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句容狀元李春芳探秘
▓ 李洪文
一百一十一
《西游記》第二十四回“萬壽山”與“與世同君”“地仙之祖”呼應(yīng),影射“萬壽帝君”“明世宗”;“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影射“二龍不相見”“朱載坖是嘉靖皇帝之香火傳人”;“上清天上彌羅宮”影射明世宗是“太上大羅天仙總掌”
——“與世同君”之“世”與“勢鎮(zhèn)汪洋”之“勢”呼應(yīng),暗頌明世宗滅倭寇萬世流芳;“萬壽山彌羅宮”與句容茅山“萬壽臺”呼應(yīng),影射明世宗“萬壽宮”和花果山“鎮(zhèn)倭之臺”;“五百年前”影射“前朝”故事;“之祖”影射世宗封生父“興獻(xiàn)王”為“大帝”“進(jìn)太廟”
“萬壽帝君”,“大羅總掌”。
“萬壽之臺”,“世鎮(zhèn)汪洋”。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是有大格局、大思想、大技法、大寓意的,百年間“蒙蔽”了很多專家學(xué)者。
“藏名藏謎”,“料遇知音”。
“萬壽山”“與世同君”等見《西游記》第二十四回:
卻說這座山名喚萬壽山,山中有一座觀,名喚五莊觀,觀里有一尊仙,道號鎮(zhèn)元子,混名與世同君。那觀里出一般異寶,乃是混沌初分,鴻蒙始判,天地未開之際,產(chǎn)成這夥靈根。蓋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賀洲五莊觀出此,喚名草還丹,又名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jié)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似這萬年,只結(jié)得三十個果子。果子的模樣,就如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備。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了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當(dāng)日鎮(zhèn)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簡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大仙門下出的散仙,也不計其數(shù),見如今還有四十八個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當(dāng)日帶領(lǐng)四十六個上界去聽講,留下兩個絕小的看家,一個喚做清風(fēng),一個喚做明月。清風(fēng)只有一千三百二十歲,明月才交一千二百歲。鎮(zhèn)元子吩咐二童道:“不可違了大天尊的簡帖,要往彌羅宮聽講,你兩個在家仔細(xì)。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jīng)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quán)表舊日之情?!倍溃骸皫煾傅墓嗜耸钦l?望說與弟子,好接待?!贝笙傻溃骸八菛|土大唐駕下的圣僧,道號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經(jīng)的和尚?!倍Φ溃骸翱鬃釉疲啦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么與那和尚做甚相識!”大仙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蟬子轉(zhuǎn)生,西方圣老如來佛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p>
二仙童聞言,謹(jǐn)遵師命。那大仙臨行,又叮嚀囑咐道:“我那果子有數(shù),只許與他兩個,不得多費(fèi)?!鼻屣L(fēng)道:“開園時,大眾共吃了兩個,還有二十八個在樹,不敢多費(fèi)?!贝笙傻溃骸疤迫仉m是故人,須要防備他手下人羅唣,不可驚動他知?!倍I(lǐng)命訖,那大仙承眾徒弟飛升,徑朝天界。
