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喜歡淡淡的友情,就像茶香沉醉。喜歡淡淡的心語,猶如清泉洗心。喜歡淡淡的風景,讓我想起遠方的你。我只想把最好的和你分享,因為你是我的好朋友。文友韓草知女士一次隨性的白楊之行,成就了一段友情佳話。有感于她對白楊懷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以及對白楊名吃杜記麻花不遺余力的宣傳,作者情不能自已,即興寫下了這篇文章!

看到我這個題目,你一定會產(chǎn)生歧義,你一定會以為這是一個“名詞十動詞十名詞”的主謂短語。不妨事,我就是想讓你發(fā)散開來去想象。其實,我這題目是“兩個名詞”的組合:人名“草知”加地名“白楊!”就是想寫一寫草知這個人與白楊之間的事!
5月19日早晨六點剛過,我的手機微信上早早顯示出下列一則較長的短信內(nèi)容:
“ 劉老師好!每次拜讀您的作品,都受益匪淺。用詞恰到好處,爐火純青。我把您寫的文章當教課書一樣來讀。認真拜讀,總想去文章里挑點東西,收集在我的腦海里,因為我需要。我知道自己的大腦嚴重缺乏文學營養(yǎng),需要知識滋潤心靈。我愛它,喜歡它,如饑似渴地閱讀,充實而快樂!
打擾一下,今天,我給自己放了一個假,想親自去白楊鎮(zhèn)走一走。坐洛陽———石垛方向的客車,到白楊公交站下車,對不?”
因忙于它事,我看到這則微信的時間已是將近七點十分,我不假思索地回復道:來吧!我上午沒課,到時打我電話。我把我的手機號15896680476即刻回了過去,并交代讓她告訴司機在白楊一中門口下車。

發(fā)我微信的是一位叫韓草知的文友,我們互加有微信。說我們熟悉,還真不敢說。其實,我了解她的作品要遠比了解她個人的其它情況多。
靈秀師苑風微信公眾平臺里文友最多時達到五百人。打開它,諸多會員信息撲面來,讓你目不暇接。關注上韓草知名字的,緣于我對這名字的感性認識。韓,這姓雖非大姓,但我們宜陽縣是古韓國的故地,今有韓城大鎮(zhèn)。草知,這名字我感覺既接地氣又有靈氣。這是在近五百個文友中,我記住這個名字的原因。因為刻意地關注,我記住了她不少作品的名字和內(nèi)容。從近處往遠處推,列舉她的一些作品:《母親節(jié)里的感動》《患難見真情》《捋榆錢》《一碗面葉》《祠堂風骨今猶存,蒼柏古木經(jīng)百春》等等,不一而足。這些作品,文如其人,寫得都很接地氣,也顯示出了作者靈動的思緒。偶然一次打開她的朋友圈,發(fā)現(xiàn)我每一次在自己所建微信公眾平臺“鄉(xiāng)土文學 白楊禮贊”上所發(fā)表的文章,她幾乎都是第一次轉發(fā)朋友圈。
我們沒有真正意義上見過面,關于她,有限的信息均來自她的作品:生于1970年,原籍宜陽高村,現(xiàn)定居于洛陽澗西。
到了這天上午八點多,她又發(fā)來了如下的信息:劉老師好!我上午辦點事才能去,可能要到中午。您先忙您的,到了給您打電話。我回復:中午等你一起吃飯。
到了十點多,她又發(fā)微信道:快中午了,我還沒走哩,您中午安心休息一會,我如果到了,就隨便轉轉,下午三四點約您!
至此,中午一起吃飯已不可能,我甚至開始疑心她下午是否會來了。
中午,我在學校的家里美美地睡了午覺,下午二點半鐘,我又主動打通了她的電話,得知她已在校門口等候。我趕快下樓接她到我家來。陪她來駕車的是自家的弟弟。

