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人生 字正腔圓
一一薛飛先生京劇與書法印象之三
作者/韓廣華
淡定的人生因為看得透,所以不躁,因為看得遠,所以不妄;因為站得高,所以不傲;因為行得正,所以不懼。一個淡定的人,更懂得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更能走出寂寞的泥沼,將生活調(diào)節(jié)得有滋有味。心懷淡定的人,必將是最坦然、平和、幸福的人。
真的出乎我的預料之外,薛飛先生的書法卻與京劇聯(lián)在了一起,弄清原委之后,我對薛飛先生刮目相看,一種欽佩之感便油然而生,讓我肅然起敬。
我問及薛飛先生,書法與京劇到底有哪些內(nèi)在的聯(lián)系?薛飛先生告訴我,京劇和書法都在藝術(shù)中追求著真性情。京劇以聲腔為主,以情帶腔,書法靠筆鋒,以中鋒用筆最見功。書法橫平豎直,追求的是氣息,京劇字正腔圓,講究的是味道。兩者達到精致和完美非常重要。
薛飛先生出生在書香門第的教育家庭,他的父親曾擔任過板泉中學高中的校長。薛飛先生從小就受父親和叔父的影響喜愛京劇,他所在的山東省臨沂市板泉鎮(zhèn)大薛家村是遠近聞名的“京劇村”。父親拉京胡、唱京劇,叔父則在村里的劇團里教京劇。每到春節(jié),村里的京劇團都為父老鄉(xiāng)親送上一次“豐盛的文化大餐”。
2018年春節(jié),薛飛的父親決定在春節(jié)后的正月初九,舉辦一次家庭京劇演唱會??h書法、京劇藝術(shù)界的許長恩、吳家坤、李德堂、劉華述、時桂華、張炳年、蔣興英、馮兆遠、張?zhí)m、薛康平前來參加演出。薛飛父親的農(nóng)家院里擠滿了前來觀看京劇表演的父老鄉(xiāng)親。一曲皮黃韻、萬分家國情的《迎春曲》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拉開了序幕,象征著春天的萬物復蘇和濃濃的春天氣息。無價寶、聽驚濤!、春秋亭外;為國家,婁山關(guān)、槍林彈雨……一段段、一曲曲,千錘煉萬推敲,走過春,邁過夏,唱了幾十年,珍貴無價。
中國人愛京劇如愛中華,聽一聲皮黃腔,愛國又愛家,唱一段:“為國家”,憂國又憂民……
薛飛的77歲的老奶奶趙殿芝還登臺為大家演唱了京劇《沙家浜》 片段,博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
胸有成竹寄情處,曾是義之蘭亭時,中國書法協(xié)會會員許長恩先生揮毫潑墨贈墨寶,《清風明月》、《冰雪聰明》、《雪里梅花》、《似蘭馨香》,恰與江山之清風,山河之明月,沁人心脾。
京劇愛好者薛飛先生告訴我,書法與京劇都是在空的帷幕上追求和探索。京劇,不需要布景,完全通過演員的念唱做打,表現(xiàn)出無限的空間和時間,書法,沒有復雜的背景,那單純的黑的線條才得以有縱橫揮掃的廣闊天地;狂放的草書如馳馬在高山、平川;蘊潤的楷書如入沉靜之寶;高古的隸書如臨古代戰(zhàn)場;神密的金文使人沉醉于青銅時代的血與火之間。一個舞臺,一張白紙,都是演員與書家借以運籌幟帷幄、導演雄壯之劇的戰(zhàn)場。天地之上,喜怒哀樂、雄強悲壯,都可以一瀉千里,盡情抒發(fā)。
薛飛先生告訴我,不論京劇還是書法,都是個程式,唯其有程式的規(guī)范,才使得善于運用程式的書家能自由地揮灑,否則,書藝無限,揮筆成字,聚墨成形,就如同連臺步還不會走的戲曲演員,想走一步創(chuàng)造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讓薛飛先生談談怎樣才能寫好隸書,薛飛先生告訴我,最關(guān)鍵的是臨帖,要鍛煉腕力,要善于轉(zhuǎn)筆,這是基本技巧。隸書主要講究圓潤,不管是圓頭還是方頭隸書,圓潤清秀的表現(xiàn)轉(zhuǎn)筆至關(guān)重安,要做到“蠶頭燕尾、一波三折”的筆法規(guī)則。
薛飛先生的四十年學書寫涯,京劇愛好為他的書法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空間,有時他便唱便寫、便寫便唱,達到了完美的結(jié)合。
薛飛先生那種“揮毫潑墨寫春秋,筆走龍蛇抒情懷”的藝術(shù)境界深深的撼動了我的心靈,在他的京劇與書法中,我看到了他的果敢和進取,看到了他對書法藝術(shù)的執(zhí)著追求。
衷心祝愿薛飛先生在今后的京劇、書法藝術(shù)道路上,用心唱好戲,用筆寫好字,為弘揚民族文化精髓,演繹書法神奇魅力而不懈努力!
作者簡介:韓廣華,山東莒南人,中共黨員,機關(guān)工作。從事新聞報道、材料撰寫三十余載,先后在縣廣播電臺、《臨沂日報》丶《大眾日報》、《中國人口報》、《農(nóng)民日報》、《農(nóng)村大眾》、《山東人口報》、《致富月刊》、《黨政周刊》(中廉在線)等主流媒體及網(wǎng)絡平臺發(fā)表稿件2000余件。期間兼搞文學創(chuàng)作,先后出版了《華夏子孫》、《昨日軍人》報告文學集。為開拓人生的情感和美的靈魂,我愿苦苦追尋,用文字來報效淳樸而厚重的鄉(xiāng)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