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名家
楊紫英,《閩南原創(chuàng)文學社》副社長,《中國遠山文學》和《閩南原創(chuàng)文學》特約作家。
1949年在臺灣出生,畢業(yè)于臺南成功大學。曾由校方推薦獲“臺南市十大優(yōu)秀青年”獎。2011年移居美國,第二年開始習作。作品長期在美國最大的華人報紙《世界日報》、《世界周刊》、《華人》及臺灣《講義雜志》等報刊、雜志刊登。其散文作品《爸爸,我愛您》和《媽媽的手》在大陸首屆《精英杯》全國文學創(chuàng)作邀請賽中分別獲得二等獎、三等獎,其散文作品《我的求學生涯》獲《神州文學家園》首屆全國文學大賽二等奬;散文《才德兼?zhèn)涞膵寢尅帆@全國《精典杯》大賽二等獎,散文作品《婆婆的心愿》獲《中華保靈杯》孝主題征文大賽三等獎。與其堂兄蔚青合著出版文集《生命與愛的傳承》。散文作品常見《微文美刊》、《中國遠山文學網(wǎng)》、《渤海文學網(wǎng)》、《江山文學網(wǎng)》等。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搭機返鄉(xiāng)記
(楊紫英)
由于在臺北的家人身體有恙,我和先生必須返鄉(xiāng)探望,因此計劃在六月間搭機回臺。但因怕暑假搭機返臺者眾,因而改在七月中回臺。
當我從兒子的朋友小玲処得知她們的許多朋友,因為看到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曰益嚴重,所以一等到孩子們學期結束,便帶著孩子回臺灣了。
據(jù)來自小玲朋友們寫來的Line及照片上看來,機場上的人不多。小玲的朋友們在未上機前勤於研究,因此做好了必要的防護裝備,一路上 注意做好勤洗手、換手套及戴口罩等最基本的自我防疫工作,特別要注意手的衛(wèi)生,不要與旁邊人同時摘下口罩吃、喝東西。等鄰座吃完東西,戴好口罩了,你再拿下口罩進食,以避免飛沫感染。另外還要多帶一些擦拭用消毒紙巾,以便對座位四周消毒保持衞生,免於受到肺炎病毒的感染。小玲的朋友及孩子們,另外再加穿一件薄雨衣做爲隔離衣,她們就登機了。在機上照吃、照喝、照樣帶著擦拭巾去上厠所,順順利利的回到家中,并且安全的度過14天居家防疫日,就都到四処趴趴走了。

當我再向我買機票的旅行社人員,探詢飛機訂位情形時,她説目前的機位均約在三、四成左右,而且向她買票的客人於LAX機場出發(fā)時,都會在機場照一張照片來,讓她了解機場都是很少人的,她也提供我參考。
我為了此行能得到有如「後人在樹下乘涼」的経驗而感恩。我也在此提供,我從諸多朋友的経驗及好心人制作的分享影片,而做出來的搭機準備,提供給後人參考。
我準備搭機防疫的東西如下:
1,軽便雨衣(內
著 短袖透氣衣
服,以免感覺
悶熱難耐)

2,遮住顏面的頭
罩
(Face Shield)

3,口罩5個

4,手套5付

5,消毒擦拭紙巾4,小包
(Disinfecting
wipes 10張
X2、
Hand sanitizing
wipes 20張
X2)
6,噴式酒精
100cc

此外,孝順的媳婦也為我準備了紙尿布褲一大包,教我要穿裙子,一次穿三件紙尿褲。當紙尿布褲濕了,在座位上由最內的尿布褲,扯出那用臟的1件尿布褲,丟入自備的大垃圾袋。如此身上還有2件乾凈的尿布褲,可繼續(xù)依上法使用,回臺約三件就夠了。至於男士,有些人也會用紙尿布褲,否則尿入小瓶或類似容器,再集中於一較大容器,丟入大垃圾袋內,以避免使用機上的廁所,減少被感染的機率。此法雖已有許多人於開長程車或在國內搭機時就開始使用。但是我用不慣紙尿布褲,所以就放棄了。
我們搭的是凌晨起飛的飛機,九點多到了LAX 國際機場,果然如旅行社人員及小玲的閨蜜說的一樣:「空蕩蕩的」。當我們去辦check-in登機手續(xù)時,由於我的手提行李超重了一公斤多,地勤人員説,由於旅客少,特準我免費多托運一件行李,并說我們是65歲以上人士,行李也會於抵臺時優(yōu)先出來,我和先生向這位地勤人員致上謝意。由於我於年初參加成大同學會,抽中了一張由豪華経済艙升等商務艙的彩券,原已申請升等,沒想到這位好心的地勤人員説:「王女士,今天豪華経済艙只有16人,経済艙50人,人很少約三成。您的升等票不要用吧。太可惜了!」這真是令人出乎預料之外的一件事,因此那張升等票就留待下次再用了!
由於機場人很少,而且我們也根據(jù)一位好心人士提供的資料,在飛機出發(fā)前幾天,先上臺灣疾病管制署「入関檢疫系統(tǒng)」網(wǎng)站,填寫入境檢疫系統(tǒng)之資料。事先完成了登錄手續(xù),取得「居家檢疫通知書」,儲存該頁面,并於辦理登機時及登機前出示。所以很快的就辦妥入関手續(xù)。

