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洪文
一百零九
《西游記》第十一回“唐太宗、朱太尉奔走輪回之下”之“太”呼應,影射“明太祖武定天下,比肩唐太宗”;劉全“頭頂一對南瓜見唐王”影射“洪武祖鄉(xiāng)句容張觀敬獻并蒂西瓜”“西域三十六國同心來朝入貢”;“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影射“萬國來朝天可汗”
“奔走”褒贊明太祖“締造大明復興中華”;“恩德洪”“宇宙寬洪”呼應;“劉全”“劉先”“枉死城”影射“玄武門當留全兄弟”;“頭頂一對南瓜”影射“建成和元吉死難”;劉全“棄了家緣,撇了兒女,情愿以死進瓜”以“張觀救弟赴死合葬義壟”諷喻兄弟友愛;“閻王有東瓜西瓜”與“勢鎮(zhèn)汪洋”“飛東洋”“兩界山”呼應
洪武“太”祖,比肩唐宗。
一對“南”瓜,留全兄弟。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是有大格局、大思想、大技法、大寓意的。百年間“蒙蔽”了很多專家學者。
“唐太宗、朱太尉奔走輪回之下”等見《西游記》第十一回:
卻說唐太宗隨著崔判官、朱太尉,自脫了冤家債主,前進多時,卻來到“六道輪回”之所,又見那騰云的身披霞帔,受箓的腰掛金魚,僧尼道俗,走獸飛禽,魑魅魍魎,滔滔都奔走那輪回之下,各進其道。唐王問曰:“此意何如?”判官道:“陛下明心見性,是必記了,傳與陽間人知。這喚做六道輪回:行善的升化仙道,盡忠的超生貴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還生人道,積德的轉(zhuǎn)生富道,惡毒的沉淪鬼道?!碧仆趼犝f,點頭嘆曰:知善哉真善哉,作善果無災!善心常切切,善道大開開。莫教興惡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報應,神鬼有安排。
判官送唐王直至那超生貴道門,拜呼唐王道:“陛下呵,此間乃出頭之處,小判告回,著朱太尉再送一程?!碧仆踔x道:“有勞先生遠做?!迸泄俚溃骸氨菹碌疥栭g,千萬做個水陸大會,超度那無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陰司里無報怨之聲,陽世間方得享太平之慶。凡百不善之處,俱可一一改過,普諭世人為善,管教你后代綿長,江山永固?!碧仆跻灰粶首?,辭了崔判官,隨著朱太尉,同入門來。那太尉見門里有一匹海騮馬,鞍韂齊備,急請?zhí)仆跎像R,太尉左右扶持。馬行如箭,早到了渭水河邊,只見那水面上有一對金色鯉魚在河里翻波跳斗。唐王見了心喜,兜馬貪看不舍,太尉道:“陛下,趲動些,趁早趕時辰進城去也?!蹦翘仆踔还茇澘矗豢锨靶?,被太尉撮著腳,高呼道:“還不走,等甚!”撲的一聲,望那渭河推下馬去,卻就脫了陰司,徑回陽世。
卻說那唐朝駕下有徐茂功、秦叔寶、胡敬德、段志賢、馬三寶、程咬金、高士廉、虞世南、房玄齡、杜如晦、蕭 禹、傅奕、張道源、張士衡、王 圭等兩班文武,俱保著那東宮太子與皇后、嬪妃、宮娥、侍長,都在那白虎殿上舉哀。一壁廂議傳哀詔,要曉諭天下,欲扶太子登基。時有魏征在旁道:“列位且住,不可,不可!假若驚動州縣,恐生不測。且再按候一日,我主必還魂也?!?下邊閃上許敬宗道:“魏丞相言之甚謬。自古云潑水難收,人逝不返,你怎么還說這等虛言,惑亂人心,是何道理!”魏征道:“不瞞許先生說,下官自幼得授仙術,推算最明,管取陛下不死?!?/p>
正講處,只聽得棺中連聲大叫道:“淹殺我耶!淹殺我耶!”唬得個文官武將心慌,皇后嬪妃膽戰(zhàn)。一個個——面如秋后黃桑葉,腰似春前嫩柳條。儲君腳軟,難扶喪杖盡哀儀;侍長魂飛,怎戴梁冠遵孝禮? 嬪妃打跌,彩女欹斜。嬪妃打跌,卻如狂風吹倒敗芙蓉;彩女欹斜,好似驟雨沖歪嬌菡萏。眾臣悚懼,骨軟筋麻。戰(zhàn)戰(zhàn)兢兢,癡癡痖痖。把一座白虎殿卻象斷梁橋,鬧喪臺就如倒塌寺。 此時眾宮人走得精光,那個敢近靈扶柩。多虧了正直的徐茂功,理烈的魏丞相,有膽量的秦瓊,忒猛撞的敬德,上前來扶著棺材,叫道:“陛下有什么放不下心處,說與我等,不要弄鬼,驚駭了眷族?!蔽赫鞯溃骸安皇桥恚四吮菹逻€魂也。快取器械來!”打開棺蓋,果見太宗坐在里面,還叫“淹死我了!是誰救撈?”茂功等上前扶起道:“陛下蘇醒莫怕,臣等都在此護駕哩?!碧仆醴讲砰_眼道:“朕適才好苦,躲過陰司惡鬼難,又遭水面喪身災?!北姵嫉溃骸氨菹聦捫奈饝郑猩跛疄膩??”唐王道:“朕騎著馬,正行至渭水河邊,見雙頭魚戲,被朱太尉欺心,將朕推下馬來,跌落河中,幾乎淹死?!蔽赫鞯溃骸氨菹鹿須馍形唇??!奔敝t(yī)院進安神定魄湯藥,又安排粥膳。連服一二次,方才反本還原,知得人事。一計唐王死去,已三晝夜,復回陽間為君。詩曰:萬古江山幾變更,歷來數(shù)代敗和成。周秦漢晉多奇事,誰似唐王死復生?知當日天色已晚,眾臣請王歸寢,各各散訖。
次早,脫卻孝衣,換了彩服,一個個紅袍烏帽,一個個紫綬金章,在那朝門外等候宣召。
卻說太宗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劑,連進了數(shù)次粥湯,被眾臣扶入寢室,一夜穩(wěn)睡,保養(yǎng)精神,直至天明方起,抖擻威儀,你看他怎生打扮——知戴一頂沖天冠,穿一領赭黃袍。系一條藍田碧玉帶,踏一對創(chuàng)業(yè)無憂履。貌堂堂,賽過當朝;威烈烈,重興今日。好一個清平有道的大唐王,起死回生的李陛下!唐王上金鑾寶殿,聚集兩班文武,山呼已畢,依品分班。只聽得傳旨道:“有事出班來奏,無事退朝?!蹦菛|廂閃過徐茂功、魏征、王邦杜如晦、房玄齡、袁天罡、李淳風、許敬宗等,西廂閃過殷開山、劉洪基、馬三寶、段志賢、程咬金、秦叔寶、胡敬德、薛仁貴等,一齊上前,在白玉階前俯伏啟奏道:“陛下前朝一夢,如何許久方覺?”太宗道:“日前接得魏征書,朕覺神魂出殿,只見羽林軍請朕出獵。正行時,人馬無蹤,又見那先君父王劉先兄弟爭嚷。正難解處,見一人烏帽皂袍,乃是判官崔邦,喝退先兄弟,朕將魏征書傳遞與他。正看時,又見青衣者,執(zhí)幢幡,引朕入內(nèi),到森羅殿上,與十代閻王敘坐。他說那涇河龍誣告我許救轉(zhuǎn)殺之事,是朕將前言陳具一遍。他說已三曹對過案了,急命取生死文簿,檢看我的陽壽。時有崔判官傳上簿子,閻王看了道,寡人有三十三年天祿,才過得一十三年,還該我二十年陽壽,即著朱太尉、崔判官、送朕回來。朕與十王作別,允了送他瓜果謝恩。自出了森羅殿,見那陰司里,不忠不孝、非禮非義、作踐五谷、明欺暗騙、大斗小秤、奸盜詐偽、淫邪欺罔之徒,受那些磨燒舂銼之苦,煎熬吊剝之刑,有千千萬萬,看之不足。又過著枉死城中,有無數(shù)的冤魂。盡都是六十四處煙塵的叛賊,七十二處草寇的魂靈,擋住了朕之來路。幸虧崔判官作保,借得河南相老兒的金銀一庫,買轉(zhuǎn)鬼魂,方得前行。崔判官教朕回陽世,千萬作一場水陸大會,超度那無主的孤魂,將此言叮嚀分別。出了那六道輪回之下,有朱太尉請朕上馬,飛也相似行到渭水河邊,我看見那水面上有雙頭魚戲。正歡喜處,他將我撮著腳,推下水中,朕方得還魂也。”眾臣聞此言,無不稱賀,遂此編行傳報,天下各府縣官員,上表稱慶不題。
卻說太宗又傳旨赦天下罪人,又查獄中重犯。時有審官將刑部絞斬罪人,查有四百余名呈上。太宗放赦回家,拜辭父母兄弟,托產(chǎn)與親戚子侄,明年今日赴曹,仍領應得之罪。眾犯謝恩而退。又出恤孤榜文,又查宮中老幼彩女共有三千人,出旨配軍。自此,內(nèi)外俱善,有詩為證:大國唐王恩德洪,道過堯舜萬民豐。死囚四百皆離獄,怨女三千放出宮。 天下多官稱上壽,朝中眾宰賀元龍。善心一念天應佑,福蔭應傳十七宗。太宗既放宮女、出死囚已畢,又出御制榜文,遍傳天下。榜曰:齋乾坤浩大,日月照鑒分明; 宇宙寬洪,天地不容奸黨。使心用術,果報只在今生;善布淺求,獲福休言后世。千般巧計,不如本分為人;萬種強徒,怎似隨緣節(jié)儉。心行慈善,何須努力看經(jīng)?意欲損人,空讀如來一藏!古自此時,蓋天下無一人不行善者。一壁廂又出招賢榜,招人進瓜果到陰司里去;一壁廂將寶藏庫金銀一庫,差鄂國公胡敬德上河南開封府,訪相良還債。榜張數(shù)日,有一赴命進瓜果的賢者,本是均州人,姓劉名全,家有萬貫之資。只因妻李翠蓮在門首拔金釵齋僧,劉全罵了他幾句,說他不遵婦道,擅出閨門。李氏忍氣不過,自縊而死。撇下一雙兒女年幼,晝夜悲啼。劉全又不忍見,無奈,遂舍了性命,棄了家緣,撇了兒女,情愿以死進瓜,將皇榜揭了,來見唐王。王傳旨意,教他去金亭館里,頭頂一對南瓜,袖帶黃錢,口噙藥物。
那劉全果服毒而死,一點魂靈,頂著瓜果,早到鬼門關上。把門的鬼使喝道:“你是甚人,敢來此處?”劉全道:“我奉大唐太宗皇帝欽差,特進瓜果與十代閻王受用的?!蹦枪硎剐廊唤右⑷珡街辽_寶殿,見了閻王,將瓜果進上道:“奉唐王旨意,遠進瓜果,以謝十王寬宥之恩。”閻王大喜道:“好一個有信有德的太宗皇帝!”遂此收了瓜果。便問那進瓜的人姓名,那方人氏,劉全道: “小人是均州城民籍,姓劉名全。因妻李氏縊死,撇下兒女無人看管,小人情愿舍家棄子,捐軀報國,特與我王進貢瓜果,謝眾大王厚恩。”十王聞言,即命查勘劉全妻李氏。那鬼使速取來在森羅殿下,與劉全夫妻相會。訴罷前言,回謝十王恩宥,那閻王卻檢生死簿子看時,他夫妻們都有登仙之壽,急差鬼使送回。鬼使啟上道:“李翠蓮歸陰日久,尸首無存,魂將何附?”閻王道:“唐御妹李玉英,今該促死。你可借他尸首,教他還魂去也。”那鬼使領命,即將劉全夫妻二人還魂。帶定出了陰司,那陰風繞繞,徑到了長安大國,將劉全的魂靈,推入金亭館里。將翠蓮的靈魂,帶進皇宮內(nèi)院。只見那玉英宮主,正在花陰下,徐步綠苔而行,被鬼使撲個滿懷,推倒在地,活捉了他魂,卻將翠蓮的魂靈,推入玉英身內(nèi)。鬼使回轉(zhuǎn)陰司不題。
《西游記》第十一回“唐太宗、朱太尉奔走輪回之下”之“太”呼應,影射“明太祖武定天下,比肩唐太宗”;劉全“頭頂一對南瓜見唐王”影射“洪武祖鄉(xiāng)句容張觀敬獻并蒂西瓜”“西域三十六國同心來朝入貢”;“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影射“萬國來朝天可汗”?!氨甲摺卑澝魈妗熬喸齑竺鲝团d中華”;“恩德洪”“宇宙寬洪”呼應;“劉全”“劉先”“枉死城”影射“玄武門當留全兄弟”;“頭頂一對南瓜”影射“建成和元吉死難”;劉全“棄了家緣,撇了兒女,情愿以死進瓜”以“張觀救弟赴死合葬義壟”諷喻兄弟友愛;“閻王有東瓜西瓜”與“勢鎮(zhèn)汪洋”“飛東洋”“兩界山”呼應。
為什么這樣說呢?
