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子狀元傳奇》小序
文/陳守印
東原傳奇事,狀元父與子
原著畢長代,享譽載史籍
才女雷道菊,連載作分期
吾輩皆有幸,尋蹤赴故里


第二十五回 興利除弊
上回書說到梁灝、梁固父子二人陪同真宗皇帝東巡封禪泰山,深得皇帝賞識。為培養(yǎng)梁固的執(zhí)政能力,皇帝有意對梁固進行栽培,讓梁固外任密州監(jiān)丞。眾所周知,在北宋,這監(jiān)丞一職是朝廷為了加強對地方官員的管控而設置,級別雖然在知州以下,但是由于是中央特派員,權力是非常大的。凡是涉及州中兵民、錢糧、戶口、獄訟等公事,都必需有監(jiān)丞簽字才能生效。因為監(jiān)丞與知州是相互制約的關系,所以這二人歷來很難和睦相處。但由于密州知州魏延旭與梁灝為同科進士,為人厚道,處事謹慎。相對梁固來說既是長輩又是上司同僚。梁固到任后,謹遵父訓,尊重而不盲從,進取而不擅越;無論大事小情都是一概事先請示事后匯報。低調做人,謹慎做事,對下屬更是一團和氣,仗義疏財,光明磊落,全無一點依仗中央大員的身份專橫跋扈的做派。所分管的事務總是先做調查研究,而后大刀闊斧,無不處理得井井有條,不僅經(jīng)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更是受到魏大人及全州下屬們的高度贊譽。
有一天,梁固又獨自一人到鄉(xiāng)下微服私訪、巡視民情。當來到一個叫李家莊的小村子時,看到村里的人們張燈結彩、殺豬宰羊的十分忙碌,倒像是逢年過節(jié)一般熱鬧。梁固有些納悶,便問一位老翁:“老人家,這不逢年不過節(jié)的,殺豬宰羊的是為了什么事呀?”
老翁見梁固面生,且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就回答說:“客官有所不知,我們這里不論節(jié)氣、天氣如何,每年這時候都要求雨,這宰殺的豬羊就是專門用來為雨神上供的。”
梁固又問:“這雨水本是天上自然之物,豈能是人間想求就能求來的,只是不知你們怎樣才能求得雨來?”
老翁說:“這過程十分地繁雜:先是請巫師前來主持求雨的儀式。然后在巫師的指揮下放炮請雨神,再燒香上供。求雨時村里所有的人都要在太陽之下跪拜。如果不下雨就是人們心不誠,就不能起來。”
梁固問道:“那求雨靈驗不靈驗?這求雨的費用又是誰出???”
老翁答道:“要說靈驗嘛也算是靈驗,但凡求的時間長了,早晚還不得有下的時候??!至于這求雨的費用嘛,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村里有保正李員外專門負責,嚴格規(guī)定,只要是求雨就要收取雨捐,各家各戶一律按人頭繳納?!?/p>
梁固又問:“有沒有不交的???”
老翁說:“不交?誰敢不交?。∪ツ昀仙蝾^因家中無錢,交不起雨捐,只好到親戚家去借,也就是晚交了幾天,就被李員外打了三十大棍,又逼著在太陽底下罰跪三天,差一點曬死,還說這是殺只雞給猴看。后來經(jīng)全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們集體求情,才讓他起來。這求雨之捐可真是我們平民百姓的一大災難哪!”
梁固聞聽此言,不禁對這李員外極為生氣。又詢問了其他一些村民,大家說得基本一致,看來老人說得不差。于是,梁固就問老翁:“這李員外住在何處,老人家能否帶我前去與之一見啊?”
老翁見梁固相貌堂堂,氣度非凡,不像平民模樣,便試量著問道:“客官如此體貼下情,不會是微服私訪的青天大老爺吧?”
梁固擺擺手道:“不能為民造福,豈非枉稱青天?”
看到梁固滿臉正氣、大義凜然的神情,老翁堅信自己沒有看錯,就直接領著梁固找到了村里的保正(村長)李員外的住處。但見院墻高聳,大門敞開,門口旁邊蹲著兩個石頭獅子張著血盆大口,瞪著鈴鐺般的眼睛,甚是嚇人。老人還想再往里走,被梁固拉住了,為避免自己走后李員外再報復老人家,梁固示意老人回去。待老翁走遠后,自己則獨身一人進了李員外的家門。只見一個肥頭大耳、留著八字胡、瞇縫著小眼的男人,半坐半躺地坐在躺椅上,正在陪巫師喝茶聊天。梁固估計這個人應該就是李員外。不等他發(fā)問,梁固便先行發(fā)問道:“你就是保正李員外吧?”
