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臺釣韻》網絡詩刊,堅持以弘揚中華詩詞傳統(tǒng)文化為宗旨,立足于公益運作,為參與的詩詞組織和詩友提供作品交流和學術引領方面的服務。
《方臺釣韻》網絡詩刊的詩路行進口號是——傳承法度,提倡真詩,拒絕庸俗。

齊志強 作
【聚萃方臺】
——絕句篇
賈寶成
谷雨有記
玉杯浮碧識新茶,布谷聲中已賣瓜。
家有陽臺三兩米,不能種豆便栽花。
暮春堤行
清溪花落水流香,綠意橫生柳漸長。
莫為春歸悲白發(fā),不關飛絮不關霜。
暮春夜讀
人散中宵宴罷初,軒開邀月入清廬。
南風無力蘭花瘦,漫品新茶讀舊書。
暮春隨感
大道無為適自然,杏花落盡子初圓。
繞階新燕來還去,也識人間有暖寒。
楊海錢
長安公園牡丹
惜取風流錦一端,藤廊徑北認欄桿。
寸心不負柏鄉(xiāng)約,可共當年漢牡丹。
王潤生
東天門采槐花
清馨堪摘自頻仍,多少斷枝拋驛塍。
高處依然花得意,受傷總在最低層。
洋槐花
香雪尋常採碧霄,饑荒無復作佳肴。
當年咽就乏鍋水,塊壘今偏借酒澆。
見環(huán)衛(wèi)工人掃槐花
弊帚除塵鎮(zhèn)日忙,一城風雨腳來量。
槐花不解人辛苦,漫向長街落古香。
大 武
暮春隔離書事
十日封城堪似囚,時人無力解新愁。
此情唯賴東風破,不報平安不出頭。
劉宴會
四月二十四日夜吟
閑來廣場覓清涼,漸起華燈人影長。
驚訝春風無限意,忽然吹綠舊時光。
馬錫斌
憐 春
不覺還余數(shù)日春,花殘隨去沒泥塵。
心中何處相憐意,只是平生有幾輪。
過東觀鎮(zhèn)
路貫東西紐北南,千年古鎮(zhèn)問誰諳。
名傳天下喬家院,或可相知一二三。
陳振中
陌上吟
雨霽麥抽穗,清香浸滿身。
風驚群雉舞,羽色亂青茵。
聞解封口占
陰云散去復天晴,緊蹙眉開喜進城。
百鳥枝頭啼不住,賀人封解自由行。
孟夏山中
一溪碧水向東流,清見魚蝦自在游。
兩岸樹聲和鳥語,輕聽可遣幾多愁。
郭五堂
和王貴平梧桐花
春風耽進小山村,桐樹花開彌紫云。
莊戶門前多嗩吶,無一吹奏怎迎親?
和李增山《青杏》
乍暖還寒展靚姿,色衰肚凸蝶蜂稀。
兒童偏喜青酸杏,豈待紅黃熟透時?
尹海柱
回鄉(xiāng)偶感
久別回鄉(xiāng)喜,心甜耳目忙。
梧桐遙擺手,隔谷遞花香。
李 帆
落花吟
忍看飛花又別枝,纖姿裊裊意遲遲。
來年共對春風里,可有情懷似舊時?
