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大西洋上的哈桑二世清真寺
▓ 三色燈/文圖
到摩洛哥旅游,去看看建在大西洋上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是必須的,否則你對摩洛哥的了解將是殘缺的。
巨大的廣場工程在摩洛哥乃至非洲絕無僅有,廣場可以容納8萬名穆斯林同時禮拜祈禱。
這座宣禮塔有200米高,有電梯直達塔頂,據(jù)說從這里發(fā)出的誦經(jīng)聲可以傳遍卡薩布蘭卡的每個角落。
摩洛哥的清真寺是不向非穆斯林開放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是唯一允許旅游者進寺參觀的,當然也不是全部開放,有些區(qū)域你要能背誦幾段《古蘭經(jīng)》才能進入。
當天的門票價是120HD,是我們在摩洛哥旅行十天來最貴的一張門票。門票包含導覽解說,分成法語、德語和英語三個組,可惜我都聽不懂。只能自我安慰:也好,可以專心參觀和攝影。
在清真寺內(nèi),不允許攝像,但可以攝影,好像沒有什么限制要求,當然我也很自覺不使用閃光燈。
建造如此規(guī)模的清真寺,建設經(jīng)費可不是個小數(shù)字,為此摩洛哥舉國捐贈,籌措建筑資金5億多美元,其中3/5是國內(nèi)外的捐款,其余由政府出資。
法國人承接了工程的設計建造,他們有建設凡爾賽宮和蓬皮杜廣場的經(jīng)驗。短短的5年,從最初的移沙填海開始,3萬多工人和技術人員日夜奮戰(zhàn),最終于1993年8月30日建成世界第三大清真寺。
清真寺自然是伊斯蘭建筑風格,淡黃大理石的外立面,輔以藍綠色為主的瓷磚、馬賽克淺浮雕裝飾點綴,主建筑以綠色坐鎮(zhèn)屋頂,整個建筑在藍天碧海襯托下凸顯奪目。
細看淺浮雕裝飾,花草紋飾巧妙組合成幾何圖案,拱托花體阿拉伯文的經(jīng)文警句,素淡中透出雅致,華美中有著文化。
清真寺的內(nèi)部裝飾奢華無比,說它是宮殿也不為過。主殿內(nèi)沒有明顯的宗教陳設,略顯空曠。但主殿從地面到屋頂處處精雕細琢,富麗堂皇、氣勢宏偉,線條流暢,裝飾對稱,高大明亮,給人的視覺沖擊力不小。室內(nèi)可以同時容納2.5萬人做祈禱。
主殿兩側(cè)建有懸在半空的長廊,直通寺外,那是專門留給穆斯林婦女祈禱的位置。
主殿內(nèi)懸掛55盞多枝形水晶吊燈,造型別致,雍容華貴,為主殿增色添彩,最大的一盞燈說是有6噸重,這些意大利制造的吊燈,是整個清真寺里唯一的進口貨。
眾多廊柱形成的拱門與穹頂,這為凸顯摩洛哥文化藝術預留了施展空間。
為了抵御海水腐蝕,清真寺的25扇自動門全由鈦合金鑄成,光線靜靜地穿窗欞灑落在大理石地面上,平靜安詳,仿佛這里是藝術的殿堂。
摩洛哥自產(chǎn)的防滑拼花大理石地面制作十分精美,大部分游記介紹都說下面鋪設了地暖,保證冬季低溫脫鞋不冷。只有日本著名旅行系列叢書《走遍全球》說清真寺“有良好的供暖系統(tǒng)(冬天的室溫宜人,但地板仍是很涼)”。不知誰說的是對的。
重要的是,精美的大理石地面不僅鋪在主殿,門廳、過道也鋪,一直鋪到地下室的大、小凈處。
走廊盡頭有一個不大的展館,展出工程使用過的建筑材料。
孩子們無憂無慮的笑聲帶來的歡樂和活力。
這位姑娘披發(fā)照相,招來相關人員詢問許久,最后還是被帶離現(xiàn)場。
經(jīng)濟發(fā)展了,社會進步了,宗教建筑富麗堂皇,宏大精致之風盛行,世界皆如此。
清真寺有三分之一面積建在海上,據(jù)說是紀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來。來到海邊,迎著海風,大西洋波浪襯托下的哈桑二世清真寺雄偉壯觀,氣宇恢弘。
就這樣,我看了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