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學詩札記(731一740)
學詩札記(731)面對一首好詩,某些詩評家卻常?!笆дZ”。倘若是由于手頭工作太忙,尚可寬宥。我不想再說下去了,因為我的臉,已紅了。真的。
學詩札記(732)現(xiàn)代詩不但及物而且更及心及神及智及趣?,F(xiàn)代詩的多及性特征,無疑是一個亟待深耕并拓植的藝術(shù)審美課題。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現(xiàn)代詩發(fā)展至今,盡管產(chǎn)生了諸多可圈可點的好詩,但,童年負責仼地告訴大家,其遠未至臻至善。再說得更“具時”些,中國現(xiàn)代漢詩藝術(shù)可能還需要至少兩百年,方能真正繁榮。

學詩札記(733)談及現(xiàn)代詩的“先鋒性”,竊以為,這完全是個偽命題。所有純正的現(xiàn)代詩都理應(yīng)具備卓而不群的先鋒激進特質(zhì),一如說到江南美少女的臉蛋,一定是水靈漂亮的。既然有人把這個不是問題的問題拎了出來,放在了陽光下,那么,不學無術(shù)的草民童年不妨就此話題胡扯兩句吧?,F(xiàn)代詩要想滿足其所謂的“先鋒”特質(zhì),至少要考量以下四個要義。其一,超越歷史、超越國界、超越時代、超越藝術(shù)、超越語言的拓荒性;其二,顛覆傳統(tǒng),知難而進,無所畏懼,舍我其誰,義無反顧的犧牲性;其三,淬礪精神、提升生命、詮釋人性、燭照社會生活的形而上的引領(lǐng)性;其四,融未來精神、民族意識、地域文化、生命內(nèi)涵、人文情懷及哲學褝思于一體無處不在的延展性。
學詩札記(734)有些詩人總是熱衷于談?wù)摼衿础⑷松Ь撑c困惑等諸如此類的東西,并據(jù)此作為所謂的文本深度。我不否認上述內(nèi)容是構(gòu)成詩的細胞核這一主導性價值。然而,我們務(wù)必要防止一種走極端或無限放大的傾向。尤其是當下信息碎片化傳媒時代,倘若一味地聚焦甲,勢必就有可能忽略了乙丙丁。金木水火土,多元互克互生互補互融,心肝脾肺腎,哪個不重要呢?!張藝謀導演在運用紅色表達影視作品內(nèi)涵時真可謂無出其右,然他的內(nèi)心深處卻絲毫未忘了以黑色調(diào)加以呼應(yīng)。這或許就是張導真正高明的地方,我想。
學詩札記(735) 意淫這個社會是可以的,然萬不可意淫人性。

學詩札記(736)在所有藝術(shù)品類中,惟有詩是安頓靈魂入神入骨入褝入智入美的世外桃源。
學詩札記(737)近幾年,詩壇再次出現(xiàn)一種謬論,說什么詩中的意象古人大都早已用盡,所以,今人寫詩就必須另辟蹊徑。他們常常對反意象的語感津津樂道。顯然,這是在蹈襲清代學者翁方綱的觀點:“盛唐諸公,全在境象超詣。天地之精英,風月之態(tài)度,山川之氣象,物類之神致,俱已為唐賢占盡。”
人各有心,其異如顏。大千世界,風云變換,加上人的社會境遇,千差萬別,足以開啟取之不盡的意象母庫,何來“用盡”、“占盡”一說呢?至于標舉“反動牌”的這一大砣子“詩壇高手”,這里,我無意饒舌,只想丟下一句話:你反什么總會有因果關(guān)聯(lián)的,那是你的事,就是別把自己作為人的身份也反沒了。

學詩札記(738) 語言或思想太露骨,是現(xiàn)代詩最致命的癌癥。
學詩札記(739) 有人說“懷舊是一種精神綱需”。 這句話沒說錯,只是不甚嚴謹。 但凡形而上的真善美的東西都屬于精神綱需,比如詩書畫。那么,形而下的物,是否也有此“禮遇”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已故至親、戀人或好友的某些遺物,總是能刺疼當事者的神經(jīng)。

學詩札記(740) 學詩當以悟為主。 詩的氣、血、骨、意、象、體、格、韻, 其內(nèi)驅(qū)力的真功夫全在這個“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