一路上看到的人們,大多都戴口罩及手套,做普通登機打扮。直到経過一個菲律賓航空的登機門處,發(fā)現(xiàn)約有十多人(約占1/3的旅客)是穿著白色醫(yī)療用隔離防護衣,看起來這些「小白人」大多像是年輕人,但是有些人一樣還是普通裝備(有口罩及手套)。
當我們登機時,我注意到空服人員身穿隔離衣、戴護目鏡、手套、及口罩(如圖 ),也看到有幾個小白人(後來注意他們是過境轉機的),其他仍有1/3的人身著雨衣。在我坐的豪華経済艙內,有四個年軽「小白人」、另外二個穿厚的雨衣戴鴨舌帽的中年人、只有我一人穿軽便雨衣、頭戴面罩、口罩及手套(如圖),其他人仍維持ㄧ般裝備加了口罩、手套。機上有的一整排座位,左右兩端的雙人座,各在窗位坐一人,中間四人座也只坐一人,後面5排全空。我心想應該可以找個更安心的位置坐坐吧!沒想到來了一位溫柔的空服員,在我耳邊輕聲的說:「漂亮姐姐,跟據(jù)疾管署規(guī)定:每人都要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經她一說明,我立即會意了,因為如此做法,若遇到有乘客得病時,容易找到周遭人是否也被感染,可做積極的防疫処理。
機上一切都剛做完消毒,我發(fā)現(xiàn)只有我一人拿Wipe到處擦、拿酒精四處噴,使我感到有一點不好意思。但是為了加強防疫,我還是把座位周遭用擦拭紙巾,擦了一遍。我因為曾罹患「經濟艙癥候群」(深層靜脈栓塞,DVT),不能久坐,要多走動且須要多喝水,因此我只有多站起來踏步,并且向空服員要小罐礦泉水喝,當然很快就遇到要上厠所的問題了。我只有盡量用含99.9%滅菌及病毒的拭紙巾,在厠所徹底的消毒,上完廁所蓋上馬桶蓋子再沖水,并戴著手套,把手用肥皂洗乾凈,用衞生紙包著厠所把手再開門,待回到位置上再重換新手套,以確保自己及他人的衛(wèi)生。
本艙供應的餐奌,除了一大紙盒,包括2小瓶礦泉水、水果、三明治餅乾外,還有一盒熱得燙手的「三杯雞飯」,非常好吃。那位可愛的空姐又熱情的走來,為我拍了一張紀念照。至於早餐也是類似的紙盒餐及一盒熱騰騰歐姆蛋包。我注意大部分人都吃了,但留下了一些甜點及水果未吃。
很快的十三個小時過去了,怌著興奮的心情,飛機降落桃園國際機場。當下機後大家在往入境檢測站的路上,立刻看到一路上每隔6尺安全社交距離,都豎立一個「全民檢疫 健康聲明快易通」的QR CODE 看板(如圖),現(xiàn)場并有人協(xié)助,以便利旅客用臺灣手機的「SIM」卡,現(xiàn)場完成綫上申報,以加速旅客返臺入境通関程序,一路走來井然有序。
因為受到以前搭機回鄉(xiāng)之人的経驗談。當班機落地後,手機也要換臺灣Sim卡,當接收到衛(wèi)生福利部發(fā)出「健康憑證」的簡訊,利用此畫面順利的通関後,直奔行李臺。等了一會兒,就找到行李,順利的去搭機場的防疫計程車,返回臺北的家中,結束了這一段算是有驚無險的回臺之旅。
當我們早上一抵達家門,中午就接到里干事的関心電話,詢問健康狀況及是否有需要服務的地方,她馬上會帶兩個「防疫包」過來。我和先生,在一下機回到家,立即便受到家鄉(xiāng)為我們帶來的關心而感動。
當我們看到里干事拎著兩袋很有份量的黃色防疫包,內有口罩14個及體溫計外,另有二大袋臺灣知名廠家的泡面、餅乾及綠豆湯等即食罐頭時,令我們非常震驚,家鄉(xiāng)対新冠肺炎的防疫及照顧真的是不遺余力。最令我想不到的是每袋內均附有四個25公升的環(huán)保垃圾袋,要我們把自家制造的垃圾集中綁好而且要做到「滴水不漏」.待出関後再集中來蒐集處理。另有貼心的小禮物,那就是由三家民間公司贈送的卡片,可以按圖操作看到喜歡的影片或游戲,讓我們「閉門家中坐」的14天,不會感到無聊。里干事每日二次打電話來関心健康狀況。同時每天還有免費的「防疫餐」(價值共三百元的午、晚餐),解決了最令我們感到不便的民生問題,真的是太感動了!
7月30,我們順利的完成了14天的「 居家防疫期」。被悶壞了的先生,特別把鬧鐘設定在29日晚上11:59,待鈴聲一響,以最快速度穿好衣服,當他出門時
恰是30日凌晨12:08完全合乎規(guī)定。
當我倆手牽手的走在涼風徐徐吹來的光復南路上,深深地吸了口令人心身舒爽的空氣。我們走向臨江夜市,向快收攤的小販,買了思念的蚵仔煎和蓮霧,準備回家慢慢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