其一,《西游記》第十一回“唐太宗、朱太尉奔走輪回之下”之“太”呼應,影射“明太祖武定天下,比肩唐太宗”?!氨甲摺?,以唐喻明,影射朱元璋“締造大明復興中華”。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文人游戲,“藏”而不露。
華陽洞天主人?!段饔斡洝分小氨P中之暗謎”眾多,百年之間可謂“蒙蔽”了很多專家學者。
“藏謎”手法,爐火純青。
華陽洞天主人?!段饔斡洝分胁赜欣畲悍嫉摹靶铡薄懊薄霸薄白帧薄疤枴?,故《西游記》前前后后貫穿有“李春芳藏名詩、藏名詞、藏名詞賦和李春芳藏名藏事文”。
華陽洞天主人?!段饔斡洝烦瞬赜欣畲悍贾靶畔⒚艽a”,藏有李春芳家族人員如李秀、李齊芳、李承芳等之“信息密碼”,藏有李春芳家族之外的人員張居正、高拱、明穆宗、徐達等人之“信息密碼”,還藏有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之“信息密碼”。
《西游記》第十一回“唐太宗、朱太尉奔走輪回之下”之“太”呼應,影射“唐太宗和明太祖是軍事天才,武定天下,振興華夏”,即“朱太尉”之“朱”影射“朱元璋”,“朱太尉”之“太”影射“明太祖”?!氨甲咻喕刂隆庇吧洹爸腥A盛世,唐、宋、元、明之朝代賡續(xù)傳承”?!氨甲摺庇吧洹疤铺诤兔魈婢喸齑筇拼竺鳎际菑团d中華之壯舉,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本文作者拜望并請教鎮(zhèn)江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副會長、鎮(zhèn)江師專原副校長、鎮(zhèn)江高專原校長、江南大學太湖學院原院長祝誠教授(右)。
“奔走”褒贊“明太祖締造大明,復興中華,汗馬功勞”,其“奔走”之事跡見《明史》: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諱元璋,字國瑞,姓硃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鐘離。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氣。及產(chǎn),紅光滿室。自是夜數(shù)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比長,姿貌雄杰,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至正至正四年,旱蝗,大饑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鳳陽陵也。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逾月,游食合肥。道病,二紫衣人與俱,護視甚至。病已,失所在。凡歷光、固、汝、潁諸州三年,復還寺。當是時,元政不綱,盜賊四起。劉福通奉韓山童假宋后起潁,徐壽輝僭帝號起蘄,李二、彭大、趙均用起徐,眾各數(shù)萬,并置將帥,殺吏,侵略郡縣,而方國珍已先起海上。他盜擁兵據(jù)地,寇掠甚眾。天下大亂。
十二十二年春二月,定遠人郭子興與其黨孫德崖等起兵濠州。元將徹里不花憚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賞。太祖時年二十四,謀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當舉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閏三月甲戌朔入濠見子興。子興奇其狀貌,留為親兵。戰(zhàn)輒勝,遂妻以所撫馬公女,即高皇后也。子興與德崖齟齬,太祖屢調(diào)護之。秋九月,元兵復徐州,李二走死,彭大、趙均用奔濠,德崖等納之。子興禮大而易均用,均用怨之。德崖遂與謀,伺子興出,執(zhí)而械諸孫氏,將殺之。太祖方在淮北,聞難馳至,訴于彭大。大怒,呼兵以行,太祖亦甲而擁盾,發(fā)屋出子興,破械,使人負以歸,遂免。是冬,元將賈魯圍濠。太祖與子興力拒之。
十三十三年春,賈魯死,圍解。太祖收里中兵,得七百人。子興喜,署為鎮(zhèn)撫。時彭、趙所部暴橫,子興弱,太祖度無足與共事,乃以兵屬他將,獨與徐達、湯和、費聚等南略定遠。計降驢牌寨民兵三千,與俱東。夜襲元將張知院于橫澗山,收其卒二萬。道遇定遠人李善長,與語,大悅,遂與俱攻滁州,下之。是年,張士誠據(jù)高郵,自稱誠王。
十四十四年冬十月,元丞相脫脫大敗士誠于高郵,分兵圍六合。太祖曰:“六合破,滁且不免?!迸c耿再成軍瓦梁壘,救之。力戰(zhàn),衛(wèi)老弱還滁。元兵尋大至,攻滁,太祖設伏誘敗之。然度元兵勢盛且再至,乃還所獲馬,遣父老具牛酒謝元將曰:“守城備他盜耳,奈何舍巨寇戮良民?”元兵引去,城賴以完。脫脫既破士誠,軍聲大振,會中讒,遽解兵柄,江淮亂益熾。
十五十五年春正月,子興用太祖計,遣張?zhí)斓v等拔和州,檄太祖總其軍。太祖慮諸將不相下,秘其檄,期旦日會廳事。時席尚右,諸將先入,皆踞右。太祖故后至,就左。比視事,剖決如流,眾瞠目不能發(fā)一語,始稍稍屈。議分工甓城,期三日。太祖工竣,諸將皆后。于是始出檄,南面坐曰:“奉命總諸公兵,今甓城皆后期,如軍法何?”諸將皆惶恐謝。乃搜軍中所掠婦女縱還家,民大悅。元兵十萬攻和,拒守三月,食且盡,而太子禿堅、樞密副使絆住馬、民兵元帥陳野先分屯新塘、高望、雞籠山以絕餉道。太祖率眾破之,元兵皆走渡江。三月,郭子興卒。時劉福通迎立韓山童子林兒于亳,國號宋,建元龍鳳。檄子興子天敘為都元帥,張?zhí)斓v、太祖為左右副元帥。太祖慨然曰:“大丈夫?qū)幠苁苤朴谌艘??”遂不受。然念林兒勢盛,可倚藉,乃用其年號以令軍中?/p>
夏四月,常遇春來歸。五月,太祖謀渡江,無舟。會巢湖帥廖永安、俞通海以水軍千艘來附,太祖大喜,往撫其眾。而元中丞蠻子海牙扼銅城閘、馬場河諸隘,巢湖舟師不得出。忽大雨,太祖喜曰:“天助我也!”遂乘水漲, 從小港縱舟還。因擊海牙于峪溪口,大敗之,遂定計渡江。諸將請直趨集慶。太祖曰:“取集慶必自采石始。采石重鎮(zhèn),守必固,牛渚前臨大江,彼難為備,可必克也?!绷乱颐?,乘風引帆,直達牛渚。常遇春先登,拔之。采石兵亦潰。緣江諸壘悉附。諸將以和州饑,爭取資糧謀歸。太祖謂徐達曰:“渡江幸捷,若舍而歸,江東非吾有也?!蹦讼嘀劾|,放急流中,謂諸將曰:“太平甚近,當與公等取之?!彼斐藙侔翁?,執(zhí)萬戶納哈出??偣芙x赴水死,太祖曰:“義士也”,禮葬之。揭榜禁剽掠。有卒違令,斬以徇,軍中肅然。改路曰府。置太平興國翼元帥府,自領元帥事,召陶安參幕府事,李習為知府。時太平四面皆元兵。右丞阿魯灰、中丞蠻子海牙等嚴師截姑孰口,陳野先水軍帥康茂才以數(shù)萬眾攻城。太祖遣徐達、鄧愈、湯和逆戰(zhàn),別將潛出其后,夾擊之,擒野先,并降其眾,阿魯灰等引去。秋九月,郭天敘、張?zhí)斓v攻集慶,野先叛,二人皆戰(zhàn)死,于是子興部將盡歸太祖矣。野先尋為民兵所殺,從子兆先收其眾,屯方山,與海牙掎角以窺太平。冬十二月壬子,釋納哈出北歸。
著名軍旅作家、記者李伶先生《鎮(zhèn)江日報》發(fā)文介紹作者四書之“考證華陽洞天主人即李春芳”等書評。
十六十六年春二月丙子,大破海牙于采石。三月癸未,進攻集慶,擒兆先,降其眾三萬六千人,皆疑懼不自保。太祖擇驍健者五百人入衛(wèi),解甲酣寢達旦,眾心始安。庚寅,再敗元兵于蔣山。元御史大夫福壽,力戰(zhàn)死之,蠻子海牙遁歸張士誠,康茂才降。太祖入城,悉召官吏父老諭之曰:“元政氵賣擾,干戈蜂起,我來為民除亂耳,其各安堵如故。賢士吾禮用之,舊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貪暴殃吾民。”民乃大喜過望。改集慶路為應天府,辟夏煜、孫炎、楊憲等十余人,葬御史大夫福壽,以旌其忠。
當是當是時,元將定定扼鎮(zhèn)江,別不華、楊仲英屯寧國,青衣軍張明鑒據(jù)揚州,八思爾不花駐徽州,石抹宜孫守處州,其弟厚孫守婺州,宋伯顏不花守衢州,而池州已為徐壽輝將所據(jù),張士誠自淮東陷平江,轉(zhuǎn)掠浙西。太祖既定集慶,慮士誠、壽輝強,江左、浙右諸郡為所并,于是遣徐達攻鎮(zhèn)江,拔之,定定戰(zhàn)死。夏六月,鄧愈克廣德。
秋七秋七月己卯,諸將奉太祖為吳國公。置江南行中書省,自總省事,置僚佐。貽書張士誠,士誠不報,引兵攻鎮(zhèn)江。徐達敗之,進圍常州,不下。九月戊寅,如鎮(zhèn)江,謁孔子廟。遣儒士告諭父老,勸農(nóng)桑,尋還應天。
十七十七年春二月,耿炳文克長興。三月,徐達克常州。夏四月丁卯,自將攻寧國,取之,別不華降。五月,上元、寧國、句容獻瑞麥。六月,趙繼祖克江陰。秋七月,徐達克常熟。胡大??嘶罩荩怂紶柌换ǘ?。冬十月,常遇春克池州,繆大亨克揚州,張明鑒降。十二月己丑,釋囚。是年,徐壽輝將明玉珍據(jù)重慶路。
