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春情有味》
詳 析
吳新來
東風吟唱破心囚,
天地垂仁競未休。
粉潤蟲爬花細語,
枝柔雀躍水歡流。
誰家彩筆調(diào)千色?
暖意清光溢九州。
對景呵呵長一笑,
人生有味自風流!
注:①心囚,囚禁心的籠子,意為心被籠子囚禁了一樣。垂仁,意取自《道德經(jīng)》,指天地無私,對眾生萬物都懷有仁德之心。②有味,指有真正實在的意味。與陶淵明“此中有真意”之內(nèi)涵相類

詳析:
清代著名文論家張惠言有《水調(diào)歌頭》五首,其句云:“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閑來閱遍花影,唯有月鉤斜(qia,陽平聲)?!本湟馐钦f,上天給了我們這么美好的萬重花朵,卻沒人欣賞,只有天上的那一鉤殘月把花和影都賞了個遍。這是為何呀?是花美不值得欣賞嗎?還是上天仁慈不夠、不公?都不是,是有些人追求功名利祿去了,沒時間;亦或是很多人還沒有被真正觸動,或視而不見,或觸而難言。
作者卻是例外,他是一個“靈心善感起情思”的人。在經(jīng)歷了感情的痛苦、仕途的磨難后,他更加鐘愛春花,也更加鐘愛春蟲、春鳥、春枝、春水、春風、春光。他感到春天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富有生機,那么的充滿柔情。它們是上天的使者,給作者帶來慰藉,帶來生機??匆娝鼈儯髡咝牡年庼矠橹粧?,心的囚籠為之一破,心的活力為之一新。
所以,作者一改“常為精魄斷腸詩”的悲傷、苦悶,用滿腔的激情唱出了對春的贊美和熱愛。
不僅如此,作者在與春進行交融、對話后,對人生態(tài)度有了改變,再不是沉淪,而是多了一份豁達,“對景呵呵長一笑”,大有了李白“仰天一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邁;對人生意義也有了新的感悟,認定“心有多歡,路就多暢”!生活不要被“心囚”所禁錮,囚籠一破,春心自來。正如張惠言所云:“花外春來路,芳草不曾遮(zha,陰平聲)。”生活只要過得有滋有味,這就是瀟灑的人生!這就是風流的人生!
從這個意義上講,“人生有味自風流”一句,正是作者給平凡的生活賦予了更加積極的態(tài)度。這是對平凡生活的升華!是對蘇軾“人生有味是清歡”這一感慨的升華!也是對生命意義的升華!本詩的思想價值,也因此得到集中體現(xiàn)。
以上,是對這首詩的思想進行的分析。再就藝術(shù)手法稍作分析。
首聯(lián)首句,前四字敘說“東風吹拂”這件事,后三字卻是敘描“破心囚”這種情。按理第二句也要順著重點敘說的“東風”一事說下去,可是,整句忽然轉(zhuǎn)到“天地垂仁”上。從字面講,接著的“破心囚”、“競未休”各與相銜接的前面四字有點離斷之感。首聯(lián)與頷聯(lián)也是如此,前者敘事,后者描景。而從描景的角度看,頷聯(lián)描小景,對象是動植物,特點是密實;頸聯(lián)描大景,對象是光和色,特點是宏大。尾聯(lián)又宕開,寫心態(tài),寫感悟。
這種“語詞上并不直接聯(lián)貫,但意義仍能曲折相通”的寫法,既可用之于句,也可用之于聯(lián)與篇。在黃永武《中國詩學》設(shè)計篇中,被稱之為“語不接而意接”的手法。其好處是形成波瀾,增加容量,擴大內(nèi)涵。
杜甫、李商隱、黃庭堅等人,常用此法。如杜牧“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云開古今同。”前句為“敘事加寫景”,也是“時間加空間”;后句為“寫景加敘事”,也是“空間加時間”。
本詩首聯(lián)也采用了此法,時空交匯,情事交融。全篇也是在這樣的轉(zhuǎn)換之中,將情、事、景三者有機結(jié)合,相互襯托,相互激蕩,逐步把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中間兩聯(lián)也具特色,一是對比明顯、強烈。就大小對比講,小的至于爬蟲,顯示體察入微;大的至于天地,展現(xiàn)胸襟闊大。就虛實對比講,頜聯(lián)描寫密實,意象豐富;頸聯(lián)描寫宏大,意象空靈。通過對比,增強了文意的張力。二是形容詞、動詞選用精當,畫面如在目前。通過兩者,把春的生機描繪得十分濃烈,把對春的熱愛表達得十分飽滿。
每首詩根據(jù)表達需要,可以釆用不同的結(jié)尾。本詩尾聯(lián)曾有三種選擇,另外兩種:一是“對景呵呵長一笑,春情有意作何求?”一是“常得春情來顧我,人生有味作何求?”三種結(jié)尾各有千秋,選擇哪種,視各人的情感與境界而定!
作者最終選擇了現(xiàn)在的尾聯(lián)。理由是:“對景”一句,收束沉穩(wěn),“一笑”之內(nèi)為情,“一笑”之外為景,從情和景兩方面,分別對首聯(lián)和中間兩聯(lián)的內(nèi)涵,作出了回應(yīng)和擴展。“人生”一句,“自風流”比“作何求”的格局要高許多。全句既升華了全詩的思想,也可以順著“人生有味是清歡”之意,展開各自的“有味”想象。無論“清歡”也好,無論“其它”也罷,只要“有味”,自會感覺人生風流。這樣一想,其結(jié)尾不也留有了想象的空間而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吳新來,大學文化,通城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系湖北省詩詞學會、湖北省楹聯(lián)學會會員,咸寧市評論家協(xié)會理事。學術(shù)論文《淺論<卜算子>的句式格律——由一首詞的評判引起的思考》《“孤平”新說與拗句新解——對王力“孤平說”的質(zhì)疑》分別發(fā)表在《湖北科技學院學報》上。有多副對聯(lián)入選《中國對聯(lián)集成?湖北卷》,多首詩詞入選《新時代詩典》《新詩百年?中國當代詩人佳作選》《感動中國的醉美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