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句容狀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五十八)《西游記》第一百回中“化龍池”影射“仙都”茅山頂宮“龍池”,龍“盤繞在山門里擎天華表柱上”為“八部天龍馬”影射茅山“三天門”石坊上面“八條盤龍”為“八部天龍”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中除了有李春芳的藏名詩、藏名詞和藏名詞賦,還藏有江蘇句容道教茅山的眾多地名,除了藏有方隅山、華陽洞、丹崖、道祖山、大茅洞、石龍山、大靈山、小靈山、三天門等地名,還藏有茅山頂宮“龍池”之地名。
茅山·頂宮 道教茅山上清派七十九代傳人余志成道長供圖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第一百回中有“化龍池”:
八戒口中嚷道:“他們都成佛,如何把我做個凈壇使者?”如來道:“因汝口壯身慵,食腸寬大。蓋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諸佛事,教汝凈壇,乃是個有受用的品級,如何不好!沙悟凈,汝本是卷簾大將,先因蟠桃會上打碎玻璃盞,貶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傷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誠敬迦持、保護(hù)圣僧,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庇纸心前遵R:“汝本是西洋大海廣晉龍王之子,因汝違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門,每日家虧你馱負(fù)圣僧來西,又虧你馱負(fù)圣經(jīng)去東,亦有功者,加升汝職正果,為八部天龍馬。”長老四眾,俱各叩頭謝恩。馬亦謝恩訖,仍命揭諦引了馬下靈山后崖化龍池邊,將馬推入池中。
須臾間,那馬打個展身,即退了毛皮,換了頭角,渾身上長起金鱗,腮頷下生出銀須,一身瑞氣,四爪祥云,飛出化龍池,盤繞在山門里擎天華表柱上,諸佛贊揚(yáng)如來的大法。孫行者卻又對唐僧道:“師父,此時我已成佛,與你一般,莫成還戴金箍兒,你還念什么《緊箍咒》扌肯勒我?趁早兒念個松箍兒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么菩薩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當(dāng)時只為你難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毙姓吲e手去摸一摸,果然無之。此時旃檀佛、斗戰(zhàn)佛、凈壇使者、金身羅漢,俱正果了本位,天龍馬亦自歸真。有詩為證,詩曰:一體真如轉(zhuǎn)落塵,合和四相復(fù)修身。五行論色空還寂,百怪虛名總莫論。
此處“化龍池”即影射“仙都”茅山頂宮之“龍池”。
本文作者與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茅山道教音樂”代表性傳承人、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傳人何春生道長(右)2020年6月17日留影于茅山崇禧萬壽宮。
天池·江蘇句容大茅峰頂。
↑ 江蘇省道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茅山道教音樂”代表性傳承人、 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傳人何春生道長供圖
↑江蘇省道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茅山道教音樂”代表性傳承人、 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傳人何春生道長書贈《句曲詩綜》之作品
為什么這樣說呢?
首先,花果山是“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皝睚垺庇吧涞澜堂┥绞侵腥A神州之“龍都”,是龍的“最高”歸屬之地。
