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雞蛋
作者:陳啟濤
(2022年6月13日)
我對雞蛋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愛你千遍也不厭倦”。曾經(jīng)有不少人擔心吃雞蛋會增高膽固醇,也有人只吃蛋白扔掉蛋黃,擔心影響身體健康。在雞蛋負面影響不斷的情況下我一如既往地熱愛雞蛋,只要有條件我每天至少吃一枚。雞蛋情結(jié)始終融化在我的血液中,雞蛋深情是我生命中抹不去的記憶。
吃雞蛋曾經(jīng)是我兒時的奢望。小時候咱家里很窮,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更是衣難御寒、食不果腹,兒時只能“望蛋興嘆”,吃雞蛋是難以想象的事情。家中雞都沒有了,哪里還能吃得上雞蛋呢!一直到1962年日子才略有好轉(zhuǎn),但仍然窮苦不堪,母親生養(yǎng)我二弟時以干枯的山芋葉子、藤子加上一點黃豆作食物充饑。雖然這時家中養(yǎng)了幾只雞,但是舍不得殺給坐月子的母親燉雞湯,要留著雞下蛋換幾個小錢應付家用。那年我六歲,已經(jīng)進入私塾讀書,教書的老先生是要由學生家長輪流供飯的,我們家省吃儉用才能供我上學。中午母親從粥鍋里撈出一碗干飯(家鄉(xiāng)人叫“搭飯”),用過年時僅剩的咸肉蒸雞蛋,來招待老先生。我只能喝稀飯,站在旁邊看老先生吃飯。老先生吃完飯了,母親用蒸蛋的碗加上一點飯遞給我嘗一嘗,這才算嘗到蛋味,那種刻骨銘心的味道如今還回味無窮。
賣雞蛋曾經(jīng)是我常做的生意。春節(jié)后不久家里的雞就能陸續(xù)“開窩”生蛋了,三伏天、冬天母雞要休養(yǎng)生息,一般不下蛋。有的雞下蛋少,經(jīng)?!氨ЦC”(孵化小雞的狀態(tài))停生,我們會把它捆起來,甚至放在水里,促進它盡快度過這一生理期。有的雞下蛋很勤快,有時每天都下蛋,我們就特別優(yōu)待它,給它吃小灶加油,也以“大蘆花”、“小黃毛”等親昵的名字稱呼它、鼓勵它。雞一旦開始下蛋,我就做雞蛋生意了。有時家里大人讓我們帶幾個雞蛋去換錢繳學費、買本子鉛筆之類,解決上學的費用。有時我們捧上幾個雞蛋去小賣部換食鹽、醬油、火柴、肥皂和洋油(點燈的煤油)等等。那時雞蛋的價格是基本固定的,根據(jù)個頭的大小,一枚雞蛋6-7分錢。如果我們光是承擔賣雞蛋換錢的任務,瞞著家長也沒有賺錢的余地,小孩子最多每次賺個一、兩塊糖。但是在以蛋換貨的時候還“有利可圖”,比如說讓我們用雞蛋換紅糖,我就能在商店營業(yè)員尚未包裝時多嘗上幾口糖;爺爺讓我拿著雞蛋給他買小瓶裝的白酒時,我會在回家的路上用縫紉的粗針,把瓶子上的木塞子戳一個小眼,用力吸上幾大口酒,偷偷嘗一嘗人間美酒的滋味,爺爺還看不出破綻。這都是我童年的趣事。
小小雞蛋鐫刻著母親的愛子深情。即使在最困難的年份里,母親也會在我過生日的那天,為我煮上一枚雞蛋,或者把雞蛋打在面條里,為我慶賀生日。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母親會煮上雞蛋、鴨蛋和粽子分給我們幾個孩子,我們舍不得一下子吃完,東放西藏,有時還把雞蛋放壞了。有一年夏天在屋外邊乘涼,我從臨時高架起來的床上摔了下來,后腦勺跌了個小洞,流了不少血,母親心疼得不得了,每天蒸一枚雞蛋為我養(yǎng)傷,雞蛋成了我最好補品。我4歲的時候,母親、奶奶帶著我去看望在蚌埠市工作的父親,臨行時帶了一包雞蛋作為路上的干糧,可是她們舍不得吃,結(jié)果讓我全部干完。最難忘的是在我復習迎接高考的日子里,我晚上在鎮(zhèn)上中學聽輔導課,9點鐘下課后要走50分鐘泥濘小路才能到家,而每天晚上母親都為我煮好兩枚雞蛋、留好一瓶開水放在我房間的桌上。每當我吃上母親省下來的雞蛋時,心頭總是涌起層層熱浪,這成為我沖刺高考的重要動力。
雞蛋是我生命的伴侶,它哺育我成長,溫暖我心房,見證我生活的坎坷和前行的足跡,它寄托著母親對我的呵護和希望。母親的晚年已經(jīng)享受不了雞蛋的美味,我陪伴她兩個月,直到她前幾天離開人世,也沒有再吃過一個雞蛋。
我也遲早會有這一天。但是在我有生之年,雞蛋還要堅持吃,雞蛋深情會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之中!
(謹以此文衷心感謝關(guān)注、關(guān)心、幫助我和母親及全家的親朋好友)

責編: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