卻說唐僧四眾在山游玩,忽抬頭見那:松篁一簇,樓閣數(shù)層。唐僧道:“悟空,你看那里是知什么去處?”行者看了道:“那所在,不是觀宇,定是寺院。我們走動些,到那廂方知端的?!辈灰粫r,來于門首觀看,見那——松坡冷淡,竹徑清幽。往來白鶴送浮云,上下猿猴時獻(xiàn)果。那門前池寬樹影長,石裂苔花破。宮殿森羅紫極高,樓臺縹緲丹霞墮。真?zhèn)€是福地靈區(qū),蓬萊云洞。清虛人事少,寂靜道心生。青鳥每傳王母信,紫鸞常寄老君經(jīng)??床槐M那巍巍道德之風(fēng),果然漠漠神仙之宅。 三藏離鞍下馬,又見那山門左邊有一通碑,碑上有十個大字,乃是“萬壽山福地,五莊觀洞天”。長老道:“徒弟,真?zhèn)€是一座觀宇?!鄙成溃骸皫煾?,觀此景鮮明,觀里必有好人居祝我們進(jìn)去看看,若行滿東回,此間也是一景?!毙姓叩溃骸罢f得好?!彼於家积R進(jìn)去,又見那二門上有一對春聯(lián):“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行者笑道:“這道士說大話唬人。我老孫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在那太上老君門首,也不曾見有此話說?!卑私涞溃骸扒夷芩?,進(jìn)去進(jìn)去,或者這道士有些德行,未可知也。”
及至二層門里,只見那里面急急忙忙,走出兩個小童兒來??此跎虬纭乔迳袼蓊侞?,頂結(jié)丫髻短發(fā)戟。道服自然襟繞霧,羽衣偏是袖飄風(fēng)。環(huán)絳緊束龍頭結(jié),芒履輕纏蠶口絨。豐采異常非俗輩,正是那清風(fēng)明月二仙童。 那童子控背躬身,出來迎接道:“老師父,失迎,請坐?!遍L老歡喜,遂與二童子上了正殿觀看。
原來是向南的五間大殿,都是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那仙童推開格子,請?zhí)粕氲?,只見那壁中間掛著五彩裝成的“天地”二大字,設(shè)一張朱紅雕漆的香幾,幾上有一副黃金爐瓶,爐邊有方便整香。
唐僧上前,以左手拈香注爐,三匝禮拜,拜畢回頭道:“仙童,你五莊觀真是西方仙界,何不供養(yǎng)三清、四帝、羅天諸宰,只將天地二字侍奉香火?”童子笑道:“不瞞老師說,這兩個字,上頭的,禮上還當(dāng);下邊的,還受不得我們的香火。是家?guī)煾刚~佞出來的。”三藏道:“何為諂佞?”童子道:“三清是家?guī)煹呐笥眩牡凼羌規(guī)煹墓嗜?,九曜是家?guī)煹耐磔叄绞羌規(guī)煹南沦e?!蹦切姓呗勓?,就笑得打跌。八戒道:“哥啊,你笑怎的?”行者道:“只講老孫會搗鬼,原來這道童會捆風(fēng)!”三藏道:“令師何在?”童子道:“家?guī)熢继熳鸾岛喺埖缴锨逄鞆浟_宮聽講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行者聞言,忍不住喝了一聲道:“這個臊道童!人也不認(rèn)得,你在那個面前搗鬼,扯什么空心架子!那彌羅宮有誰是太乙天仙?請你這潑牛蹄子去講什么!”三藏見他發(fā)怒,恐怕那童子回言,斗起禍來,便道:“悟空,且休爭競,我們既進(jìn)來就出去,顯得沒了方情。常言道,鷺鷥不吃鷺鷥?nèi)狻K麕熂仁遣辉?,攪擾他做甚?你去山門前放馬,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糧,借他鍋灶,做頓飯吃,待臨行,送他幾文柴錢便罷了。各依執(zhí)事,讓我在此歇息歇息,飯畢就行?!彼斯饕缊?zhí)事而去。
那明月、清風(fēng),暗自夸稱不盡道:“好和尚!真?zhèn)€是西方愛圣臨凡,真元不昧。師父命我們接待唐僧,將人參果與他吃,以表故舊之情,又教防著他手下人羅唣。果然那三個嘴臉兇頑,性情粗糙,幸得就把他們調(diào)開了。若在邊前,卻不與他人參果見面?!鼻屣L(fēng)道:“兄弟,還不知那和尚可是師父的故人,問他一問看,莫要錯了。”二童子又上前道:“啟問老師可是大唐往西天取經(jīng)的唐三藏?”長老回禮道:“貧僧就是,仙童為何知我賤名?”童子道:“我?guī)熍R行,曾吩咐教弟子遠(yuǎn)接。不期車駕來促,有失迎迓。老師請坐,待弟子辦茶來奉?!比氐溃骸安桓?。”那明月急轉(zhuǎn)本房,取一杯香茶,獻(xiàn)與長老。茶畢,清風(fēng)道:“兄弟,不可違了師命,我和你去取果子來?!?/p>
二童別了三藏,同到房中,一個拿了金擊子,一個拿了丹盤,又多將絲帕墊著盤底,徑到人參園內(nèi)。那清風(fēng)爬上樹去,使金擊子敲果。明月在樹下,以丹盤等接。須臾敲下兩個果來,接在盤中,徑至前殿奉獻(xiàn)道:“唐師父,我五莊觀土僻山荒,無物可奉,土儀素果二枚,權(quán)為解渴?!蹦情L老見了,戰(zhàn)戰(zhàn)兢兢,遠(yuǎn)離三尺道:“善哉,善哉!今歲倒也年豐時稔,怎么這觀里作荒吃人?這個是三朝未滿的孩童,如何與我解渴?”清風(fēng)暗道:“這和尚在那口舌場中,是非海里,弄得眼肉胎凡,不識我仙家異寶。”明月上前道:“老師,此物叫做人參果,吃一個兒不妨?!比氐溃骸昂f!胡說!他那父母懷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來當(dāng)果子?”清風(fēng)道:“實(shí)是樹上結(jié)的?!遍L老道:“亂談!亂談!樹上又會結(jié)出人來?拿過去,不當(dāng)人子!”
