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涼水井的傳說
作者:鄒永忠
說到?jīng)鏊具@里是一個湖。
從前,山腳下有一口清澈透底的湖。里面成群的魚自由的游來游去,在朝陽晚霞里翻騰起歡快的波浪,層層蕩漾開去。湖邊四季花開花落,歲月交替,落葉復(fù)于青蔥。
湖邊不遠(yuǎn)處,有一戶人家。兒子是一個落第秀才,因傲骨冷眼面世,難以逢源富家,更與仕途無緣,致使家境清寒。三間簡陋的茅草屋,簡陋而干凈,屋子里一個6旬開外的老婦人,無精打采地躺在床上。兒子在門外的簡易籬笆墻邊架起一口厚重的鍋熬藥,瘦弱的身材透過布滿補丁的衣服似乎也能看見凸現(xiàn)的肋骨。他們以種菜和砍柴為生,偶爾有鄉(xiāng)鄰家里逢喜事,便會邀請秀才去書寫對聯(lián)或記賬。對方也會給些銀兩作為報酬,以做家庭開支用度。
老婦人喝著苦澀的藥湯,喃喃地說,好久沒有吃到油腥了。秀才聞言,進屋跪拜在婦人面前,羞愧地說道:孩兒無能,不孝,讓娘難以飽食,以致體衰多病。說罷掩面而泣,感慨自己空有才華而無用處,娘倆心里甚是悵然感傷。
秀才茫然地來到湖邊,看著鱗鱗波光的湖面,額頭前的一縷頭發(fā)初夏的風(fēng)中輕拂。忽然一條身長尺余通身鮮紅的鯉魚躍上岸邊的草叢里,拍打著,想返回水里。秀才見狀,疾步上去將這條勻稱而漂亮的鯉魚捉在手里。秀才心想,母親可以美美地吃頓魚肉喝點鮮湯了。鯉魚并未過多掙扎,只是用一雙溜圓黑色的眼睛定定地望著秀才,張合著嘴呼吸。秀才暗思,這魚在水里想必也有親眷,如果飽了口福,鯉魚親眷定然傷懷。便輕輕地放入了湖里,魚歡快地游走了。
秀才決定還是去鄰村的姨父家借點米,油回家度些日子。來到姨父家油、米沒有借到,反遭了頓數(shù)落,還勸慰秀才改改孤傲的性格,學(xué)會應(yīng)變圓滑處世。秀才如坐針氈,便起身告辭而退。秀才也知道姨父是為了自己好,可是秀才見不得裝大的富紳和抬眼望天看的官僚,也不齒于拍馬遛須套近乎。秀才懊惱地往回走,將姨父的勸慰和責(zé)罵拋在腦后,瘦弱單薄的身體轉(zhuǎn)過山坳。抬眼就能看到自己的茅草屋,在山里孤獨而清靜。
秀才看到自家茅屋冒起陣陣炊煙,暗思到,母親才服藥一會兒就能下地走動做飯了?再說家中油米尚缺,母親生火做什么呢?不禁加快步伐往家而去。近得屋旁,隨風(fēng)飄來陣陣誘人的肉香氣,還聞得一個女子的聲音在和母親說話。秀才邁進屋內(nèi),見母親坐在凳子上,吃著紅燒肉,一個身材高挑,貌美如畫的年輕女子穿著圍裙在替母親折疊衣服。秀才出神地望著女子,忘了自己。女子見秀才如此望著自己,臉面緋紅。女子說,她叫李紅,家鄉(xiāng)遭遇干旱已久,又突遇大雨,山洪沖垮了自家房屋。自己與父母親無奈背井離鄉(xiāng)來到這里,父母在長途跋涉途中勞疾身亡,安葬雙親后,孤身一人。來到秀才家口渴討水喝,見老婦人臉色菜黃臥床不起,知道是長期饑餓,營養(yǎng)極度缺失,便去不遠(yuǎn)的鎮(zhèn)上用買了些米肉返回做起午飯來。若不嫌棄可收留,就一起過日子。秀才和老婦人自然欣喜不已,秀才撫摸著被自己掐得生痛的手,恍然如夢。
這女子到頗有計劃,將剩余的細(xì)軟銀兩買了些糧食種子與秀才一起在山坡上翻土播種起來,湖里也栽了些荷花蓮藕。等到成熟的時候可食可賣。自己編織了個漁網(wǎng),用木材捆綁成筏,時常在湖里網(wǎng)魚去集市上賣。過些時日購買了雞鴨苗回來散放在茅屋旁,日子逐漸過殷實起來。湖邊每天都出現(xiàn)著他們幸福的身影。湖里的荷花蓮藕成片,豐潤了日子也肥美了魚。