見《西游記》第一回: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后而成。真?zhèn)€好山!有詞賦為證,賦曰: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海。勢鎮(zhèn)汪洋,潮涌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dú)臥。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jié)果,修竹每留云。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 本文作者拜望并請教鎮(zhèn)江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副會長、鎮(zhèn)江師專原副校長、鎮(zhèn)江高專原校長、金山學(xué)院原院長、江南大學(xué)太湖學(xué)院原院長祝誠教授(左)。
鎮(zhèn)江高專原校長、江南大學(xué)太湖學(xué)院原院長祝誠教授《光緒續(xù)纂句容縣志校注·序》。
我在拙作《句曲詩綜》(2020年5月版)一書中對此處注釋有:
[2] 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即“三皇五帝”時代。這里影射“花果山”的歷史始于“三皇五帝”時代。三皇:伏羲、神農(nóng)、黃帝。五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帝嚳(初受封于辛,后即帝位,號高辛氏)時,有仙人展上公居句曲山?!逗胫尉淙菘h志》六卷:“展上公,高辛?xí)r人,定箓君 言:‘展先生,昔學(xué)道于伏龍地,植李彌滿所住之山。先生今為九宮右保司真。嘗語諸仙曰:昔在華陽食白李,味異美,憶之未久,忽已三千年矣。’”《景定建康志》十七卷:“茅山在句容縣東南四十五里,周回一百五十里,初名句曲山,像其形也。茅君得道更名曰茅山。三十六洞天之?dāng)?shù)第八者,曰金壇華陽之天,此山是也。(《舊志》)事跡,《史記·封禪書》云:‘禹封泰山,禪會稽?!瘯x灼曰:‘本名茅山。’《吳越春秋》云:‘禹巡天下,登茅山以朝諸侯,更名茅山為會稽,亦曰苗山。’《茅山記》曰:大茅山獨(dú)高處,黑帝命東海神埋大銅鼎於山頂,深八尺,上有磐石鎮(zhèn)之。又曰秦始皇二十七年游會稽還於此山。埋白璧一雙,深七尺?!?/p>
[4] 傲來國:即“讓人驕傲的由來之國”,影射“中國歷史悠久”及“句曲山所在之句容是大明帝國發(fā)祥肇始之地”。 《明皇陵碑》:“朕幼時,皇考與朕之先世居句容縣通德鄉(xiāng)之朱家巷。”《朱氏世德之碑》:“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天潢玉牒》: “皇祖先世江東句容?!薄稄m山堂別集》:“德祖者伯六公,高皇帝之四世祖也,家句容之朱家巷,為重八公第三子,葬於朱巷。”“懿祖者四九公,德祖第二子也,葬於朱巷?!卑粒杭础叭税健?,《西游記》中四海龍王敖廣、敖欽、敖閏、敖順皆姓“敖”,故“傲”字影射“龍的傳人”。傲來:影射“黑帝命東海神埋大銅鼎於(句曲)山頂”,故“黑帝(顓頊)”時句曲山已有歷史。
[5] 十洲之祖脈:此處影射茅山有 “道祖山”?!逗胫尉淙菘h志》四卷:“道祖峰:在積金峰陰。”《乾隆句容縣志》三卷:“道祖山:在積金峰陰。”
[6] 三島之來龍:此處影射上古時代“海中”“句曲山” “勾曲如龍”是“大茅峰、二茅峰和三茅峰”這“三島”之“來龍”。句容得名于句曲山“勾曲而有所容”。 《弘治句容縣志》一卷: “邑名:句容縣有句曲山,山形如巳字,勾曲而有所容,因名曰句容。又名曰句曲、勾容,皆以此也?!?/p>
[7] 鎮(zhèn):安定,福佑。古代一方的主山稱“鎮(zhèn)”。這里影射句曲茅山為“一方之鎮(zhèn)岳”?!睹┥街尽罚ㄇ濉?笪重光)十卷、《茅山志輯要》和《乾隆句容縣志》三卷:“茅山:唐玄宗降敕稱為岳,乃昇潤之鎮(zhèn)山也?!暴z唐﹞儲光羲《游茅山五首》有:“名岳征仙事,清都訪道書?!暴z宋﹞周文璞《道中回望茅山》有:“危亭插名岳,畢景扶鉤闌?!?/p>
[8] 寧:安寧,太平。這里影射大明帝國留都“南京(江寧)”。又影射茅山“崇寧閣”,﹝宋﹞蔡肇《送洞元法師歸茅山三首》有:“崇寧新閣連云起,天篆浮空寶氣升?!?/p>
[9] 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海:花果山(句曲茅山)是一方之鎮(zhèn)岳,安寧東海,福佑汪洋。
[10] 水火方隅:此處影射在句容茅山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煉“九鼎丹”。水:影射“李真人井”,《乾
