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簇野菊花
作者:碑林路人丨誦讀:林嵐
配樂:微微笑
秦嶺的秋天,山高云淡,水低風疏,處處展現(xiàn)出一種成熟與大氣的美。
站在山腳下遠遠望去,一座座的山連成一片,似一排綠色的屏障,橫亙在眼前,讓人有一種馬上想融化在里面的欲望。走在山里仿佛行進在畫中,瞬間遠離了紅塵,遠離了喧囂。
山里的天,藍的透明,藍的純凈,山里的空氣,有著久違的泥土的芳香和野草的清爽。穿行在山谷里,可以看見對面山坡上那一棵棵紅透了的楓樹,在被綠色簇繞著的山梁間那么醉人,那么耀眼。

微風吹過,路邊的蘆葦便不停地招搖著,向過路的人點頭、微笑,好似山里好客的主人。
沿著山路一路前行,總有溪水在嘩嘩嘩地流著,靜靜的山谷因了那水聲便有了靈氣。我不知道有山的地方是不是必定有水,但我相信山一定給予了水無私的胸懷,水也一定是山的靈魂在歌唱。

在晚秋滿是枯草與落葉的路邊,突然看見有一簇野菊花正幽幽地開著,不由地在心底有了一絲感動。這小小的淡淡的菊花就這樣寂寞地開放在路邊,給這即將枯敗的山野,給這豐收后的大地留下了最后的一片斑斕。
我伏下身靜靜地看著路邊的那簇野菊,那淡淡的黃色的花瓣,在晚霞中孤傲地舒張著一條條小小的葉片,那花兒小巧而精致、隨意而樸素。我被它骨子里那種清高和雅致而感動。

這些野菊花默默地生長在田野里,土路邊,沒有一絲妖嬈,沒有一絲嬌媚。它們頑強而執(zhí)著地開放著,不會張揚,不會招搖,不需要贊美,不需要喝彩。它們遠離了塵世的紛擾,用自己最絢麗的顏色無悔地點綴著貧瘠的山梁。它們在巖縫中尋找著最微小的生機,在平淡中孕育著最平凡的生命。
我開始喜歡秋天的山,喜歡秋天山澗里流過的溪水,喜歡秋天陽光下燦爛地綻放著的那些野菊花。

總以為自己走了很多的路,經(jīng)歷了很多的人情世故,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但是,當我站在山頂向下眺望時,才發(fā)現(xiàn)阡陌依舊,不變的是永恒的自然,而時時躁動的卻是那顆不安定的心。
總是在問自己何為快樂?何為悲傷?何為名利?何為淡泊?

看見淡然于秋色中的那山、那水和那傲然開放在風中的野菊花。無論喜悲,無論成敗,無論世事如何地變遷,總會在日落日出時默默地佇立著,默默地看人世間的悲歡喜怒,默默地承受著大自然的凄風冷雨,默默地點綴著秀美的河川山色。
我突然就明白了,為什么我們總是想親近自然,為什么我們又總是想逃避繁華與喧囂,也許被渾濁的空氣侵蝕已久的心,是該在清澈的山與水中沐浴洗滌了。

作者:碑林路人,微信公眾號 碑林路人(beilin11)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協(xié)會員。文章散見於報刊、雜誌,常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各地方電臺播出。作品入選中學語文課外閱讀訓練範本和全國教師培訓寫作課程國家精品課程教材。文章深受廣大朗誦愛好者喜愛並傳誦。已出版?zhèn)€人文集《禪花如雪》《掌燈的人》。

誦讀:林嵐,原陜西廣播電視臺編輯、記者、主持人;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省朗誦協(xié)會理事。曾執(zhí)教西藏民族大學播音主持專業(yè)。咸陽市老年大學詩詞朗誦班老師。用聲音贊頌生活、用聲音傳遞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