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
本章節(jié)系徐和平創(chuàng)作的長篇回憶錄《歲月》第二部分《下放農(nóng)村》的一段關于毛主席逝世的一段細節(jié)描述之二。(圖片選自網(wǎng)絡,如有不妥請告知)。

九月的追思(二)
前來瞻仰的一些社員和知青懷著悲痛的心情進入靈堂后,他們隨手從口袋里掏出了一些小糕點,有三刀酥、有紅糖果、有小麻餅,還有各式各樣的餅干及糖塊,他們一樣一樣的拿出來恭恭敬敬的擺放在老隊長扛來的、臨時作為供桌用的四條腿的桌面上。
二隊長看到社員和知青自發(fā)的從家里帶來一些靈堂用品,心里十分感動,并多次代表生產(chǎn)隊向他們表示感謝。至此,祭拜的靈堂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布置好,二隊長見知青們將帶來的供品擺好后,喊來副隊長及在現(xiàn)場的阿平、明光、剛子等八個人,按照男在前,女在后的隊形排成兩排,然后對著毛主席的遺像恭恭敬敬的鞠了三個躬,也有個別老社員帶燒紙的還為毛主席燒上一份火紙,磕上幾個頭。
阿平發(fā)現(xiàn)無論是鞠躬的還是磕頭的,他們的眼睛都是紅紅的,心情顯得很沉重。
這種在每個生產(chǎn)隊都設靈堂的祭拜方式在中國廣大的農(nóng)村可能有千千萬萬個點,偌大的中國農(nóng)村對祭拜也許有很多各種各樣的講究,有的甚至是被認為是一種含有迷信色彩的講究,但無論什么樣的講究,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國的廣大農(nóng)民包括知青,他們都是懷著各自對待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最樸素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情感,去虔誠的祭拜他們心目中的紅太陽——毛澤東!
看著陸續(xù)進出靈堂,個個面帶悲傷表情的社員和知青,阿平心情顯得非常沉重。阿平從記事時起,就知道中國有個毛澤東、阿平會唱的第一首歌是《東方紅》、阿平會說的第一句英語是“Long Live Chairman Mao”;阿平還從書本中得知毛澤東,字潤之,生于1893年,湖南湘潭人,早年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參加過五四運動,并主編《湘江評論》重要刊物,1920年籌建長沙共產(chǎn)主義小組。阿平還知道毛澤東一生致力于推行中國式馬克思列寧主義,致力于中國革命;遵義會議后毛澤東力挽狂瀾,挽救了中國共產(chǎn)黨、挽救了中國革命;解放戰(zhàn)爭期間他運籌惟幄,推翻了蔣家王朝,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但,讓阿平不明白的是,這樣一位了不起的偉人,怎么說走就走了呢?

一上午的祭拜活動基本上快結(jié)束了,社員和知青們都還聚集在打谷場上,只是失去了往日的追打、喧囂和皮鬧,而是靜靜地倚在有陰涼的墻角或場地邊上的樹蔭下等候著二隊長的派工。
面對等候派工的社員和知青,二隊長作了一個簡短的動員,他要求大家按照前天的分工各自繼續(xù)干各自的活兒,同時,還要求大家要化悲痛為力量,用實際行動寄托對毛主席的哀思。二隊長安排好工作后,聚集在場地的社員和知青陸續(xù)離開場地。
這時,二隊長走到阿平、明光、剛子面前示意他們進入靈堂,然后二隊長嚴肅的對他們說:“根據(jù)大隊會議精神,我們要安排知青和社員共同為偉大領袖毛主席守護靈堂,上級領導說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務,我們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錯,你們?nèi)俗鳛橹啻韰⒓邮刈o靈堂的重要政治任務”。二隊長接著又說:“當然,我們還要安排三個苦大仇深的貧下中農(nóng)代表和你們一起完成這項政治任務,你們有信心完成這項光榮而又艱巨的政治任務嗎”?阿平、明光、剛子三個知青一聽二隊長安排的是這樣的任務,而且還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他們的心情感到無比的激動,三人鏗鏘有力的回答:“堅決完成任務”!
