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是養(yǎng)自己的心
青海 馬學(xué)忠
知我者,再三吩咐準備兩套戒衣(未經(jīng)人工縫制的兩片純棉白布或白色毛巾被),以防這套臟了時,可以穿另外一套。
當(dāng)?shù)诌_陸路戒關(guān),沐浴、身涂香料之后,男性身著上下兩片戒衣,意味著決意斬斷私欲和是非恩怨,猶如亡者遠離塵世一般。
我在欣慰之際,他人卻替我一件件計算著損失。
有些人特別在意金錢物質(zhì)和級別待遇,得之視為莫大的成功,反之視為極大的失敗。
有些人天下為公,終極追究乃奉獻付出;有些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有些人視死如歸,馳騁疆場,保家衛(wèi)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尤其是那些年輕的戰(zhàn)士們,長眠于祖國的南陲,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倘若以財富論,他們乃赤貧之人;倘若以精神論,他們乃世之巨人,無與倫比!
其實,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其人生追究亦勢必迥然不同,若以己為尺,度量他人得失成敗,謬矣!

請先來讀讀這副頗具禪理的對聯(lián):
上聯(lián):睡至二三更,凡功名都成幻境
下聯(lián):想到百年后,無少長俱是古人
人生短短幾十年,長壽者也不過一百來歲,與無窮無盡的歷史長河相比,人生何其短暫!而金錢財富也不過是過眼煙云而已。
興許如此,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道:“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p>
那些喋喋不休,評頭論足他人者,其實沒啥大智慧——
雖然有些人自己功成名就,衣錦還鄉(xiāng),可惜大多數(shù)后輩乏力,青黃不接,或?qū)铱疾坏冢驘o緣仕途,斷層現(xiàn)象嚴重,智力稟賦凸顯;有些人吃出一身病,未老先衰,前后判若兩人;有些人聰明反被聰明誤,出師未捷身先死;有些人生命已進入暮年,卻形單影只;有些人或子女結(jié)婚無望,或無法享受一家三代、孫輩嘻嘻的天倫之樂。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者,不足謀事也。"
這是古人的智慧,也是現(xiàn)代明智之人的座右銘,那些一味地側(cè)重于某一方面的人,最終必將品嘗其惡果。

“人生天地間,壽夭不齊,姑以七十為率:十歲為童兒,父母膝下,視寒暖燥濕之節(jié),調(diào)乳哺衣食之宜,以須成立,其名曰生計;二十為丈夫,骨強志健,問津名利之場,秣馬厲兵,以取我勝,如驥子伏櫪,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計;三十至四十,日夜注思,擇利而行,位欲高,財欲厚,門欲大,子息欲盛,其名曰家計;五十之年,心怠力疲,俯仰世間,智術(shù)用盡,西山之日漸逼,過隙之駒不留,當(dāng)隨緣任運,息念休心,善刀而藏,如蠶作繭,其名曰老計;六十以往,甲子一周,夕陽銜山,倏爾就木,內(nèi)觀一心,要使絲毫無慊,其名曰死計?!?/p>
此乃古人總結(jié)的“人生五計”。
每個人的一生可以分為五個階段,人們對每一個階段都應(yīng)該有一個清醒的自我設(shè)計。
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同。筆者以為幸福是養(yǎng)自己的心,不是養(yǎng)別人的眼和嘴。
那些喋喋不休、評頭論足他人者,鮮識國學(xué),慣于嬉笑嘲弄他人,可謂是杞人憂天。
那些喋喋不休、評頭論足他人者,未俟到老,未俟到死,其結(jié)果便出,對比鮮明。
哀哉!悲哉!
2023年4月3日
作者簡介

馬學(xué)忠,網(wǎng)名,西海天馬,青海省海東市人,法律研究生。曾任教師,情鐘于史學(xué),文學(xué),哲學(xué),國學(xué),現(xiàn)為自由作家,善長詩歌,散文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