿,枯蓮也靜美,枯蓮沉淀了世人的滄桑情心。依山而上的是,黃、粉紫、血紅、鵝黃、淡紫五色花,花海最上端是綠葉滿冠的翠傘,翠樹背后是三角青山。看完花海后我們就結束了這兩天的大余美景丫山游,此時心感頗多,心戀難舍,于是我就為丫山花海,題上我們這次情緣丫山游的最后一詩,以表我的感受和留戀之情心:
花海心思
花海五彩繽紛景,
人生七情六欲心。
可蓮正秋立枯桿,
山巔翠樹披霧近。
情愛如花紅粉紫,
心房似鳥飛不停。
那樹此花皆虛象,
今世他日終空盡。
看完花海后,已是16時,我們結束了這兩天的開心丫山游,開車返回贛南賓館住宿。
這次是開心的情緣丫山游,今生難忘的山水景,還有人的情緣心。
方立新寫于2018年9月28日16時,大余丫山景區(q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