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旮旯閑話(581)一一不讓人難堪
作者:楊忠敏
? 不讓別人難堪,是人難能可貴的人品修養(yǎng)。要做到不讓人難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難在自我的人格缺陷。
? 先說難堪一詞,是指令人窘迫,使人難以忍受的意思。顯然,這是一件既傷人面子,也傷人里子的那種深度傷害。所以說,人生在無限的光明輝煌中,難免也有晦暗羞澀時的那一刻。其實,人是在碰到這一地雞毛時,才會見人見性,見真見理的。
這種傷害,多見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人際關(guān)系。如遇事不分青紅皂白,一味怪罪埋怨;說話口氣很大,出言不遜;凡事總想占上風(fēng),顯得高人一頭大人一膀;爭功于蠅頭,諉過于同事;人前捧人,人后貶人;察言觀色,撥弄是非;有利踩人肩,無利躲得遠;逢迎權(quán)貴,鄙夷黎庶;唯利是圖,睜眼不認人等等,這些現(xiàn)象往往反映在人與人互動關(guān)系上。

要厘清這種種傷害,既說不出口,也拿不出手,只能忍受這微創(chuàng)式的挫傷。相反,如此作派的人根本意識不到這些行為是人性深處的道德病變,是反映在人品人格上的蛻化和墮落。
這種人,只沖撞道德底線,不同于市井小說里描寫的走出皇宮的惡宦,行走鬧市的惡霸和巷閭里的痞子,一眼望去就是惡徒。他們不遇事就不顯山露水,一旦涉及利害,或觸動神經(jīng),就沉疴發(fā)作,上竄下跳,鬧騰一番。往往在祥和中釀出隔膜,在平靜處掀起微瀾,在歡愉里平添苦澀。那些人性的枝枝杈杈,自己不覺,扯掛刺傷的是同行的人。這是一種傷人極深的人文環(huán)境,是一種看不見的社會羈絆。
? 人品的本質(zhì)就是人道德水準的純化和提升。道德教化,是中華文化的特征之一。德不彰,道不顯。這是人生尋道循道的第一道大關(guān)口。有人非議、抵觸或貶斥道德教化,這往往會使許多人錯失了人際關(guān)系的最初教養(yǎng),無形中為日后的生活和事業(yè)埋下隱患。人的粗糙粗魯和粗野,就是因為錯失道德修為的啟蒙、教育和養(yǎng)成,落下了人性上的殘缺。

如果深入體察生活,凡是給別人難堪的人,大都是心理失衡而性情乖戾的一類人。他們是在蹂躪別人中尋求自我價值,放大自我形象。無形中,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中,扭曲了別人,也貶損了自己。
人生誤區(qū),一旦踏入,再想轉(zhuǎn)身,不是轉(zhuǎn)不過,就是來不及。這或許就是人生修為的大道理。
作者介紹
?
楊忠敏,1950年出生,共和國的同齡人,經(jīng)歷過時代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就個人來講,沐浴著共和國的陽光,走過人生一段又一段里程。
軍營里,最愛聞靶場上射擊時飄出的硝煙味。最終,有幸走上血與火的戰(zhàn)場。雖無前輩的艱苦卓絕,也不及先烈血沃中華,算是盡到一份固疆守土的責(zé)任。為祖國平安,站哨幾十載,算是個合格老兵。
有幸在垂暮之年,生活在風(fēng)清月朗,政通人和的好時代,常與戰(zhàn)友們切磋互勵,網(wǎng)上閑聊,真是人生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