隆句容縣志》三卷:“李真人井:在郁岡方隅洞之東,抱樸子謂此水與太華玉井泉味無異?!薄兜啦亍っ┥街尽钒司恚骸袄钫嫒司?,玄洲真人李明煉丹。在郁岡方隅洞之東?!狈接纾好┥椒接缟??!毒岸ń抵尽肥呔恚骸胺接缟剑涸诶灼缴街畺|北,以三小山相隅故也。昔有人合九鼎丹於此山下,亦有洞室名曰方隅館?!薄肚【淙菘h志》三卷:“方隅山:在雷平山東北。下有洞室。名曰‘方源館’。(《舊志》)雷平之東北,良常之東南,其間有燕口,三小山相對,名方隅。古人常合九鼎丹于此,許幽人在世時,心常樂居焉。(《真誥·稽神樞》)”
[11] 東海之處:古代句曲山以東即為海。﹝梁﹞陶弘景撰《葛仙翁碑》載:“東視則連峰入海,南眺則重嶂切云。西臨江滸,北接駒驪。”《乾隆句容縣志》三卷:“秦望山:在良常洞東。始皇帝駐此望邱埠。故名?!?/p>
……
[21] 百川會處擎天柱:古代茅山以東即為海,長江接納百川經(jīng)鎮(zhèn)江匯入東海,又茅山是昇潤之“鎮(zhèn)岳”,故“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
其次,《西游記》第一百回“山門里擎天華表柱”之“擎天(華表)柱”與《西游記》第一回“百川會處擎天柱”之“擎天柱”首尾相呼應(yīng),影射道教茅山是“昇潤”之“鎮(zhèn)山”,是華夏“江海”之“鎮(zhèn)岳”,“勢鎮(zhèn)汪洋”影射“仙都”茅山能“鎮(zhèn)壓”東洋“妖氛”(倭寇)。(見前第32篇和第57篇)龍馬“盤繞在山門里擎天華表柱上”影射道教茅山山門“華表柱”有“盤龍”。
“百川會處擎天柱”之“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段饔斡洝返谝话倩亍吧介T里擎天華表柱”之“擎天(華表)柱”與之前后呼應(yīng),也影射句容茅山。則此處“山門”即影射“茅山”之“山門”。
道教句容茅山是“昇潤”之“鎮(zhèn)山”,見《乾隆句容縣志》卷三:“唐玄宗降敕稱為岳,乃昇潤之鎮(zhèn)山也。山頂有埋金處。又有丹砂鎮(zhèn)此山,山泉皆赤色,飲之延年,幽奇瑰偉,絕異群山。許邁以為潛通五岳,允為江南之鎮(zhèn)。梁陶宏景隱居于此。(《江南通志》)”
《西游記》寫的是唐朝故事。而唐朝時期的句容,曾經(jīng)歸屬過昇州(今南京市),也曾歸屬過潤州(今鎮(zhèn)江市)?!肚【淙菘h志》卷一有相關(guān)記載:
晉仍舊制。隋改屬揚(yáng)州。(《隋·地理志》)
唐武德二年,以句容、延陵二州縣置茅州。七年,廢,隸蔣州。九年,因延陵屬茅山地,并隸潤州。會昌四年,升為望縣。乾元元年,屬昇州。上元二年,州廢,隸潤州。光啟三年,復(fù)置昇州,縣隸焉。(《唐書·志》)
我在拙作《乾隆句容縣志(校注)》(2016年出版)一書中,對此處“昇州”“潤州”作注釋有:
唐武德二年句:據(jù)《舊唐書》卷四十·志第二十·地理(三)·江南道載:“武德四年,于(句容)縣置茅州?!?/p>
九年:據(jù)《嘉定鎮(zhèn)江志》卷首載:“統(tǒng)縣五:丹徒、曲阿、延陵、句容、白下。武德九年?!?/p>
會昌四年:據(jù)《景定建康志》卷十二,為“會昌四年十一月”。
乾元元年,屬昇州:據(jù)《嘉定鎮(zhèn)江志》卷首載:“割江寧、句容置昇州。統(tǒng)縣四。至德二載?!?/p>
上元二年,州廢,隸潤州:據(jù)《嘉定鎮(zhèn)江志》卷首載:“廢昇州,江寧、句容縣來屬。寶應(yīng)元年?!?/p>
昇州:《景定建康志》卷十二載:“以上元、句容、溧水、溧陽四縣置昇州。”
又據(jù)《太平御覽》第四十七·地部十二·秦望山載:“……又有會稽之山,古防山也,亦謂之茅山也。又曰揀山。《越絕》云“揀猶鎮(zhèn)也”。蓋《周禮》所謂楊州之鎮(zhèn)山矣。
由此可見,唐朝時期的“茅山”是“鎮(zhèn)岳”“鎮(zhèn)山”。龍馬“盤繞在山門里擎天華表柱上”影射道教茅山山門“華表柱”有“盤龍”。因此“龍都”茅山有龍可鎮(zhèn)四海,自然能“勢鎮(zhèn)汪洋”,震懾東洋妖氛(倭寇)。(見前第32篇和第57篇)
上圖為本文作者請教江蘇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原黨委書記兼院長笪遠(yuǎn)毅教授(右)。
江蘇大學(xué)笪遠(yuǎn)毅教授、趙永源教授和蘇州大學(xué)金振華教授共同參與了《乾隆句容縣志(校注本)》的審稿工作。
其三,花果山有“靈山”,影射江蘇句容道教茅山有“靈山”。與“佛在靈山莫遠(yuǎn)求,靈山只在汝心頭”相呼應(yīng)。
句容茅山有靈山,見《乾隆句容縣志》卷三:大靈山、小靈山、鱉足山、吳山、方山,以上五山,俱在仙韭山西。陶隱君曰:自大茅南,復(fù)韭山、竹山、吳山、方山,從此疊嶂層巒,達(dá)乎吳興天目諸山。底乎羅浮,而窮乎海南也。
