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跑領略的風光
作者/ 翟穆峰 (江蘇)
攝影/ 翟穆峰 (江蘇)
刊名題寫/ 朱東風 (書法家)
編輯制作/ 風 哥

晨跑領略的風光
作者/翟穆峰

每次從外地回到老家,我總要到運河堤上走走,感受一下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的底蘊,也感受一下生活節(jié)奏較慢的城市風光。
農(nóng)歷臘月二十八,我早早起來,從新華園西門出發(fā),沿蝶園南路-新華西路-新閘南路向運河堤散跑。新閘南路有一條縱貫南北的河流,河面時寬時窄,政府在河的兩邊修建一些遮雨休息亭,隱隱約約仿佛看到文人墨客把酒臨風的卓越風姿,夕陽西下的余輝透析出的金色光環(huán)美麗可可,寬闊的水面搭建的浮橋,人在上面行走,有一種與水波諧振共舞的感覺。這里都是本地居民,都是自家建設的小洋房,灰瓦白墻的房屋,有點徽派建筑風格,遠遠看去,一排建筑投映在靜靜的水面,格外清澈,像一幅江南的山水畫,風中的柳條,在眼前亂舞,臘梅朵朵小黃花,雖不起眼,但清香襲遠,如果站在高處遠觀這些建筑,在朦朧的夜晚,像降了一場的白雪,格外迷人。

沿著斜坡,我踏上了河堤,發(fā)現(xiàn)很多貨船沿著運河邊并幫停泊,他們?yōu)榱诉\送物資,放棄了與親人春節(jié)團聚的機會,長期的奔波,為了生活,也為了市場的運轉,他們不畏艱辛,一路前行,此時,我在想,他們生活在船上,怎么吃水?怎么做飯?為了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明天,他們犧牲比常人更多的與家人團聚的美好生活韶華。
行走在運河的堤堆上,看著剛剛升起的太陽,它總是充滿朝氣,充滿活力。當光線照到兩座高聳的圓柱型新華石灰窯時,這閑置很久的窯體似乎成了歷史文物,年久失修的窯體上面長滿了青草和雜樹,它們已不再使用,但是它們承載著過去輝煌的業(yè)績,承載著人們對它悠長的記憶。

走到高郵船閘,一大片漏斗型水域,在水域的入口新建了一排古建筑,房屋的后面有一個正方形的圍欄水域,也許是為了特殊檢查而設置的,在入口船閘的水域依岸邊建立的一排??恐?,它們聳立在河水中,柱子的上端有一個圓錐型,像一枚枚整裝待發(fā)的火箭,也許設計者嫌水上運輸速度太慢,希望未來水上的運輸速度像火箭一樣快速。
每次回到老家,徜徉在運河堤上,我對它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一衣山水在我的眼里都是風景,我有無限的情感,在腦海里盤旋,我總想隨手用筆記下這美妙的時刻,可時間又是這么匆匆,一晃就跨越了兩年,但是那份獨特的情感始終在內(nèi)心不能忘懷,新年初四我才有了一份閑時,把這種美好珍藏用一頁的文字寫下來,供朋友分享。
Friday, February 4,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