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節(jié)
胡文美
年年端午節(jié),歲歲見驕陽。
舊恨新愁在,汨羅流水長。
端陽吟
熊林
時逢端午雨紛紛,祭奠忠良屈子魂。
米粽涼糕香萬戶,花符艾草佑千村。
七絕?祭屈原
國球彩虹
米粽香濃情意綿,龍舟競渡祭屈原。
先人已去英魂在,天問離騷萬古傳!
(二)
端午龍騰汨浪翻,每逢此日祭屈原。
清風(fēng)傲骨離騷美,華夏千秋仰圣賢。

端午節(jié)r
董老詩
棱角分明惹醉憐,裹身芔衣祭先賢。
滾騰沐浴煉成熟,留得千秋萬古傳。
端午
熊林
江南碧水賽龍舟,塞北田園灸草稠。
米粽涼糕鍋里煮,祥符艾葉掛門頭。
題香囊
韓菲菲
五彩花纓玉絡(luò)長,騷人常抱芷蘭香。
驅(qū)污去穢留清氣,一縷芳魂駐吉祥。
端午日
韓菲菲
又見英魂背影留,孤舟煙雨幾多憂。
濤聲吟嘆長歌起,明月江波映楚洲。

【端午吟五首】
文/高世英(草漭)
端午競渡
搖碎江波數(shù)十程,龍舟祭渡喊聲聲。
汩羅千古風(fēng)濤急,匯入人心作鼓鳴。
端午讀騷
端午翻愁總黯傷,漫搜騷韻入新藏。
芷蘭或可驅(qū)酸氣,換取豪情壯膽腸。
端午寄思
吟騷每致鬢霜稠,端午臨江更覺愁。
千古冰輪曾共照,抱蘭野哭祭龍舟。

端午懷古
再翻騷賦動情吟,文魄詩魂萬古欽。
愛國空懷天下事,讒言惑貶楚王心。
興邦變法垂經(jīng)史,破舊圖強振聵喑。
端午汨羅傷屈子,沖舟揚槳演浮沉。
端午遣懷
天問離騷幾許憂?汨羅流水最知愁。
掛符煮粽懷香草,擊鼓招魂放彩舟。
報國良臣千古在,亂朝賊子一時休。
情關(guān)今日吟前事,誰把昏貪當(dāng)恥羞?
端陽前浦東陰雨初霽
鄧嶸
梅黃子熟暑初萌,噪鵲時鳴遠(yuǎn)客驚。
曉雨方停嵐霧散,白云勁掃碧天晴。
游園不忍傷青艾,移步猶堪踩落英。
忽念歸舟何日發(fā),遙知雪浪一江橫。

七排律 情寄端陽
寒風(fēng)(內(nèi)蒙)
艾草幽幽蒲葉芳,飄香米粽又端陽。
尖尖彩綴驅(qū)邪戾,密密花繩繞瑞祥,
沐浴晨溪容貌美,擎杯黃酒體身康。
傳承屈子懷忠志,告慰先賢祭社良。
又念離騷傷舊事,再提汨水話滄桑。
龍舟擂鼓靈均悼,波浪滔天聲韻狂。
悲烈千秋垂淚頌,英明一代仰頭昂。
凄凄節(jié)日民間續(xù),風(fēng)俗傳承萬古長。
端午吟
寧玉德
轉(zhuǎn)眼又聞粽飄香,雄黃瓊漿任品嘗。
艾草青青門前掛,五彩絲線繡香囊。
千帆龍舟競爭先,鼓角催陣當(dāng)自強。
屈平精神代代傳,汨羅江水萬年長。
端午節(jié)感懷
文/秋月
匆匆歲月又端陽,小巷寬街溢粽香。
艾草懸門驅(qū)疫癘,絲繩繞腕保安康。
云萱紙上吟忠烈,墨硯池邊祭俊良。
正氣長留千古頌,英魂不滅汨羅江。

明志 寫在端午節(jié)
曹瑜
立節(jié)端陽禮數(shù)虔,情憑感念敬忠賢。
長存正氣承仁義,追遠(yuǎn)高風(fēng)頌屈原。
自古良剛榮載典,于今孝德廣傳延。
存留美俗祥和報,善順民心厚道堅。
七律?端午節(jié)
喬峻嶺
天長五月又端陽,米粽涼糕入口香。
艾草薰煙消病毒,菖蒲扎劍護廳堂。
迎人彩線拴祥瑞,點額朱砂佑福康。
碧水龍舟奔彼岸,歌章愛國筑輝煌。
七律·端午節(jié)
姜滿成
寶貝金河泛綠濤,朱門掛艾鼓蛙逃
青青粽葉玉團裹,片片涼糕糯米熬
天問九歌傳世代,汨羅江水嘆離騷。
雄黃烈酒蛇娘醉,千古傳書展驥豪。