那兩個童兒,見千推萬阻不吃,只得拿著盤子,轉(zhuǎn)回本房。那果子卻也蹺蹊,久放不得,若放多時即僵了,不中吃。二人到于房中,一家一個,坐在床邊上,只情吃起。
噫!原來有這般事哩!他那道房,與那廚房緊緊的間壁,這邊悄悄的言語,那邊即便聽見。八戒正在廚房里做飯,先前聽見說取金擊子,拿丹盤,他已在心;又聽見他說唐僧不認(rèn)得是人參果,即拿在房里自吃,口里忍不住流涎道:“怎得一個兒嘗新!”自家身子又狼底,不能彀得動,只等行者來,與他計較。他在那鍋門前,更無心燒火,不時的伸頭探腦,出來觀看。不多時,見行者牽將馬來,拴在槐樹上,徑往后走,那呆子用手亂招道:“這里來!這里來!”行者轉(zhuǎn)身到于廚房門首道:“呆子,你嚷甚的?想是飯不彀吃,且讓老和尚吃飽,我們前邊大人家,再化吃去罷?!卑私涞溃骸澳氵M(jìn)來,不是飯少。這觀里有一件寶貝,你可曉得?”行者道:“什么寶貝?”八戒笑道:“說與你,你不曾見;拿與你,你不認(rèn)得?!毙姓叩溃骸斑@呆子笑話我老孫。老孫五百年前,因訪仙道時,也曾云游在海角天涯,那般兒不曾見?”八戒道:“哥啊,人參果你曾見么?”行者驚道:“這個真不曾見。但只常聞得人說,人參果乃是草還丹,人吃了極能延壽。如今那里有得?”八戒道:“他這里有。
那童子拿兩個與師父吃,那老和尚不認(rèn)得,道是三朝未滿的孩兒,不曾敢吃。那童子老大憊懶,師父既不吃,便該讓我們,他就瞞著我們,才自在這隔壁房里,一家一個,啯麻啯麻的吃了出去,就急得我口里水泱。怎么得一個兒嘗新?我想你有些溜撒,去他那園子里偷幾個來嘗嘗,如何?”行者道:“這個容易,老孫去手到擒來?!奔背樯?,往前就走,八戒一把扯住道:“哥啊,我聽得他在這房里說,要拿什么金擊子去打哩。須是干得停當(dāng),不可走露風(fēng)聲?!毙姓叩溃骸拔視缘?,我曉得。”
那大圣使一個隱身法,閃進(jìn)道房看時,原來那兩個道童,吃了果子,上殿與唐僧說話,不在房里。行者四下里觀看,看有什么金擊子,但只見窗欞上掛著一條赤金,有二尺長短,有指頭粗細(xì);底下是一個蒜疙疸的頭子;上邊有眼,系著一根綠絨繩兒。他道:“想必就是此物叫做金擊子。”他卻取下來,出了道房,徑入后邊去,推開兩扇門,抬頭觀看,呀!卻是一座花園!但見——知朱欄寶檻,曲砌峰山。奇花與麗日爭妍,翠竹共青天斗碧。流杯亭外,一彎綠柳似拖煙;賞月臺前,數(shù)簇喬松如潑靛。紅拂拂,錦巢榴;綠依依,繡墩草。青茸茸,碧砂蘭;攸蕩蕩,臨溪水。丹桂映金井梧桐,錦槐傍朱欄玉砌。有或紅或白千葉桃,有或香或黃九秋菊。荼褵架,映著牡丹亭;木槿臺,相連芍藥圃??床槐M傲霜君子竹,欺雪大夫松。更有那鶴莊鹿宅,方沼圓池;泉流碎玉,地萼堆金。朔風(fēng)觸綻梅花白,春來點(diǎn)破海棠紅。誠所謂人間第一仙景,西方魁首花叢。那行者觀看不盡,又見一層門,推開看處,卻是一座菜園——布種四時蔬菜,菠芹莙荙姜苔。筍褷瓜瓠茭白,蔥蒜芫荽韭薤。窩蕖童蒿苦珣,葫蘆茄子須栽。蔓菁蘿卜羊頭埋,紅莧青菘紫芥。行者笑道:“他也是個自種自吃的道士?!弊哌^菜園,又見一層門。推開看處,呀!只見那正中間有根大樹,真?zhèn)€是青枝馥郁,綠葉陰森,那葉兒卻似芭蕉模樣,直上去有千尺余高,根下有七八丈圍圓。那行者倚在樹下往上一看,只見向南的枝上,露出一個人參果,真?zhèn)€象孩兒一般。原來尾間上是個扢蒂,看他墜在枝頭,手腳亂動,點(diǎn)頭幌腦,風(fēng)過處似乎有聲。行者歡喜不盡,暗自夸稱道:“好東西呀!果然罕見,果然罕見!”他倚著樹,颼的一聲,攛將上去。