面對三個知青莊重嚴肅有力的回答,二隊長滿意的點了一下頭。二隊長相信安排給這三個知青的任何任務,他們都能完成的很好,他們是二隊知青中最值得他信賴的三個人,不僅二隊長對他們評價高,就是二隊的所有老社員提起他們?nèi)艘彩莻€個豎起大拇指!
與阿平、明光、剛子三個知青共同參與守護偉大領袖毛主席靈堂的三位苦大仇深的貧下中農(nóng)分別是趙二師傅、強生師傅和周三師傅,應該說這三人是阿平、明光、剛子三個知青的老搭檔。他們從上河工挖溝渠、拉樓板搞副業(yè)、收麥后夜間看場、到城區(qū)挑人糞尿以及一起挑秧耙地割草無一不是在一起共同度過的,他們與這三位老社員在一起干活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無聲的默契。
這三位老師傅來到靈堂之后與阿平、明光、剛子三個知青做了簡短的人員搭配和守護靈堂的時間安排,即阿平與趙二師傅一組、明光與強生師傅一組、剛子與周三師傅一組,仍然是收麥后夜間看場的人員搭配組合。具體時間是二十四小時輪流守護,分白天守護和上半夜與下半夜守護,下半夜守護人員第二天上午可以休息半天,二隊長說時間一直持續(xù)到為毛主席開追悼會之日。
這天,阿平值的是夜里十二點到第二天早上七點的班,夜里十一點時,阿平放在一張舊書桌上的小鬧鐘準時響了起來,阿平一仰身坐了起來,打了半盆涼水簡單的洗漱了一下,然后從舊書桌上將那臺紅燈牌小收音機放進了上學時用的黃書包中朝肩上一拐。
臨出門時,阿平帶著母親晚上為他準備的一塊大餅和一壺水(軍用水壺),阿平已經(jīng)盤算好準備在路上先解決大餅的問題。
九月的夜晚依然還比較悶熱,昏暗的燈光下基本見不到行人的身影,路上比往日清靜了不少,人們都沉浸在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的悲哀氣氛里。
阿平一邊走著夜路,一邊吃著大餅,一雙耳朵則在全神貫注收聽著背在肩上的收音機里傳出來的有關毛主席逝世后世界各國首腦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評價。

阿平從收音機里得知聯(lián)合國以歷史罕見地速度在毛澤東逝世當天就降半旗致哀,聯(lián)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在聯(lián)合國全體大會發(fā)言時盛贊毛澤東的豐功偉績:“毛主席是一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學家和詩人”;“他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勇氣和決心將繼續(xù)鼓勵今后的世世代代”。聯(lián)合國大會主席高度評價毛澤東是“我們時代最英雄的人物”;“他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在評價毛澤東時還引用了毛澤東的詩:“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zhuǎn),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認為“歷史學家將會對毛澤東的事業(yè)和他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影響做出估價”。
阿平還知道毛主席在一九五七年,也就是阿平出生的這一年,他老人家繼《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這首詞發(fā)表二十七年后,又寫了一首《蝶戀花》·答李淑一,詞中寫到: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揚直上重霄九。問詢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這首詞遠離硝煙味,通篇充滿著浪漫情懷!阿平從這首詞的字里行間似乎看到了一個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和平年代對故人的一種追思和懷念,那種親人之情、戰(zhàn)友之情、思念之情、浪漫之情躍然紙上。同樣是《蝶戀花》的詞,一個寫得烽煙四起、金戎鐵馬、大氣豪邁,一個則寫得情真意切、牽腸掛肚、充滿思念!
阿平有時在想毛主席怎么懂得那么多呢?政治、歷史、軍事、地理、文學等等,似乎沒有他所不懂的。小時候,阿平最初是從《東方紅》這首歌中了解到毛主席的,他知道毛主席是為人民謀幸福的,都說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是他帶領無產(chǎn)階級勞苦大眾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打敗了蔣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國,讓中國人民從此擺脫了戰(zhàn)火與硝煙,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阿平為自己、也為自己的國家有這樣一位偉大領袖而經(jīng)常被感動的熱血沸騰、心情豪邁!