這人見來梁固雖然面生,卻是相貌堂堂、聲若洪鐘、非同凡響,令人肅然起敬。于是連忙起身施禮問候道:“不敢當,在下李源,只是在下眼拙,不知閣下從何處而來,有何指教?在下洗耳恭聽?!闭f罷,又吩咐家人上茶看座。
梁固回答說:“李保正不用客氣。我是密州新任監(jiān)丞梁固,專管民間瑣事。聽說你在村里大搞捐款求雨,雖然說比較靈驗,但是百姓們的負擔也十分繁重,知州魏大人十分擔憂,特派本官前來調查處理。今年的求雨就由本官來具體操辦,你就不用操心了,聽從本官安排就是。你現(xiàn)在就去把人集合起來,本官有話對大家說?!?/p>
李員外一聽來人說是本州監(jiān)丞,心里立馬犯了嘀咕。正所謂“不怕官,就怕管?!边@梁固乃是本州上官,李員外豈有不怕之理。只是初次見面,摸不清梁固的脾氣秉性,就單憑剛才這么幾句話,還不知梁固的真正用意,也不好揣摩。心想:這州里的老爺們還真不錯,連村里求雨的事都關心,自己雖然能落個清閑自在?只可惜其中的油水就沾不上了,但是又不敢反駁。于是一邊想著一邊派人去召集村民。
等全體村民到齊以后,李員外對大家說道:“由于咱們村里求雨靈驗,知州魏老爺非常重視,今年村里的求雨,就由州里的監(jiān)丞梁固大人直接監(jiān)管,以示對雨神的恭敬。大家一定要聽從梁大人指揮!”
村民們一聽梁固要來管求雨的事情,心里都不由犯了嘀咕,有的村民私下里悄悄地說:“村里這頭豬我們還沒養(yǎng)肥,州里又來頭大的,這雨捐可怎么交??!”
“那也沒辦法,聽天由命吧?!?/p>
“別想那么多了,走一步算一步吧?!?/p>
“怕也沒用,天塌下來眾人頂唄!”
村民們正在擔心之時,只聽梁固說道:“求雨講究心甘情愿,正所謂‘心誠則靈’,才能‘有求必應’。不能強求,否則就不靈了?,F(xiàn)在愿意求雨的請站到東邊來,不愿意求雨的請站到西邊去?!?/p>
李員外和一些地痞無賴,常借故求雨收捐大發(fā)橫財,自然是求之不得,于是他們便站到愿意求雨的東邊。廣大村民,深受雨捐之害,所以都站到不愿求雨的西邊。
梁固待人們分隊站好之后說道:“本官一向與人為善、成人之美,愿意求雨的,本官支持;不愿意求的,本官亦不勉強。現(xiàn)在愿求者留下,不愿求者都回家吧?!?/p>
不愿求雨的村民們一聽梁老爺說叫回家,立即一哄而散、高高興興地跑回家去了。
李員外見此情景,不由著急萬分,忙對梁固說道:“梁老爺,人都跑光了,這雨如何求???”
梁固對李員外說:“他們不愿求,心不誠意不切,如何能感動雨神求得雨來呢?走就走了,走了更好。剩下咱們這些人真心實意才能求得雨來呀?!?/p>
李員外一聽話頭不對,問梁固:“小人敢問老爺,咱們這些人求雨,這雨捐怎么辦???”
梁固說:“這事還用問啊,你想求雨,費用自然是你出了,你愿意做的事情,總不能讓別人為你拿錢吧!就好比你愿意吃肉,你能說,我愿意吃肉,你們拿錢買肉去,讓我吃,有這種道理嗎?”
李員外頓時啞口無言,悶了半天才說:“既然如此那就甭求了,小人原本想為大家謀利,既然大家都不愿意求,我也不愿意求了?!?/p>
梁固一聽不由生氣地訓斥道:“堂堂男子漢大丈夫,說句話就得砸個坑,哪有如此不負責任的?這么大的事情,你說求就求,你說不求就不求了,真是豈有此理!”說到這里,見那李員外已然沒有了開始時的蠻橫,便又繼續(xù)說道:“求雨這種事情本是無稽之談,下雨不下雨乃是上蒼所為,豈能是人力所能達到的?而你竟然膽敢無視朝廷法度,設法外之法;無故增加民眾負擔,愚弄百姓;這不是公然與官朝廷、官府對抗嗎?如今又當眾出爾反爾,這不是戲弄本官嗎,該當何罪呀?”
李員外一看到梁固真生了氣,心中不免嘀咕,趕緊向梁固賠禮道:“大人息怒,小人愚昧,大人您說怎么辦好?。啃∶裨嘎牬笕瞬钋?。”
梁固見李員外服軟,便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你既然說求雨,就得真心相求,本官讓全密州的人都來參觀,也讓大家好好學學你求雨的經(jīng)驗,所有費用全由你一人承擔,不得轉嫁于其他百姓。”
李員外一聽,不由心中暗暗叫苦,但又不甘心,只好又硬著頭皮問道:“要是不求呢?”
梁固說:“如若不求,你就要修渠引水。等到水渠修成了,你們村的地也就能夠旱澇保收、一勞永逸了,就再也用不著收捐求雨了?!?/p>
這李員外一聽有這么好的事,十分高興,連忙問道:“要是這樣的話,那可就太好啦!只是不知這水渠怎么個修法,請老爺明示!”