十八十八年春二月乙亥,以康茂才為營田使。三月己酉,錄囚。鄧愈克建德路。夏四月,徐壽輝將陳友諒遣趙普勝陷池州。是月,友諒據(jù)龍興路。五月,劉福通破汴梁,迎韓林兒都之。初,福通遣將分道四出,破山東,寇秦晉,掠幽薊,中原大亂,太祖故得次第略定江表。所過不殺,收召才雋,由是人心日附。冬十二月,胡大海攻婺州,久不下,太祖自將往擊之。石抹宜孫遣將率車師由松溪來援,太祖曰:“道狹,車戰(zhàn)適取敗耳。”命胡德濟迎戰(zhàn)于梅花門,大破之,婺州降,執(zhí)厚孫。先一日,城中人望見城西五色云如車蓋,以為異,及是乃知為太祖駐兵地。入城,發(fā)粟振貧民,改州為寧越府。辟范祖干、葉儀、許元等十三人分直講經(jīng)史。戊子,遣使招諭方國珍。
十九十九年春正月乙巳,太祖謀取浙東未下諸路。戒諸將曰:“克城以武,戡亂以仁。吾比入集慶,秋毫無犯,故一舉而定。每聞諸將得一城不妄殺,輒喜不自勝。夫師行如火,不戢將燎原。為將能以不殺為武,豈惟國家之利,子孫實受其福?!备辏蠛?酥T暨。是月,命寧越知府王宗顯立郡學。三月甲午,赦大逆以下。丁巳,方國珍以溫、臺、慶元來獻,遣其子關為質(zhì),不受。夏四月,俞通海等復池州。時耿炳文守長興,吳良守江陰,湯和守常州,皆數(shù)敗士誠兵。太祖以故久留寧越,徇浙東。六月壬戌,還應天。秋八月,元察罕帖木兒復汴梁,福通以林兒退保安豐。九月,常遇春克衢州,擒宋伯顏不花。冬十月,遣夏煜授方國珍行省平章,國珍以疾辭。十一月壬寅,胡大海克處州,石抹宜孫遁。時元守兵單弱,且聞中原亂,人心離散,以故江左、浙右諸郡,兵至皆下,遂西與友諒鄰。
二十年春二月,元福建行省參政袁天祿以福寧降。三月戊子,征劉基、宋濂、章溢、葉琛至。夏五月,徐達、常遇春敗陳友諒于池州。閏月丙辰,友諒陷太平,守將硃文遜,院判花云、王鼎,知府許瑗死之。未幾,友諒弒其主徐壽輝,自稱皇帝,國號漢,盡有江西、湖廣地,約士誠合攻應天,應天大震。諸將議先復太平以牽之,太祖曰:“不可。彼居上游,舟師十倍于我,猝難復也?!被蛘堊詫⒂瓝簦嬖唬骸安豢?。彼以偏師綴我,而全軍趨金陵,順流半日可達,吾步騎急難引還,百里趨戰(zhàn),兵法所忌,非策也?!蹦笋Y諭胡大海搗信州牽其后,而令康茂才以書紿友諒,令速來。友諒果引兵東。于是常遇春伏石灰山,徐達陣南門外,楊璟屯大勝港,張德勝等以舟師出龍江關,太祖親督軍盧龍山。乙丑,友諒至龍灣,眾欲戰(zhàn),太祖曰:“天且雨,趣食,乘雨擊之?!表汈?,果大雨,士卒競奮,雨止合戰(zhàn),水陸夾擊,大破之,友諒乘別舸走。遂復太平,下安慶,而大海亦克信州。初,太祖令茂才紿友諒,李善長以為疑。太祖曰:“二寇合,吾首尾受敵,惟速其來而先破之,則士誠膽落矣?!币讯空\兵竟不出。丁卯,置儒學提舉司,以宋濂為提舉,遣子標受經(jīng)學。六月,耿再成敗石抹宜孫于慶元,宜孫戰(zhàn)死,遣使祭之。秋九月,徐壽輝舊將歐普祥以袁州降。冬十二月,復遣夏煜以書諭國珍。
二十二十一年春二月甲申,立鹽茶課。己亥,置寶源局。三月丁丑,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元將薛顯以泗州降。戊寅,國珍遣使來謝,飾金玉馬鞍以獻。卻之曰:“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材,所用者粟帛,寶玩非所好也?!鼻锲咴?,友諒將張定邊陷安慶。八月,遣使于元平章察罕帖木兒。時察罕平山東,降田豐,軍聲大振,故太祖與通好。會察罕方攻益都未下,太祖乃自將舟師征陳友諒。戊戌,克安慶,友諒將丁普郎、傅友德迎降。壬寅,次湖口,追敗友諒于江州,克其城,友諒奔武昌。分徇南康、建昌、饒、蘄、黃、廣濟,皆下。冬十一月己未,克撫州。
二十二十二年春正月,友諒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以龍興降。乙卯,如龍興,改為洪都府。謁孔子廟。告諭父老,除陳氏苛政,罷諸軍需,存恤貧無告者,民大悅。袁、瑞、臨江、吉安相繼下。二月,還應天。鄧愈留守洪都。癸未,降人蔣英殺金華守將胡大海,郎中王愷死之,英叛降張士誠。處州降人李祐之聞變,亦殺行樞密院判耿再成反,都事孫炎、知府王道同、元帥硃文剛死之。三月癸亥,降人祝宗、康泰反,陷洪都,鄧愈走應天,知府葉琛、都事萬思誠死之。是月,明玉珍稱帝于重慶,國號夏。夏四月己卯,邵榮復處州。甲午,徐達復洪都。五月丙午,硃文正、趙德勝、鄧愈鎮(zhèn)洪都。六月戊寅,察罕以書來報,留我使人不遣。察罕尋為田豐所殺。秋七月丙辰,平章邵榮、參政趙繼祖謀逆,伏誅。冬十二月,元遣尚書張昶航海至慶元,授太祖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不受。察罕子擴廓帖木兒致書歸使者。
二十二十三年春正月丙寅,遣汪河報之。二月壬申,命將士屯田積谷。是月,友諒將張定邊陷饒州。士誠將呂珍破安豐,殺劉福通。三月辛丑,太祖自將救安豐,珍敗走,以韓林兒歸滁州,乃還應天。夏四月壬戌,友諒大舉兵圍洪都。乙丑,諸全守將謝再興叛,附于士誠。五月,筑禮賢館。友諒分兵陷吉安,參政劉齊、知府硃叔華死之。陷臨江,同知趙天麟死之。陷無為州,知州董會死之。秋七月癸酉,太祖自將救洪都。癸未,次湖口,先伏兵涇江口及南湖觜,遏友諒歸路,檄信州兵守武陽渡。友諒聞太祖至,解圍,逆戰(zhàn)于鄱陽湖。友諒兵號六十萬,聯(lián)巨舟為陣,樓櫓高十余丈,綿亙數(shù)十里,旌旗戈盾,望之如山。丁亥,遇于康郎山,太祖分軍十一隊以御之。戊子,合戰(zhàn),徐達擊其前鋒,俞通海以火砲焚其舟數(shù)十,殺傷略相當。友諒驍將張定邊直犯太祖舟,舟膠于沙,不得退,危甚,常遇春從旁射中定邊,通海復來援,舟驟進,水涌太祖舟,乃得脫。己丑,友諒悉巨艦出戰(zhàn),諸將舟小,仰攻不利,有怖色。太祖親麾之,不前,斬退縮者十余人,人皆殊死戰(zhàn)。會日晡,大風起東北,乃命敢死士操七舟,實火藥蘆葦中,縱火焚友諒舟。風烈火熾,煙焰漲天,湖水盡赤。友諒兵大亂,諸將鼓噪乘之,斬首二千余級,焚溺死者無算,友諒氣奪。辛卯,復戰(zhàn),友諒復大敗。于是斂舟自守,不敢更戰(zhàn)。壬辰,太祖移軍扼左蠡,友諒亦退保渚磯。相持三日,其左、右二金吾將軍皆降。友諒勢益蹙,忿甚,盡殺所獲將士。而太祖則悉還所俘,傷者傅以善藥,且祭其親戚諸將陣亡者。八月壬戌,友諒食盡,趨南湖觜,為南湖軍所遏,遂突湖口。太祖邀之,順流搏戰(zhàn),及于涇江。涇江軍復遮擊之,友諒中流矢死。張定邊以其子理奔武昌。九月,還應天,論功行賞。先是,太祖救安豐,劉基諫不聽。至是謂基曰:“我不當有安豐之行。使友諒乘虛直搗應天,大事去矣。乃頓兵南昌,不亡何待。友諒亡,天下不難定也?!比晌?,自將征陳理。是月,張士誠自稱吳王。冬十月壬寅,圍武昌,分徇湖北諸路,皆下。十二月丙申,還應天,常遇春留督諸軍。
二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長等率群臣勸進,不允。固請,乃即吳王位。建百官。以善長為右相國,徐達為左相國,常遇春、俞通海為平章政事,諭之曰:“立國之初,當先正紀綱。元氏暗弱,威福下移,馴至于亂,今宜鑒之?!绷⒆訕藶槭雷?。二月乙未,復自將征武昌,陳理降,漢、沔、荊、岳皆下。三月乙丑,還應天。丁卯,置起居注。庚午,罷諸翼元帥府,置十七衛(wèi)親軍指揮使司,命中書省辟文武人材。夏四月,建祠,祀死事丁普郎等于康郎山,趙德勝等于南昌。秋七月丁丑,徐達克盧州。戊寅,常遇春徇江西。八月戊戌,復吉安,遂圍贛州。達徇荊、湘諸路。九月甲申,下江陵,夷陵、潭、歸皆降。冬十二月庚寅,達克辰州,遣別將下衡州。
二十二十五年春正月己巳,徐達下寶慶,湖湘平。常遇春克贛州,熊天瑞降。遂趨南安,招諭嶺南諸路,下韶州、南雄。甲申,如南昌,執(zhí)大都督硃文正以歸,數(shù)其罪,安置桐城。二月己丑,福建行省平章陳友定侵處州,參軍胡深擊敗之,遂下浦城。丙午,士誠將李伯升攻諸全之新城,李文忠大敗之。夏四月庚寅,常遇春徇襄、漢諸路。五月乙亥,克安陸。己卯,下襄陽。六月壬子,硃亮祖、胡深攻建寧,戰(zhàn)于城下,深被執(zhí),死之。秋七月,令從渡江士卒被創(chuàng)廢疾者養(yǎng)之,死者贍其妻子。九月丙辰,建國子學。冬十月戊戌,下令討張士誠。是時,士誠所據(jù),南至紹興,北有通、泰、高郵、淮安、濠、泗,又北至于濟寧。乃命徐達、常遇春等先規(guī)取淮東。閏月,圍泰州,克之。十一月,張士誠寇宜興,徐達擊敗之,遂自宜興還攻高郵。