如今,自己敬重、愛戴的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了,阿平每每想及此事或者每每聽到收音機傳出的陣陣令人傷悲的哀樂聲,阿平都會止不住淚流滿面!阿平時常在想自己是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從小就沐浴在毛澤東思想的陽光雨露下,沒有毛澤東思想的陽光普照,就沒有阿平的今天······想到這,阿平腳底的步子邁得更快了,就像戰(zhàn)士去執(zhí)行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一樣!剛過夜間十一點半,阿平就到了生產(chǎn)隊布置的靈堂邊。
負責上半夜守護的是周三師傅和明光,阿平剛進入靈堂,周三師傅就叮囑阿平:“靈堂內(nèi)的燈要一直亮著,萬一遇到停電,就將兩支蠟燭點著,不能沒有亮光知道嗎”?阿平當時有些似懂非懂地說了一句知道了,然后周三師傅又告訴阿平放火柴的地方,最后周三師傅又有些不高興的問阿平:趙二怎么到現(xiàn)在還沒有來?
趙二師傅還沒有來,阿平哪里知道?不過,根據(jù)阿平從家里走到生產(chǎn)隊隊部的時間推斷,此刻離夜間十二點至少還有二十分鐘,所以趙二師傅還沒有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于是,阿平對周三師傅說:“估計還有十多分鐘時間才到交接時間,來,我們先抽根煙,興許也就是一支煙的功夫,趙二師傅就到了”。阿平這話剛說完,就聽不遠處的田埂上傳來了趙二師傅哼哼哈哈的干咳聲。
明光看見趙二師傅剛跨進靈堂,就一屁股從鋪在靠近墻根地面上的一層雜草上站了起來,有些迫不及待的說:“蚊子太多了,你們來了,我們就回去了”。趙二師傅見周三和明光都站了起來準備要離開的意思,也就失去了本來想與他們說說話的念頭,左手一揮說:“回吧,回吧,明天白天還要干活,回去早點休息吧”。說完這句話,趙二師傅便不再搭理他們。
周三師傅和明光離開后,阿平便與二趙師傅倚墻坐在了鋪設在地面的雜草上,開始了在中國好多農(nóng)村存在的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守靈任務。由于這項任務帶有一定的特殊性,且具有一定的政治性,所以在靈堂這個特定環(huán)境下,除了緬懷和追思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豐功偉績外,談一些其他方面的話題,恐怕都是不太適宜的。
阿平明白這一點,所以悄悄地帶了一臺半導體收音機來。趙二師傅似乎也明白這一點,簡短的跟阿平寒暄幾句,便不再言語,一改往日無話不談,滔滔不絕,問這問那的習慣。
阿平與趙二師傅并排坐在地面鋪設的雜草上,趙二師傅從別在腰間的旱煙袋里捏了一小撮旱煙放在自己用刀片裁好的卷煙紙上,兩手輕輕一卷,一支喇叭型的卷煙便成型了,趙二師傅掏出火柴“劃”的一聲點燃后,整個靈堂內(nèi)散發(fā)出陣陣濃濃的旱煙味。
寂靜、寂靜、寂靜,在這個九月的夜晚,在這個靠近城市不太遠的農(nóng)村的一處牛房改為靈堂的破房子里,一盞昏暗的燈一直在亮著。
此刻,阿平忽然想起周三師傅叮囑自己:靈堂的燈要一直亮著,萬一遇上停電一定要點燃蠟燭的話語。阿平不知究里,便小聲的問趙二師傅:“靈堂的燈為什么要一直亮著”?趙二師傅聽阿平如此認真的這樣問他,就對阿平講了一個傳說。
趙二師傅說:“這是我們中國好多農(nóng)村的一種風俗,老人過世了,在靈堂內(nèi)一定要點亮一盞燈,無論是油燈、電燈還是蠟燭,總之要一直點亮,據(jù)說這是為剛過世的老人照路用的,有了燈,過世的老人就能很快找到進入天堂的路,明白嗎?阿平”?阿平聽了趙二師傅的敘述,似乎更加不明白了:毛主席是中國人民的指路明燈,是燈塔、是舵手,他怎么會找不到路呢?

