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跟隨連長第一次下礦井
作者:周其河
人生長河中,尤為令我難忘和追憶的,是那段五年零三個月的軍旅生涯,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那次隨老連長陳應(yīng)壽下礦井的那樁事,時?M繞我心頭,歷歷在目。
那是剛下連隊的第三天,突然說下礦井,對新兵來說,確實大吃一驚。何況,前幾天井下剛出了傷亡事故,本來人心惶惶,有點后怕。但作為"三支兩軍"的小分隊,必須沖在前。
于是,連長陳應(yīng)壽帶領(lǐng)我們十六名戰(zhàn)士首批下井。我們頭戴安全帽,脖子上系著藍(lán)毛巾,腰扎皮帶,皮帶上挎著礦燈盒,腳穿礦靴,一身礦工打扮。坐上大罐籠徐徐下沉。我緊閉眼睛緊張得頭冒汗,連長鼓勵我不要害怕,可心卻“撲通”跳過不停。
乘著閃爍的亮點,我們要去的是400米深的巷道。隨著罐籠的繼續(xù)下降,一股陰森森的有種埋而未死的感覺包圍著全身。
來到深邃的井下,伸手不見五指,礦道逼仄矮小還往外滲水呢,讓人喘不過氣來,空氣中彌漫著潮濕難聞的氣味。
我借著礦燈的光亮朝前望,前面的礦燈像是天上的星星在巷道里閃爍著,工人們一個挨著一個緩緩向前,感覺頭頂上的支架時刻會垮下來。這樣危險的地方作業(yè),礦工真不容易,他們仿佛是"火種",是"太陽之子",在履行著母親一樣的義務(wù)讓人肅然起敬。
礦道的岔口很多,一不小心就會走進死胡同。這狹小的空間,柱子林立,頂板碎塊隨時可掉落,每走一步都是膽顫心驚。最矮處,只能像狗一樣匍匐前行。好不容易拐了十幾個彎,才來到了作業(yè)區(qū)。多虧有連長和礦工老師傅帶隊,他們那悠閑的交談仿佛閑庭信步,真讓人刮目。

那時侯人工挖煤,采用的是殘柱式采媒方法。作業(yè)區(qū)很窄小,要把剛爆破下來的媒運走,只能用鐵锨一锨一锨地把煤攉到溜子上。連長簡單地分配活后,我開始忙碌起來。我們新兵模仿著老兵們采媒姿勢,有的用耙子把煤往下?lián),有的跪著攉煤,有的雙腿卷縮起彎著腰攉,還有的側(cè)臥著身子攉,各種姿勢輪換著進行。頭頂上的煤層時不時地還落下小石頭砸在身上,倘若大石塊落下來非砸傷不可,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可以想象礦工們的工作環(huán)境是多么的惡劣!這時我們也顧不上這些了,連長帶頭起勁干,我們也不甘落后,手里的鐵锨在不停地?fù)]舞著,溜子內(nèi)總是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卦谶\轉(zhuǎn)。
不知不覺上午時間稍縱即逝。大伙兒干得汗流浹背,卻熱火朝天,在連長的再三催促下,戰(zhàn)友們才放下手中的家伙。
休息時互相插科打諢玩笑著開心,大家相互對視著,白牙黑臉成了奧巴馬,灰塵塵的手,笑得前伏后仰,這就是年輕的人民軍隊。
他們樂顛著,都拍掌要劉永福來-段,王寡婦門前惹事多"的葷故事。講得津津有味,樂得戰(zhàn)友們都合不攏嘴。愛開玩笑的汝陽籍老兵孟留芳還演唱了一段河南梆子。啊,他的唱腔抑揚有度,韻味醇美,博得大伙兒一陣陣喝彩。
午飯是自帶的山東煎餅脆又香,還包裹著油條和大蔥,吃起來有滋有味。
飯后稍作休息,連長講了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前不久礦上有個26歲的工人,剛結(jié)婚不到一周,他就放棄婚假下井干活,恰逢礦難不幸殉職。他的妻子主動請求接替丈夫的班下井干活。她說,我要頂起家庭的擔(dān)子,用我的雙手養(yǎng)活年邁公婆老人。礦工們見此很感動,并主動熱情照應(yīng)她,這體現(xiàn)了工人大家庭的溫暖。
連長接著說,礦工們不懼危險,堅持月月出滿勤,天天干滿點,忍受了太多的貧窮的熬煎,為的是小家與大家,做一名礦工是多么的不容易。

連長的一席話,字字如珠璣,讓我們從內(nèi)心里感悟到產(chǎn)業(yè)工人的光榮與偉大。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毛主席在寫作《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時,他以開灤和焦作煤礦罷工為實例,提出了"他們特別能戰(zhàn)斗″的英明論斷,這是對煤礦工人精神面貌的生動而又準(zhǔn)確的概括與定位,應(yīng)該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煤礦工人"特別能戰(zhàn)斗"的精神,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定會久興不衰,歷久彌新。
我跟隨連長這一次下礦井,受到深刻的教育,工人階級真?zhèn)ゴ,中國人民的拼搏精神是中國騰飛的翅膀。同時也讓我第-次感受到連長和諧可親,平易近人,體現(xiàn)了人民軍隊官兵一致,親密無間。
當(dāng)我們重新?lián)Q上軍裝,邁步在馬路上,正是下午三點多時分,雨后的礦區(qū)空氣清新,春光明媚,一派生機。道路兩旁綠樹成蔭,花池里粉嫩的花蕊爭相奪艷,姹紫嫣紅,在陽光雨露下,顯得更加閃耀奪目。遠(yuǎn)處正忙于革新改裝的那個礦井,機器轟鳴,上"三八制”的礦工們,正在花紅柳綠的春天里,用他們辛勤汗水耕耘希望,奏響了勞動歌的和弦灬。

作者簡介:

周其河,男,1950年10月生,中共黨員,大專學(xué)歷,中學(xué)高級教師。退伍軍人,曾在山東廣播電臺、濟南日報、軍區(qū)前衛(wèi)報發(fā)表過豆腐塊大小的通訊新聞。中心學(xué)校校長兼支部書記。曾在江蘇教育報、江蘇教育雜志、省教研室、山西省教育教學(xué)論壇發(fā)表不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