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嘴與修養(yǎng)
大山?
忽然想起一個叫閉嘴的常用詞語,認為這個詞語中包含著豐富的人生體驗與感悟。
大多數(shù)人都有好為人師的習慣。大多數(shù)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總有些想法、看法覺得似乎不言不明、不吐不快!似乎不這樣做就無法表達自己的博學多才和遠見卓識。當自己的觀點亮明之后,認為自己似乎行使了依法所享有的權利和義務,自己似乎找到了存在感!
一次開會,領導征求意見,本欲發(fā)言,又感到考慮不很成熟,就及時忍住,說自己暫時沒有意見,把話語權交給別人。當別人發(fā)言后,聽到他人所言與自己觀點完全一致,卻遭到群起而攻之,被批的體無完膚。自己嚇出一身冷汗!慶幸自己沒有發(fā)言!否則,首先遭圍攻的定將是自己。

一日,見有人批評自己,對自己發(fā)脾氣,怒火中燒,本欲反擊,又強忍了一下,這個事情終于過去了。后來認識到,言者本是熱心腸,其所言并無惡意,過后其熱心依舊,本人似乎未曾與其發(fā)生過什么不愉快,一切如外甥打燈籠----照舊。后來細思極恐,若當時沒有忍住,其后果將不堪設想!
有人說,我們用三年的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生的時間學會閉嘴。很多人難以想象,自我們學會說話、學會行走、學會做事之后,需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竟然是學會閉嘴。
是的,我們步入了這個社會,成為一個社會人,為了工作和生活,我們必須用語言與人進行溝通和交流,以此來進行意見的交換和意志的表達。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才發(fā)現(xiàn),我們的知識和經驗竟然是如此的匱乏有限,我們的能力和智慧竟然是如此的嚴重的不足。有時候,我們還可以通過偽裝掩蓋過去,最后,我們終于學會了閉嘴。

有人說,如果你經歷了一次次的傷害之后,還能保持信任和愛,那便是人生最大的勇敢。說如果你感到無助了,就出去走走,累了就蹲下來抱抱自己,那些令你煩憂的心事就會隨風而散。那些曾經念念不忘的人和事,也許就會被逐漸遺忘了。說成熟的重要標志不是學會了表達,而是學會了咽下。明明很多時候委屈的想要爆發(fā),火到嘴邊卻無奈的笑了......
有人認為,閉嘴就是習慣沉默,就是什么事情都不想解釋,就是學會逢場作戲,習慣物是人非,忠于自己,活著像最初的模樣。就是堅持做人問心無愧就好,認為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釋,不懂得人說再多是多余,沉默是金,閉嘴便是修養(yǎng)!

學會沉默是智慧人生的一個中高級階段。到達并經歷了這個階段之后的人們,表面上看是沉默寡言了,其實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絕對不是從此不再言了,而是輕易不再言或者是不再輕易言了。他們會把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習、思考和研究,然后把研究出的結果放到實踐之中去檢驗,再把經過實踐檢驗的成果上升為理論,讓其成為一段時間內人類進步過程中文明和智慧的結晶,把他用作規(guī)范更大多數(shù)人言行的理論工具。人們把這些為人類歷史發(fā)展做出有益貢獻、有深遠影響的人稱為發(fā)明家、哲學家、思想家或者圣人。

是的,人生沒有地圖。我們都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一邊前行,一邊點燃希望,一邊苦苦尋找關于人生的答案。我們從童言無忌、到敢說敢為、到沉默是金、再到把閉嘴奉為自己的座右銘,這個過程其實是在不斷升華自己人生閱歷的歷程。
閉嘴無言者,平時不言,言時則言他人所不能言!從慎言始、至擅言終。不言則已,言則必成名言、成大言。一言既出,所言皆能為多數(shù)人所接受,其音可繞梁千日,其效必能恒久遠。
作者簡介:大山,本名李虎山,河南陜州區(qū)人,詩文愛好者。中鄉(xiāng)美認證鄉(xiāng)村作家,中鄉(xiāng)美現(xiàn)代詩復審室編審,龍頭鄉(xiāng)土文藝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