七律·端午紀(jì)念屈原
趙建英
五月端陽淚濕巾,羅江汨水悼靈均。
荷囊有意尋良策,艾草無邊系國民。
漢賦流傳今古事,楚辭浪漫圣賢臣。
難酬壯志長離去,一代忠魂勵后人。
端午
重華
抱石投身向汨羅,神州處處淚滂沱。
憂民諫弊剜頑疾,為國除污斬病疴。
一曲離騷由放逐,三分楚體不蹉跎。
龍舟歲歲爭先渡,萬古豐碑立浩波。

七律·癸卯端午煮粽有成
福江
巧手包成黃米粽,文火煮就一鍋香。
糖稀半盞堪回味,古韻三章可佐腸。
且喚兒孫吟橘頌,但將家國刻心房。
身無軟骨人長久,腹有豪情老也狂。
端陽節(jié)
楊天喜
端陽節(jié)到百花紅,柳綠蛙鳴鳥雀哄。
大地生輝攜爽氣,神州斗色壯雄風(fēng)。
離騷自有詩心細(xì),伍子安知世事空。
仲夏登高懷日月,江山永固萬年同。

端午有懷
胡文美
汨水滔滔不記年,長流何洗九重冤。
美人香草無君識,天問離騷有眾憐。
角黍新絲纏五色,龍舟老槳鼓多番。
忠魂屈子千秋在,世上詩俗百姓間。
端午吟
雪蓮花
五月相逢慶端陽,千年習(xí)俗粽飄香。
龍舟競技熒屏躍,詞賦傳承屈子殤。
雄酒斯文含涕淚,離騷大雅吐心腸。
虔誠祈雨知音會,愛國猶民華夏強。
七律?端午節(jié)憶屈原
謫仙
離騷一曲憶詩祖,屈子精神耀九州。
抱石沉江山月曉,含冤淚水汨羅流。
龍舟擊楫千層浪,艾草飄香幾度秋。
浩氣長存今古見,英名永駐后人留。

七律·端午
文/賈 明(內(nèi)蒙古)
仲夏迎來端午康,家家糯米粽飄香。
文人繼韻詩情廣,墨客揮毫興致長。
默祭忠魂真愛國,書吟義骨頌歌揚。
望鄉(xiāng)心愿風(fēng)調(diào)順,思故再期盛世昌。
長春伊通河端午節(jié)首屆龍舟賽有賀(新韻)
張貴信(鎮(zhèn)賚)
搏浪龍舟泛錦鱗,伊通水域競師軍。
潮平槳動來天地,觀者濤聲醒鬼神。
力透帆間共工覺,雄逼岸土草蟲聞。
關(guān)東漢子揮雙臂,拔去魅魑驅(qū)楚云。
(共工,神話傳說中的水神)
端陽
菠蘿吹雪
屈子高標(biāo)誰復(fù)加?椒香粽意萬年夸。
懷丹薦愛心牽庶,掩涕部衷血染霞。
歲到孤哀書不盡,詩成國祭淚無涯。
龍舟此致端陽酒,酹老滔滔慰浪花

七律·端午節(jié)感懷
孫有
汩羅江上輕舟祭,仲夏端陽拔艾忙。
南北回眸欽屈子,古今滿腹敬忠良。
家家米粽甜心爽,戶戶涼糕入口香。
愛國情懷揚后世,冰魂雪魄永流芳。
七律·夏至端午吟
孫有
夏至來臨端午到,日高晝轉(zhuǎn)夜微長。
閑翁避熱尋幽急,老嫗隨風(fēng)覓納涼。
昨晚床前聽小雨,今晨戶外沐朝陽。
清湯入口精神爽,米粽充腸氣色強。
七律·夏至逢旱
孫有
春歸日久沒雷聲,風(fēng)捲浮云無雨情。
綠草梢黃坡減翠,青田葉萎壟加傾。
千家企盼甘霖降,萬戶惟期玉露生。
去歲曾經(jīng)疇干裂,今年又遇旱橫行。

