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那邊拾柴的日子
●文/李延莊子

記得在我10歲的那年秋天,放學后開始去山上拾柴,到了冬季拿著籃子,去附近一家造紙廠拾煤渣(沒有充分燃燒的煤)鍋爐工倒煤渣有一定時間,每天都有幾個年令大小不一拾渣者等在那里,倘若去晚就被搶光。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東北,光著手,凍得通紅,因為戴手悶子拾渣不方便。母親見了非常心疼,用她的手給我焐手,發(fā)現(xiàn)我的手裂些小口子,用凝固了的豬油抹在裂口的手背,用來潤膚。
小學五年級時,春天我拿著耙子、帶著繩子到荒草甸摟柴。暑假,與我的同學拿著鐮刀,到草甸上打青柴,打柴很辛苦,天熱,曬得汗流浹背,而且有蚊蟲叮咬,非常難受,每天打兩次柴都要背回家。青柴很重,每次背柴的肩膀都被勒破皮。盡管如此,我從不叫苦,不叫累。打了一個假期的柴曬干后,足能燒到秋后。
母親非常盼望收獲的季節(jié),因為她也可以去山上拾柴。

秋天到了,農民收獲糧食后,就開始收柴,柴沒收前,拾柴者在一旁等著,一旦有了空地,拾柴的就蜂擁而入,玉米桿、豆葉拾光后,接著就抜豆茬,(黃豆割下后,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僅三四寸長)秋季的豆茬不好抜,手經(jīng)常被磨起水泡。山上的柴很快被拾光,實在沒柴可拾,我又提起籃子拾煤渣。
春節(jié)后,我的弟弟也加入到拾柴的行列。我和弟弟與那些拾柴的伙伴背起“背簍”,用腳踢高糧茬或玉米茬(露在地面上不足一尺長)生產隊有人看管,有時候我們被看柴的捉住,只要說些好聽的話,就能被“釋放”。也有的看柴人沒收我們的拾柴工具。
自從我記事時,最害怕過冬天,冬季的農村每天吃兩頓飯,那時,糧食不足,晚飯總是吃粥,每天晚上都是在冷屋子里不熱的炕上睡,空著肚子進入夢鄉(xiāng),夢中再也不拾柴了,飯桌上有魚有肉,白花花的米飯,吃得飽飽的。早晨醒來,室內地上放的水盆里的水結了不薄不厚的冰。

匆匆吃過早飯,背上書包急忙來到學校,得到了溫暖,教室生爐子,室內暖烘烘的。我非常害怕放學鐘聲,因為它叫我又回到那個寒冷的世界。無可奈何回家,放下書包去拾煤渣。
夜幕降臨,用的是煤油燈照明,在昏暗的燈光下,在冷冰冰的屋子里,我看了一會詩書睡了。
吃過早飯,一溜煙似的跑到學校。一晃到寒假,離開了我的樂土,我的天堂。
寒假是漫長的,也是最冷的日子,盡管天冷,我天天去拾煤渣。
有一天,手凍得像貓咬似的,實在挺不住,帶著半籃子煤渣回家,跟母親說手凍得不行,伸出又紅又腫的手,“兒子,你的手凍壞了”,母親說不要去拾煤渣,呆在家里。幾天過去了,手紅腫不但沒退,反而越發(fā)嚴重了,又過了些日子開始潰爛。

我天天盼開學,母親盼春天。
開學那天,我很早去了學校,幫助老師安爐子,溫暖的日子又開始了。
當?shù)搅巳f物復蘇,百花爭艷,一派生機盎然的時候,經(jīng)過寒冷的人們更感到春天的可貴。我總在想,如果生活在四季如春的世界里該多好?。?/p>
這個愿望在我退休之后終于實現(xiàn)了,每年冬到三亞當候鳥,欣賞美麗的風光,享受令人愉悅的溫暖。

當我升入初中,不再拾煤渣,但仍然拾柴,這個時期我與弟弟都長大了,力氣也大了,拾的柴也多起來。冬季時,室內的水盆只結薄薄冰。
六五年我到縣城念高中,不拾柴了,母親帶著弟弟妹妹去拾柴。
后來,在農村一所中學教書,休息日,還要去拾柴。
幾年后,我娶了個當教師的媳婦,家中又增加了個拾柴的。每當休息時去拾柴,這個時候買了一臺舊手推手,用它運柴。
從那以后,冬天室內地上水盆的水不結冰了。

有時,我在想,小時候就拾柴,長大了也拾柴,娶了媳婦還拾柴,難道有了兒子,他還得拾柴嗎?子子孫孫都要拾柴嗎?真不知拾柴的日子何時了?
自從農村包產到戶后,糧多、柴多,農民有柴可以出售,價格也不高,此時我們不拾柴了。
多年后,不再燒柴,我家做飯用電用液化氣,冬季取暖用烏黑發(fā)亮的煤。
拾柴的日子終于結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