二十二十六年春正月癸未,士誠窺江陰,太祖自將救之,士誠遁,康茂才追敗之于浮子門。太祖還應天。二月,明玉珍死,子升自立。三月丙申,令中書嚴選舉。徐達克高郵。夏四月乙卯,襲破士誠將徐義水軍于淮安,義遁,梅思祖以城降。濠、徐、宿三州相繼下,淮東平。甲子,如濠州省墓,置守冢二十家,賜故人汪文、劉英粟帛。置酒召父老飲,極歡,曰:“吾去鄉(xiāng)十有余年,艱難百戰(zhàn),乃得歸省墳墓,與父老子弟復相見。今苦不得久留歡聚為樂。父老幸教子弟孝弟力田,毋遠賈,濱淮郡縣尚苦寇掠,父老善自愛?!绷钣兴境赓x,皆頓首謝。辛未,徐達克安豐,分兵敗擴廓于徐州。夏五月壬午,至自濠。庚寅,求遺書。秋八月庚戌,改筑應天城,作新宮鐘山之陽。辛亥,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帥師二十萬討張士誠。御戟門誓師曰:“城下之日,毋殺掠,毋毀廬舍,毋發(fā)丘壟。士誠母葬平江城外,毋侵毀?!奔榷賳栠_、遇春,用兵當何先。遇春欲直搗平江。太祖曰:“湖州張?zhí)祢U、杭州潘原明為士誠臂指,平江窮蹙,兩人悉力赴援,難以取勝。不若先攻湖州,使疲于奔命。羽翼既披,平江勢孤,立破矣?!奔仔?,敗張?zhí)祢U于湖州,士誠親率兵來援,復敗之于皁林。九月乙未,李文忠攻杭州。冬十月壬子,遇春敗士誠兵于烏鎮(zhèn)。十一月甲申,張?zhí)祢U降。辛卯,李文忠下余杭,潘原明降,旁郡悉下。癸卯,圍平江。十二月,韓林兒卒。以明年為吳元年,建廟社宮室,祭告山川。所司進宮殿圖,命去雕琢奇麗者。是歲,元擴廓帖木兒與李思齊、張良弼構(gòu)怨,屢相攻擊,朝命不行,中原民益困。
二十七年春正月戊戌,諭中書省曰:“東南久罹兵革,民生凋敝,吾甚憫之。且太平、應天諸郡,吾渡江開創(chuàng)地,供億煩勞久矣。今比戶空虛,有司急催科,重困吾民,將何以堪。其賜太平田租二年,應天、鎮(zhèn)江、寧國、廣德各一年?!倍露∥?,傅友德敗擴廓將李二于徐州,執(zhí)之。三月丁丑,始設文武科取士。夏四月,方國珍陰遣人通擴廓及陳友定,移書責之。五月己亥,初置翰林院。是月,以旱減膳素食,復徐、宿、濠、泗、壽、邳、東海、安東、襄陽、安陸及新附地田租三年。六月戊辰,大雨,群臣請復膳。太祖曰:“雖雨,傷禾已多,其賜民今年田租?!惫镉?,命朝賀罷女樂。秋七月丙子,給府州縣官之任費,賜綺帛,及其父母妻長子有差,著為令。己丑,雷震宮門獸吻,赦罪囚。庚寅,遣使責方國珍貢糧。八月癸丑,圜丘、方丘、社稷壇成。九月甲戌,太廟成。硃亮祖帥師討國珍。戊寅,詔曰:“先王之政,罪不及孥。自今除大逆不道,毋連坐?!毙了?,徐達克平江,執(zhí)士誠,吳地平。戊戌,遣使致書于元主,送其宗室神保大王等北還。辛丑,論平吳功,封李善長宣國公,徐達信國公,常遇春鄂國公,將士賜賚有差。硃亮祖克臺州。癸卯,新宮成。
冬十冬十月甲辰,遣起居注吳琳、魏觀以幣求遺賢于四方。丙午,令百官禮儀尚左。改李善長左相國,徐達右相國。辛亥,祀元臣余闕于安慶,李黼于江州。壬子,置御史臺。癸丑,湯和為征南將軍,吳禎副之,討國珍。甲寅,定律令。戊午,正郊社、太廟雅樂。主
庚申庚申,召諸將議北征。太祖曰:“山東則王宣反側(cè),河南則擴廓跋扈,關隴則李思齊、張思道梟張猜忌,元祚將亡,中原涂炭。今將北伐,拯生民于水火,何以決勝?”遇春對曰:“以我百戰(zhàn)之師,敵彼久逸之卒,直搗元都,破竹之勢也?!碧嬖唬骸霸▏倌辏貍浔毓?,懸軍深入,饋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吾欲先取山東,撤彼屏蔽,移兵兩河,破其籓籬,拔潼關而守之,扼其戶檻。天下形勝入我掌握,然后進兵,元都勢孤援絕,不戰(zhàn)自克。鼓行而西,云中、九原、關隴可席卷也?!敝T將皆曰善。
甲子甲子,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帥師二十五萬,由淮入河,北取中原。胡廷瑞為征南將軍,何文輝為副將軍,取福建。湖廣行省平章楊璟、左丞周德興、參政張彬取廣西。己巳,硃亮祖克溫州。十一月辛巳,湯和克慶元,方國珍遁入海。壬午,徐達克沂州,斬王宣。己丑,廖永忠為征南副將軍,自海道會和討國珍。乙未,頒《大統(tǒng)歷》。辛丑,徐達克益都。十二月甲辰,頒律令。丁未,方國珍降,浙東平。張興祖下東平,兗東州縣相繼降。己酉,徐達下濟南。胡廷瑞下邵武。癸丑,李善長帥百官勸進,表三上,乃許。甲子,告于上帝。庚午,湯和、廖永忠由海道克福州。
其二,劉全“頭頂一對南瓜見唐王”影射“洪武祖鄉(xiāng)句容張觀敬獻并蒂西瓜”“西域三十六國同心來朝入貢”之故事。
“洪武祖鄉(xiāng)句容張觀敬獻并蒂西瓜”見《乾隆句容縣志》:
明洪武五年六月癸卯,句容縣民獻嘉瓜二,同蒂而生。中書省臣率百官以進,時禮部尚書陶凱奏曰:“陛下臨御,同蒂之瓜產(chǎn)于句容。句容,陛下祖鄉(xiāng)也,實為禎祥。蓋由圣德和同、國家協(xié)慶。故雙瓜連蒂之瑞獨見于此,以彰陛下保民愛物之仁,非偶然者?!备呋实墼唬骸安菽局鹑缂魏滩⑸?、合歡連理、兩歧之麥、同蒂之瓜皆是,卿等以此歸德于朕,朕否德,不敢當之,縱使朕有德,天必不示一物之祥,茍有過,垂象以譴告,使我克謹其身,以保其民,不致于禍殃,且草木之祥生于其土,亦惟其土之人應之于朕,何與若盡天地間時和歲豐,乃王者之禎也?”高皇帝有御制《嘉瓜贊》,曰:“上蒼監(jiān)靈,地祗符同。知我良民,朝夕勤農(nóng)。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黃泉沃壤,相合成形。同蒂雙產(chǎn),出自句容。民不自食,炙背來庭。青云顏彩,有若翠瓊。剖而飲漿,過楚食萍。民心孝順,朕有何能。拙術數(shù)句,表民來誠。愿爾世世,家和戶寧。有志子孫,封侯列公。雖千萬世,休忘勤農(nóng)。”
“張觀敬獻并蒂西瓜”“西域三十六國同心來朝入貢”又見宋濂《嘉瓜頌》:
皇明式于九圍,德漸仁披。和氣熏蒸,靈物效祥。乃洪武五年夏六月,嘉瓜生于句容張觀之園,雙實同蒂,圓如合璧。奇姿分輝,紺色交潤。誠為曠世之產(chǎn)。壬寅京尹臣遇林凾以素匭,圖其形于上。移文儀曹,請以奏聞。癸卯尚書臣凱等奉瓜以獻,時上御武樓,中書右丞相臣廣洋、左丞相臣庸、同知大都督府事臣英、御史中丞相臣寧、翰林學士臣濂咸侍左右,天顏怡愉,重瞳屢回,良久乃言曰:“征之往牒,其事云何?”丞相奏言:“漢元和中,嘉瓜生于郡國,唐汴州亦獻嘉瓜。禎祥之應自有來矣!陛下勵精圖治,超漢軼唐。故天錫之珎符。太平有象,實見于茲。”上謙讓弗居。俄而,靈貺之臻復不可不承,乃詔內(nèi)臣寘諸乾清宮。翌日甲辰,薦諸太廟,臣濂退而思之:夫瓜蓏之屬也,其蔓遠,引其葉阜,蕃諸傳,有之神瓜合形,表綿綿之慶,此固兆圣子神孫享億萬載無疆之祉,況瓜所出,本于回紇,中國討而獲之,故名為西方。今皇上命大將軍統(tǒng)帥西征甘肅、西涼諸郡,俱下,而瓜沙已入職方,行見西域三十六國同心來朝,駢肩入貢,天顯協(xié)瑞,其又不在于茲乎?然而異畝同穎,周公作歸禾之篇,三秀合圖。班氏有靈芝之歌,矧此嘉植,含滋發(fā)馨,昭宣我神應焜煌,我王度寧可喑默而遂巳乎?顧臣駑劣不足以美盛德之形容,謹上其事,愿宣付史館,以備實錄,復系之以頌,頌曰:乾道載清,坤維用寧。保合太和,發(fā)為休禎。句容之墟,物無疵癘。神瓜挺出,殊實同蒂。瓜孰非單,此合而生。二氣毓質(zhì),雙星降精。蜜房均甘,冰圭競美。明月重輪,仿佛堪象。豈無賓蓮,產(chǎn)于戶東。疇若茲瓜,葉瑞聯(lián)祥。亦有華平,張翠作蓋。疇若茲瓜,交輝映彩。其兆伊何,蘿圖綿延。西域既柔,德冐八埏。君臣曰都,再拜稽首。神休滋彰,天子萬壽?;洀钠疬\,靈貺疊甄。兩岐麥秀,各祔孕蓮。矧此禎符,近在輦轂。王化自邇,遠無不服。帝曰吁哉,朕猶慊然。瑞當在人,物胡得焉。使物為祥,宜獻清廟。自我先人,集慶所召。孰瑞不矜,帝則弗居。惟親是思,我民之徒。以實應天,斯乃盛德。小臣作頌,以示罔極。
本文作者拜望并請教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原中文系主任豐家驊教授(右)(2021.10.4)
其三,“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影射“萬國來朝天可汗”。
“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見《西游記》第十回:
十王出在森羅寶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太宗謙下,不敢前行。十王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太宗道:“朕得罪麾下,豈敢論陰陽人鬼之道?”遜之不已。太宗前行,徑入森羅殿上,與十王禮畢,分賓主坐定。約有片時,秦廣王拱手而進言曰:“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而反殺之,何也?”太宗道:“朕曾夜夢老龍求救,實是允他無事,不期他犯罪當刑,該我那人曹官魏征處斬。朕宣魏征在殿著棋,不知他一夢而斬。這是那人曹官出沒神機,又是那龍王犯罪當死,豈是朕之過也?”十王聞言,伏禮道:“自那龍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該遭殺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辯,定要陛下來此三曹對案,是我等將他送入輪藏,轉(zhuǎn)生去了。今又有勞陛下降臨,望乞恕我催促之罪。”言畢,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來,看陛下陽壽天祿該有幾何?”崔判官急轉(zhuǎn)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先逐一檢閱,只見南贍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上添了兩畫,卻將簿子呈上。十王從頭看時,見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閻王驚問:“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遍愅醯溃骸氨菹聦捫奈饝],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太宗聞言,躬身稱謝。十閻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還魂。太宗出森羅殿,又起手問十王道:“朕宮中老少安否如何?”十王道:“俱安,但恐御妹壽似不永。”太宗又再拜啟謝:“朕回陽世,無物可酬謝,惟答瓜果而已?!笔跸苍唬骸拔姨庮H有東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道:“朕回去即送來,即送來?!睆拇怂煜嘁径鴦e。