武田蘋
晨 望
綠倚紅樓嫩,花飛已晚春。
寄居歸不得,歸去失慈親。
賈寶汀
季春樂
楊柳依依碧水圍,郊原漸看果垂肥。
衰翁更愛豐盈事,每在枝前不肯歸。
尤德木
春日情
我逢春日意濃濃,情壓沖天千萬峰。
低首竹溪深塹看,林濤云海隱蛟龍。
小橋流水
老 宅
墻根小草嫩芽青,一樹杏花聽囀鶯。
桌上厚塵埋趣事,輕輕撣起有歡聲。
山野朽人
及時雨
日暮云深細雨濛,淅淅瀝瀝到天明。
農夫夢里眉開皺,嶺上催耕布谷聲。
慈心凈持
谷雨(二首)
晴好鷓鴣聲緊催,閘門斷水地難栽。
知心燕子憂天下,上訪雷霆帶雨回。
愛山城妹踏青來,爭寵夭姿拼扎堆。
一處風光人易醉,鶯鶯貪嘴試烏梅。
吳叢海
“五一”節(jié)贊園林工人
剪刀一把不離身,整葉修枝綴綠茵。
露宿風餐揮日月,汗香潤得滿城春。
劉庭玉
五一與友人游周家莊牡丹園
風和日麗浴明輝,謝盡殘紅綠葉肥。
莫道春游無趣味,楊花愛我吻腮飛。
高宅生
槐 花
碧綠枝頭掛白云,濃香別樣散氤氳。
誰家巧婦掌廚后,無酒也能人半醺。
壬寅三月二十八凌晨匆匆小雨
桃花落去見人羞,腳步匆匆不肯留。
自古以來春雨貴,地皮未濕把兵收。
付之然
霞光合唱團15周年有寄
大千世界社區(qū)情,故事流年盡和聲。
一任繁華唯熱愛,霞光恰似秀人生。
詠蒲公英
麥田青垅菜花黃,竟發(fā)浮生到樂鄉(xiāng)。
何處詩心安錦里,飛飛蓬亂也風光。
姚彥魁
街之嬗變
舊時巷道土堆山,溜滑孩童上下攀。
當代愚公移爾去,泊車次第擠無閑。
自 題
青衣烏帽老癡頑,半世公差半世閑。
常把詩懷當酒趣,一杯一盞醉霜鬟。
谷雨麥
離離新茁嫩鮮鮮,綠海青湖漾碧漣。
寢露沐陽胎腹育,平疇萬里米糧川。

——律詩篇
北門淺草
明湖柳色染暮春(二首)
明湖春意老,雨后柳條新。
遠望山川黛,欣乘畫舫巡。
游人攜綠碼,口罩蔽霾塵。
生命應珍重,康寧正道遵。
迎風玉人瘦,青綠正依依。
燕舞知蔭密,蟬鳴賴葉肥。
稼軒栓馬醉,清照折枝揮。
一夜明湖雨,蒲荷共翠微。
北門雨巷
細雨菲菲過北門,落花委地愧芳辰。
誰能免卻心頭結?我欲欣逢傘下人。
白發(fā)留痕悲荏苒,紅塵有感嘆沉淪。
故園陋跡成新景,深巷梭巡訪舊鄰。
童 心
詩酒之誼
相得知音有二三,秋毫繭紙寄高談。
清風披卷時時樂,白首吟詩細細參。
一曲悲歌同慷慨,半壺濁酒盡沉酣。
傾懷最是傾杯也,倒載焉分北與南。
懷念魯迅先生(二首)
燭照丹心寫九州,魂靈刻盡恨悠悠。
狂人瘋話堪驚世,阿 Q圓圈枉斷頭。
血沃中原燃野草,寒凝大地發(fā)芳洲。
先生一去成千古,何日歸來孺子牛?
先生駕鶴知何去,此地空余是舊鄉(xiāng)。
楓葉蕭蕭秋瑟瑟,蒹葭采采露瀼瀼。
誰除膩粉呈風骨?怎寄寒星慰國殤?
更問幾人真吶喊,文壇一片只彷徨。
楊海錢
詩 說
君問吟期未有期,春風化雨見持之。
有添世味方為酒,故撥心弦才是詩。
問仄調平三自省,緣情言志兩相思。
終從立意培高格,只在精深不在詞。
周建平
惜 春
荼蘼慵懶倦收關,事了春歸節(jié)序遷。
枝上花殘猶剩萼,溪邊柳老不吹綿。
一堆香冢黃昏后,幾句歪詩晦月前。
把酒幽懷無處訴,竹橋小駐語鷗鷴。
馬錫斌
雨后東外環(huán)閑步忽覺怡然有得
小步幽林不見人,忽聞鳴鳥遠聲循。
風前幾片花時落,雨后千條柳色新。
難舍閑翁初蕩蕩,誰知一夢又親親。
入心卻是無心得,但愿浮生共出塵。
自 解
忽覺依稀不老心,誰將底事問知音。
孤高自是無人解,平淡應非有意尋。
籬上風光堪五柳,宅中信念學翰林。
假如幾十余年后,或可虛名抱膝吟。
過河灣有吟
約去昌源釣古風,一灣閑旅不應空。
文峰斜插行云筆,井墨沈吟白發(fā)翁。
幸有后人傳故事,焉無湖海證朦朧。
蓮池石上勾三國,佛祖龕前坐貫中。
幾百章回成野史,盛名南北與西東。
王建群
暮春感懷(二首)
