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娘烙的餅(散文)
劉培華
近幾年,餐飲業(yè)各酒店、飯館迎合大眾就餐心理,不斷增加農(nóng)家飯菜品類很受歡迎。有一次與朋友小酌,吃飯時,朋友叫了一份烙餅,稱為該店的特色招牌飯,在座的朋友吃后異口同聲說,不如小時候在老家吃的烙餅香,我也情不自禁地高聲說:我想吃俺娘烙的餅。
有云:月是故鄉(xiāng)的明,餅是娘烙的香。
我娘會烙很多樣餅,有單餅、發(fā)面餅、包皮餅、白面餅(也稱兩蓋餅)、蔥油餅、餡餅、菜餅……小時候我最想吃娘烙的餅,酥脆香醇,回味無窮。
一鼓兩蓋的烙餅香氣四溢,把農(nóng)家孩子記憶猶新的童年期盼勾起, 思緒難撫……
蔥油餅要用蔥花和油,很少能吃上蔥油餅,那時,生活困難,油很稀罕,有的人家除去過年過節(jié),平時油星不見。蔥油餅是娘對我們的獎勵品,只有學(xué)習(xí)好了或感冒生病了,娘才給烙。時隔久了,我有時盼自己長病,想吃娘烙的餅。
小時候,生活困難,白面只有過年過節(jié)才能吃到。家里來客人,白面不多,俺娘就烙“包皮餅”。包皮餅,里面用粗糧(玉米、高粱、地瓜干、豆面等)和面,外面再包上一層白面皮,烙成餅。那時候,家家如此。
烙餅技術(shù)含量極高,白面兩蓋餅更難,烙得“鼓”成兩層才算成功。先和好面,在面盆里醒醒,和面有講究:軟面餅硬面湯(面條)。然后使勁反復(fù)揉面,再用搟面杖搟餅,將搟好的餅先放在蓋天上,等鐵鍋燒熱了,先在鍋里擦一層滑石粉,端起蓋天將餅慢慢滑到鍋里,用干炊帚把餅不斷轉(zhuǎn)圈,不然餅會煳。等餅的一面烙得有奤渣了,用鏟子超底,干炊帚摁著,麻利地一下將餅翻過來,與烙第一面時一樣,用炊帚不斷轉(zhuǎn)圈,等餅鼓起(兩層分離),用炊帚摁一下放出氣,再用鏟子和炊帚一起將餅托到放餅的蓋天上,這樣,一張香噴噴的面餅就烙好了。再如此這般烙下一張餅。我娘有時也會“失手”,烙餅不鼓。不鼓或鼓不全的餅不好吃,我娘就留著自己和我爹吃,把烙得好的餅給我們兄弟姊妹們吃。
我佩服的是,娘自己一邊和面,一邊搟餅、燒火、烙餅,啥也不耽誤。我有時在家,也會幫娘燒火,看娘烙餅。有時夸娘烙餅好吃,娘說,你小子又饞了?等你考試考好了娘就給你烙油餅。娘烙完餅,將餅用刀切成4-6-8“夾”(同“角jiso”),用籠布包起來放到干糧筐子里,掛到房梁上,等上學(xué)的孩子和干活的大人們回家吃飯。童年時,我一頓能吃1-2角,長大成人后能吃一個餅。
我娘勤儉持家,心靈手巧,清爽干練,為人和善,樂善好施。鄰居董嬸經(jīng)常請教俺娘,“你咋烙得那么好,個頂個都鼓的那么好,俺烙得鼓不起來”。記得我小學(xué)三年級那年春天里的一個周末,董嬸家里來了客人,白面不多了,拿著面瓢子到我家向我娘借瓢面,說給客人烙包皮餅,我娘給她挖了面說:這些夠烙倆白面餅的。嬸子說:我不會烙,烙壞了人家笑話。我娘說:我給你烙好了送過去,耽誤不了吃飯。娘烙好餅后,用籠布包好放到干糧箞子里,讓我給嬸子家送過去,送到嬸子家,我說:剛烙出來很熱,趁熱吃。她家客人拿起餅贊不絕口:“這餅烙得好,一鼓兩蓋!”