“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以唐喻明,以“萬國來朝天可汗李世民”喻“萬國來朝大明洪武大帝”。
“萬國來朝天可汗李世民”,見《舊唐書》卷三·本紀第三:
四年春正月乙亥,定襄道行軍總管李靖大破突厥,獲隋皇后蕭氏及煬帝之孫正道,送至京師。癸巳,武德殿北院火。 二月己亥,幸溫湯。甲辰,李靖又破突厥于陰山,頡利可汗輕騎遠遁。丙午,至自溫湯。甲寅,大赦,賜酺五日。民部尚書戴胄以本官檢校吏部尚書,參預朝政。太常卿蕭瑀為御史大夫,與宰臣參議朝政。御史大夫、西河郡公溫彥博為中書令。 三月庚辰,大同道行軍副總管張寶相生擒頡利可汗,獻于京師。甲申,尚書右仆射、蔡國公杜如晦薨。甲午,以俘頡利告于太廟。夏四月丁酉,御順天門,軍吏執(zhí)頡利以獻捷。自是西北諸蕃咸請上尊號為“天可汗”,于是降璽書冊命其君長,則兼稱之。
十四年…… 三月戊午,置寧朔大使,以護突厥…… 八月庚午,新作襄城宮。癸巳,交河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平高昌,以其地置西州。 九月癸卯,曲赦西州大辟罪。乙卯,于西州置安西都護府……十二月丁酉,交河道旋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執(zhí)高昌王麴智盛,獻捷于觀德殿,行飲至之禮,賜酺三日。乙卯,高麗世子相權(quán)來朝。
十五年春正月丁卯,吐蕃遣其國相祿東贊來逆女。丁丑,禮部尚書、江夏王道宗送文成公主歸吐蕃。辛巳,幸洛陽宮。
“萬國來朝大明洪武大帝”見《明史·太祖本紀第二》:
是年,撒里、高麗、占城、暹羅、日本、爪哇、三佛齊入貢。
九年春正月,中山侯湯和,潁川侯傅友德,都督僉事藍玉、王弼,中書右丞丁玉,備邊延安。三月己卯,詔曰:“比年西征敦煌,北伐沙漠,軍需甲仗,皆資山、陜,又以秦、晉二府宮殿之役,重困吾民。平定以來,閭閻未息。國都始建,土木屢興。畿輔既極煩勞,外郡疲于轉(zhuǎn)運。今蓄儲有余,其淮、揚、安、徽、池五府及山西、陜西、河南、福建、江西、浙江、北平、湖廣今年租賦,悉免之?!?/p>
夏四月庚戌,京師自去年八月不雨,是日始雨。五月癸酉,自庚戌雨,至是日始霽。六月甲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辛丑,李文忠還。
秋七月癸丑朔,日有食之。是月,蠲蘇、松、嘉、湖水災田租,振永平旱災。元將伯顏帖木兒犯延安,傅友德敗降之。八月己酉,遣官省歷代帝王陵寢,禁芻牧,置守陵戶。忠臣烈士祠,有司以時葺治。分遣國子生修岳鎮(zhèn)海瀆祠。西番朵兒只巴寇罕東,河州指揮甯正擊走之。閏九月庚寅,以災異詔求直言。
冬十月己未,太廟成,自是行合享禮。丙子,命秦、晉、燕、吳、楚、齊諸王治兵鳳陽。十一月壬午,有事于圓丘。戊子,徙山西及真定民無產(chǎn)者田鳳陽。十二月甲寅,振畿內(nèi)、浙江、湖北水災。己卯,遣都督同知沐英乘傳詣陜西問民疾苦。
是年,覽邦、琉球、安南、日本、烏斯藏、高麗入貢。
十年春正月辛卯,以羽林等衛(wèi)軍益秦、晉、燕三府護衛(wèi)。是春,振蘇、松、嘉、湖水災。
夏四月己酉,鄧愈為征西將軍,沐英為副將軍,率師討吐番,大破之。是月,振太平、寧國及宜興、錢塘諸縣水災。五月庚子,韓國公李善長、曹國公李文忠總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臺,議軍國重事。癸卯,振湖廣水災。丙午,戶部主事趙乾振荊、蘄遲緩,伏誅。六月丁巳,詔臣民言事者,實封達御前。丙寅,命政事啟皇太子裁決奏聞。
秋七月甲申,置通政司。是月,始遣御史巡按州縣。八月庚戌,改建大祀殿于南郊。癸丑,選武臣子弟讀書國子監(jiān)。九月丙申,振紹興、金華、衢州水災。辛丑,胡惟庸為左丞相,汪廣洋為右丞相。
冬十月戊午,封沐英四平侯。辛酉,賜百官公田。十一月癸未,衛(wèi)國公鄧愈卒。丁亥,合祀天地于奉天殿。是月,免河南、陜西、廣東、湖廣田租。威茂蠻叛,御史大夫丁玉為平羌將軍,討平之。十二月乙巳朔,日有食之。丁未,錄故功臣子孫百百余人,授官有差。
是年,占城、三佛齊、暹羅、爪哇、真臘入貢。高麗使五至,以嗣王未立,卻之。
十一年春正月甲戌,封皇子椿為蜀王,柏湘王,桂豫王,模漢王,植衛(wèi)王。改封吳王橚為周王。己卯,進封湯和信國公。是月,徵天下布政使及知府來朝。二月,指揮胡淵平茂州蠻。三月壬午,命奏事毋關白中書省。是月,第來朝官為三等。
夏四月,元嗣君愛猷識理達臘殂,子脫古思帖木兒嗣。五月丁酉,存問蘇、松、嘉、湖被水災民,戶賜米一石,蠲逋賦六十五萬有奇。六月壬子,遣使祭故元嗣君。己巳,五開蠻叛,殺靖州指揮過興,以辰州指揮楊仲名為總兵官,討之。
秋七月丁丑,振平陽饑。是月,蘇、松、揚、臺海溢,遣官存恤。八月,免應天、太平、鎮(zhèn)江、寧國、廣德諸府州秋糧。九月丙申,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
冬十月甲子,大祀殿成。十一月庚午,征西將軍西平侯沐英率都督藍玉、玉弼討西番。是月,五開蠻平。
是年,暹羅、阇婆、高麗、琉球、占城、三佛齊、朵甘、烏斯藏、彭亨、百花入貢。
十二年春正月己卯,始合禮天地于南郊。甲申,洮州十八族番叛,命沐英移兵討之。丙申,丁玉平松州蠻。二月戊戌,李文忠督理河、岷、臨、鞏軍事。乙巳,詔曰:“今春雨雪經(jīng)旬。天下貧民困于饑寒者多有,其令有司給以鈔?!北?,信國公湯和率列候練兵臨清。
夏五月癸未,蠲北平田租。六月丁卯,都督馬云征大寧。秋七月丙辰,丁玉回師討眉縣賊,平之。己未,李文忠還掌大都督府事。八月辛巳,詔凡致仕官復其家,終身無所與。九月己亥,沐英大破西番,擒其部長三副使。
冬十一月甲午,沐英班師,封仇成、藍玉等十二人為侯。庚申,大寧平。十二月,汪廣洋貶廣南,賜死。徵天下博學老成之士至京師。
是年,占城、爪哇、暹羅、日本、安南、高麗入貢。高麗貢黃金百斤、白金萬兩,以不如約,卻之?! ?/p>
上圖為本文作者請教江蘇大學人文學院原黨委書記兼院長笪遠毅教授(左)。
其四,“恩德洪”“宇宙寬洪”呼應,以大唐李世民“寬厚(四方)”喻大明朱元璋之“寬厚(四方)”,影射洪武大帝恩德四海,四方朝貢大明國。即“洪”影射“洪武大帝”朱元璋。
“恩德洪”“宇宙寬洪”見《西游記》第十一回:
卻說太宗又傳旨赦天下罪人,又查獄中重犯。時有審官將刑部絞斬罪人,查有四百余名呈上。太宗放赦回家,拜辭父母兄弟,托產(chǎn)與親戚子侄,明年今日赴曹,仍領應得之罪。眾犯謝恩而退。 又出恤孤榜文,又查宮中老幼彩女共有三千人,出旨配軍。自此,內(nèi)外俱善,有詩為證,詩曰:大國唐王恩德洪,道過堯舜萬民豐。死囚四百皆離獄,怨女三千放出宮。
天下多官稱上壽,朝中眾宰賀元龍。善心一念天應佑,福蔭應傳十七宗。
太宗既放宮女、出死囚已畢,又出御制榜文,遍傳天下。榜曰:齋乾坤浩大,日月照鑒分明;宇宙寬洪,天地不容奸黨。使心用術,果報只在今生;善布淺求,獲福休言后世。千般巧計,不如本分為人;萬種強徒,怎似隨緣節(jié)儉。心行慈善,何須努力看經(jīng)?意欲損人,空讀如來一藏!古自此時,蓋天下無一人不行善者。一壁廂又出招賢榜,招人進瓜果到陰司里去;一壁廂將寶藏庫金銀一庫,差鄂國公胡敬德上河南開封府,訪相良還債。榜張數(shù)日,有一赴命進瓜果的賢者,本是均州人,姓劉名全,家有萬貫之資。只因妻李翠蓮在門首拔金釵齋僧,劉全罵了他幾句,說他不遵婦道,擅出閨門。李氏忍氣不過,自縊而死。撇下一雙兒女年幼,晝夜悲啼。劉全又不忍見,無奈,遂舍了性命,棄了家緣,撇了兒女,情愿以死進瓜,將皇榜揭了,來見唐王。王傳旨意,教他去金亭館里,頭頂一對南瓜,袖帶黃錢,口噙藥物。
洪武大帝恩德四海,四方朝貢中華大明,見《明史·本紀第十五 》:
“是年,安南、暹羅、哈密、土魯番、烏斯藏、琉球入貢。封占城王子古來為王,諭安南黎灝還占城侵地?!?/span>
“南海”暹羅國、琉球國、占城國、真臘國、安南國、爪哇國和“東海”日本國等皆是大明“藩屬國”,見《明會典》九十六卷:
一朝貢諸番及四夷土官去處
番國
高麗國【東海】 暹羅國【南?!?/p>
琉球國【南海】 占城國【南?!?/p>
真臘國【南?!俊 “材蠂灸虾!?/p>
日本國【東?!俊 ∽ν蹏灸虾!?/p>
瑣里 西洋瑣里
三佛齊 浡泥國
百花國 覽邦國
彭亨國 淡巴國
須文逹那國
(《明會典》卷九十六·番國)
其五,“劉全”“劉先”“枉死城”影射“玄武門留全兄弟(當不殺)”,諷喻“手足兄弟不相殘”?!皠ⅰ狈斌w字作“劉”,隱晦“金刀殺兄弟”。
“劉先兄弟”影射“被殺之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皠ⅰ惫盼臑椤皠ⅰ?,即有“卯金刀”之謂,隱晦有“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之意。
當今流行版小說《西游記》“錯誤”較多,“謬行天下”。(參見前第104篇)
除了將作者“華陽洞天主人”錯成“吳承恩”之“大錯”外,又有“王毛紅嘴白鸚歌”錯成“黃毛紅嘴白鸚哥”而“謬傳天下”。究其原因是并不知道這里的“王”是“南海觀音菩薩”所“領”之“大太子”,影射“中華繼任者不忘祖宗之江山,不忘祖宗之東海和南?!?,而“鸚歌”是藏“嬰”“哥”于漢字“鸚”“歌”之中。類如《西游記》之中的“變顆松樹”“一顆松樹”“一顆仙桃”“園栽桃李,千株千顆斗秾華”之“顆”字,是藏“果”字于“顆”字之中,強調(diào)李春芳字“子實”和原名“李果”;又如“東勝神洲”之“洲”字,是藏“州”字于“洲”字之中,影射中華神州戰(zhàn)勝東瀛倭寇。(參見前第99篇)
如又將“華陽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新刻官板大字出像西游記》第十回、第十一回的“徐茂公”錯成“徐茂功”,致使“文白如話”,嚴重影響了它的文學性和藝術性之表達。
又如“華陽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新刻官板大字出像西游記》第十一回:“卻說那唐朝駕下有徐茂公、秦叔寶、胡敬德、段志賢、馬三保、程咬金、高士廉、李世勣、房玄齡、杜如晦、蕭瑀、傅奕、張道源、張士衡、王珪等兩班文武”。今流行版《西游記》或誤作:“卻說那唐朝駕下有徐茂功、秦叔寶、胡敬德、段志賢、馬三寶、程咬金、高士廉、李世勣、房玄齡、杜如晦、蕭瑀、傅奕、張道源、張士衡、王珪等兩班文武。”或誤作:“卻說那唐朝駕下有徐茂功、秦叔寶、胡敬德、段志賢、殷開山、程咬金、高士廉、虞世南、房玄齡、杜如晦、蕭瑀、傅奕、張道源、張士衡、王珪等兩班文武?!薄靶烀薄袄钍绖蕖北臼恰耙蝗恕保窳餍邪妗段饔斡洝吠詾榇颂帯爸貜汀?,故將此處“李世勣”徑改成“虞世南”??此啤昂侠怼保瑓s不知道《西游記》之中處處有“變”的思想,“徐茂公”變“李世勣”,再變“徐世勣”,這與《西游記》之中的“再變”“多變”的思想是“吻合”的。(參見前第102篇)又如《西游記》之中的“馬三保”“馬三寶”混用,“秦叔?!薄扒厥鍖殹被煊?,屬于“一人兩變”,與“多變”的思想也吻合。今流行版《西游記》“統(tǒng)一標準”“規(guī)范使用”,恰恰是不知道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之“良苦用心”“別有用意”,即“變化”之中藏有“保國”之“真”思想,其真可謂“經(jīng)典永恒”“傳之萬古而不朽”。
今流行版小說《西游記》“謬傳天下”,又將第十一回的“又見那先君父王、劉先兄弟爭嚷”錯成“又見那先君父王與先兄弟爭嚷”。究其原因是并不知道《西游記》中有“藏名”“藏事”“藏謎”之“詩、詞、詞賦和文”。這里“劉先兄弟”之中的“劉”是“被殺”之委婉表述,屬于《西游記》“藏事藏謎文”之范疇。
“華陽洞天主人校,閩書林楊閩齋梓”《鼎鐫京本全像西游記》“又見那先君父王、劉先兄弟爭嚷”(今流行版小說《西游記》誤作“又見那先君父王與先兄弟爭嚷”)。
“華陽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新刻官板大字出像西游記》“又見那先君父王、劉先兄弟爭嚷”(今流行版小說《西游記》誤作“又見那先君父王與先兄弟爭嚷”)。
吾愛“大師”,更愛“真理”。
魯迅和胡適“吳承恩《西游記》”業(yè)已“轟然倒塌”,今“固守舊說”之“專家”“學者”已經(jīng)“逐漸減少”。
早在1933年,著名學者俞平伯先生即提出質(zhì)疑:“吳氏作《西游記》,根據(jù)《淮安府志》,志書上所謂《西游記》,是不是這個《西游記》呢?也難定?!?/p>
上世紀80年代,著名學者章培恒先生(復旦大學教授)綜合前人研究成果,進一步指出,在清初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的史部“輿地類”中,“吳承恩《西游記》”和“唐鶴征《南游記》三卷”“沈明臣《四明山游籍》一卷”并列在一起。由此來看,吳承恩的《西游記》應只是文人游記。至于百回本《西游記》中出現(xiàn)的方言,章培恒先生認為,大部分屬于吳語,而非淮安方言。以方言佐證《西游記》作者是淮安人吳承恩的說法,也難以成立。
魯迅先生和胡適先生“吳承恩‘著’《西游記》”的一條“孤證”被批駁之后,1997年2月著名學者張錦池先生《西游記考論》一書率先認定“《西游記》作者不是吳承恩,而是‘華陽洞天主人’”:“說‘五四’以來定吳承恩為《西游記》作者,是據(jù)魯迅先生的一家之言。”“說今見外證材料不能證明世德堂本為吳承恩作,此書最后改定者是華陽洞天主人。”
1997年3月著名學者李安綱先生《為什么說吳承恩不是〈西游記〉作者》也指出:“總之,由吳承恩其人、其文和前人誤解的事實,可以證明,吳承恩絕對不是《西游記》小說的作者。”
其時,論斷“《西游記》小說的作者不是吳承恩”者,還有學者楊秉祺、陳君謀、金有景、劉勇強、黃永年、黃霖、孫國中、胡義成、張靜二、張易克、陳敦甫、陳志濱等先生。
2000年7月著名學者沈承慶先生在前人論證基礎上,于學術上又有重大“發(fā)現(xiàn)”,其論著《話說吳承恩一一<西游記>作者問題揭秘》一書中又“發(fā)現(xiàn)”了《西游記》九十五回有“李春芳藏名詩”,即該詩第四、六、七句暗含“春芳長者留跡”之語,證明《西游記》作者“華陽洞天主人”就是李春芳。一時“文壇震動”,“天下側(cè)目”。
2008年10月,學者郭健先生《胡適〈西游記考證〉的失誤及其影響》(《西南民族大學學報》):“從這一記載來看,吳承恩所著的《西游記》應該是一部山水游記而非小說。李安綱先生則遍考吳承恩的生平事跡,確證《西游記》作者不可能是吳承恩。而今,《西游記》作者是吳承恩的說法已不占主流,甚至成為‘被翻過的一頁’?!?/p>
今之文壇學界“因循守舊”“不求甚解”“將錯就錯”之風氣依舊“彌漫盛行”,故百年之間《西游記》學術研究往往是“唯唯諾諾”“隔靴搔癢”“無的放矢”而“逡巡徘徊”。
其六,“一對南瓜”影射“建成和元吉死難”。“南”為“難”之“諧音藏事”,即藏“建成和元吉”“被殺”之“死難”。
是非功過,任人評說。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前后呼應,留待“知音”。“又見那先君父王、劉先兄弟爭嚷”與“只見那街旁邊有先主李淵,先兄建成,故弟元吉”相呼應,即“劉先兄弟”就是“先兄建成,故弟元吉”。兄弟爭位,則“劉”字即隱晦“被殺”之意。
前朝“禁忌話題”,由“大唐”越“大宋”歷“大元”徑“大明”,“李世民玄武門殺兄弟做皇帝”仍然是“大明”“當朝”之“禁忌話題”,即“玄武門事件”和“靖難之役”可謂“輪回”“滔滔”(見《西游記》“僧尼道俗,走獸飛禽,魑魅魍魎,滔滔都奔走那輪回之下”)?!?/span>僧尼道俗”之“僧”,即影射洪武大帝朱元璋,其先前曾有過“為僧”的經(jīng)歷。“靖難之役”后,朱元璋之長孫建文皇帝朱允炆亦“化僧逃難”,亦可謂“輪回”“滔滔”。
故“一對南瓜”影射“建成和元吉死難”,諷喻兄弟當友愛,手足不當殘。故華陽洞天主人校《西游記》隱藏的觀點可謂極深。
“清官”留名,經(jīng)國大業(yè)。
《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以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為原型(見前第25篇)。其住在花果山水簾洞,影射李春芳是江蘇句容茅山人,祖上世代是清廉之人,自己是“清廉宰相”(見前第33篇)。“官封弼馬”影射李春芳是官家(皇帝)親封的屬馬的輔弼大臣(首輔)(見前第26篇)。殺“混世魔王”和“六賊”,影射鏟除貪贓和奸佞,又影射擊敗北方搶奪中華(見前第43篇)。“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影射“剿滅東洋倭寇,四海升平”(見前第32篇、第57篇)。
