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景的深度
作者:曹林燕
主播:伊 蘭
當我開始撫摸我的故鄉(xiāng)時,疙瘩爺正把洋峪川趕進一群羊的肚子里。羊的腳下踩著厚厚的秋天,秋天正好路過我們的村莊,二龍山就被它染紅了,竹林畔、堡子坡就變成了黃色,連我們的房子、庭院也全讓一片金色包圍了。

風吹老了山墻外的石頭墩子,太陽把石頭墩上坐著的人們曬黑。一些人家的屋頂上,呼啦呼啦地飛過一群鳥雀。秋天,開始了它對一個村莊的深情敘述。洋峪河正慢條斯理地流著,它在深秋里完全沒有必要趕急,一大群剛從堡子坡或者沙嘴山上暮歸的牛羊就要走過來喝水,它得趁機同它們親熱一番,或許在交流中能打聽到許多它所不知道的新鮮事,比如放牛的生田時常會躺在山坡的草叢里睡著,就在他喉間發(fā)出粗獷的呼嚕聲時,有幾只黑色的小螞蟻正在他身上爬來爬去,一只油亮的小蛐蛐也快速從他腳邊躍過......那時麻五正背了一大捆新鮮的野藤枝從林子里走出來,他的上衣口袋里還揣著一些成熟的酸棗和紅茅莓。疙瘩爺呢,手里一定會甩著一根細長的荊條,對著跑遠的羊群大聲地吆喝著......天藍得透亮均勻,一點雜色都沒有。南山顯然被一片繽紛斑駁的色彩包裹著,由遠及近,顏色一層一層、一片一片地暈開,像固執(zhí)的洋峪川饋贈給自己的快樂曲風,排山倒海似的鋪陳而來......

河灘上滿樹離離的紅柿子籠罩了枝頭,大路兩旁的白楊林,層次分明地站立成一道冷郁與清麗自然結合的風景來。那時,村莊的上空也分明地裊裊升騰著一縷縷白色的炊煙,炊煙凝于藍色的天空里,疙瘩爺站在山坡上就能聞出炊煙的屬性來......

其實,不用牛羊陳述,洋峪河自己在整個秋天所看到的溫暖農事,足以讓它回味一生。當它一路流淌途經廣闊的田野時,密密匝匝的玉米林連成了一片,碩大的玉米棒子紛紛從葉片下探出頭來,試圖說服一個飽滿季節(jié)的耐心等待。
大片大片的棉花將自己攤曬在太陽底下,白花花的,直晃人眼;芝麻老了,籽粒在硬殼里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音,在陽光的浸淫與時間的催促下,它們顯然已經有些不耐煩了。而黃葉紛披的大豆多少有些潦草,它們裸露著鼓脹的肚皮,隨時準備著分娩。
洋峪河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作物是作為更為具體的風景在田野上出現(xiàn)的。

在廣闊的洋峪川,在整個秋天,所有屬于洋峪川和秋天的東西,都屬于大地,它們是大地的詞條,無一例外地依照著季節(jié)的變化規(guī)矩而行。在時間的陷阱里,所有依照季節(jié)被農民種植在洋峪川的莊稼,一定有著難以啟齒的隱忍成分。它們可能是饑餓與貧瘠,或者是落后與荒涼,但在它們成為大地的詞條之前,它們都曾經路過一個村莊,并決定最終在村莊里住了下來。它們相信,村莊就是一首浪漫而嚴肅的詩,在時間的陷阱里越陷越深,終有一天,它們會深到生活的底色里,成為大地的一部分。
不知道洋峪河思考過我父親的秋天沒有?當他用一頭耕牛牽引著犁鏵走向遍布鬼針草與野菊花的田野時,他的神情肅穆而凝重。他曾無數(shù)次地丈量過 洋峪川的土地,哪塊薄田一年能打多少糧食,哪面高坡一季能產多少菜油籽,哪條山溝一天能喂養(yǎng)多少牛羊,他計算得很清楚。他在厚厚的秋天里,汗流浹背地趕收著一地的玉米,他要將它們運回村子,剝了皮衣,掛在庭院的木頭架上晾曬,他喜歡它們透著成熟的金黃色,飽滿、昂揚,像他征服一片土地的艱辛和激情瞬間被一種快感和喜悅所情緒化。無論如何,他相信,陽光在院子里打滾的時候,他已經完成了一個秋天里所有關于玉米的勞動?,F(xiàn)在,他可以暫時坐在院子悠閑地喝一杯茶,或許喝完茶還要吸一陣子煙。沒關系,他完全可以瞇著眼睛慢慢地喝茶或者吸煙。隔壁的小黃狗可以照例過來轉悠,家里的母雞們可以肆無忌憚在玉米架下跑來跑去......吃完午飯,父親要去河對面的坡地里收谷子。春天的時候,他花了整整一個上午的時間,用鐵耙摟去那塊坡地上被他鋤出的雜草,然后再用耱子細細地過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他滿意為止。他累得筋疲力盡,一個人坐在坡地上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他早早地在春天里就為秋天做好了打算。

