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七絕:〈平水韻〉
夏 至
瓢城人(吳加林)
傍晚時常雷怒閃,黃昏碧瀲竹飄流。
玄魚浮水蛙聲起,知了蟬嘶雀噪喉。
注:1:竹代指小船
2:玄魚。即蝌蚪

二
七律:〈中華通韻〉
紅色經(jīng)典之:趙一曼
瓢城人(吳加林)
蜀川英少競梟騎,別有巾幗聽馬嘶。
坤泰李君姿媚秀,化名一曼換征衣。
驅(qū)除倭寇衛(wèi)秦苑,黑水白山縱騁馳。
虎口凜然敵膽怯,激昂赴死盼紅旗。

注:趙一曼原名李坤泰(1905—1936),四川宜賓人。1931年受黨組織派遣到東北擔任抗聯(lián)工作,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qū)區(qū)委書記,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在1935年11月的一次對日偽軍作戰(zhàn)中腿部負傷被俘,在獄中受盡酷刑催殘,堅貞不屈,痛斥日軍罪行,嚴守黨的秘密,1936年8月2日被敵人殺害。年僅31歲。
三
七律〈中華通韻〉
迎接建軍94周年
十大元帥一一陳毅元帥
瓢城人(吳加林)
文思雄藻箸詩行,武略奇才少世雙。
悔嶺三章艱苦樂,旌旗十萬鬼愁慌。
雪欺松頂松高立,傲骨錚錚鏗響珰。
功績蓋天如日耀,浩然正氣永垂芳。
注:陳毅(1901年8月26日一1972年1月6日),四川樂至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建和重要領導人之一,軍事家,詩人,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帥。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殘酷的摧殘和迫害,1972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毛主席親自也是唯一一次參加了陳毅元帥的追悼會。
四
七律〈平水韻〉
迎接建軍94周年
十大元帥之一一賀龍元帥
瓢城人(吳加林)
菜刀兩把起征程,擁護三民隨國父。
逆黨蔣汪謀倒行,南昌舉義宣新伍。
反張分裂回師營,齊會捷書著名簿。
秉直忠誠蒙雪欺,志真無悔示乾宇。
注:賀龍(1896年3月22日一1969年6月9日),湖南桑植人。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開國元勛,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69年6月9日,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摧殘迫害致死。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為中國的舊、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建立了不朽功勛。
(1)反張分裂:賀龍與張國燾分裂中央分裂紅軍的行為做了堅決的斗爭,維護了中央集體和紅軍隊伍的團結(jié),保證了紅軍北上戰(zhàn)略的實施。

五
七律〈平水韻〉
迎接建軍94周年
十大元帥之一劉伯承元帥
瓢城人(吳加林)
北征辛亥討袁逆,暴動南昌壯志猷。
遵義力言毛出塞,涼山歃血洗恩仇。
大勛上黨光明詔,神勇中原殘故侯。
歷戰(zhàn)百千功顯赫,更端桃李逐風流。
注:劉伯承(1892年12月4日一1986年10月7日),四川省開縣(今重慶市開州區(qū))人。中國共產(chǎn)黨優(yōu)秀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1)遵義會議上,劉伯承支持毛主席的戰(zhàn)略決策,支持毛澤東復出指揮紅軍。
(2)紅軍長征經(jīng)過四川涼山彝族區(qū)時,劉伯承與彝族首領葉小舟歃血結(jié)盟,消除了彝族群眾對漢族和紅軍的誤會,成為了黨的民族工作典范。
(3)建國后,劉伯承負責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并擔任院長兼政委,為我軍培養(yǎng)了大批杰出的軍事專業(yè)人才。
(4)殘故候:指蔣介石

