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非科班的出身的中醫(yī)愛好者的朋友來說,在學習穴位的過程中,想要掌握“一針透多穴”的技巧,但很多小白同學剛剛踏入針灸道路總是拿捏不準!本期我們邀請到中醫(yī)達人主治醫(yī)師---劉曉慶老師,通過【太白透涌泉】講解,教你實用的針灸針刺針法,希望能開闊你的中醫(yī)診斷思路,幫助你提高臨床療效。
太白為脾在下肢的反射區(qū),涌泉為腎在腳底的反射區(qū)。癥見面色不華、眩暈、易汗、短氣、食少、倦怠、腹脹、便溏或見眼花、視蒙、耳聾、食不知味,舌淡嫩,苔白,脈虛緩等。若因濕濁食滯以致脾氣不升,則見頭重如蒙、怠倦、不欲食、腹脹或腹痛,舌苔厚膩,脈沉緩。多由肝失疏泄或濕困脾陽所致,亦有因飲食壅滯而致者。久則面黃肌瘦、四肢無力;若水濕困阻則四肢浮腫,或水濕成痰成飲,產生其他痰證或飲癥。其原因有傷精、失血、耗液,以及急性熱病耗傷腎陰等。主要表現為腰酸神疲、頭暈耳鳴、少寐健忘、遺精早泄、閉經不孕、口干咽痛、午后潮熱、兩顴微紅、五心煩熱、舌紅無苔、脈沉細數等。2.腎陽虛 腎陽為全身機能活動的原動力,腎陽虛弱,即出現人體機能活動低下主要表現為面色晄白,精神不振,身寒怕冷,體力下降,腰酸腿軟,陽痿早泄,性欲減退,尿少浮腫,食少便稀,舌質嫩胖,舌苔白滑,脈沉無力等。①健脾助運:體重節(jié)痛、腸鳴、腹瀉、腹脹等;太白: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jié)(第1跖趾關節(jié))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直刺0.5-0.8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3-5分鐘。涌泉: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操作方法為直刺0.5-1寸。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y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
祈愿: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fā)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