梁固說:“經(jīng)本官了解,你們村共有無地村民七百八十九人,你就拿出七百八十九畝地,每人分給他們一畝,讓他們出工,算是工錢,挖渠時你管飯。把東邊河里的水引過來澆地,讓你們村里的地全部變成水澆田,每年的收成至少能增加兩倍。”
李員外仔細一盤算,如果全密州的十多萬人都來參加求雨,一天的吃喝花費也得幾百畝地,全村的莊稼還不得踩個稀巴爛啊。要是出個七八百畝地修一條渠,就能一勞永逸,不用再向村民們收雨捐了。這些年雖然從中賺了幾個錢,可也把鄉(xiāng)親們給得罪苦了,大家怨聲載道,對自己恨之入骨,真是得不償失。反過來說,自己家里有一萬六千多畝地,拿出六七百畝來分給大家也算不了什么。如果要真像梁大人說的那樣,產(chǎn)量增收兩倍,自己的一萬五千多畝地不就變成四五萬畝了嗎?看來求雨還是不如修渠為好。于是便高興地對梁固說:“小人愚鈍,多謝大人指點,如撥云見日。那就依大人所言,小人出地、管飯,村民們出工挖渠引水吧。只是河水低于地面許多,如何能夠引得過來呢?”
梁固說道:“這個你就不用操心了,河流的地形本官在進村前已經(jīng)勘察過了,在下游二里處筑一道二十丈長、三丈高、兩丈寬的攔河大壩,即可使此處水位壅高兩丈,河水自然就可以流入田地之中。”
村民們聽說每人分給一畝地,還免了雨捐,出工挖渠還管飯,無不興高采烈,積極投入挖渠隊伍。梁固又從州里調來專業(yè)技術人員,與全村上下一起奮戰(zhàn)了近兩個多月,一條十多里長、五丈多寬的大渠終于修成了。大伙站在水渠岸上,眼看著清澈的河水嘩啦啦地流到了每家每戶的田地里,無不喜笑顏開,都高興地說:“今后我們再也不用求雨交捐了,梁大人就是我們的雨神啊!”
“從前光聽說無官不貪,現(xiàn)在看來也不全對,梁老爺不就是咱們身邊的好官、清官嗎!”
“能夠遇上梁老爺這樣的好官,真是我們老百姓的福氣?!?/p>
“誰說不是呢,但愿這樣的好官能更多一些,能經(jīng)常有?!?/p>
一年后,李家莊的糧食獲得了空前的大豐收,全村男女老少好像過節(jié)一樣歡天喜地。那李員外更是樂不可支,盡管是多建了一倍的糧倉,收下的糧食依然是裝不下。沒有辦法,只好忍痛割愛,低價糶了許多??粗Z倉里滿滿的糧食、庫房里滿滿的銅錢,李員外時常高興得笑逐顏開,對村民的態(tài)度也和藹可親起來。
全村的村民們每家都建起了新糧倉,許多人家還翻蓋了新房,買了牲口,農具,全家老小都穿上了新衣服,生活從根本上得到了改善,人們在飯后茶余無不談論梁老爺?shù)墓?。有幾個老年人就找李員外提議說:“吃水不忘掘井人,咱們是不是應該到州里去謝謝梁老爺,要不是他老人家讓咱們修渠澆地,咱怎么能有這么好的收成!”
李員外一聽,十分贊成:“多虧大家提醒,咱們說辦就辦。錢由我來出,主意大家拿,看看給梁老爺送點什么東西好?”
有個叫李煥新的老漢說道:“梁老爺是清官,送東西他肯定不會要。我看不如送塊匾額,刻上‘恩澤黎民’四個大字。再請個戲班子,把梁老爺幫咱們修渠這件事編成戲,到州城和各縣城里以及各鄉(xiāng)各村里去演唱,讓全州的官員和老百姓都知道。”
“好、好、好!就這么辦!”李員外聽了也格外高興,當即一拍胸脯子就表了態(tài),大聲說道:“既然有這么好的辦法,所有的錢就都由我來出,一定要讓全州千家萬戶都記住梁老爺?shù)亩鞯??!?/p>
一聽李員外要出全部的錢,幾個老漢就不愿意了,說道:“話可以這么說,但是事不能這么辦,你財大氣粗可以拿大頭,或者是拿一半,剩下的我們大家伙平均攤,不論怎么說,我們大家伙也都得跟著表表心意呀?!币姶蠹覠崆楦邼q,李員外也覺得不能掃大家的興,于是就讓大家拿了個零頭,自己拿了大頭。一個月后,匾額做好了,戲也排練出來了,李家莊的父老鄉(xiāng)親敲鑼打鼓、興高采烈地將匾額送到了州衙門,戲班子將修渠的戲演遍了密州大地。
梁固幫助李家莊修水渠成功的經(jīng)驗,在當?shù)匾疝Z動,知州魏延旭也十分贊賞。二人經(jīng)分析后,決定以李家莊為典型,在全州倡導大興農田水利建設,以提高土地產(chǎn)量,造福民眾。因考慮到各地的具體情況有所不同,不能完全采取一個模式,可因地制宜,各行其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明確規(guī)定,州、縣兩級官員都要走出衙門,深入到生產(chǎn)第一線,指導民眾施工。凡是能夠使本轄區(qū)土地提高產(chǎn)量超過五成以上者皆有重獎,凡是能超過一倍以上者,皆可官升一級。對于民間,則規(guī)定增收部分三年內不收賦稅。對做出突出貢獻的鄉(xiāng)紳,除給予物質獎勵外,還準予在當?shù)貙ζ錁浔?,流芳后世?/p>