忘不了在薄莊中學(xué)上初中時,離家三里多路,為了學(xué)習(xí),中午帶飯。只要我?guī)Ю语灒瑢W(xué)們都搶著吃,有的用白面饃饃和我換著吃,都說俺娘烙餅好吃。雖口中說不愿意換,但聽到同學(xué)們的夸贊,感覺心里美滋滋得。
1974年冬天,我初中畢業(yè),患胃穿孔病住院手術(shù),術(shù)后,在家修養(yǎng)恢復(fù),娘都把家里的好東西都給我吃了,自此,我娘就成了“習(xí)慣”,有好東西給我吃了就算到正地方!娘知道我愛吃烙餅??忌蠈W(xué),離開家后,就很少有機會吃到娘烙的餅了。只有假期在家娘才給烙餅解饞,有時專門給我烙蔥油餅,說:安民輕易不回家,撈不著吃,緊著他吃。我那時懂事了,不像小孩時搶著吃好的,有好吃的知道讓著爹娘哥哥姐姐弟弟吃。記得一次寒假在家,晚上收工吃飯時,飯桌上擺著,棒子窩頭,白菜燉粉條,玉米粘粥。一家人落座后,我給每人盛上一碗粘粥,拿起一個紅高粱窩頭掰開就要吃,娘不知啥時候在我身后給我奪下窩頭,塞給我一白面餅……
現(xiàn)在烙餅方便多了,老伴經(jīng)常用電餅鐺烙餅,但無論是在酒店還是在家里吃烙餅就是感覺不到娘烙的餅?zāi)亲涛丁?/span>
烙餅飄香,娘烙的餅格外香。外面黃橙橙的一層奤渣,金黃誘人、焦脆,松軟、筋道、噴香、好吃。
俺娘已作古二十多年了,再也吃不到娘烙的餅了。但想起娘烙的餅,她健在時的音容笑貌悠然所見,似在眼前。時有夢境中看娘在烙餅,夢醒后腦海里久久不能揮去的那些鏡頭……
想吃娘烙的餅。嗨!這是想娘了。
成之
歲次壬寅季春于黃河入??邙Q丁書屋

作者簡介:劉培華,1957年生,山東利津人;字,成之;號,三壽;筆名:鄉(xiāng)隱居士,亦署:耕公;清華大學(xué)工商管理學(xué)院MBA畢業(yè),高級工程師職稱,長期從事企業(yè)行政管理和企業(yè)文化建設(shè)工作。中國散文學(xué)會、中國煤礦作協(xié)、山東省散文學(xué)會、東營市作協(xié)會員;《東營日報》特約記者;《中國鄉(xiāng)村》雜志散文室編輯;中國作家網(wǎng)、中國詩歌網(wǎng)認證作家;中華作家網(wǎng)、中華詩詞學(xué)會會員;《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原創(chuàng)達人;青年作家、遼寧文學(xué)簽約作家,金榜文化理事簽約作家,《中國新時代詩人》會員;東營市譜牒文化研究學(xué)會會員,東營安泰文化藝術(shù)聯(lián)合會副會長,東營市美協(xié)藝術(shù)理論委員會會員;《利津商業(yè)文化史話》、《百科拾珠》叢書編委,創(chuàng)刊《民建大廈之聲》企業(yè)報刊任總編。自幼喜愛文學(xué),散文見長,評論次之,偶涉詩歌、隨筆雜文;作品發(fā)表于《聯(lián)合日報》《齊魯晚報》《當代散文》《東營日報》《中國鄉(xiāng)村》各大報刊和《人民日報網(wǎng)》《中國作家網(wǎng)》《中國詩歌網(wǎng)》《中國鄉(xiāng)村》等網(wǎng)絡(luò)平臺。
個人喜好:文字寫作,書畫收藏,中國象棋,花卉養(yǎng)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