端五吟
亢有生
仲夏五月端午臨,傳統(tǒng)習(xí)俗延古今。
五色花線系頸腕,艾草黃酒驅(qū)邪瘟。
龍舟競發(fā)粽飄香,懷念屈原斥奸佞。
正氣浩然凈環(huán)宇,蛇蝎五毒遁無蹤。
七律 安康
韓俊清
端午家家粽子香,太平步步入新章。
牽情彩線蒼生福,興足靈風(fēng)盛世昌。
赤縣軍民時捧日,神州上下問安康。
九歌史記千秋嘆,一誦離騷萬古長。
端午來臨有感
李金瑞
端午來臨涼糕甜,米粽撲鼻眾愛見。
五色彩線身上系,驅(qū)瘟避蛇體安全。
艾草香葉洗臉面,蚊蠅薰味避而遠(yuǎn)。
藥性開郁銀針灸,祛濕滋陰益養(yǎng)顏。
符樣花多門楣匾,再插艾香馨家園。
艾符喻意民傳承,互愛互扶暖人間。
張皋古鎮(zhèn)大戲演,抬閣撓閣游大街。
觀眾如潮盡情賞,喜笑顏開樂翻天。
江南龍舟金黃艷,一鼓作氣勇當(dāng)先。
深怕魚類吃屈公,扔江食物喂蝦蠏。
離騷九章天問遍,不見人影江中現(xiàn)。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也思念。
傳統(tǒng)文化流傳遠(yuǎn),為了紀(jì)念愛國賢。
飲恨投身汩羅江,浩氣長存映日月。
國泰民安人遂愿,老天稱心甘霖泄。
莊稼立馬有生機,長勢喜人綠鮮艷。

端午吟(外一首)
寧玉德
轉(zhuǎn)眼又聞粽飄香,雄黃瓊漿任品嘗。
艾草青青門前掛,五彩絲線繡香囊。
千帆龍舟競爭先,鼓角催陣當(dāng)自強。
屈平精神代代傳,汨羅江水萬年長。
及時雨
寧玉德
癸卯仲夏現(xiàn)異常,南方數(shù)省暴雨降。
伏天未入溫超高,塞北連日生旱象。
昨晚雷鳴電閃急,甘霖喜灑地滿墑。
旱情緩解眾生樂,端午安康精神爽。
七律 端午節(jié)悼念屈原
韓俊清
端午民情不負(fù)天,龍舟予意至今傳
離騷一曲吟孤憤,史筆三清白日懸。
萬古文章憂國志,千秋正氣盡忠堅。
精神入詠成詩賦,歲月流芳可敬賢。


卜算子·祭屈子
文/天行健
屈子太心酸,欲與江神訴。神自不如百姓親,阻斷魂歸路。
貪腐蠱君心,一任群魔舞。喚醒民心革命潮,短見何其苦。
端陽節(jié)
楊寶林
每到端陽節(jié),飄來粽葉香。
龍舟今日渡,百姓整天忙。
〔仙呂?醉中天〕端陽憶屈原
楊寶林
汨水龍舟放,江米粽飄香。英氣豪俠萬古揚,屈子為民唱。詩卷篇篇錦章。鬼神難忘,千年絕響流芳。
〔黃鐘?人月圓〕端午感懷
楊寶林
端陽假日龍舟放,汨水碧茫茫。鑼聲嘹亮,鼓聲震蕩,彩繡飄揚?!剧燮侩x騷絕唱,九歌欣賞,辭賦流芳。屈原故里,江南粽爽,艾草飄香。
北曲 正宮?小梁州?端午節(jié)悼屈原(押江陽韻)
文/賈 明
時光流逝又端陽,艾草飄香。國人拜祭緬懷長,龍舟漾,水面粽拋揚。
【幺篇】
屈公愛主情悲愴,敬言常諫楚懷王。遭罷官,心絕望。成仁身獻,投進汨羅江。
鷓鴣天 . 天問
葉向光
五五端陽粽葉香,當(dāng)年屈子汩羅江。古來忠正多遭難,流水何知善惡常。
花滴淚,蕊先傷,幾時能會丑消亡?惟知粽美龍舟賽,誰為忠魂祭祀忙。
長相思 · 端午拾韻
趙金良(內(nèi)蒙)
粽亦香。艾亦香。催鼓龍舟激浪忙。思原寸斷腸。 生性剛。歿性剛。痛惜心身累累傷。楚辭萬古芳。

梁漢武書法



高世英書法


靳崇文書法


許金星書法


葉向光書法


國韻芳墨閣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