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的冬天
作者:川石
蘭州下了入冬以來最大的一場雪,望著窗外白茫茫的一片,我想起小時候在老家河南的冬天和南飛的大雁。
那是五十年代初,每到十一二月就看見湛藍的天空中一行行排成"人″字形的大雁飛向南方。河南是種冬小麥的地域,此時麥苗已長出十幾公分高,成群的大雁飛累了就落在麥田里邊休息邊進食,綠油油的麥苗不僅補充體能而且補充水份,于是就成了它們的美食。大雁背部的羽毛是灰色的,腹部的羽毛則是白色,長長的脖頸有點象鴨子,它們邊吃邊舒展寬大的翅膀,還發(fā)出"咕咕″的叫聲。吃飽喝足了,又騰空展翅,繼續(xù)向南方趕路,就這樣一批接著一批,大約要持繼半個多月。
大雁都飛走了,雪也一天天多起來,寒冷的冬季正式開始,從早到晚西北風"呼呼″地刮個不停。夜深人靜時分,聽得見樹枝在寒風中呼嚎,窗戶門縫也發(fā)出"吱吱"的風聲,清晨去田野里準能撿到許多干枯的樹枝,正好拿回家在火盆里燃燒取暖。
雪下起來就停不住,少則三五天,長則十多天,鵝毛大雪自天而降,紛紛揚揚把天地連成一片。等雪停時,田野里的積雪足有半尺多深,有時能達到一尺深呢!麥苗蓋上厚厚的雪被,停止了生長,但也決不會凍死,積雪幾乎要等到開春才會融化。陽光又照進農家院落,人們大都躲在家里取暖,高大寬敞的爐臺上一般能坐一個大人或者兩個孩子,爐口邊上烤著紅薯、花生、饃片,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孩子們把院子中間的雪鏟去,露出一米見方的空地,撒些谷米,再拿來一個大大的籮筐,用一根細木棍支撐起來,然后在木棍下部拴一條細長的麻繩,一直拉進屋門里邊,大家擠在門縫邊靜靜地等待著,一會兒麻雀就會光臨。
到處都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地嚴嚴實實,成群的麻雀東飛西忙,四處覓食,饑腸轆轆,忽然發(fā)現籮筐下的谷米,自然是喜出望外。先是兩三只小心翼翼地慢慢鉆進去試探,過一會兒便十幾只成群結隊都來了,它們"嘰嘰喳喳"快樂地享用著美食,何曾想到滅頂之災就要降臨。這時躲在門后的我們可樂壞了,突然間猛拉繩索,只聽"撲"的一聲,碩大的籮筐扣下,反應稍遲的雀兒便被扣在里面,一只只小手從筐邊伸進,每次總能抓住五六只麻雀。然后變著法子的玩,用細線拴住麻雀的翅膀或者細細的腿,在它們的掙扎中尋開心。等玩膩了,便會用泥巴將麻雀包裹上,放進火爐去烤,等泥巴干透了,敲碎剝開,享受一頓野味。
春天來了,一天天暖和起來,積雪漸漸融化,翠綠的麥苗迎著陽光開始生長。這時,大雁又開始由南向北的大遷徙,麥田里時時可以看到它們歇息覓食的身影,對大雁的行為農民并不擔憂,因為大雁吃過的麥苗分蘗多長得旺,收成會更好些。
鄉(xiāng)間的道路被雪水浸透了,泥土又粘性十足,到處都是泥濘的足跡,走在村巷街道、田間小路,甚至村外大路上,鞋子都會沾滿幾斤重的泥巴,有時還會陷入泥中拔不起來,行人只能手拿一根樹枝,走走停停用它刮去鞋上的泥巴。春天是快樂的,也有幾分煩惱,等到冰雪消盡,楊柳吐綠,桃梨花開的時候,農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忙碌勞作的歲月,真是應知盤中餐粒粒皆汗水??!
(2017.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