這些策略的出臺,極大地調動了全州各階層的積極性。州、縣兩級官府官差衙役除留下部分值守人員外,其他全部都分到各個村莊,采取定責任、定時間,定效益、定產(chǎn)量的方法,與當?shù)匕傩粘?、住、干在一起,官民關系呈現(xiàn)出史無前例的融洽。
各地的鄉(xiāng)紳以及村長、里長們紛紛到李員外家去取經(jīng),看到李員外雖然捐出了部分土地,卻得到了民眾的擁護,還增加了幾倍的收成,從而受到啟發(fā),也紛紛效仿,將自家的土地、錢糧拿出一部分,充作工錢,在本地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民們一看官府號召、財主出錢,無不干勁十足,男女老少齊上陣,大干多半年,就讓整個密州徹底改變了水源不均衡以及缺少水源的狀況。凡是離湖泊河流比較近的地方,皆開源引流,直接將水引進地里。凡是缺少水源的平原地區(qū),皆用打井澆灌。一般情況下,每一眼水井就能保證五十畝土地的用水量。凡是山區(qū)地帶的,皆用修筑攔水壩、蓄水池之法,將山上的泉水、雨水、雪水儲存起來,以備干旱災荒之時急需。
當時,由于種種原因,州內各地區(qū)經(jīng)濟狀況差異較大,還有不少偏遠地方的農民在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外出逃荒要飯,往往耽誤了夏季收種,從而又影響到秋季的收種。在如此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下,農民的生活水平很難提高。一次,梁固又準備下鄉(xiāng)巡訪,剛出城不遠,就看到路途之中有三三兩兩的逃荒人員絡繹不絕,心中感到非常的不解,便找到一位年紀較長正在路邊歇息的老漢問道:“請問老人家,您們這是要到哪里去啊?”
老漢見梁固是一位年輕書生的打扮,輕輕地嘆了一口氣,說道:“唉,還能到哪里去啊,逃荒要飯去唄?!?/p>
“逃荒要飯去?為何去要飯???”
“沒法子的事啊,家無隔夜糧,身無御寒衣,不要飯就得餓死、凍死呀!只好出去碰碰運氣,總比在家里等死強啊!”
“難道地里產(chǎn)的糧食、棉花,不夠吃、不夠用嗎?”
“要是能夠吃、夠用,誰還愿意干這種事?背井離鄉(xiāng)、攜老帶幼、風吹雨打的,容易嗎?碰到好心的人家,能賞一口殘茶剩飯;碰不巧,要到土豪劣紳的門上,他就會嫌晦氣,放狗咬你,跑得快,算你幸運,跑得慢了,挨了咬還不能打狗?!?/p>
“這是為何呀?”
“打狗欺主呀!這可就犯了忌諱啦。老漢年輕時不懂規(guī)矩,就沒少吃虧?!崩蠞h一邊說著,一邊把自己的褲腿腳卷起來讓梁固看:瘦骨嶙嶙的雙腿上布滿了不同形狀的傷疤,令人慘不忍睹。梁固不看則罷,一看到如此慘狀,眼中淚水不由奪眶而出。為了不讓老漢看到,他佯裝被風沙迷了眼,一邊搓,一邊示意老漢繼續(xù)講下去。
“他一看你打了他家的狗,一是放幾條狗來咬你,二是家中的惡奴們一齊上來打你。在他們眼里,打死一個叫花子比踩死一只螞蟻還容易。前幾年,老漢就曾經(jīng)親眼看到有一個年輕后生因不知輕重,打死了主人家的一只惡狗惹了一身的麻煩。他也是被咬急了,就用打狗棍打了惡狗一下,不料想正巧打在了那狗的耳門上,一下子就給打死了。這可就惹下了塌天大禍,被那家土豪硬逼著給狗披麻戴孝,哭喊著‘狗爹 ’,以孝子之禮給狗下葬、立碑。事后,又被逼著給那家土土豪白白當了三年長工,還清了葬狗的費用才算了事?!?/p>
梁固聽了老漢的這一番話,直氣得火冒三丈,心中想道:若是日后能遇到那土豪,一定要判他全家斬立決,為老百姓除去這一大禍害??裳矍霸趺崔k?身為朝廷命官、民之父母,怎么能夠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治下的百姓流浪失所?想到這里,梁固又問老漢道:“請問老人家,您以為有沒有好辦法可以不讓鄉(xiāng)親們外出討飯?”
老漢嘆息道:“這辦法倒是有,就是恐怕行不通啊!”
梁固一聽老漢說有辦法,不由喜上眉梢,便催促老漢道:“有什么辦法,能說出來聽聽嗎?”
