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永茂
編者按?永茂同志《待不夠也看不夠的地方》一文刊發(fā)在都市頭條是一件幸事。永茂的家鄉(xiāng)也是編者的家鄉(xiāng)。待不夠也看不夠的地方不是因為這個地方有多美,有多富饒,而是因為家鄉(xiāng)有生我養(yǎng)我的父母,有伴隨我成長的父老鄉(xiāng)親,有哺育我成長的山山水水——家鄉(xiāng)是我的根,沒有這個根,陽光雨露再好,也不會有今天的我。永茂的熱情洋溢,飽含深情。用心用情一揮而就,也源于深厚的文學(xué)功底。為你點贊?。ū揪W(wǎng)編輯:張忠信)

有這樣一個地方,讓你總是待不夠也看不夠。什么地方?在外游子總想回到母親身邊的地方,故鄉(xiāng)的大地,生我養(yǎng)我的地方。
每當(dāng)我探親,不,是探望母親,回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待上幾天,又不得不離開的時候,我怎么舍的離開呢,我真是舍不得?。∩岵坏秒x開這個地方,——世上最可親可愛的地方!
那是前些年,母親還在世的時候,母親晚年這十來年,我每年都要回去看看母親?;厝ビ帜茏鲂┦裁茨??什么也用不著我做,也就是看看??纯茨赣H,自己內(nèi)心也就坦然了。母親也似乎覺得,兒子能每年回來看看她,她就心滿意足了,她也不需要你給她做什么。反倒是她覺得,她不能再為兒子做更多的了,心有不安。還做什么呢,都做了一輩子了,我想??墒撬?,她不至一次地給我念叨過,“哎!媽老了,我娃回來,我不能給我娃做吃的了!拿了一輩子的菜刀,也拿不動了!”媽知道她娃愛吃她做的飯。是的,就是家常飯唄,但就是愛吃。我可能天生就是這樣的體型,吃什么也不長肉,總是偏瘦。但我每次回到家里,吃老家的飯菜,也就停個十天半月的,總會長一兩斤肉。但是我能給母做點什么呢?這么些年了,我也就是給她買上一兩件衣服,添上一兩件家用什物,別的就沒了。但是我總想能給她做點什么。有些年了,我曾想,可以給母親買一臺電視了。但那時農(nóng)村人家,有電視的還不多,誰家有臺電視,往往街坊鄰居的人,就都湊著看去了,炕上腳地能擠滿一屋子人,那老人還怎么正常休息呢,沒法買,只好作罷??梢匝b臺電話了吧,能隨時千里之外通個電話該多好,可她耳朵又不行了。還有一個最大的愿望,等我退休了,好多陪陪她吧,但沒等我退休,她人已經(jīng)沒了?,F(xiàn)在就剩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了!
你說,當(dāng)我每次回家,陪她待上有限的幾天時間,我怎么舍得離開呢!但我又不得不準備走的時候,就習(xí)慣似的,到村外、到地里、到西面的高崖邊上,走一走,看一看。
我特別愿意看著這黃河,看看這腳下的大地。你說這有什么可看的呢?灰蒙蒙的,光禿禿的。但就是想看,愿意看。就這樣久久地站著、看著、凝望著,浮想翩翩……這里的山山水水,這里的每一塊土地,無不留下了我的腳印,因為我就生長在這個地方。一眼望去,河對面是橫臥著的亙土危崖和遠山。往上,似乎蒙蒙地能看見禹門口。視線外、就在那個方位,秋風(fēng)樓千年矗立、漢風(fēng)習(xí)習(xí)……往南望去,河水流向天邊,秋水共長天一色。這里沒有碧水,沒有青翠,多是一片片未收的荘稼,和一些待耕的裸地,算不上有什么景色,一切都是本色。似乎沒什么可好看的,但就是看不夠,不忍離去。久久地站著,望著,我便在胸中吟出幾句詩來:
后土漢風(fēng)遠,東西三十年。
風(fēng)煙禹門渡,一水瀉南天。
蕭瑟凝眸佇,今去幾時還。
我就這樣很不舍地,一次次地回來,又離開,——今去幾時還呢?!
這首詩在我胸中,釀成很久了,一直不知該用個什么題目。忽然想到,已有動議,濱河要建一坐景觀樓,果能飛起一樓,登臨極目,豈不正是詩中這一景色?至此,一樓似已臨河飛起,詩人登臨、長佇,仰觀、俯視,已然風(fēng)光無限……詩題就曰:登黃河樓,行吧?好吧!后兩句就可改作:蕭瑟此登臨,借問幾時還!
都市頭條編輯部:張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