“佛在靈山莫遠(yuǎn)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币姟段饔斡洝返诎耸寤兀?/p>
卻說長老辭別了欽法國王,在馬上欣然道:“悟空,此一法甚善,大有功也?!鄙成溃骸案绨?,是那里尋這許多整容匠,連夜剃這許多頭?!毙姓甙涯鞘┳兓裢ǖ氖抡f了一遍。師徒們都笑不合口。正歡喜處,忽見一座高山阻路。唐僧勒馬道:“徒弟們,你看這面前山勢崔巍,切須仔細(xì)!”行者笑道:“放心,放心!保你無事!”三藏道:“休言無事。我看那山峰挺立,遠(yuǎn)遠(yuǎn)的有些兇氣,暴云飛出,漸覺驚惶,滿身麻木,神思不安。”行者笑道:“你把烏巢禪師的《多心經(jīng)》早已忘了?”三藏道:“我記得?!毙姓叩溃骸澳汶m記得,這有四句頌子,你卻忘了哩。”三藏道:“那四句?”行者道——主佛在靈山莫遠(yuǎn)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由此可見,《西游記》中的靈山影射句容茅山之靈山?!胺鹪陟`山莫遠(yuǎn)求”,我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沒有去過天竺國之靈山,這是不需要跋山涉水去“遠(yuǎn)求”的,因?yàn)椤办`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頭都可以有“靈山”的。即人只要向善,就是“靈山”在眼前。
江蘇大學(xué)文學(xué)院李金坤教授書贈《句曲詩綜》之《茅山洪文吟》詩。
李金坤教授2019年1月2日在《京江晚報(bào)》發(fā)表書評《中學(xué)語文教師編著<句容古詩詞賦三千首>》。
其四,“仙都”茅山頂宮有“龍池”?!盎埑亍奔从吧涿┥巾攲m之“龍池”。
茅山頂宮有“龍池”,古人詩歌之中有盛贊:
王安石《登茅峰》:捫蘿路到半天窮,下視茅州杳靄中。物外真游來幾席?人間榮愿付苓通。白云坐處龍池杳,明月歸來鶴馭空?;厥兹l更似?子房家此有高風(fēng)。
孔尚萃《登大茅峰》:群山環(huán)拱獨(dú)高驤 ,殿閣崔巍最上方??~緲香浮通顥氣,熹微練白見江光。云來大地波成海,日映懸崖紫間蒼。雷雨移時空際奮,神龍池畔忽飛翔。
“佛在靈山莫遠(yuǎn)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奔热弧办`山”在心頭,“化龍池”應(yīng)該也在“心頭”。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心頭”的“化龍池”在哪里呢?只能在“仙都”“龍都”句容茅山了。
句容市戲曲家協(xié)會主席陳小林先生書贈作者《登頂茅山》詩。
其五,《西游記》第一百回中“八部天龍馬”與茅山“三天門”“八條盤龍”相呼應(yīng)。
句容茅山萬壽臺石牌坊上面有八條盤龍。石牌坊橫梁石朝南一面為“三天門”三字,其石牌坊上面的盤龍即為“龍都”之“八部天龍”。與《西游記》第一百回中“八部天龍馬”相吻合。
其六,“龍都”茅山擁“南京”上游“王氣”為最重,利于中華神州“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
《西游記》第一回開篇詞賦即談?wù)摗盎ü健笔恰笆拗婷},三島之來龍”,“是個好山”,有“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痹~賦可證:
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海。勢鎮(zhèn)汪洋,潮涌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dú)臥。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幉萜婊ú恢x, 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jié)果,修竹每留云。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其“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海”一句有“‘鎮(zhèn)岳’茅山‘勢鎮(zhèn)’東洋,留都南京安寧四?!敝猓渲邪挡赜小疤皆紫唷崩畲悍嫉摹皽缳量堋薄爸睾?quán)”“寬海禁”之治國方略,即預(yù)言東洋倭寇勢必被鎮(zhèn)壓剿滅殆盡、四海終將恢復(fù)安寧太平。(見前第32篇)
大明天子固守國之“北大門”,如何確保大明國東洋安寧和四海太平?大明國之“東大門”和“南大門”要不要固守?
