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后,楊柏森首次為影視劇譜曲,在電視劇《農家十二月》中,譜寫了多個插曲,從此便一發(fā)不可收,陸續(xù)譜寫了《男婦女主任》《我愛我孫兒》《嗯唉哎嗨呦》《小城交警》《大山嫂》《種啥得啥》《關東金王》《關東漁王》《礦哥礦嫂》《圣水湖畔》《美麗的田野》《永遠的田野》等影視劇的全部音樂、歌曲、主題歌。這些作品,都是展現東北黑土地淳樸民風的影視劇作品,也完全展現了楊柏森的藝術風格。

自楊柏森開始創(chuàng)作起,譜寫了數百首音樂、舞蹈作品。在滿族新城戲《鐵血女真》中,他參與唱腔創(chuàng)作及場面音樂設計,這個劇目獲得了文化部文華大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楊柏森榮獲文化音樂設計獎及戲曲音樂最高獎項“孔三傳”音樂創(chuàng)作獎。
2005年,楊柏森從松原來到長春,輾轉多地,任吉林省戲曲劇院院長,2013年退休。
楊柏森說:“我感覺我的退休跟別人的退休不咋一樣呢,我退休之后更忙了,找我的人更多了,創(chuàng)作也多了?!睆耐诵蓍_始,楊柏森投入更多的時間進行創(chuàng)作,現在正在進行滿族新城戲與龍江戲的曲目創(chuàng)作以及陜西地方戲曲稀有劇種商南花燈戲的戲曲創(chuàng)作。除此以外,作為多年的二人轉、滿族新城戲表演藝術家,楊柏森還收了8名弟子,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楊柏森為自己的藝術人生譜寫了屬于他自己的樂曲——“寫老百姓愿意聽的歌,譜老百姓愿意唱的曲,講老百姓的故事”。

退休使楊柏森有了更多時間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所以才會讓他覺得退休反而更忙碌。如今已經近70歲的他,仍然堅持創(chuàng)作,而這些都需要以身體健康為前提。經常從事高強度的創(chuàng)作身體難免會有些疲憊,熬夜也是常有的事。
而楊柏森自己總結了幾條口訣:
第一是要“內心純凈”。內心世界一定要純凈,不要被龐雜的瑣事困擾;
第二是要做到“張口就吃,能吃得香”。保持健康身體,就先要有一個好胃口,均衡飲食,保證營養(yǎng);
第三是“開懷便笑,笑得出來”??鞓肥巧畹谋匦杵?,笑容是快樂最好的表現;
第四是“開口便唱”。唱歌唱戲都是一個運動的過程,唱本身就是一種放松;
第五是“躺倒便睡”,要能睡得著,保證睡眠。有些小事別入心,外界對自己的評價都不必太往心里去;
第六是“不留煩惱在心中”。不要留一些憋屈事在心中,不留龐雜不留陰霾。

楊柏森嚴格按照“養(yǎng)生口訣”要求自己,這也使他的晚年生活既充實又滿足,他滿足于內心,滿足于自己,滿足于現在對非遺戲曲的宣揚與傳承。退休并沒有牽絆他的腳步,反而對他的創(chuàng)作起到了推動作用,他常說,創(chuàng)作沒有終點,而人生也沒有退休。詩人李鐵龍與楊老師是摯交,曾賦詩盛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