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杜青散文詩《逐沙記》
杜青:本名吳玉嬋,70后,廣東海豐人,出版作品集多部。
將視線投放在南海一隅,再收縮在一個小海角,有風(fēng)吹過,心律動,一片白茫茫的沙丘在浮動。它們漫上路面,流向叢林,浮上山崗,流瀑一樣,銀綢一樣,在眼前漂移。于是,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有人將這兒命名為:白沙浮。
沿著海邊,追著夕陽,踏著沙,走,一日復(fù)一日。
1)
一抬腳一落腳,都有沙子被運動。有時候,我想著,沙子是我,是兄弟姐妹,是母親,母親年事已九十。她首先是沙子,然后是揚沙的人。她將我們兄弟姊妹七個,仿佛從星期一到星期日,撒設(shè)子一樣撒出去,散布在山川大地之中的七沙塵渺小得幾乎不存在;散布在日月星辰之中的七星宿,更是渺小得幾乎不存在。
原本的散沙,被母親端在手里,旋轉(zhuǎn)在一股無形的力量之中。家有母親,便有故鄉(xiāng)。
沿著海邊,追著夕陽,踏著沙,走,一日復(fù)一日。
2)
母親見人都熱情,常招呼以咸茶,隨后打開話嘮子,你必須大聲地嚷,反復(fù)嚷,她才聽得清。她的門牙只剩下晃晃蕩蕩孤零零的一個,每每用餐,不花上個把鐘,就完成不了。我們七,建議她把牙鑲上,再吃個十載八載,但她心里總藏著一句話:老人無牙,益子顧孫。
她愛看戲,常以劇情告誡說,古有項羽好漢烏江死,韓信英雄刀下亡;古有曹操再奸有朋友,關(guān)公再忠有敵人……也許正是這有一搭沒一搭的警句熏陶,我們七,在往后的數(shù)十年人生中,安于庸庸碌碌,而少有為得失抱怨。
這一世,與她長相伴的應(yīng)算是菩薩,最交心的也是菩薩。不論寒暑,事無大小,她總愛問菩薩,喃喃自問自答。她像所有的老人一樣,也身子疼,血壓高,頭暈胸悶,在極度難受時,就叨念著,要有一粒藥,吃了去就好。
3)
有時,我看誰的一生,都是我的一生。人世間悲歡離合、得意失意,誰可或缺,誰能幸免。項羽的,韓信的,曹操的,關(guān)公的,王侯將相,流氓地痞,瞬間都是我,不同因緣不同扮相,千萬個相,流泉一樣迅速朝一個漩渦匯聚而去,成一個,又流泉一樣向無數(shù)個方向奔涌,成千萬個,周而復(fù)始。以至,日月星辰,山川大地,仿佛都是我。那么母親的命運,又何嘗不是我的。足下沙塵的命運,有何嘗不是我的。
沿著海邊,追著夕陽,踏著沙,走,一日復(fù)一日。
4)
在白沙浮,日日聽鶴鳴,日日聞濤聲,常隨鳥動、海動,沙在動,母親又說著什么話。母親也在動,動一根而牽百脈,大地齊音,十方世界都瞬間都在動。
沿著海邊,追著夕陽,踏著沙,沙塵飛揚。它們漫上路面,流向叢林,浮上山崗,流瀑一樣,銀綢一樣,在眼前漂移。
我要往何方,我要做什么?舉目一切,都在微笑,而不語。回顧身后雜亂的腳印,我似乎做了許多事,又似乎什么都沒做。
(原載《藍(lán)風(fēng)散文詩》2021年12月創(chuàng)刊號)
寫作手記:自從幾年前身體出現(xiàn)問題之后,我偶爾寫點文字,就只想寫跟自己有切身關(guān)系的事物。《逐沙記》這篇,是當(dāng)時搬了新居,門口就是沙灘、大海,心里感恩著這處安身之所,又總想著母親,故就試著把這些不相及的意象揉合一起。
《散文詩年鑒》(2022·薦評卷)選稿作品(21)
——薦評南竹散文詩《與你聽香》
