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東北詩刊第170期同題“頭條詩人”名錄
躲雨
文/華意(遼寧)
有時陰郁是一首久遠的痛
思念或苦楚反復磨光一把刀
無情的捶打切割
那來自體外的泥濘
想找一個荒蕪埋過的小屋
將山盟海誓困進去
讓夢囈和曾經上演的童話
與世隔絕
不想說再見
不想重塑一個你
如果窗外還有日出
我想把微笑栽種在云上
竟是那么羸弱
以至于一些念頭閃過
就要雨打江南
想想這些,就把自己藏得更深
(余新明讀詩:感情的天空就是這樣:有時候陽光明媚,風和日麗;有時候風起云涌,雨雪霏霏,但無論如何,必須坦然的用摯誠去面對。作者這首詩,用真心,真誠,真愛演繹出了一場感情雨,結尾處的“把自己藏得更深”我認為是包容,是理解,而不是逃避。
11.躲雨
文/依山觀海(山東)
一把雨傘,遮不住落滿雨巷的記憶
淋濕的影子
躲藏在眼角的詩意里
風掀起雨簾,尋找那些精美的詩句
濕漉漉的意向散落一地
一個名字,在另一個名字中。將山盟海誓撿起
幾滴雨,在一場相遇中。暈開纏綿
泥濘的腳印
把那個最美的字
逐一剝離
(余新明讀詩:江南的雨,總是那樣的多情,一把雨傘,一條雨巷,竟然將一個名字,在另一個名字中把山盟撿起,將海誓銘刻。)

躲雨
文/西樓望月(黑龍江)
一座老舊的屋檐下
檐外的雨
一寸一寸地思忖
而他,在自己的詩中沒有找到
想要找到的兩個字
那些青春的枝葉都飄落了
被雨水打成
一片片灰
無數隱喻潛入詩行,像一粒粒
樹葉,一棵棵小草一樣
在雨中戰(zhàn)栗
他看見一節(jié)枯枝刺穿
云霧,看見了夕陽在回收
最后的余溫
微弱的夕光刀片樣散落
一座寺廟的暮鼓,重又響起
(一笑了之簡評:在這首詩中,作者調動了躲雨之時投向大千世界的視覺,充分運用象征手法,將心境與傍晚雨中景物緊密融合,充分表達了一個臨近暮年之人經歷風雨后的感悟,詩句透著失意與悲涼,隱喻深刻,結尾寺廟暮鼓即是眼前景物,亦是某種暗示。整首作品詩意濃郁,手法細膩,觸動人心。此作入選紙刊!)

躲雨
文/吳其同(江蘇)
每到雨季,都會忘記攜帶雨傘
巷口的屋檐下,成了我歲月的避雨亭
有時,帶著幾只蝴蝶
想為天空留下干凈的翅膀
有時,伴隨著幾只麻雀
想譜寫一首雨中的序曲
今年的雨季來得更早
那些蝴蝶和麻雀,已不見蹤影
我從四月的花朵中取出一封情書
想在屋檐下讀出青春和憂傷
偶爾,向外伸一伸手
想把思緒放在雨中浸泡
也許只有這初夏的雨水
才會把春天的傷口縫合
(一笑了之簡評:同題寫出個性,這需要作者視角獨特,表現手法豐富。這首《躲雨》借躲雨場景思索自己逝去春天和青春中留下的傷口,結尾將思緒放在雨中浸泡的想法擺脫了躲雨這個題目形成的桎梏,充分放飛聯想,但又不失節(jié)制,可謂張弛有度。)

躲雨
文/正行(湖南)
雨是天降的鼓手
敲打著五花八門的樂器
青瓦、綠葉、石階、窗門、雨傘
還有一面光禿禿的頭鼓
萬樂齊鳴,將喧囂的大街
靜謐在黃昏的雨中
我將傘撐過去遮住那面頭鼓
他抹下頭頂濕漉漉的鼓音
雙手合掌:阿彌陀佛
我將傘朝他斜了斜,他立馬替我
扶正:施主行善不可損己利人
雨后,常去白云寺聽他誦經
木魚聲聲,仿若雨點敲打傘頂
敲打縈繞的浮念
牽引著我,在傘下
躲過許多黃昏的劫難
(一笑了之簡評:不損人利己,也不利人損己,小詩通過與僧人躲雨時產生的交集,闡釋了佛學的世界觀,作者的高明之處是自始至終的場面呈現,顯示出較為出色的文學素養(yǎng)。對雨敲打五花八門樂器的詩意書寫則更是令人叫絕,其實現實世界便是如此,點出而不說透,讓詩歌之魅力四面散發(fā),余味縈繞。)