阿平帶著這樣一個疑問靜靜地望著用漿糊粘在墻面上的毛主席的遺像,阿平怎么也不相信作為一個世界偉人、作為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毛澤東,他會在去世后找不到通向天堂的路?阿平認為趙二師傅講的這個傳說迷信色彩太濃,而恰恰相反毛主席是最不相信迷信的,他時常要求他的人民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所以,阿平認為沒有理由一定相信趙二師傅的話。同時,阿平也相信無論是在陽光燦爛的白天還是月黑星稀的夜晚,毛主席作為一代偉人,他都能隨心所愿的找到自己要走的路,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阻擋得了他,無論是活著還是離去!
至于剛剛趙二師傅所說的這個風俗習慣,不過是每一個活著的人為了寄托自己對已經(jīng)故去的長者的一份哀思而表達的一份美好的愿望罷了!想到這,阿平那顆一直懸著的心終于落了下來。
趙二師傅自卷的一支旱煙抽完后,靈堂內(nèi)濃濃的旱煙味逐漸散去,靈堂及整個夜空顯得非常安靜,靜的有時讓人喘不過氣來。只有偶爾從靈堂周圍的溝渠中、池塘內(nèi)傳出的幾聲蛙鳴,方顯得整個曠野出現(xiàn)幾分生機!
阿平見坐在自己身旁的趙二師傅這會兒一直沒出聲,而且看上去好像有些發(fā)困了,而阿平一時又找不到什么合適的話題來聊,此刻,阿平忽然想到了收音機。
阿平從書包中取出收音機后小心翼翼地對趙二師傅說:“師傅,你要是不困的話,我們就聽聽收音機好嗎”?趙二師傅有些驚訝的問阿平:“能行嗎”?阿平肯定地說:“能行,所有的娛樂節(jié)目都已經(jīng)停播了,現(xiàn)在播的都是世界各地以及中國各族人民緬懷毛主席的各種紀念文章,我們聽聽也好了解一些國際國內(nèi)大事”。趙二師傅一聽,便有些迫不及待的吩咐阿平打開收音機。
果然不錯,阿平將收音機打開后各個波段都是連篇累牘的廣播世界各國紀念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文章,其中美國《華盛頓郵報》以《中國農(nóng)村:在哀樂聲中恢復辛勤勞動》為題,全面報道了中國廣大農(nóng)村農(nóng)民懷著悲傷的心情,化悲痛為力量全面恢復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報道;托尼斯《晨報》以《把中國變成一個偉大的國家》,謳歌了毛主席的豐功偉績和對中國革命的卓越貢獻。
阿平還從廣播中得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公布后的15分鐘內(nèi),包括路透社、美聯(lián)社和法新社在內(nèi)的世界一些主要通訊社都及時報道了毛澤東逝世的新聞。緊接著,世界各大媒體發(fā)表和轉(zhuǎn)載了大量贊揚毛澤東和介紹毛澤東革命事跡的評論和文章,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的報紙甚至用十多個版面連續(xù)刊登介紹毛澤東的文章和照片。

坐在一旁一起收聽廣播的趙二師傅看著阿平正在聚精會神地收聽著廣播里的報道,便有些疑惑的問阿平:“你在家經(jīng)常聽廣播嗎?聽了以后能記住嗎?你們有文化真好,不像我們這些農(nóng)村人,這邊聽了,那邊就忘了,哎,將來要能重新托生,一定要多讀點書,做個有文化的人”??粗w二師傅說話時的一臉真誠、羨慕的樣子,阿平竟一時不知道說什么是好了。
不過,阿平從趙二師傅隱隱約約的話語中似乎聽出了趙二師傅不大想聽廣播了,于是,阿平便關閉了收音機。
兩人沉默了一會兒,趙二師傅說:“阿平啊,你要是困呢,你就先瞇一會兒,等會兒你再換我,我們輪流值守你看行嗎”?阿平說:“師傅你要是困了,你就先瞇一會兒,我不困”。趙二師傅剛瞇了一會兒后,就開始打呼嚕了,而且還一聲比一聲重,有時重的連靈堂外溝渠中的蛙鳴聲都被蓋住了。
阿平真的非常佩服趙二師傅在任何場合都能睡得如此香甜,這一點阿平實在是沒有辦法做到。阿平知道為毛主席守靈是一項非常嚴肅的政治任務,既不能離開,又不得不承受蚊蟲的叮咬。
阿平就這樣堅守著,一雙手不停地拍打著被許多蚊蟲叮咬的身體皮膚部位,這些部位的好多地方都被蚊蟲叮咬的鼓起了一個個紅疙瘩,而且這些紅疙瘩奇癢難受,往往是這邊正在抓癢癢,那邊又被蚊蟲叮咬上一口,實在是令人防不勝防!