轉(zhuǎn)眼過了3年,茅屋也翻蓋一新,并擴修了兩間廂房和搭建了間雞舍。在雞啼鴨叫中撿蛋入籃。秀才的胖兒子都能蹣跚學(xué)步了,老婦人甚是痛愛有加。終日帶著胖小子在湖邊游玩,洋溢著滿臉的幸福。
又快到蓮藕收獲的季節(jié)了。這天早上,秀才兩夫婦出門來得湖邊,眼前的景象讓他們驚詫不已。只見荷花東倒西歪的,有些蓮藕被連根拔起,和成片殘缺身體的死魚飄浮在湖面上。好多龍蝦用鉗子夾鮮嫩的荷葉,水草倒伏著,似乎有大型動物翻滾的痕跡。
李紅臉色變得異常嚴(yán)峻,俊俏的臉上寫滿了憂郁的感傷。她告訴秀才,自己就是三年前被他放回水里的那條鯉魚。這搞破壞的是湖底得那條黑蛇,它占著自己體型龐大和兇狠,帶著它的蝦兵蝦將想霸占這湖。李紅要秀才答應(yīng)自己,將孩子好生撫養(yǎng)成人,自己要去和黑蛇做個決戰(zhàn),常人是幫不上忙的。秀才還想再說什么,李紅將他一推,一股綿柔的風(fēng)將他刮到屋門口。瞬間天陰沉下來,低云旋轉(zhuǎn),湖面上方飛沙走石,一團黑色煙霧和紅色煙霧輾轉(zhuǎn)騰挪,霧影中能聞見兵器碰撞和吶喊聲。湖水也波浪翻過,驚起巨大浪花,蝦涌魚躍。秀才匍匐在地,睜不開眼,只能心里不住地祈禱李紅能戰(zhàn)勝那惡蛇。
惡戰(zhàn)持續(xù)了一天一夜。清晨時分,一切都平靜下來了。秀才急切地來到湖邊,只見滿地得魚蝦布滿湖邊,渾濁的湖水里一片狼藉。一條三丈有余的黑色恐怖而丑陋的黑蛇尸體陳臥在岸上。他哭著焦急地呼喊李紅的名字。水草邊,一條紅色艷麗的鯉魚,微弱地答應(yīng)了聲。秀才撲騰著來到跟前,雙手輕撫著鯉魚,雙目垂淚哽咽。鯉魚斷續(xù)著說:我走后,把我埋在在湖邊東南角。今年大旱,到處卻水,這里的水能解救鄉(xiāng)親們,切記。說罷,圓睜雙目而去。秀才和隨后趕來的老娘放聲慟哭,淚雨滂沱。
這年果然大旱,其他鄉(xiāng)村田里早已干枯裂縫,顆粒難收。湖面日漸縮小,眾鄉(xiāng)親集聚在這里取水解渴度日。湖面枯萎到湖面東南角的地方,只聽沉悶的一聲響,回蕩有聲,似龍吟。一股冰涼的清泉噴涌而出,湖面卻不擴展,清泉就在那里翻涌。眾人取石圍泉做成井,那清冽甘甜的泉水漫至井口并不溢出,終日取水也不見下降。往日的湖已經(jīng)不在了,只有這個流淌著清泉的水井。
秀才常念及李紅的名字。一日又念到李紅,忽而一反念,紅李。秀才心中一顫,紅李不就是紅鯉嗎,不由又悲傷起來。
秀才出錢在井上方搭建了一個涼亭,讓變成水井的妻子李紅有朵烈日的的蔭涼。并取筆親自書寫行草“涼水井”三個大字于涼亭楣上。每日悉心教導(dǎo)兒子讀書識字,空暇之余便與母親和兒子在涼亭里或吟詩潑墨,或沉思遠(yuǎn)眺。
時光遠(yuǎn)去,涼亭已淡然無存,而這口水井至今還在。不論春夏秋冬,都保持著盈盈的一汪清泉,訴說著那個曾經(jīng)凄美的傳說。
地址:四川省榮縣藍(lán)帝大道106號志遠(yuǎn)廣告
作者簡介:

鄒永忠:1975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榮縣,現(xiàn)任榮縣作協(xié)會理事,榮縣書法協(xié)會理事。自貢市硬筆書法協(xié)會會員。文章《半城春的青椒魚》、《母親的豬油罐》等多篇文章發(fā)表于自貢日報、黃海文學(xué)、蜀南文學(xué)等刊物。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性比賽并獲獎,毛筆作品榮獲全國五臺山杯三等獎。2019年10月成立榮縣致遠(yuǎn)書法培訓(xùn)學(xu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