躲雨
文/戚亞周(陜西)
我該去哪兒躲避
這場從天而降的狂妄的大雨
我該用什么樣的文字
來描述這場雨的顏色和表情
它行走得如此自如
從天空到大地
沒有昂貴的門票
它可以把肆無忌憚的水珠
傾瀉給大地和萬物
在它們的靈魂里生根發(fā)芽
這是一幕正在上演的啞劇
龍王爺看了一定非常欣慰
我流浪的肉體已被澆得濕透
驚慌失措地逃離著沖刷和洗滌
我不想受制于這場大雨
猛烈地愛撫和問候
于是沖向了一座掉光了毛發(fā)的
有暗香盈袖的百年涼亭
渴望它伸出柿子樹般的堅挺的大手臂
為我阻擋這些撲向我細胞壁里的
含苞待放的雨花
我是個山野村夫
在世間嘈雜的舞臺上
一直在懷念一首雨中分娩的古詩
這首古詩的睫毛上懸浮著雨滴
南來北往的閃電雷鳴
為它開出最靚麗的花
神靈在雨水里撫摸了它最純粹的身體
它和我一樣
都習慣了在人間的懶散
乏味的日子每天都在重復
慶幸的是
這場大雨已讓我六根清靜
我下定決心棄躲雨的涼亭而走
在大雨中踽踽獨行
把大雨中最美的景致
展示給那些在巢中安逸悠閑的鳥兒
我們結伴 在雨中攀登
把自己被雨淋濕的詩
折疊或散裝在歡快的溪水旁
讓溪水為我的詩簽名留念
讓山風翻動吟讀出我詩中
彌漫的黃沙和最美的雨水
(原來的我讀詩:何謂詩情,詩者與文字結緣,與靈性相近也,詩人運用了形象化的表現方法,使作品充滿活力,具有濃郁的情趣并具有深意,使得眾多的讀者引起共鳴。理趣詩不同于一般的哲理詩和議論詩,關鍵就在于這個“情”字,有“情”就有詩意,就能把事物講活,成為理趣。否則,必然形成順理成章,就有了概念化的作品,作者慣用以情抒情為底板,理性思維方式來創(chuàng)作,“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水流心不竟,云在意懼遲”是“俱入理趣”,大自然無私等道理是通過具體事物來表述的,作者設計中雨形象,仍是理學家的腔調,通過形象來表現思想,說明事理,或寫人物神態(tài),或寫生活小事,或寫自然景物,具有從生活中來,這就是作者寫作尤為突出特點?。。?/p>

躲雨
文/蝶鳶(黑龍江)
黑夜,是那樣漫長
一道閃電,打破了記憶的窗
往事在燈光里若隱若現
父親,母親及遠方的你
悠悠思念,敲打著心房
曾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擾亂了心底的寧靜
思緒,在一行行文字里游動
掉落在故事里的雙眸
被思念遷移到坐在月亮里的故鄉(xiāng)
老房子,老照片,快樂的童年
都在腦海里雀躍
父母慈祥的面容,幸福的微笑
在永別的那一瞬間,被悲傷吞沒
此刻,一個個游離的文字
像毛毛細雨,把相思拉長
手機鈴聲響起,熟悉的歌聲
把目光從動情處移開
跳躍的音符,推開暗沉的烏云
眉宇間擠出一束光,躲過了一場心雨
(原來的我讀詩:從這首詩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作者以散文化的句式寫詩,并用新現代詩來發(fā)表情感的特點,在作者的筆下詩的形式更加自由了。另外還有些抒懷、寫景的成分,或沉郁頓挫,自由流暢;或平淡清新,真切有味,從整體上看,沒有擺脫傳統(tǒng)寫法的影響,內容多寫離別、相思,但也有抒胸意,寄托自己的感慨,平淡疏??;言情詞感情真摯,語言簡明。從內容上和風格上看,從濃艷奇麗向清疏俊杰方面發(fā)展,起著重要的轉折作用,以詩句掩蓋憂傷,意念中閃現隱形的痛處,一場心雨就這樣隨心而落隨筆而收?。。?img src="https://img.zdwx.com/templates/default/images/defaultblack.jpg" lay-src="https://img.zdwx.net/img/220519/1105g70pc.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