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西游記》是“太平宰相”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經(jīng)國大業(yè)”之巨作。(見前第75篇)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段饔斡洝分杏写笏枷?、大智慧、大布局、大手筆、大技法的,是“太平首輔”李春芳“宰相胸襟”之體現(xiàn),也是“清廉狀元”李春芳“儒釋道登峰造極”之寫照。據(jù)此可見,華陽洞天主人絕對不是吳承恩,從《西游記》的核心、主旨、目的、手法等方面來看,《西游記》第一核心就是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自證清廉”,主旨就是儒釋道三教共修“至仁至善”之大道,目的就是剿滅倭寇、斗殺奸惡、鞏固疆海、復興中華,行文中運用藏名、影射、諷喻、預言、前后關聯(lián)、呼應等手法。華陽洞天主人足踏“儒釋道”三教,是狀元宰相、是斗戰(zhàn)勝佛、是華陽洞天主人。故《西游記》作者“華陽洞天主人”也不是道教的丘處機或閻希言等道門之人,他就是“句容籍”狀元首輔李春芳。(見前第50篇)
其七,劉全“棄了家緣,撇了兒女,情愿以死進瓜”以“張觀救弟赴死合葬義壟”諷喻兄弟友愛。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段饔斡洝分械摹熬淙菰亍北姸啵瞬赜?/span>“長城村”“澗南村”“句容鄉(xiāng)”“句容張廟人祠山張大帝”“上帝之甥——勅封祠山靈惠大帝”之句容元素,還藏有“張觀進獻并蒂嘉瓜”“張觀救弟赴死合葬義壟”之句容元素。
清廉宰相,狀元文壇。
劉全“頭頂一對南瓜見唐王”,“以唐喻明”,影射“洪武祖鄉(xiāng)句容張觀敬獻并蒂西瓜”“西域三十六國同心來朝入貢”之故事。而劉全“棄了家緣,撇了兒女,情愿以死進瓜”影射“句容人張觀救弟赴死合葬義壟”之故事,諷喻兄弟友愛。
藏功藏德,傳忠傳義。
“句容人張觀救弟赴死合葬義壟”之“悲壯故事”,見《乾隆句容縣志》(卷九·孝友):
張觀,字國賓。坊郭人。弟謙。洪武中,邑人有與謙同姓名者,坐事自經(jīng)。有司誣執(zhí)系獄。觀上訴,不白。俱論死罪。謙臨刑曰:“我被誣,命也,奈何及兄?”觀正色曰:“鄰里有急,尚且赴救,兄拯弟,冤死何憾焉?”觀者莫不灑泣,親鄰義而哀之,合葬于邑南。名義壟。
“兄弟孝義”“張觀和張謙合葬義壟”之事跡,又見《乾隆句容縣志》(卷四·冢墓):
明義士張觀墓:在縣南三里許南橋義隴。兄弟同穴。
其八,“閻王有東瓜、西瓜”與“勢鎮(zhèn)汪洋”“飛東洋”“兩界山”呼應,影射“東西之地皆歸我中華閻王老子所管轄”。即“東”影射東洋大海,“西”影射“西域”“兩界山”?!伴愅跎倌瞎稀迸c“南海觀音”“汪洋海遠”呼應。
“東瓜、西瓜”見《西游記》第十回:
十王出在森羅寶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太宗謙下,不敢前行。十王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太宗道:“朕得罪麾下,豈敢論陰陽人鬼之道?”遜之不已。太宗前行,徑入森羅殿上,與十王禮畢,分賓主坐定。約有片時,秦廣王拱手而進言曰:“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而反殺之,何也?”太宗道:“朕曾夜夢老龍求救,實是允他無事,不期他犯罪當刑,該我那人曹官魏征處斬。朕宣魏征在殿著棋,不知他一夢而斬。這是那人曹官出沒神機,又是那龍王犯罪當死,豈是朕之過也?”十王聞言,伏禮道:“自那龍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該遭殺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辯,定要陛下來此三曹對案,是我等將他送入輪藏,轉(zhuǎn)生去了。今又有勞陛下降臨,望乞恕我催促之罪。”言畢,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來,看陛下陽壽天祿該有幾何?”崔判官急轉(zhuǎn)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先逐一檢閱,只見南贍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上添了兩畫,卻將簿子呈上。十王從頭看時,見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閻王驚問:“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遍愅醯溃骸氨菹聦捫奈饝],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碧诼勓裕矸Q謝。十閻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還魂。太宗出森羅殿,又起手問十王道:“朕宮中老少安否如何?”十王道:“俱安,但恐御妹壽似不永。”太宗又再拜啟謝:“朕回陽世,無物可酬謝,惟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處頗有東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道:“朕回去即送來,即送來?!睆拇怂煜嘁径鴦e。
《西游記》縱橫捭闔,伏筆萬里。“閻王有東瓜、西瓜”與“勢鎮(zhèn)汪洋”“飛東洋”“兩界山”暗中相呼應。即“閻王有東瓜”與“勢鎮(zhèn)汪洋”“飛東洋”相呼應,“閻王有西瓜”與“兩界山”相呼應。
“閻王少南瓜”與“南海觀音”“汪洋海遠”呼應,影射南海雖遠,觀音菩薩不棄,“凈瓶”之東海南?!袄遂o風平”。
“飛東洋”“(寶瓶)撒大惡”與“勢鎮(zhèn)汪洋”呼應,影射觀音“凈瓶”之東海“浪靜風平”。“寶瓶”影射“保平安”。(參見前第99篇)
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間,東南沿海一帶倭寇猖獗,大明朝元氣大傷,后在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等著名抗倭英雄指揮領導下,大體上肅清了東海、南海之倭寇。隆慶后期和萬歷前期,倭寇又零星出現(xiàn),故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開篇則提倡“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保从吧洹皷|海不安寧,天下就不太平”和“剿滅東洋倭寇,四海升平”,且東海和南海皆是中華神州祖宗之地(海),故“祖宗之地不可丟”,要興盛中華,安定四海。(參見前第72篇)
在隆慶元年正月辛未,“加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李春芳少保”,隆慶二年正月辛亥朔,“加兼太子太師建極殿大學士食正一品俸”,是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是隆慶朝的“太平宰相”,而隆慶皇帝正是“太平皇帝”。
大明首輔李春芳致仕之際,隆慶帝頒賜詔書中有“發(fā)英華于著述,俾國人皆有所矜式,而天下系以為重輕”一句。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既然著述(校定)《西游記》,那么書里面“天下系以為重輕”的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在《西游記》開篇的“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币痪渲屑从梵w現(xiàn)。
《西游記》前部分(第一、七、九回)中多次談論宰相,有影射大明首輔李春芳“因讒解綬”隱居句容茅山“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意。自古“宰相肚里能撐船”,故宰相李春芳猶能“天下系以為重輕”,故“家事”之外的“國事”“天下事”自然不敢忘。明朝嘉靖一朝倭寇最為猖獗,雖大體剿滅,但國家元氣大傷。隆慶(《明實錄》稱“太平皇帝”)一朝大體“太平”。隆慶之末,萬歷前期,此時倭寇“死灰復燃”又有零星出現(xiàn),故“太平宰相”李春芳開篇即點明“倭寇”務必剿滅殆盡,四海升平國家方能繁榮昌盛(《明穆宗實錄》“隆慶三年五月”“寬海禁”)。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對“萬歷皇帝”也是“寄予厚望”的,“今喜明君降寶堂”即為預言“萬歷皇帝”將來也會成為“一代明君”,褒贊之情溢于言表。
《西游記》中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對“三太子”是寄予厚望的,從《西游記》九十五回“李春芳藏名詩”“今喜明君降寶堂”一句來看,其時首輔張居正已經(jīng)去世,萬歷皇帝這個“麒麟子”剛剛親政,則《西游記》定稿于萬歷皇帝親政之后,李春芳去世之前?!懊骶币辉~可謂一語雙關,預言此“麒麟子”將為大明一代“賢明之君”,我在拙作《句曲詩綜》(2020年5月版)一書中對此注釋有:
明君:大明朝開明君主。李春芳曾任太子太師,此時太子已經(jīng)繼位大統(tǒng)。此處暗指大明萬歷皇帝登基, 預言其將成為一代明君。
《西游記》之中的“麒麟子”哪吒是“三太子”,影射萬歷皇帝曾經(jīng)是“三太子”。哪吒三太子“三朝下?!薄白阶◎札堃榻睢庇吧渲腥A神州“繼任者”具有剿滅“倭寇”的基因。(參見前第71篇、第81篇)
“三朝下?!薄白阶◎札堃榻睢庇吧淠倪浮叭印笔侵腥A“真龍?zhí)熳印?,“天生”就有“勢?zhèn)汪洋”的本領?!皷|洋倭寇”在嘉靖朝后期剿滅殆盡,“倭寇”只要“興風作浪”,最終結(jié)局只有被“捉住”“抽筋”的命運,故中華神州“繼任者”“天生”就具有剿滅“倭寇”的基因。
“勢鎮(zhèn)汪洋”同時預言華夏子孫要世代提防“東洋”“倭寇”再犯我“中華神州”。故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段饔斡洝肥怯小俺綍r空”“遠見卓識”之大格局的,即為中華謀千秋萬載之“太平盛世”。從明朝“倭寇”到近代“日寇”之綿綿不絕“荼毒”中華來看,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之“勢鎮(zhèn)汪洋”似猶在耳際。中華民族是偉大的優(yōu)秀民族,和平仁善?!段饔斡洝烽_篇“勢鎮(zhèn)汪洋”隱蔽的觀點極深,蒙蔽了后世許多知名專家學者,李春芳對“倭寇”是恨之入骨的(李春芳《句容筑城記》有:“倭寇擾吳越,狙詐百出”),當為中華后繼者之“告誡”,即中華神州“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但“世世代代”對“倭寇”卻不得不防,要“斗”而“勝”之。
“勢鎮(zhèn)汪洋”影射剿滅倭寇確保東洋太平和南海太平,“水簾洞”影射李氏家族世代清廉,“兩界山”影射復興中華和固守漢唐祖地“天山山脈和阿爾泰山山脈”,“殺混世魔王”影射李春芳不畏強暴鏟除貪贓奸惡和防范北方,美猴王變“松”樹影射李春芳遭受“誣陷”仍然堅貞不屈,故李春芳后世子孫對《西游記》作者“華陽洞天主人”應該是“諱莫如深”的,既是李氏家族“低調(diào)”“淡泊名利”之體現(xiàn),也是李氏家族“自我保護”之需要,后世“知音”一旦揭開《西游記》隱藏之“秘密”,或許“輪回”“五百年”后的李氏后人猶會遭人“嫉妒”和“忌恨”。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開篇第一首詞賦《(花果山)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肪驼劦交ü绞恰岸刺旄5亍?,是“真?zhèn)€好山”。而這首詞賦的主旨就是“洞天福地”花果山“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海”。數(shù)百年文人讀到此句,往往就是“一掠而過”,更不知道其中的“文學滋味”?!段饔斡洝非昂蠓P呼應,“汪洋”即首先指“東洋”,見《西游記》第三回“花果山水簾洞鐵板橋下,水通東海龍宮”“(花果山孫悟空)是東海老龍王的緊鄰”。
為什么要“鎮(zhèn)”“東洋”呢?
《西游記》談的就是“降妖除魔”,暗含“東洋”有“妖”,所以《西游記》開篇就點明要“鎮(zhèn)”“東洋之妖”。
“東洋之妖”是什么“妖”呢?
聯(lián)系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是嘉靖朝狀元、禮部尚書,又是隆慶朝的吏部尚書和“首輔”,且《明實錄》稱其為“太平宰相”。既然“東洋之妖”“犯我中華”“擾我中華”而讓中華“不能太平”,那么身為“太平宰相”的李春芳對剿滅“嘉靖朝之倭寇”是“親歷其事”“深入了解”的。
“東洋之妖”“倭寇之亂”在嘉靖朝后期被“剿滅殆盡”,將來會不會再“死灰復燃”,再“犯我中華”?
“三朝元老”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孫悟空)“火眼金睛”,《西游記》開篇第一首詞賦《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肪褪歉嬲]后世子孫要“世代提防”“東洋之妖”再“犯我中華”,即“勢”有“世”之謂,“勢鎮(zhèn)”有“世鎮(zhèn)”之謂,故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本褪穷A言“東洋之妖”“日本倭寇”將來還一定會“再犯中華”,故中華神州子孫后代“不可不防”“東洋之妖”“再犯中華”。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邏輯嚴密。
“東洋之妖”“倭寇之亂”已經(jīng)平定,但是觀音菩薩還是不放心“東洋”,所以自己還是要“再去東洋看看”。自己去的時候,還帶上了“一個飛東洋,游普世,感恩行孝,王毛紅嘴白鸚歌”。
為什么要帶上“白鸚歌”呢?
盤中暗謎,留待“知音”。
“白鸚歌”影射隆慶皇帝的“結(jié)發(fā)夫妻”李皇后所生之“大太子”,其“感恩行孝”故有“報國孝心”,所以自然要“自告奮勇”跟著觀音菩薩一起去東洋看看“倭寇”是不是再“作妖”了。故此《西游記》中的“唐僧”有隆慶皇帝之影射;隆慶皇帝的陳皇后和宮女太后李彩鳳在隆慶皇帝去世(上西天)之后“力挽狂瀾”,故有“彩鳳雙鳴”之影射;托塔天王李靖的“金吒太子”“木叉太子”“哪吒太子”有隆慶皇帝的“三個太子”之影射;而“白鸚歌”又自然牽扯出隆慶皇帝的“結(jié)發(fā)夫妻”李皇后所生之“大太子”憲懷太子翊釴。
由此可見,《西游記》含而不露,深藏“玄機”。
既然到東洋“查看妖氛(倭寇)”,那么有何“武器”可以“鎮(zhèn)”“東洋之妖”呢?
《西游記》中“南海觀音”的“凈瓶”可以使南?!袄遂o風平”,而觀音的“寶瓶”到了“東洋”,自然也有“保太平”即“保華夏太平”之意。即觀音之“瓶”有(保我中華)“(太)平”之影射。而“活觀音”“居南?!庇吧洹皩m女太后”李彩鳳是“茅山菩薩”“觀音轉(zhuǎn)世”“坐鎮(zhèn)南海”(見前第85篇),故觀音菩薩之“瓶”出“花果山”,即“寶瓶”“凈瓶”出自“仙都”“福地”句容茅山。這與句容茅山“萬壽臺”之“四海同春”“寶葫蘆”等也是吻合的。
故《西游記》中的“閻王有東瓜”與“勢鎮(zhèn)汪洋”“飛東洋”暗中有關聯(lián),“閻王有西瓜”與“兩界山”相呼應,藏有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縝密高超之技法,即“閻王有東瓜西瓜”影射東洋大海和兩界山等地皆為祖宗之地,要世代提防倭寇再犯我中華,要用“凈瓶”“金箍棒”“斬妖劍”等堅決消滅之,不要讓中華生靈再遭倭寇荼毒,要天下太平?!伴愅跻铺谒湍瞎稀迸c“南海觀音”“汪洋海遠”呼應,諷喻“南海雖遠不棄”“祖宗之地絕不可丟”。
狀元宰相,百世馨香。
句容流芳,盛世其昌。
我在拙作《光緒續(xù)纂句容縣志校注·后記》(2018年10月18 日)載:
句曲文明,傾動天下。今值句容文化詵詵未艾之際,拙作典數(shù)根源拋磚引玉,誠能一引四方大雅君子同聲相應,共襄我中華福地數(shù)千年文明不朽之盛舉,此又豈詩禮之邦風雅句容之獨獨幸事!
句容流芳,百世馨香。嘉言孔彰,盛世其昌。
據(jù)此,《西游記》第十一回“唐太宗、朱太尉奔走輪回之下”之“太”呼應,影射“明太祖武定天下,比肩唐太宗”;劉全“頭頂一對南瓜見唐王”影射“洪武祖鄉(xiāng)句容張觀敬獻并蒂西瓜”“西域三十六國同心來朝入貢”;“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影射“萬國來朝天可汗”?!氨甲摺卑澝魈妗熬喸齑竺鲝团d中華”;“恩德洪”“宇宙寬洪”呼應;“劉全”“劉先”“枉死城”影射“玄武門當留全兄弟”;“頭頂一對南瓜”影射“建成和元吉死難”;劉全“棄了家緣,撇了兒女,情愿以死進瓜”以“張觀救弟赴死合葬義壟”諷喻兄弟友愛;“閻王有東瓜西瓜”與“勢鎮(zhèn)汪洋”“飛東洋”“兩界山”呼應。
綜前所述,則今流行本小說《西游記》作者所署之名“華陽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狀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吳承恩其人。
“料應必遇知音者,說破源流萬法通!”
高山流水,或有“知音”。“太平宰相”李春芳“清廉仁善”“忠貞愛國”“斗戰(zhàn)奸惡”“復興中華”之精神自當傳承后世。今國家昌盛,各民族團結(jié),文化繁榮,英才燁燁,學術爭鳴,盛況空前,拙作拋磚引玉,誠待四海博學之“知音”定讞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