南山行去遠,野壑亂云迷。
愁緒隨風散,詩情借酒提。
來尋甘冽水,漫步靜幽蹊。
路盡茅舍見,籬邊落錦雞。
欲與東君說,休催季節(jié)頻。
花香隨逝水,柳浪逐輕塵。
倏忽人千古,瀟然月一輪。
詩書案頭滿,白發(fā)鏡中新。
暮春避疫吟
野徑閑花笑,空林獨自徘。
城中愁綠碼,山外醉新醅。
人老身猶健,時危意自哀。
春風吹淚眼,疑是劫余灰。
段有珠
詩友崔彥生作古追思
可比鴻毛可比山,詩心已壯笑云間。
孤燈夜下思吟苦,獨樹風邊度日艱。
望去殘傷知影在,讀來長短惹悲還。
門窗上帝開何處,劫難曾沖第幾關。
孔祥華
土 思
行年為客久,少小憶晨昏。
細水流田埂,和風度柳林。
巷深藏老樹,溪淺蕩鄉(xiāng)音。
情素誰能解,夢華癡也真。
暮春喜雨
膏漿乳液抱春遲,喜見纏綿昨夜時。
麥翠有情含曉淚,柳新無力動柔枝。
凡塵凈洗千家院,好雨敲窗萬句詩。
只怨東風何顧晚,初心綺夢久相思。
木 東
太行詩苑第五次編務會
初心何以負,披月是尋常。
不計耕耘苦,換來花果香。
太行云漫漫,滹水日蒼蒼。
帆滿圖新志,今朝再啟航。
槐 花
南苑和風煦,銀鈴掛滿枝。
蹁躚蜂蝶處,懵懂少年時。
淡淡清香溢,嬌嬌玉雪垂。
甘甜其本味,何必苦相隨?
蘭谷清音
槐花開時
接天山水路長長,境遇隨緣夢未央。
風里無非花寂寞,人間已是絮飛揚。
諸般冷暖言何盡,半捧憂愁疫作殤。
雪淚攜香猶粒粒,卿卿到處獨芬芳。
暮春有感
柳畔遙知拂袖風,往來低過幾飄蓬。
民居似畫些無住,江水如綢各有衷。
積雨岸沙曾積雪,成千花蕊轉成空。
誰人擁得時光暖,便許清歡到墨中。
任勝利
讀書有感
得書如至寶,沉醉自怡然。
讀史崇忠義,評今慕德賢。
心傾人守信,筆繪舸爭先。
正氣揚天下,佳風代代傳。
劉激揚
新世紀公園賞郁金香
環(huán)島洋荷正綻芳,濱城佳景美名揚。
嬋娟恰似珠璣畫,窈窕渾如錦繡妝。
乘興試吟青玉案,放懷攬抱郁金香。
斑斕五彩迷歸路,幾問行人踏月光。
吳叢海
寫在《4.23》世界讀書日之際
樸實無華素雅妝,大千世界腹中藏。
悲歡冷暖情猶在,風雨陰晴路不荒。
黑白分明天地貫,江山得失古今詳。
詩詞曲賦一身綴,春夏秋冬溢淡香。
南 山
洋槐花
玲瓏碎玉葉間排,谷雨氤氳始盛開。
渾若洼洼香雪境,依稀樹樹玉瑤臺。
蕊中蜂蝶哼新韻,枝下孩童笑美腮。
猶憶當年功德事,貧饑春日賑荒災。
樊 莉
獻給微刊編輯
每每微刊閱,悠悠愛意綿。
輯文精益至,裁畫美倫堪。
月下多辛苦,屏前不等閑。
鞠躬甘作嫁,奉獻大無邊。

【詩話傳書】
絕句結尾技巧十六法(中)
(緣自網上資料,有文字整理)
七、據(jù)實構虛,營造詩境。
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講究虛實相生、虛實變化,如書法的“布白”,著墨為實,布白為虛。絕句收結,有時便用據(jù)實構虛的手法,在具狀描述眼前景和自家情的基礎上,以合理的想象與懷憶,推及另人旁事與他情,使今古相比、人我相應、虛實相生、有無相形。這種結尾方法“使筆生動有機,機趣所之,生發(fā)無窮”(清人方薰語)。
韋應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八、卒章顯志,點明主題。
絕句結尾技巧,多以含蓄為主,強調回環(huán)婉曲、意留言外。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是大多數(shù)人喜歡的風格。但藝術是多樣化的,有人喜歡深沉就有人喜歡淺露。白居易主張“言直而切”,使老媼能解。“卒章顯志”,就是在絕句的結尾點明主題,深化主題,不故弄玄虛,把作者立言的本意、思想感情明白無誤地表述出來。
