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chuàng)首發(fā)
【主編的兩次晚餐時間】
(散文)
作者/李成忠
我的這一篇隨筆,【夜讀〈兩份報告〉】,是總編社長先生親手操刀制作的。
上次出刊,夜里近十點,小窗上看見了先生的晚餐,一碗小面,上面簡簡單單覆著幾莖菜葉。
這就是北方人的晚餐么?抑或,是 一位住在北京城里的外鄉(xiāng)人的晚餐?忒簡單!
“剛編完稿……。”先生說。
先生是剛給我編完稿,還發(fā)了稿樣給我看;這我知道。卻不知道先生還空腹餓著,更不知道先生的晚餐也得親力親為。
時間那么晚,足見工作量之大、之駁雜、繁忙!
不過,聽她口氣,蠻輕松,且略帶些許的歡悅。
然而,小小的飯桌上,擱著盛滿面條的燒箕和調(diào)料。小面是兩碗;一碗素凈,另一碗淋漓著紅油。想見先生除了伺候自己,還得伺候家人嘞?
先生來自中原,與辣無緣,而口味嗜辣者,必是家里有著南方人的!這人是偶爾上門的稀客?還是一以貫之地每天都得需要人來照顧的家中老???
我著實不了解,也無由猜測推斷。
南北口味殊異。倘若家里有人食辣,必得不嫌麻煩而長期分鍋另灶,這得增加入廚時間,從而拉大工作的量!
我從私信里看見過先生的孩子,和母親節(jié)孩子發(fā)給先生的祝福、問候,以及款項不小的大紅包。孺子有教,于社會可用,乃至大用,先生的回復(fù),口氣自然就充滿了驕傲和自豪……
讀那私信,時值華燈初燁,晚風(fēng)拂蕩,門前湖山的柳岸光影斑駁,而正好長長短短地啼鳴著夜鶯;風(fēng)風(fēng)光光,妙不可言!因此,我亦享受到了春夜微風(fēng)拂面的無限的愜意……
殊不知,先生既主外,亦主內(nèi)。傘一樣的撐持著,在鼓努用力地頂扛著風(fēng)雨。雖然工作苦辛,一身兼多職,常常加班加點,卻仍然是十二分二十分地全力庇護著家庭。
難怪晚餐那么晚?原來是工作和家庭雙雙拖累延誤所導(dǎo)致的結(jié)果呵!
試想:如此分鍋另灶的主廚,一日三餐,該是多么辛苦的勞作?且不說每一個家庭皆有百般無奈的俗務(wù)、雜事,單是眼下這一拖延了的晚餐,吃了,喝了,鍋碗瓢盆、案板、灶臺,待到收拾完畢,那得弄到多久?又是要弄到什么時候才能安閑、從容地歇下困倦的身軀?…
昨夜小窗的顯示,依舊是挨近了十點。
(我當然已經(jīng)飯后多時而捧著清茶在樓下花叢中踱步。)
先生的信息來了,先是問我有無照片,跟著,就發(fā)來現(xiàn)在刋中這數(shù)幀。
喲伙,是剛剛現(xiàn)去網(wǎng)上搜索淘來的嘞?!
皆因文中涉及了狀元郎劉春霖,先生便索來當年的狀元的試卷和肖像,照片數(shù)幀。我原本以為一篇小小的隨筆,大可簡單行事,也直接給先生回復(fù):沒照片,不必配圖。我是不耽駁雜煩亂之流,但凡身邊瑣事俗務(wù),一切一切,全都妄圖從簡。不曾想,先生崇尚認真,而又如此的追求著完美。
折騰了半宿,看一看時間,似乎比前一次還晚了一些,我竟稀哩糊涂沒明白:先生餐桌上那一碗小面,后來是幾時下廚去弄的?又是幾時才收拾完廚事、家務(wù),而得以歇息?……當然,還有家人等著的晚餐?還有,需要單另澆潑紅辣的口味?……
林林總總的疑問,我就真是啥也不知道了!

先生掌門。
凈光咱們這個群,人口四百九十五人,先生的工作得怎樣的勞心費神?我亦不知,更不能以我的想像去妄猜和推斷!……
因為這一次比上一次更晚,而呈現(xiàn)的,不是裹腹的飯菜,卻是手邊還遠遠沒有弄出結(jié)果的工作!
先生感動了我!
先生與我,交道極短,時間不足半月。但我通過小窗,零零碎碎地讀過了先生的文章;至于為人,這兩次夜里延宕了時間的晚餐,就是了解的明證。文品好,人品上佳,所以我說:
先生啊,感謝有你! 由衷的感謝呵! ……
(2022.4.5.夜,急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