老漢看了看梁固說道:“你一個讀書人,給你說了也白搭。”

梁固笑了笑對老漢說道:“也不一定白搭,說不定就能行得通呢。您老就當是啦閑呱吧!”
老漢見梁固態(tài)度誠懇、說話和藹可親,也就說了起來:“這第一個辦法嘛就是官府開倉放糧,開設粥棚,讓百姓們吃個飽,但不是長久之計,三天五日的還行。要想長期解決困難,還得是官府少收賦稅,東家少收租子。您想想,一般的人家平均五六口、七八口人,多的也有十幾口的,一般租種三五十畝、七八十畝、最多的種百十畝。這一畝地也就是產(chǎn)一百多斤糧食,東家要七成,官府收一成,再留一成當種子,剩余一成當口糧,一大家子人怎么能夠???如果官府收一成,東家收五成,農家留四成,那就差不多不用去要飯了。還有一個法,就是如果官府能提前借給一點錢,等到地里糧食收下來再還上,也能不用出去要飯。不怕您笑話,這要飯不是什么好事,撇家舍業(yè)不說、看見年輕的也得舍下這張老臉來長稱人家,心里不是好滋味啊,叫孩子們怎么找個媳婦成個家呀!”說罷,老漢竟然雙手捂著臉嗚嗚咽咽地痛哭起來,那混濁的淚水從那粗糙的手指頭縫里流了出來……
見老漢如此悲傷,梁固再也忍耐不住了,他輕輕地拍拍老漢的肩頭,對老漢說道:“對不起,老人家,讓您難過了。不過您剛才說的那些辦法,我能辦得到。您現(xiàn)在就領著鄉(xiāng)親們跟我走,我一定能讓大家吃飽飯?!?/p>
聽著梁固這親切的話語,老漢與其他坐在地上歇息的百姓都如同聽到了春天的驚雷一般,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呆呆地望著梁固,那眼神里既有渴望、也不乏疑惑,好像是在問道:這是真的嗎?這是真的嗎?我們沒有聽錯吧?
看著大家疑惑而又渴望的目光,梁固高聲對大家說:“鄉(xiāng)親們,我就是咱們密州監(jiān)丞梁固。沒有想到大家的日子過得如此艱難,我對不起大家,對不起朝廷的信任,也對不起自己的這一身官衣和俸祿。今天,我就請大家到州里去做客,當然,沒有山珍海味,只能是粗茶淡飯,一日三餐,保證大家吃飽。三天以內,我一定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鄉(xiāng)親們不用外出討飯,都回家安心過日子,大家說好不好?”
前前后后的要飯隊伍大約得有二百多人,聽到梁固的承諾,大家無不高興得歡呼雀躍,齊聲高呼:“好!好?。『茫。?!”
那老漢見到這一幕,好似白日做夢一般,他用力掐了掐自己的胳膊,確定有痛疼感,不是在夢中,就連忙招呼大家一齊跪下給梁固磕了三個頭,口里說道:“老漢老眼昏花,不知是梁老爺在此,語言多有冒犯,還請老爺不要見怪才是?!?/p>
梁固見狀,連忙伸出雙手將老漢及前排的人們一一扶起,深情地說道:“各位父老鄉(xiāng)親請起來說話!”然后又緊緊握住老漢的手說道“老人家言重了,若不是您老指教,我哪里知道這些事情,我感謝您都來不及,怎么會見怪呢?說了這大半天話,還沒有請教您老人家貴姓、貴庚呢?”
老漢道:“老朽免貴姓許,言午許,虛度六十有三,家住城東三十里鋪,人稱許老大?!?/p>
梁固作輯道:“原來是許老伯,失敬了。今天就請您為首,帶領鄉(xiāng)親們跟隨晚生前去州城如何?”
許老漢稍微沉思后對梁固說道:“梁老爺?shù)男囊馕覀冾I了,但是這么多人去州里恐怕不妥,恐怕是要連累了老爺,您還年輕,前途廣闊,如果因此影響了老爺?shù)拇蠛们俺?,豈不讓老漢抱恨終身!”
梁固見許老漢慮事如此周全,不免心頭一熱,抓住老漢的手說:“許老伯多慮了,請您放心,不會有事的。我就是要讓州衙里的大小官員們都看一看老百姓的實際生活,都體會一下老百姓的真正疾苦,都想一想自己這個官以后應該怎么當?如果連這點事情都不敢做,還怎么配稱朝廷官員?如果您老人家能信得過我梁固,就跟我走!”
許老漢見梁固將話說到這個地步,只覺得心里暖洋洋的,踏實了許多。就朝大家伙一揮手,大聲喊道:“各位鄉(xiāng)親們,咱們交好運啦,碰上清官啦!不用去逃荒要飯啦!走啊,都跟著梁老爺吃飯去?。 ?/p>
大家聽了梁固的話,心里那個痛快勁就甭提啦,一看到許老漢招呼,高興得直跳高,齊聲應道:“多謝梁老爺!”