六
七言排律〈平水韻〉
迎接建軍94周年
十大元帥之一林彪元帥
瓢城人(吳加林)
少出荊門明苦志,蓉城廣州籍戎裝。
劍鋒北伐向披靡,起義南昌殺敵傷。
轉(zhuǎn)戰(zhàn)征途功顯著,平型關(guān)捷遠名揚。
主師遼沈匡東省,勁旅平津震虎狼。
揮羽江南川粵桂,復元河岳萬年光。
可嘆梟帥易旗悵,大漠苔碑未見王。
注:林彪:1907年12月5日出生于湖北黃岡林家大灣,軍事家,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71年9月8日,林彪下達反革命政變手令,妄圖謀害毛主席,陰謀暴露后乘機外逃,9月13日機毀人亡于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1973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開除其黨籍,198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確認為林彪反革命集團案主犯。

七
七律〈平水韻〉
迎接建軍94周年
十大元帥之一彭德懷
瓢城人(吳加林)
戎伍一生功炳耀,驚濤海浪競千秋。
橫刀立馬人稱贊,威震群魔鬼也愁。
赤膽忠誠書諫說,憐衿憫憫體民憂。
仰高疾喚蒼天淚,丹志襟情當聿修。
注:彭德懷(1898年10月24日一1974年11月29日),原名得華,號石穿,湖南湘潭彭家圍子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chuàng)建和重要領導人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誣陷和殘酷迫害。
(1)書諫書:指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彭老總寫給毛主席的信,亦稱“萬言書”。
(2)仰高:指仰慕品德高尚的人。這里指彭德懷元帥。
(3)聿修:指繼承發(fā)揚先人的德業(yè)。

