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隨想
作者/楊清亮
年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已到正月十五了。小時侯,經(jīng)常聽大人講的一句話是:“年好過,日子難過”。那時還不理解,隨著年輪的增長,噢,那是對生活困難、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無奈與安慰。
好過也罷,難過也罷,都得過。人生短短幾十年,過年也就幾十次,每個年齡段對過年的記憶、理解都不一樣。
從記事開始,童年時天天盼著過年。過年了要穿新衣服、穿新鞋,跟著大人貼對聯(lián)、掛燈籠,晚上熬夜守歲、十二點啃骨頭,初一早上吃長面、吃包子。過年了有糖果、花生、柿餅吃,還能放鞭炮,這么多平時吃不上的,只有過年才能有的美事,你說能不高興嗎?這樣的記憶陪著兒時慢慢長大,成為揮之不去地記憶。
青年時代正趕上國家恢復高考,從農(nóng)村來到城市,上學到畢業(yè)參加工作,知識、眼界、認知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單身時回到農(nóng)村過年,已經(jīng)開始給親房們寫對聯(lián),和大家聊天,講講城里的所見所聞。和同期外出參加工作的同學相約相聚,猜拳喝灑,擺擺龍門陣。到莊前嶺后串門,被同村的人高看一眼,好不自在,好不快樂。同在一個地方,同是過年,同樣的習俗,但對年的感覺卻不一樣了,出外工作的人好像給這個恬靜的小山村帶來了一縷春風,在人們心目中激起陣陣漣漪,很新鮮,也很好奇!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成家后,上有老,下有小,過年時的感覺又不一樣,更多的是責任。進入農(nóng)歷臘月后,利用工余時間和休息日,忙忙碌碌地在籌備過年,給老人和自家打掃房子、擦玻璃,徹徹底底來個大掃除。置辦年貨既耗時間又累人,買新衣、買花炮、買糖果,做槽肉、扣肘子、炸油果,過年餐桌上的食物生熟都要準備,哎!真是忙得不亦樂乎。就這樣,不知不覺到了年三十,上午還要上半天班,下午總算一年到頭休息了,忙著包餃子,晚上祭奠完先人們,一家人開始評頭論足看春晚,從十二點開始,滿城放炮聲聲震天響,初一早上帶著守歲的疲憊,早早起來進廠陪領導給堅守崗位的員工拜年,這一拜就是二十多年。
過年要走親戚,看望長輩、親朋好友,一年到頭了,這是不可或缺的事,到誰家去了,也許人家記不得了,但到誰家沒去人家記得很清楚。
尚有年邁的老母在農(nóng)村,在世時每年春節(jié)都想回去看看,談不上膝下盡孝,至少是心靈的安慰。單身時回到農(nóng)村怎么都行,可結婚了,帶著老婆孩子顧慮就多了,交通不方便,不像現(xiàn)在自己家的汽車就可以開到家門口,睡炕不習慣、上廁所更不習慣,先不說老婆孩子愿不愿意,自已也覺得難為情。情況在變,終于每年可以找個車了,司機師傅拉著一家三口回鄉(xiāng)下看望老母親,當天去當天返回,雖然只陪老母親四、五個小時,但真切地了卻了在外工作的兒子的一樁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