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光無限好,清晨春陽照小區(qū),一派好春光。
還有8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帶你看看清明菜制作的清明粑粑。
今晨的早餐,清明粑粑下稀飯。
夫人早早起床,把昨天趕集買回的清明菜切得細細的,拌入糯米粉、面粉、雞蛋清、香料、少許的鹽,和成面團,插上電坦鍋燒熱,倒上適量的菜油,把拌好的清明粑疊成鍋餅狀,放入電坦鍋里翻來覆去的烙烤,烙成二面黃,烙上六七分鐘,撲鼻清香的清明餅制作而成。
看到清明粑粑就想起我們的童年,想起童年里望著大人們制作清明粑的樂趣。
我的童年,是在川黔鐵路伍都壩養(yǎng)路工區(qū)的鐵路邊長大的,伴隨咆哮的綦河水,度過快樂的童年。
那時候,家家戶戶喂養(yǎng)了許多的豬,常常同小伙伴們,背著背簍下到河床邊,鐵路坎下打豬草。
河床坎上,鐵路坎下的邊坡上,到處長滿綻放著金黃色花朵,長勢茂盛的清明草,長長的葉片,灰撲撲,綠茵茵的,吸引著小伙伴們的眼球,當然,也就成了小伙伴們爭搶切割的上等豬飼料。
在那生活緊張的六十年代里,昔日打來喂豬的清明草,成了人們制作清明粑填肚充饑的美味佳肴。
看到大人們把打來的清明草切得細細的,拌入面粉、糯米粉、香料、少許的鹽,搓成團壓成扁扁的鍋餅,或用蒸籠蒸,或用菜油,倒入鐵鍋里烙烤。清明粑真成了人們填肚充饑的美味佳肴。
那個年代,能吃上清明粑粑,那真是天大的幸福。
而今,時代變了,改革開放43年,國富民強生活好,天天日日有肉吃,大魚大肉吃膩了,突然想起被人們遺忘的清明粑。
每年清明節(jié)前后,人們少不了趕集買來清明菜,洗凈切碎,拌入糯米粉、面粉、雞蛋清、花椒胡椒粉等香料、少許的鹽,和成面團,用坦鍋燒熱,倒上適量的菜油,把拌好的清明粑疊成鍋餅狀,放入坦鍋里翻來覆去的烙烤,烙成二面黃。
特別焦脆清香的清明餅,真成了人們解膩嘗新的傳統(tǒng)佳肴,放入口中,吃起清香。
一粒糯米圓又圓,碾成面粉揣成團,放成切碎的清明菜,團成清明粑烤成餅,吃著清香好舒坦。
幸福不忘黨的恩,改革開放變化大,天天日日有肉吃,大魚大肉吃膩了,清明粑粑來點綴,不忘初心感恩黨。
朋友,不仿照著我拍攝的圖片來試試,趕集買點清明菜,照著方法做點清明粑粑下早餐,挺有一番童年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