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心是天下之大本,要修好這顆心,就是要做到:無事定心,臨事守心,歷事練心。
這則簡單的故事很有啟發(fā)性,要修一顆安定心談何容易,唯有多磨,多練。
如果不守心,只會讓自己一直處在忙亂當中。
3.歷事練心
王陽明講:“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p>
人只有在磨練中才能成才,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熟,這就是在事上磨練的含義,也就是要培養(yǎng)活智慧,而不做死學問。
歷事練心,通俗地說,就是要在紛繁復雜的具體事務中鍛煉自己的心理素質(zhì),做到動靜皆定。
康熙在他的《庭訓格言》中,有這樣一段記載:三藩之亂時,清軍主力和吳三桂的部隊決戰(zhàn),半個月了還沒有前方的消息,北京城里人心惶惶。
在這種情況下,一向勤政的康熙居然一反常態(tài),把公務扔在一邊帶著身邊的人跑到景山上去玩了。
有人提議,如今形勢危急,軍國大事那么多,皇帝您怎么能這么荒疏政事呢?
康熙借這件事情告誡自己的兒子們:做大事要有靜氣。
當時的局勢確實很危險,北京城里,忠誠的人都沒了主心骨,心懷叵測的人躍躍欲試,這個時候大家都在看皇帝。
結(jié)果皇帝根本就不著急害怕,還有心情娛樂呢!
于是忠誠擁護的人就心里有底了,想作亂的人也不敢輕舉妄動了。
同時,這種鎮(zhèn)定自若,本身就是對下屬的一種示范,對于穩(wěn)定軍心、鼓舞士氣,會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
相反,身為統(tǒng)帥,哪怕表現(xiàn)出一絲的慌亂,也會帶來軍心的動搖。
在人生遭遇驟變打擊之時,能做到方寸不亂,需要的是大智慧。
在重大的挫折和打擊面前,保持住一顆平常心,并能夠把命運的迎頭痛擊當作磨練心性、超越自我的大好機會,才能動心忍性,意志堅強,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