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里的鄉(xiāng)愁
作者:李佳林丨誦讀:嘉音
鄉(xiāng)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但是它卻深深地埋在我們的心底,它會通過鄉(xiāng)音、鄉(xiāng)情、和一件件和故鄉(xiāng)有關(guān)的小事,勾起我們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我的鄉(xiāng)愁就藏在濟南和濟南西郊的黃河大米中。

我的老家在濟南,出生在貴陽,小學(xué)三年級的時候,正趕上文革,學(xué)校停課了。我和弟弟就被父母送回了濟南的姥姥、姥爺家,我們需要在濟南繼續(xù)我們的學(xué)業(yè)。因為貴陽是南方,所以我們從小到大就是吃大米飯長大的,已經(jīng)習慣了南方的飲食習慣。

初到濟南的時候,看著每天飯桌上的饅頭、餅子和雜糧粥,我就有一種食不下咽的感覺。每每吃飯,我就會皺起眉頭,就會眼淚汪汪地想起遠在貴陽的爸爸媽媽。弟弟和我一樣,每到吃飯就有不太開心的樣子,又不敢說,只是低著頭,淺淺地扒拉幾口。

姥姥和姥爺看出了我們的小心思,有一天,姥爺用自行車馱了一袋大米回來,他一進門就大聲地喊:“快來看,我給你們弄了一些黃河大米來,可香了,比你們的貴陽大米好吃多了?!蹦且惶?,我和弟弟特別的開心,這是我們離開貴陽后在北方吃上的第一頓大米飯。
黃河大米真的和姥爺說的一樣好吃,那米粒兒是亮晶晶的、非常的碩大、飽滿,煮出來的米飯是淡淡的,淺淺的黃色,煮出來的米粥上面漂浮著一層厚厚的米油,那香,那純,是我一輩子最深刻的懷念。 
姥爺看我和弟弟都很開心,就說:這米叫黃河大米,特別好吃,產(chǎn)量也是很少很少的,只有咱們濟南的黃河邊上才會有的。你們見過黃河嗎?我和弟弟都搖搖頭。姥爺說:我?guī)銈內(nèi)タ袋S河吧。我和弟弟興奮地一下子就蹦了起來。

周日,姥爺帶著我和弟弟坐上了從濟南到西郊黃河北店子的公交車,車一出濟南就上了黃河大壩,沿著大壩一路向西,在北店子碼頭我們又上了北店子到齊河縣城的渡河大木船。在這里我們見到了真正的黃河。黃河的河流很寬,我們乘坐的木船也好大,有卡車開上木船,還有很多裝滿糧食的農(nóng)家排子車,還有好多人扛著一袋袋糧食和雞蛋黃豆什么的去對岸趕集。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黃河,黃河的水流好急,泥漿一樣的河水載著木船在風浪里行走,讓我覺得有些害怕。姥爺指著黃河兩岸的莊稼地說:你們吃的黃河大米就是這里長出來的,這里春天會有冰凌,夏天會有洪水,自然災(zāi)害比較多,所以大米的產(chǎn)量也很少,這里的每一粒米都是農(nóng)民伯伯的汗珠。聽了姥爺?shù)脑?,再看看黃河兩岸的莊稼地,我越發(fā)的覺得黃河大米的香甜和農(nóng)民辛苦勞作的不易了。 
小學(xué)畢業(yè)以后,我又回到了貴陽父母的身邊,后來又繼續(xù)在貴陽上學(xué)、工作、結(jié)婚、生子、一直到退休。我無數(shù)次和家人提起黃河大米的香甜,和黃河岸邊那些一望無邊的莊稼地。每每說起黃河大米,我就會想起小時候在姥姥、姥爺身邊生活的點點滴滴。仿佛兒時的記憶和在濟南生活的美好回憶都離不開黃河大米。

退休后,我多次回到老家濟南,每次回去我都要去黃河岸邊走走,現(xiàn)在的黃河邊有了新的水庫,很多從前的村子也搬到了離黃河更遠的地方。當年的北店子渡口處也有了新的黃河大橋,兩岸的莊稼地也有了更大的規(guī)模。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讓小時候的景象只留在記憶里了,而更現(xiàn)代化的建設(shè),讓黃河大米又有了更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黃河大米就像黃河的鯉魚一樣,有著黃河的顏色,黃河的靈魂。那是千年黃河水的滋養(yǎng),是黃河母親奉獻給人們的最珍貴的禮物。
我對于濟南的回憶以及那淡淡的鄉(xiāng)愁,好像都藏在了黃河大米中。那是一生最難忘的味道,也是對老家的綿延不斷的思念。
——END——

作者:李佳林,央企退休干部,來自云貴高原爽爽的林城,熱愛朗誦藝術(shù),用聲音傳誦美好,用語言傳遞溫暖。

嘉 音:從事專業(yè)新聞播音工作多年,酷愛播音與朗誦,擅長駕馭不同風格的作品,追求以聲傳情,馭情入文,希望用自己的聲音詮釋生活的美好,愿與各位老師、朋友切磋播讀藝術(shù),分享誦讀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