當梁固帶領著這些叫花子浩浩蕩蕩地來到州城門口時,守門的士兵都愣住了:這梁老爺是怎么回事啊,領著這么一大群叫花子想要干什么呀?正想著,梁固已經(jīng)來到跟著,對帶班的孫富貴說:“快去請司戶參軍(相當于民政局長)錢大人前來見我?!?/p>
孫富貴有三十五六歲,當兵多年,經(jīng)驗豐富,一看這陣勢就知道準是讓錢大人管飯。因為他自己家里的日子也不是很好過,家中老人也曾經(jīng)多次帶著自己的妻兒外出要過飯,他自己雖然不能跟著一塊去,心中也是十分地凄慘無奈,總想著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才算是個頭啊??戳捍笕私裉爝@個架勢,這好日子恐怕就要到來了。一邊想著,心里不由一樂,連忙應道:“是、是、是,小人馬上就去!”
司戶衙門離東門并不算太遠,一小會功夫,司戶參軍錢志高就跟著孫富貴一溜小跑過來了。顧不得擦汗,就問梁固道:“不知梁大人召喚下官,有何要事?”
梁固指了指身后的叫花子們,對錢志高說道:“三十里鋪的鄉(xiāng)親們混不下去了,投奔咱們要飯吃來啦,你看著去安排一下吧!”
錢志高一看這支二百多人的叫花子隊伍,不由倒吸一口涼氣,悄悄地對梁固說道:“梁大人有所不知,這種情況在本州不在少數(shù),要是開了這個頭,以后再有類此情況,那可怎么辦呀?”

梁固一聽,強壓心頭的火氣,對錢志高質問道:“什么叫以后怎么辦?眼前的這些父老鄉(xiāng)親們缺吃少喝怎么辦?咱們密州的老百姓到別人管轄的地方去逃荒、去要飯,讓那些地方的官員們知道了怎么辦?讓上級的長官們知道了怎么辦?讓京城、讓朝廷的官員們知道了怎么辦?就算皇上不要咱們的腦袋,不責罰咱們,咱們頭上的這頂烏紗帽還能有臉戴嗎?身上的這件官衣咱們還有臉穿嗎?大宋立國五十多年,我們治下的民眾居然是苦不堪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丟人哪,我的司戶參軍大人!這是誰的過錯?難道是老百姓們的過錯嗎?他們愿意這樣嗎?絕對不是!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百姓們也是逆來順受、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寧肯自己挨凍受餓,對國家的賦稅、地主的租子依然是顆粒不欠、分文不差。這樣的老百姓難道不值得我們這些當官的敬重嗎?老百姓們口口聲聲稱我們?yōu)楦改腹伲瑸榍嗵齑罄蠣?,我們心里難道不慚愧嗎!哪里有當父母的自己衣食無憂,而眼看著自己的兒女去逃荒要飯的?這是狠心腸的爹娘!是不合格的父母官!是昏天黑地的大老爺!我們自己錦衣玉食、養(yǎng)尊處優(yōu),卻眼睜睜地看著老百姓們去逃荒要飯,竟然還麻木不仁、熟視無睹,這不僅僅是各級官府的昏庸無能!更是我們這些當官的奇恥大辱!”
錢志高看著平時一慣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梁固,此時此刻為了一群叫花子,卻對自己大發(fā)雷霆的行為好像有些不解,瞪著那一雙似乎永遠睡不醒、睜不開的小眼睛,呆若木雞地望著梁固,竟然有些不知所措,只是自言自語地念叨:“這是怎么說,這是怎么說?“。
梁固看著錢志高那一臉的茫然,感到既可憎又可憐,又繼續(xù)問道:“錢大人,你讀過書嗎?你知道什么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嗎?”但是,不等錢志高回答,梁固接著再次提高了聲調問道:“你有兒女嗎?你家里共有多少人?他們要過飯嗎!”
聽著梁固聲色俱厲的問話,看著梁固那寒光犀利的目光,錢志高感到自己的五臟六腑都被梁固看穿了,他不敢與梁固對視,只得低下頭來,老老實實、唯唯諾諾地回答道:“回梁大人,下官膝下共有五男二女,全家三十四口人,都沒有要過飯?!?/p>
梁固聽后用鼻子“哼”了一聲說道:“你一個人的俸祿怎么能養(yǎng)哪么一大家子人?百姓們終日勞作為何還得逃荒要飯?你當?shù)木烤故侨苤莸墓?、還是你一家一戶的官?你拍一拍胸脯、捫心自問:你的良心到哪里去了,難道是讓狗吃了不成!自己的家人、兒女都沒有去要過飯,憑什么讓這么多治下的父老鄉(xiāng)親去討荒要飯?”