稍事寒暄,我從書房拿來恩師張瑞法的自傳體新作《春風桃李花開時》送她。她高興得不行。我們還拍下了交接書籍的一瞬間??此绱说叵矚g書籍,我又找出了我珍藏的幾部厚書:鄉(xiāng)土文學《白楊禮贊》、郭書宣老師的《遲到的旅行》和《無愁的青龍口》、單穰老人的《心路》,一古腦兒塞進了她的手提袋里??吹贸?,草知興奮異常,這也算是中午沒有請她吃飯的彌補了。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我,心里自是歡喜。
四點鐘,我們一行三人沿平坦的白石路趕往石垛街,見上了文友李白粉和韓琳璐。白粉是老熟人了,打她電話,她正忙于上課,但還是做了安排,到路邊迎接我們。琳璐是剛入白楊寫作學會的大學畢業(yè)生,文筆很好,我們也是初次見面。白粉和琳璐是師生關系,草知和琳璐又是五百年前的本家,雖是站在大路邊,幾個人卻是歡喜得不行。
很想給久居市內(nèi)的草知姐弟倆放松一下心情,我們匆匆趕去了西邊河灘上游、離石垛街僅二里多的雷溝水庫。因防洪需要,庫水排放,水位下降很多。我們被對岸山坡上農(nóng)業(yè)開發(fā)的巨幅鐵制標語所震撼,遂一起背對標語進行了拍照。白粉還有上課任務,我們送別了她和琳璐,原路返回白楊。

其實,草知這次來白楊的主要心事,是羨白楊名吃杜記麻花之名。這次她找我引路,真算找對人了。因杜記麻花的女主人是我們一個村子的,年齡相仿,是同學,是發(fā)小。且她的三個孩子都曾在我的班里學習過。
待我們趕到位于老街郭家胡同口的杜家麻花店面時,主人一家三口正在編花一樣搓制著麻花面料。當?shù)弥覀兊膩硪?,男女主人甚是熱情,?zhí)意把剛出鍋的新鮮香酥的麻花往我們手里塞。他們一邊忙于手中的面活,一邊耐心回答草知的咨詢,還得不停地接待一撥又撥的顧客。
為了把這項祖?zhèn)魇炙嚨臍v史介紹清楚,女主人還主動撥通了自家的親嬸子、現(xiàn)已退休居住洛陽的魏蓉君老師的電話,讓草知和老人直接對話。我無意于和草知搶稿,一次又一次接過主人遞過來的新鮮麻花,盡情享用,把矜持、文雅等詞語都拋到了腦后。

她們之間的對訪持續(xù)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待我們離開時,初夏的陽光已趨暗淡。主人的盛情讓我們不好再拒絕,他們送給了我們兩大塑料袋麻花,一袋是雞蛋芝麻的,一袋沒有雞蛋芝麻。兩種麻花用料不同,風味各異。
這一下午的同行,我們加深了了解,增進了友情。晚飯也沒吃,草知姐弟倆就急急往回趕。雖然把遺憾留給了我,但他們卻把鄉(xiāng)土氣息撲面的白楊的民風民俗,還有當?shù)匾远偶衣榛榇淼拿朗澄幕瘞У搅送饷娴氖澜纭?/span>
草知姍姍來遲,白楊殷殷送行!

作者簡介:劉志敏,洛陽市宜陽縣白楊鎮(zhèn)人,畢業(yè)于解放軍外國語學院中文系,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發(fā)表網(wǎng)絡作品六十余篇,創(chuàng)建有微信公眾號“鄉(xiāng)土文學 白楊禮贊”,現(xiàn)為白楊寫作學會副會長,平臺主編。

誦讀者簡介:玉華,本名郝玉華,河北省懷來縣人,中學英語高級教師,愛好廣泛,尤喜播音、唱歌、旅游等,用聲音傳遞人間的真善美,用腳步丈量祖國的好河山。

(責任編輯:劉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