白居易《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結句就是一句淺白的口頭語,直截了當?shù)攸c明主題:珍重友情,問劉十九來不來飲酒。
九、直落急收,藏鋒留味。
絕句的創(chuàng)作,通常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比如,取材宜小,情節(jié)宜少,語言善了,典必慎用,意必巧藏,韻深味長等。又比如,起句要高遠,承句要穩(wěn)健,轉句要婉曲,合句無痕跡等。但這些都要依據(jù)具體情景靈活運用,不可千篇一律,拘泥一法。象起、承、轉、合這種結構,既可以分之四句,一一對應,也可以只用起、承、合,或只用起、轉、合,更有特殊情形只用起、承二個層面而已。五言結句的直落急收,因其比七言少了一個音節(jié),讀起來干凈利索。七言多了一個音節(jié),讀起來便舒緩一些。但斬決的筆意,還是比較明顯的。
金昌緒《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彩云白帝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十、含渾圓轉,詩意厚重。
直落急收的結尾,雖然詩人通常也會藏鋒留味,以備咀嚼,但更多的還是呈現(xiàn)真情直露。
有時,詩人為了玩深沉,便故意在結句中選用含渾的字眼,讓結句有較多的不確定性,這種結尾技巧稱為含渾圓轉,其目的在于使詩意更加厚重。
賈島《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戴叔倫《對酒》:
三重江水萬重山,山里春風度日閑。
且向白云求一醉,莫教愁夢到鄉(xiāng)關。
十一、平淡收結,內含深情。
詩評家常說,一篇之妙在于結尾,結尾之妙在于有情,有情之妙在于含蓄,含蓄之妙在于平淡。能以平淡語收結,看似漫不經心,只是站在遠處旁觀,冷暖不露聲色,落筆客觀而不摻雜半點評判意見,但卻把深厚的情感隱含在客觀平淡的話語之中。這樣的結句,讀過只覺平常,掩卷始悟有味,及后思之彌覺高深,詩意厚重,這便是唐人五七言絕句中使用頻率較高而手法也日漸精巧的結尾技巧。
劉禹錫《秋風引》: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方臺釣韻》微刊社,是以中華詩詞研習會河北創(chuàng)作中心為基礎,面向全國,依托微信平臺,建立的一個非地域性的網絡詩詞組織。
《方臺釣韻》微刊社的詩路行進口號是——攜手詩路,誠敬藝術,拓展交流。
顧 問(特邀作者)
石香元 李葆國 梁劍章 畢元明 陳金鎖 王新民
高 謙 孫雙平 于建鈞 魏獻平 張昌武
名譽社長:楊海錢
社 長:賈寶成
常務副社長:王學彬 仇玉英 劉宴會
副社長:
劉鹿寧 齊志強 姚崇實 尚正欣 高建國 于志棟
李彥英 李愛梅 段有珠 王丙午
主 編:楊海錢
執(zhí)行主編:劉宴會
常務副主編:李愛梅 于潔茹
副主編:
張佳亮 閆俊峰 李 帆 張 磊 常 紅 張玉芳
雷金燕 閆會柳 潘越吟
秘書長:趙 娟
副秘書長:
王劍文 段二強 關勝伶 尤德木 李夢麗 潘安明
許曉亮 王月然
微刊同仁(以姓氏筆畫為序):
于秀英 馬元元 馬錫斌 王玉湘 王國章 尹永平
孔祥華 馮發(fā)珍 任勝利 劉激揚 安向雷 畢麥娥
蘇蘭芳 李慶春 李克堯 李俊蓮 吳叢海 宋振吉
張全壽 陳振中 邵惠榮 周保祥 趙立君 茗 香
袁明正 高天栓 曹月萍 梁淑艷 淡 泊 程素娟
程淑萍 樊 莉 霍慶來 魏連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