錢志高此時已經(jīng)被梁固訓斥得羞愧難當、張口結舌。盡管是春寒料峭的天氣,頭上卻已經(jīng)是大汗淋漓,只能是不斷地重復著一句話:“梁大人息怒、梁大人息怒,有何吩咐,下官照辦就是”
“去!你馬上去安置這些鄉(xiāng)親們吃飯!我不管你用什么辦法,三天之內,不能讓一個人挨餓!餓跑了一個,我找你算賬!我現(xiàn)在馬上就去找魏大人想辦法,咱們分頭行動。”
這司戶參軍錢志高已經(jīng)是五十七八歲的年紀了,身材不高,營養(yǎng)過剩,極度發(fā)福,挺著一個大肚子,就好像身懷六甲、馬上就要臨盆的老孕婦。瞇縫著小眼,滿面紅光,整天都是笑瞇瞇的,人稱“彌勒佛”“不倒翁”。他年輕時也讀過幾本書,屢考不就,也就心灰意懶、無所事事。一直到了三十六歲時才因為祖父遺蔭當了個小官,在下面縣里先后做過戶曹、主薄、同知,雖說沒做出過什么大的成就,卻也沒有出過什么大的問題,還算是老實巴交。前任知州臧梧利因與其母親家有點沾親帶故,再加上他比較“有眼色”,也挺“會來事”,就將其提拔到州里擔任了司戶參軍。這司戶參軍可是個讓不少人眼饞的肥美差使,掌管全州的錢糧、財產(chǎn)、稅收、戶籍,沒有一定的背景是干不上的,好在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誰也不會當面挑破。如今算起來在官場上混了也得有二十多年了,對上司、同僚及下屬分別施以小恩小惠,搞得八面玲瓏,人皆稱道,在這密州也算得上是個響當當?shù)娜宋???山裉靺s無緣無故地被梁固這個毛頭小子當著那么多叫花子訓斥了一番,實在是窩囊透頂,可是又沒有什么理由反駁。這梁固雖然年輕,論起來還不如自己的小兒子年齡大,可人家是狀元出身,是皇帝的寵臣,是自己的長官,說的話句句在理。不光是那些叫花子高興,就連在城門口站崗的士兵和走路的人們也跟著拍手叫好。唉,沒辦法,盡管心里一百個不服氣,可還得乖乖地去辦,要不怎么叫“官大一級壓死人呢”。于是他趕緊招呼大家來到司戶衙門,將所有的下屬都發(fā)動起來,分工協(xié)作,有支帳篷的、有號房子的、有支鍋做飯的、還有采購柴米油鹽的,著著實實地忙了個不亦樂乎,總算是讓大家按時吃上了午飯。這才松了一口氣,卻覺得后身上發(fā)涼,用手一摸,原來是渾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濕透了……
再說知州魏延旭大人聽到梁固反映的這些情況后,也是極度的震撼,想不到經(jīng)自己多年治理的轄區(qū),竟然還會有這么多貧困至極的鄉(xiāng)親。在與梁固二人反復研究之后,決定對此類地區(qū)的農民實行五項優(yōu)惠政策予以安撫、彌補:一是實行青苗預購法。即官府根據(jù)農民的實際情況,對其田間農作物進行提前評估、訂購,先預付給七成款項,剩余三成到收成以后,再根據(jù)實際收繳情況結算,多退少補。農民拿著這部分錢,就可以自行去購買生產(chǎn)資料和生活用品,就不用再去逃荒、討飯,也就耽誤不了農時,生活水平也就能夠逐步提高了。其次是嚴令這些地方的地主土地租金不得超過五成,讓農民們適當?shù)貙捤梢恍H侵?、縣兩級官府對這些地方的農民免收賦稅三年,使百姓們有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得以休養(yǎng)生息。四是鼓勵這些地方的農民四處開荒種地,凡密州境內的荒地任由其開墾種植。誰開墾誰所有,多開者有獎,官府發(fā)給地契,五年內不繳賦稅。五是由官府出資,從當?shù)氐牡刂魇种匈徺I部分土地,以三成的低租金租給那些家中缺少勞動力的貧困戶。這些政策一出臺,立即受到貧困地區(qū)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從而杜絕了眾多貧困農民外出逃荒要飯的現(xiàn)象。

為了使農民真正受益,同時也為了使國庫的銀子用到實處,梁固時常親自帶領公差到各地村莊去具體指導,每個縣選擇三到五個村莊作為示范,完善后再在全縣推廣。從州縣到鄉(xiāng)村到農戶層層簽訂責任狀。所謂農戶責任狀,說白了就是實行十戶連保制,即一人借貸十戶擔保。農民們拿著由十戶簽字畫押、亭長里正擔保的責任狀,來到縣里就可以領到銀子;對那些比較偏遠的地方,則由官府派人直接送錢到戶,服務到家。
通過這些做法,官府人員雖然是麻煩了一些,但是卻減少了預算額度,堵塞了漏洞,避免了損失,讓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更為重要的是讓所有的官員乃至公差衙役們都看到了偏遠、貧困地區(qū)農民們的實際困難,改變了官府官員們高高在上、只會發(fā)號施令不知農民疾苦的不良風氣,密切了官府與百姓之間的關系。當夏秋兩季糧、棉、絹帛收購任務按原定計劃超額完成后,全州上下一片歡騰,農民們載歌載舞,歡慶梁大人給他們帶來的好日子。
在此期間,知州魏大人在梁固陪同下,經(jīng)常巡回在全州各地??吹竭@一幕幕的動人情景和翻天覆地的變化,魏大人十分感慨地問道:“老夫治理密州多年,未曾見此種面貌。賢侄來后不過兩載,便呈現(xiàn)出如此狀態(tài),令人難以置信。老夫愚昧,只知賢侄出身于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又是詩詞文章高手,卻如何懂得這農田經(jīng)營之道?這其中定有奧秘!不知賢侄可愿向老夫透露一二否?”