阿平此刻似乎明白二隊長所說的守護靈堂任務不僅是一項政治任務,還是一項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這“艱巨”二字之含義所在了。
這時,阿平忽然想起白天守護靈堂小組在安排誰值白班,誰先值上半夜班和下班夜班時,強生師傅為什么第一個舉手執(zhí)意要求先值白班的意圖了。原來這里還蘊含著這么多的、事先難以讓人預見的彎彎道道。
從這一點上來看,趙二師傅和周三師傅就不及強生師傅的心眼轉(zhuǎn)得快,當然,阿平、明光和剛子三個知青就更加弄不明白強生師傅為什么執(zhí)意要求先值白班的意圖了。
阿平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去形容強生師傅,說他足智多謀,似乎又有點過了;說他老奸巨猾,似乎也有點過了,阿平最后還是折中一下稱強生師傅是一個‘老謀深算’的好人。因為無論從哪一個個角度講,一個人在做一件事之前,就能有預見性地預測到做這件事之后而會引發(fā)的其他一些問題或事項,這就是聰明,這就是有計謀,這就是擁有他人所不及的過人之處。
阿平想到此,似乎覺得蚊蟲也沒有那么多了,皮膚上的疙瘩也不那么癢了。記得毛主席曾經(jīng)說過:精神的力量是不可戰(zhàn)勝的。阿平此刻非但沒有一點困意,反倒覺得渾身充滿了力量,幾個蚊蟲又豈能奈何于他?阿平想既然不能隨意離開靈堂,趙二師傅又在呼呼睡覺,自己何不打開收音機將音量調(diào)至最小,繼續(xù)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的有關緬懷毛主席的報道呢?
收音機打開后只聽“嘟、嘟、嘟···剛才最后一響是北京時間凌晨三點整”。收音機報過時后,阿平以最小的音量開始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的有關緬懷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相關文章,趙二師傅則繼續(xù)打著他那一聲高似一聲的呼嚕,可謂兩人是互不干擾,相安無事。
直到東方夜空開始泛白時,趙二師傅的呼嚕聲才開始逐步的回歸平穩(wěn),且聲音也開始逐步地降低,過了幾分鐘后,趙二師傅突然站了起來,兩只手直按眼睛揉,好像還沒睡醒一般。阿平看著趙二師傅站在自己身邊直按眼睛揉,就對趙二師傅說:“師傅,不行你就再睡會兒唄,你睡你的覺,我聽我的收音機,咱們各取所需你看行嗎”?
此刻的趙二師傅才發(fā)現(xiàn)阿平一直睜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正在聚精會神的收聽收音機呢!聽了阿平的話,趙二師傅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那怎么行?阿平,天都快亮了趕快關掉收音機好好瞇一會兒,靈堂由我守著”。
阿平雖然關了收音機,卻沒有一點困意,阿平總覺得能為偉大領袖毛主席守護靈堂,盡管是生產(chǎn)隊設置的靈堂,那也是廣大貧下中農(nóng)對自己的信任、那也是一份屬于自己的光榮。
就這樣一連幾天,阿平都是在一種虔誠的心理作用下度過的,無論是白天黑夜,還是刮風下雨,阿平都能做到準時到崗,阿平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對偉大領袖的無限忠誠!

作者簡介:徐和平,江蘇連云港人,從事多年宣傳工作,做過特約記者、報刊編輯,以及當?shù)囟嗉颐襟w的特約通訊員。在諸多報刊發(fā)過長篇通訊、報告文學、新聞報道、攝影作品等。涉足網(wǎng)絡詩刊公眾平臺后,做過詩歌網(wǎng)刊編輯,在多家詩歌網(wǎng)刊發(fā)表1000余首(篇)詩歌和散文。同時有詩歌作品見諸報刊,或被入選各類詩歌選編(集)、偶有詩作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