八
七律〈平水韻〉
迎接建軍九十四周年
十大元帥之:朱德元帥
瓢城人(吳加林)
仁厚鈞慈一普民,胸裝大愛渡窮人。
風饕夜叩追紅日,途險艱辛意未淪。
救國扶桑殫瘁志,助毛攜手喜迎春。
護旗威震八方虎,敬頌仰高昌泰辰。
注:朱德(1886一1976),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
注(1)風饕:指黑夜的狂風。
(2)仰高:指仰慕品德高尚的人,這里指朱總司令。
九
七律:〈中華通韻〉
馬 毛 姐
瓢城人(吳加林)
金碧輝煌大會堂,馬毛名姐授勛章。
雄師南下渡江勇,少女駕舟激奮翔。
領袖書名加勵勉,主席厚愛意深藏。
昔時功譽人民記,敬仰英雄興漢邦。
注:6月29日上午,中共中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七一勛章”授勛儀式。馬毛女第一個走上領獎臺,接受總書記授勛。
1949年4月,年僅14歲的馬毛女在肩膀中彈受傷的情況下,冒著密集的槍林彈雨駕船6次橫渡長江,成功將3批解放軍戰(zhàn)士送到長江南岸,后為戰(zhàn)士們引路炸毀敵碉堡3處,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杰出的支前模范,榮立一等功。1951年作為特邀代表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毛主席親自為她取名馬毛姐,并為她題寫八個大字,希望她“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十
七律〈中華通韻〉
七七事變暨全民抗戰(zhàn)
瓢城人(吳加林)
盧溝曉月鳥鳴閑,夜靜無聲睡夢酣。
日冦借端生戰(zhàn)事,守軍奮起斗敵頑。
中華危險國人伍,陜北急書宣訓言。
四億胎胞誠勇烈,三千河岳復歸元。
注:1937年7月7日夜,圖謀已久的日駐北平(今北京)盧溝橋部,向中國駐軍進行挑釁演習,借口走失一名士兵,發(fā)難中國守軍并向我守軍發(fā)起進攻,中國守軍奮起反擊。7月8日,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軍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蔣介石迫于全國抗戰(zhàn)呼聲,于7月17日發(fā)表廬山談話,宣布對日作戰(zhàn),全國全面進入抗戰(zhàn)階段。
十一
七絕〈平水韻〉
小 暑
瓢城人(吳加林)
小暑來臨初伏頭,遠聽蟬噪鬧囂浮。
一聲雷吼火光起,暴雨狂風隱竹樓。
十二
七律〈平水韻〉
夏 日 情 懷
瓢城人(吳加林)
初出闿陽酣似火,紅輪升起熱流翻。
臨風舞柳千重郁,蓮錦飄蓬百里門。
小暑伏天珠汗急,更籌大暑客愁魂。
難期炎焰胸肝悶,樹影底邊聽鳥喧。
注:闿陽即太陽。
十三
七律〈平水韻〉
紅色經(jīng)典之:馬本齋一白文冠
瓢城人(吳加林)
岳母刺文忠報國,冠姑絕食照肝腸。
東夷入塞淫威戮,秦晉危亡民殄傷。
抗敵驅(qū)妖匡社稷,舉家攜手射豺狼。
烈門今古幾曾似,佑我中華萬世昌。
注:馬本齋(1901一1944),原名馬守清,河北獻縣人,回族。八路軍冀中軍區(qū)回民支隊創(chuàng)建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1937年一1944年,馬本齋率部經(jīng)歷大小戰(zhàn)斗870余次,殲滅日偽軍3.6萬余人,被毛澤東稱贊為“百戰(zhàn)百勝的回民支隊?!?944年2月病逝。2009年獲得中宣部、中組部“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母親白文冠,愛囯女性,抗日烈士。1941年被日軍抓捕,為保護抗日將士,視死如歸,最終絕食而盡。朱總司令親自為母子二人寫下攙聯(lián)“壯志難移,回漢各族模范;大節(jié)不死,母子兩代英雄?!?/p>
(1)冠姑:馬本齋母親白文冠。為人親善,鄉(xiāng)親們都稱白文冠為冠姑。
(2)東夷:指日本侵略者。
(3)秦晉:借指國家。
十四
七絕〈中華通韻〉
紅色經(jīng)典之:李大釗
瓢城人(吳加林)
生慮民疾向宇寰,恁憑途陌險艱難。
救國水火死何懼,笑對妖魑義凜然。
注:李大釗(1889年10月一1927年4月),字守常,河北省樂亭人。中國新文化和共產(chǎn)主義運動先驅(q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被捕入獄,面對酷刑,堅守信仰,堅貞不屈,大義凜然,4月28日被反動軍閥絞殺,時年38歲。
十五
七絕〈中華通韻〉
紅色經(jīng)典之:李大釗
瓢城人(吳加林)
生慮民疾向宇寰,恁憑途陌險艱難。
救國水火死何懼,笑對妖魑義凜然。
注:李大釗(1889年10月一1927年4月),字守常,河北省樂亭人。中國新文化和共產(chǎn)主義運動先驅(q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被捕入獄,面對酷刑,堅守信仰,堅貞不屈,大義凜然,4月28日被反動軍閥絞殺,時年38歲。
十六
七律〈中華通韻〉
紅色經(jīng)典之:朱德入黨
瓢城人(吳加林)
棄筆從戎赴國運,征鞍跨馬感迷津。
改弦更鼓索新路,歷盡艱難真理尋。
太甲不明違夙意,主張篤定志堅貞。
異鄉(xiāng)逐夢終償愿,一諾竭誠勤力民。
注:1922年,朱德到上海找到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陳獨秀,請求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陳獨秀知道朱德是國民黨滇軍旅長后,拒絕了朱德請求。遭到拒絕的朱德更加堅定了加入共產(chǎn)黨的決心,遠渡重洋,又從法國巴黎轉(zhuǎn)赴德國柏林,在周恩來和旅歐支部負責人張申府的支持和介紹下,經(jīng)中共中央批準,朱德終于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此后朱德為中國革命的解放和新中國建設鞠躬盡瘁,嘔心瀝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是我黨我軍的核心領導成員。
太甲: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陳獨秀。

作者簡歷:吳加林,筆名瓢城人。1963年9月20日出生于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qū),中共黨員,退伍軍人,現(xiàn)工作于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