梁固得到魏大人如此高度評價,心中不免有些羞澀,微微一笑答道:“承蒙老叔父抬愛夸獎。憑心而論,其中并無甚奧妙可言。小侄常聽父親教導:欲做好官必須先做好人,欲做好人必須先立其德。他老人家每到一地,都交往許多農民朋友,傾聽他們的呼聲,作為行政依據(jù),甚至讓我兄弟二人也去體驗農家生活。他常說:‘民以食為天,農以地為本?!屛覀兌嘧x一些關于農村、農民、農田的書籍。不怕叔父大人笑話,小侄三歲時就會背李紳的《憫農》。這首詩對小侄啟蒙影響極深,所以小侄自踏入仕途以來,便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個一心一意為國為民的好官。小侄以為:為官者既不能只以‘民之父母’來自居,也不能只將‘民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掛在口頭上,而是要將民眾放在心中,真正以對待父母的心情、態(tài)度來對待民眾。小時候,小侄多曾與小伙伴們在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當時有些不解,兇猛的老鷹為何會懼怕老母雞?其實,后來發(fā)現(xiàn)平常時候的老母雞還是很怕老鷹的,一看到天空中有老鷹的蹤影,便是四處逃竄,唯恐避之不及。只有帶小雞的老母雞,在面臨老鷹威脅到自己的小雞生命安全的關鍵時刻,才敢于舍生忘死、奮不顧身。先是展開雙翅,將小雞們遮擋于自己的身下,而后渾身的羽毛直立,脖頸向上、怒不可遏、氣沖宵漢,顯示出一付以死相搏、神圣不可侵犯的大無畏氣慨。在這種情形之下,即使是再兇猛的老鷹也會望而生畏,知難而退。后來仔細一琢磨,此舉不過是動物的護犢天性使然而已。這與當下官民關系極為相似。老百姓既然稱我們?yōu)楦改腹?,供給我們衣食費用,在他們危難之際,我們就應當像老母雞保護小雞一樣來關愛自己治下的百姓。如此一來,不會的東西也能學會,再難的事情也能做出名堂來。只不過小侄年少無知、行事魯莽,諸事還請叔父大人多加指點才是?!?/p>
魏知州聽后嘆息道:“老夫見宗室子弟、官宦后人多矣,大多皆是一些紈绔浪蕩子弟、聲色犬馬之輩。不學無術、不思進??;不想為國建功、為民立業(yè),只是一味倚仗父輩親屬之權勢,橫行霸道、驕奢淫逸,以至于世風日下、民怨沸騰、怨聲載道。老夫常為其不法行為而憂心忡忡,唯恐大宋后繼無人。今見賢侄如此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心中自是敬佩不已。在啟迪后人、為國育才方面,老夫亦應以梁老兄臺為榜樣,親歷親為,方無愧于人生?!?span>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作者簡介:
畢長代,中共黨員,東平湖管理局退休干部。熱愛文學,擅長寫作,著有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父子狀元》、散文集《人生隨筆》。
現(xiàn)任東平水滸詩院院長,創(chuàng)辦了《水滸詩刊》為主編,兼任東平縣作協(xié)楹聯(lián)藝術研究委員會特邀名譽會長
都市頭條因您而精彩!感恩相遇【都市頭條向幸福出發(fā)頭條號】【都市頭條向幸福出發(fā)文學社】【共賞好詩詞頭條號】【河頭店不忘初心文學社】老師們!【都市頭條向幸福出發(fā)編輯部】下設14個編輯窗口!如下:【向幸福出發(fā)文學社】【儒子叟國嬌】【一片冰心在玉壺】【藍天白云】【影子】【真心對你】【荷塘月色】【香】【鄉(xiāng)愁】【姜海修】【品墨竹】【你安好我安心】【西門吹雪】【雪冰心】本團隊下設26個專題!如下:【都市頭條向幸福出發(fā)編輯部】【都市頭條向幸福出發(fā)文學社】【河頭店不忘初心文學社】【文學范耕凈土】【中醫(yī)中藥益壽延年】【共賞好詩詞】【美聲主播樂園】【專注原創(chuàng)字畫】【專注原創(chuàng)歌曲】【專注原創(chuàng)攝影作品】【專注原創(chuàng)對聯(lián)作品】【唐風宋雨寄君情】【千里與君同】【同醉唐風宋雨中】【有緣千里來相會】【唐詩宋詞知多少】【東風送情笛聲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藍天白云書屋】【都市茅棚】【溫馨書苑】【月湖草堂】【閑庭竹韻】【真心詩苑】【月色荷塘】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恩相遇【都市頭條向幸福出發(fā)編輯部】老師們!自2021.2.22日起本編輯部將免費為身邊有團隊精神的、有困難的、有利于大眾的人和事做宣傳!《用行動傳遞愛,用愛將心相連》本作品圖片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