他的身上似乎擰著一股子倔勁和堅強,他不甘束手坐在貧窮的陰影里,等待命運的遭遇將他連同一個村莊一起吞噬。他在洋峪川的風塵里,努力爬上時間的山頭,遠遠地眺望他的希望:那是曬場上被秋光包裹的一片新鮮的秸稈,那是莊稼地里被鳥雀遺漏的一顆生動的種子,或者那是他在后溝里栽種的花椒林里散發(fā)出的陣陣麻香......總之,他已經將自己典當給了土地和生活,與洋峪川的村莊一起變成了時間的人質和過往。
他偶爾會自言自語,說家里那頭老黃牛就是他的命根子。
可是一年下來,地里的莊稼還不足以養(yǎng)活一家人和一頭好的耕牛。
人總是與牲畜在爭口糧,人在出苦力,牛也在出苦力,最終人把牛的那份口糧剝奪了,以至于牛在饑餓時被迫去吃路邊帶了露水的青草,牛便鬧了肚子。父親會在地上生一堆火,把自己的一只布鞋脫下來,將鞋底放在火上烤熱,用它在牛肚子上不停撫摸按摩,有時也會將爺爺?shù)乖诤笤旱闹兴帤堅鼡焓捌饋碓侔玖私o牛灌下肚去,這是農村的土方子。
父親在鄉(xiāng)間的老屋里心甘情愿地給牛梳毛、添料。他跑遍了洋峪川的溝溝壑壑,拼命地割草。我常常能嗅到父親身上裹挾著的泥土與青草的清香,也能聽見他身上的骨頭在風中呱啦呱啦的咯響......
他腳下生風,仿佛從來不知疲倦。
或許在父親的眼里,未來總有無限蔥蘢的日子在他腳下候著。

他栽了很多樹,他說樹就是最好的村莊,人是不能虧欠樹的。他在門前栽的幾棵白楊樹,總是在秋天里嘩啦啦地唱著歌,有時父親手里攥著幾根用來捆綁大豆秸稈的草繩,對著白楊枝頭泠泠作響的黃葉直笑;有時風會送幾片黃葉給他,父親直搖頭,但還是笑。誰也不知道他為什么笑,也沒有人問過他的笑里面到底有沒有過他自己?
或者有,誰又知道呢。
當黃昏將他淹沒,暮色總在他之前趕回了村莊;當黑暗打濕了他忙碌了一個秋天的思緒時,我看見父親清瘦的身影總會被晃動的燈光拉得很長很長......
這是很多年以前的故事了。
現(xiàn)在,父親帶著他的故事和他的村莊隨風遠去了......

我曾經很恐慌,我在風中尋找過他的影子,風讓我去村子里找他,它說村子里有我們的老屋,老屋的山墻外有我父親壘起的舊事和一個村莊的隱秘;風還啟發(fā)我應該去田野里找他,它說田野里有我父親躬身耕作時回蕩的過往......
我去看望父親栽下的白楊樹,它們在風中嘩啦啦地唱著歌。我想起父親曾經說過:樹木就是最好的村莊,人是不能虧欠樹的。
可是現(xiàn)在,人還是虧欠了樹。它們最終替人留守在村莊里,維護著一座村莊曾經的尊嚴和秘密。
人們可能不知道,那些樹的歌聲永遠地留在了我父親的故鄉(xiāng)里......
作者簡介:

曹林燕,西安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陜西省散文學會理事兼藍田創(chuàng)作基地主任,先后在《延河》、《時代文學》、《奔流》、《時代青年悅讀》、《華夏散文》、《西安日報》、《中國詩賦》等雜志上發(fā)表作品,數(shù)篇散文入選陜西中考語文模擬閱讀試題。著有個人散文集《從故鄉(xiāng)出發(fā)》等。
主播簡介:

伊 蘭
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
本名何蘭,祖籍陜西省西安市
西安廣播電視臺1997、2010年兩屆十優(yōu)節(jié)目主持人
創(chuàng)辦并主持《藝海方舟》、《周六會客廳》、《夜色溫柔》、《文化西安》、《藝術西安》等節(jié)目
錄制配樂朗誦專輯《藍色的勿忘我》、《臉上的紅月亮》、《一封家書》、《國學啟蒙經典誦讀》,出版配樂詩朗誦專輯《天籟.南山》等
參與策劃并主編公眾號《詩意西安》
參與策劃并參演榮獲多項國際大獎的大型民族音樂電影《半個月亮爬上來》
策劃并主持各類文化公益活動數(shù)百場
新浪個人博客發(fā)表作品50余萬字
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理事
陜西女子詩社常務副社長
全民悅讀木蘭書院閱讀會副主席
少年家國信讀經典公益大使
中國女詩人詩畫行特邀嘉賓主持人
西雅圖中文電臺(Chinese Radio Seattle)《藝術人生》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