要確保大明國“東大門”和“南大門”萬無一失,要“中華神州”之“東洋”和“南?!憋L(fēng)平浪靜,四海安寧,就必須要特別重視“南京”在政治和軍事上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必要時定需祭出大禹治水時的“定海神針”之法寶,即用我“孫猴子”“斗戰(zhàn)勝佛”的金箍棒來“揍”它(倭寇),對“妖”決不能心慈手軟(仁善),一定要“斗”而“勝”之。應(yīng)天府句容縣句曲茅山是四?!褒埗肌保堮S四海,四海“妖氛”(倭寇)自然能夠鎮(zhèn)定。白龍馬成為“龍都”茅山“八部天龍馬”,仍然是加強(qiáng)“仙都”“龍都”句容茅山“勢鎮(zhèn)汪洋”之需要,告誡后人,東洋(倭寇)切切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八部天龍”重重防范,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高瞻遠(yuǎn)矚良苦用心,為后世華夏子孫計(jì)長遠(yuǎn),據(jù)此可見一斑?!八煻础薄扒辶敝鳌笆⑹馈?,又“第一福地”“仙都”茅山“流虹孕瑞、發(fā)祥萬葉”,擁南京“上游王氣”為最重,利于國家安定太平,利于大明國之清廉盛世。故《萬歷句容縣志·序言》亦有:
高皇帝定鼎,南畿列為郡十有四,而都輔屹峙,應(yīng)天為重。應(yīng)天之邑八,而擁王氣于上游,句容最重。句容之邑起自漢,其后所屬州郡凡屢易,而明興改建康為今名,句遂稱巖邑。某嘗莊誦《天潢玉牒》,首述“皇祖先世江東句容”。又嘗伏讀成祖《御制孝陵碑》,載“皇考句容大族”。及覽其形勝,華陽地肺,山水周環(huán)而流虹孕瑞、發(fā)祥萬葉。
“應(yīng)天之邑八”,我在拙作《乾隆句容縣志(校注)》(2016年版)注釋有:
據(jù)《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應(yīng)天府下轄上元縣、江寧縣、句容縣、溧陽縣、溧水縣、高淳縣、江浦縣和六合縣。據(jù)《清史稿》卷五十八·志三十三·江蘇·江寧府:“順治初,因明制,縣八。雍正八年,改溧陽屬鎮(zhèn)江?!苯窬淙菔校h級市)屬鎮(zhèn)江市。
據(jù)此,《西游記》第一百回中“化龍池”影射“仙都”茅山頂宮“龍池”,龍“盤繞在山門里擎天華表柱上”為“八部天龍馬”影射茅山“三天門”石坊上面“八條盤龍”為“八部天龍”,此為今流行本《西游記》是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所校定完稿的又一鐵證。
綜前所述,則今流行本小說《西游記》作者所署之名“華陽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狀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吳承恩其人。
《鎮(zhèn)江日報(bào)》(2020.10.9)·中國著名軍旅作家、記者李伶先生介紹作者四書之“考證華陽洞天主人即李春芳”等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