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絳:《我們仨》(節(jié)選)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yàn)橛形覀冐?。我們仨失散了,家就沒有了。剩下我一個,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窮的羈旅倦客;顧望徘徊,能不感嘆“人生如夢“如夢幻泡影”?但是,盡管這么說,我卻覺得我這一生并不空虛;我活得很充實(shí),也很有意思,因?yàn)橛形覀冐怼R部烧f:我們仨都沒有虛度此生,因?yàn)槭俏覀冐怼?/span>

“我們仨”其實(shí)是最平凡不過的,誰家沒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們?nèi)齻€或四個五個不等,只不過各家各個樣兒罷了。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同承當(dāng),困難就不復(fù)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diǎn)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現(xiàn)在我們?nèi)齻€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聚聚。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jié)局:“從此,他們永遠(yuǎn)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比碎g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yuǎn)。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nèi)司痛耸⒘?,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現(xiàn)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dāng)做“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楊絳,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現(xiàn)代作家、文學(xué)翻譯家和外國文學(xué)研究家,錢鐘書夫人。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翻譯作品《堂吉訶德》。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fēng)靡海內(nèi)外,再版達(dá)一百多萬冊。2016年5月25日楊絳先生逝世,享年105歲,從此,我們仨再無生離死別。

主播:潺潺溪水,本名陳麗萍,高校退休教師,熱愛生活,興趣廣泛,喜歡用攝影展示美,用聲音傳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