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練拳悟道》之二(筋骨)
作者/誦讀:楊金華
修煉太極,強身健體,健康是我們永恒的主題。
藏骨抱筋的太極拳,修煉者是古老樂曲中的武者,似筆峰轉換中的體驗者,在悠揚的旋律中,或強或弱、或曲或直的自由馳騁,連綿不斷的超拓著節(jié)奏,長衣袂袂、輕盈自如地展示著盎然的生命活力。通達與天地自然一體、把萬物盡收拳中,寧和與拳式中相依相戀、若夢若醒沉醉不羈,此刻間,聞水似酒,聽風似歌,拳似我、我似拳,拳我神交、在行云流水的韻勢中 充滿著愉悅,活力泗濺!此時望秋云神飛揚,迎春風思浩蕩,蹬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神心合一達到物我兩忘之境界。

日月運行,晴雨交替,一分一合變化之道。詩意般的身體柔美萬變、離不開筋骨的支撐?!敖罟恰痹谌梭w中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人體健康能否達標,筋骨顯得尤其重要。練拳有“法”,一切在方法變化中,才能達到“強健筋骨”柔美身體的目的。在練習過程中,一切都在正確的“方法”中“練”出來。說到“練”字,人們就會聯(lián)想起“外練筋骨皮、內(nèi)練一口氣”名揚中外郎朗上口的歌詞。是,柔美強健無比的身體,一切都發(fā)生在“練”的過程中完成。但這個過程就顯得很有講究了。非深悟不得其理,非深練難得其果。

詩中有云:書中乾坤大,筆下天地寬。其實、在武術練習過程中學文也很大。有人練了多年拳,依然周身僵硬、用作操的方法行拳,只練套路是不完美的。而這樣練拳、會一直停留在初期階段,只能起到體操的作用,很難達到太極拳柔美筋骨的深度。練拳一定要把握好正確的方法, 在過程中有很多的細微技巧奧妙,再暗合中醫(yī)的“筋骨理論”學、指導內(nèi)家拳的練習環(huán)節(jié),才能夠更好的使身體達到柔美如水的目的。要細心品悟,以深度練習為好。當然說歸說,練歸練,對初學者容許千姿百態(tài)。

練拳人群不同、方法不同。悟性不同、受益不同。堅持不同,回報不同,凡事都同樣。我們首先講強健筋骨。強健筋骨首先從腰胯開始講,因腰胯在過程中,起到承載者松沉轉換的重要作用。這些過程中先拉腰,腰在拉升的過程中,要有明顯向上提升的輕靈感,腰提升到約第五節(jié)腰椎時,體內(nèi)揉韌勁向上頂起,而外部肌肉有下沉的立體感。再繼續(xù)拉至到胸椎骨時,就會有肋于肩胛骨”等各種復雜的牽聯(lián)組織關系。在這些過程中,特別講究細微的技巧性,要細心“領悟”找感覺,老師會隨時指導。待筋骨撐拉之感到有一股熱流通過腋下向兩側延伸,一直延伸到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達到指尖,再順勢延伸到兩腿向下,一直到達涌泉穴,這就是我常常給大家講的“四末”(末梢)。然后上身胸椎要繼續(xù)向上提升,提升到“頸椎”后就會有明顯的“虛領頂勁”感了,同時也產(chǎn)生了骨升肉降的感覺。在骨架向上提升的同時,肌肉要有意識的向下松沉,而四肢有明顯的松沉負重感時,說明身體才真正放松了,至此拳架初步形成,換勁結束。

在此過程中,人體也會產(chǎn)生有各種酸脹的不適感覺是正常的,半月之后,就會有明顯的輕靈感,腰腿的力量感覺大增了,因在此過程中筋骨會反復拉長,隨之骨密度相對增加補充。最后達到武功所需要的胯關節(jié)、腰關節(jié)、髖關節(jié)等的力量;在整個練習過程中,保持松腰圓檔,開胯屈膝,然后氣息再向下引伸至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節(jié)節(jié)貫穿暢通完成的時候,再通過太極拳特有的,柔韌伸縮變換的特點,放松肌肉,利用“筋”的韌性拉住骨胳,待“筋”練到既拉得住、又彈得起的時候,人的體力增大、彈跳就更好。這種“力”在述語中叫“勁力”,練拳在本質(zhì)上就是強調(diào)勁與勢,“勁力”在武功表現(xiàn)中起到輕靈沉穩(wěn),吞吐自如,大張大合的強大作用,太極拳才能達到剛柔并濟,節(jié)節(jié)貫穿,達到意氣君骨肉臣的默契,此階段,在武功表現(xiàn)中才能達到,外形飽滿內(nèi)氣足,八面支撐是威風的強大彰顯力。

在這個過程中,肩胯關節(jié)松開的越大,人就會感受到松沉的舒適度也越大,待人身體各關節(jié)徹底放松后,把“濁氣”釋放的越干凈越好,各關節(jié)把“僵力”除掉的越干凈越好。此后就會達到,血潤筋、血潤骨,使各關節(jié)徹底得到了乳潤,五臟六腹得到乳潤后,疾病就會大量減少。人就會感到周身輕盈,神清氣爽,煥發(fā)起無窮無盡活力,體能達到年少二十歲感覺,慢慢體會。拳自然達到了上乘。此后人的睡眠較好,多補充睡眠。在整個過程中,要細心品讀儒雅太極中飽含的養(yǎng)生之道,練拳之法。
以上粗略講了“強筋健骨”盤架子的過程。其中關聯(lián)寬泛,細節(jié)很多,只能簡要闡述。老師們講的是如何練拳受益的技術,為迎來送往的同學們快樂的指導負出,但無法替代大家練功夫,成功受益全靠自己。蘇東坡詩中有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愿每一位詩意的自己,持之以恒,修成正果。
(老年大學太極系2022.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