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悟道》國學專題連載系列之一百三十二
作者:康金印 主播:夢雨
《論語》各章、譯文、點評及各篇要點(十八)微子1-4章
1.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鬃釉唬骸耙笥腥恃?。”
譯文:哥哥微子,因紂拒諫,離國出走了;叔叔箕子,因勸諫紂改過,被罰為奴隸;叔叔比干,因勸諫紂改過,被挖心而死。孔子說:“殷朝有三位仁人??!”
點評:本章說殷商三位至親仁臣力諫,都未能使紂改過,因而亡
國?!凹q”成為殘暴的代稱,遺臭萬年;“三仁”千古流芳?!墩撜Z》中點名稱 “仁人”的只有六個人,本章占去一半,其余三個是伯夷、叔齊、管仲。可見,紂的滅亡,不是手下無賢人,是有而不用導致滅亡的。微子的逃跑,宋人解釋為身為兄長,有保持宗祀任務,不能死,“逃”也是不合作態(tài)度:箕子佯狂,是忍辱負重,也屬難能可貴:比干最頑強,寧被剖心而死,也不與紂王同流合污。周武王滅紂后,解放了箕子,他到今之朝鮮去了:微子到宋國去了?!叭印彼憩F(xiàn)出的效忠國家的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因而孔子稱之為 “三仁”。

2.柳下惠為士師,三黜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譯文:柳下惠在魯國作司法官,三次被罷免。有人說:“你還不可以離開魯國嗎? ”柳下惠說:“用正直的道服事人,到哪里去不被屢次罷免呢;用歪道服事人,何必離開父母所在的國呢!”
點評:本章贊揚賢人柳下惠以正直服事國君,三次被罷免而不后悔。本章提出不能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時 “怎么辦” 這一問題。柳下惠的做法是,在不能改變環(huán)境、不能選擇環(huán)境、不能改變自己的前提下,仍按規(guī)則辦事,直道事上,不怕任何不良后果??鬃淤潛P柳下惠,但沒有學他的“留”,孔子出游了,選擇了 “去(離開)父母之邦”。

3.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間待之?!痹唬骸拔崂弦?,不能用也。”孔子行。
譯文:齊景公正思考怎樣對待孔子。他說:“我不能像魯國待季氏那樣待孔子;只能用介于季氏、孟氏之間的待遇待他。”過一會兒,又對人說:“我老了,不能用孔子了?!笨鬃拥弥R景公的決定,只能從齊國走了。
點評:本章寫孔子 36 歲時在齊國,齊景公從不打算重用到最終不用孔子。其原因是孔子曾贊揚為“善與人交,久而敬之”的晏嬰沒給他說好話,還說了中傷之話。他說:儒者居傲“不可以為下”,崇喪 “不可以為俗”,游說“不可以為國”,禮繁“累世不能殫其學,(一輩子也學不完)。(《史記.孔子世家》 )晏嬰是個小個子,大約是開店的武大郎的八輩祖宗,2.2米高的孔子遇到晏大郎,自然不能入。

4,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鬃有小?/b>
譯文:齊國人饋贈給魯國80名歌女舞女,季桓子大夫收下這些人
魯君臣被迷惑得三天不上朝??鬃右娺@里不行正道,出游列國。
點評:本章寫季桓子受女樂,魯君臣“三日不朝”,孔子感到魯國正道難行,決定出走。但這只是他出國的導火索,真正的原因是他己不被信任。他的政治路線是強公室、弱大夫。他搞的 “墮三都”即以不合禮制為由拆毀季孫費邑、叔孫郈邑、孟孫成邑的城墻,打擊三家的勢力,結(jié)果郈城自毀,成城沒攻下,費城在季孫叛臣公山弗擾手中,雖攻下等于幫了季孫,墮三都并未達到強公室目的,反而暴露了弱三桓的意圖,孔子遭到三桓冷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