南竹是武漢詩人,他的詩作都透著長江的風(fēng)骨。我與他因緣見過一面,只覺得詩與人的基因關(guān)聯(lián)好巧妙,他的詩里盛情著他的人生風(fēng)水。應(yīng)我之約,他的一組散文詩《與你聽香(外三章)》,在今年的《散文詩年鑒》上刊發(fā)了。細(xì)讀這組作品,外延情境上似乎不驚不咋,內(nèi)存的詩意元素,卻在節(jié)制與簡雋中敞開,在靈動與多維中流瀉。我覺得這種詩學(xué)取向,在當(dāng)下是實屬可貴的。時代是外衣,詩是骨架,能觸到心中最堅硬或最柔軟的部分。來分享《與你聽香》這章散文詩,“每年的秋天都廣大無邊!燈紅酒綠的城,我們不看。眼花繚亂的風(fēng)景,我們不看。我們只看石頭上的印痕:秋風(fēng)在上面的跺腳。陰天的天空是謝頂?shù)奶炜?,哪里是最好的修身之所?”詩寫者眼前的景?/span>都很低調(diào),不喧嘩,卻讓不同的吟者從中會看到不一樣的光和影。《水月門》的詩境更是意在言外,“寂靜死磕石頭,今天有群鳥散步。藍(lán)天放牧的白云飄過,沒有拖泥帶水。山路在前面蜿蜒:隱于夜晚的滿月,那是一道謎底”。好詩沒有標(biāo)準(zhǔn),但它給人的感覺應(yīng)該是自然而然、潤物無聲。后二章散文詩頗有獨到之處。詩寫者以詩心善待生活,懂得向下,貼近泥土和生活;懂得向上,與庸常拉開一定距離;懂得向內(nèi),讓靈魂燭照自己的渺??;懂得向外,用愛與世界和解。“水月亭到半畝園,我們五個人在集體移動。秋風(fēng)吹,有所察……站在半畝園望山下,我們曾走過的木棧道沒有一個人;水庫里的水不見瘦,而在盈!“萬物隨我心,具有真情實感而又入木三分的詩,就是好詩。“滿坡的茶樹將石頭捂得嚴(yán)實。因此,風(fēng)才在這里回旋。扎不了根的水沿斜坡往下流,卻總能喚醒草木的內(nèi)心……聽風(fēng)亭,我們與萬物彼此審視,看到的梅果并沒有成熟,板栗也帶著青澀的芒刺。一片坡地生養(yǎng)的植物并不多,但足夠生動?!蔽矣X得,這正是散文詩情結(jié)所在,能表達(dá)自己的世界觀和拒絕平庸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對自己靈魂的一個交代,如此而已。
附:南竹《與你聽香》(外三章)
南竹:湖北作協(xié)會員,武漢作協(xié)全委委員,作品散見多種報刊。
百日紅,金菊和紫薇,還有五星花,隱居在茶谷。我們在等花亭漫步、留影。黃鸝嘰嘰喳喳,松樹枝間彈跳,落腳精準(zhǔn)。然后,對著我們它們轉(zhuǎn)動起毛茸茸的小腦袋……一條瀝青路像一條龍盤在紅崗山的肩頭,所有的茶樹蟄伏在紅崗山的胸膛,就連消瘦的紅杉樹也張起細(xì)小的葉片。每年的秋天都廣大無邊!燈紅酒綠的城,我們不看。眼花繚亂的風(fēng)景,我們不看。我們只看石頭上的印痕:秋風(fēng)在上面的跺腳。陰天的天空是謝頂?shù)奶炜眨睦锸亲詈玫男奚碇??擦身而過,有人往梅谷去了。
水月門
進(jìn)入水月門。身后的溪水存留住背影。山道甚美:楠竹彎腰,尖葉在秋風(fēng)里擺動、殺青。坡上與坡下,茶樹串聯(lián),弄出聲響。留白的是幾處彎道,有人在我們的前面走著走著,就不見了。是他太快,還是我們太慢?寂靜死磕石頭,今天有群鳥散步。藍(lán)天放牧的白云飄過,沒有拖泥帶水。山路在前面蜿蜒:隱于夜晚的滿月,那是一道謎底。
半畝園
秋天的坡地,綠色的茶樹與枯黃的落葉正在交換眼神。水月亭到半畝園,我們五個人在集體移動。秋風(fēng)吹,有所察……東北面的山峰,仔細(xì)看,正被一座佛塔替代。秋風(fēng)踏在萬物上,念誦經(jīng)咒。有緣聽聞,見者有福。太陽的光芒和夏天的相比,柔和了許多。但仍然像錐子!五星花與百日紅密布。頭頂幽藍(lán)的紫薇,從樹枝上撩出火焰!站在半畝園望山下,我們曾走過的木棧道沒有一個人;水庫里的水不見瘦,而在盈!
聽風(fēng)亭
滿坡的茶樹將石頭捂得嚴(yán)實。因此,風(fēng)才在這里回旋。扎不了根的水沿斜坡往下流,卻總能喚醒草木的內(nèi)心。譬如,你看到的那一丁點剛剛冒出的茶芽,以及上面滾動的一顆晨露。我們回不到過去。像秋茶回不到春茶。聽風(fēng)亭,我們與萬物彼此審視,看到的梅果并沒有成熟,板栗也帶著青澀的芒刺。一片坡地生養(yǎng)的植物并不多,但足夠生動。
sanwenshinianjian2023年第24期(總第524期)
主 編:張新平
執(zhí)行主編:尤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