《西游記》第二十四回“萬壽山”與“與世同君”“地仙之祖”呼應(yīng),影射“萬壽帝君”“明世宗”;“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影射“二龍不相見”“朱載坖是嘉靖皇帝之香火傳人”;“上清天上彌羅宮”影射明世宗是“太上大羅天仙總掌”?!芭c世同君”之“世”與“勢鎮(zhèn)汪洋”之“勢”呼應(yīng),暗頌明世宗滅倭寇萬世流芳;“萬壽山彌羅宮”與句容茅山“萬壽臺”呼應(yīng),影射明世宗“萬壽宮”和花果山“鎮(zhèn)倭之臺”;“五百年前”影射“前朝”故事;“之祖”影射明世宗封生父“興獻(xiàn)王”為“大帝”。
作者出席2022年鎮(zhèn)江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五屆一次會員大會。
為什么這樣說呢?
其一,《西游記》第二十四回“萬壽山”與“與世同君”“地仙之祖”呼應(yīng),影射“明世宗”是“萬壽帝君”?!叭f壽”與“仙”呼應(yīng)。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藏名藏事藏謎手法靈活。不僅藏有李春芳的姓、名、原名、字、號、官職、祖、父、兄弟等信息,還藏有隆慶皇帝、萬歷皇帝、張居正和高拱等人的相關(guān)信息。
《西游記》第二十四回“萬壽山”與“與世同君”“鎮(zhèn)元子”“地仙之祖”等“聯(lián)翩”出現(xiàn),其實(shí)并非“偶然”,實(shí)為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之“別有用心”。
“萬壽山”藏有“萬壽帝君”之“萬壽”,“萬壽”與“仙”呼應(yīng)。且“與世同君”藏有“世君”,有“(明)世(宗)”“(國)君”之謂,則“世君”就是“帝君”之謂。
故“萬壽山”與“與世同君”呼應(yīng),藏有“萬壽帝君”的“萬壽”“君”之“密碼”“符號”。而“萬壽帝君”正是嘉靖皇帝其人之“道號”。
“萬壽帝君”就是嘉靖皇帝之“道號”,見《明史》“陶仲文”(卷三○七·列傳第一九五):
三十五年,上皇考道號為三天金闕無上玉堂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尊開真仁化大帝,皇妣號為三天金闕無上玉堂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母天后掌仙妙化元君,帝自號靈霄上清統(tǒng)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后加號九天弘教普濟(jì)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人元虛玄應(yīng)開化伏魔忠孝帝君。再號太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圣智昭靈統(tǒng)元證應(yīng)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明年,仲文有疾,乞還山,獻(xiàn)上歷年所賜蟒玉、金寶、法冠及白金萬兩。既錦,帝念之不置,遣錦衣官存問,命有司以時加禮,改其子尚寶少卿世恩為太常丞兼道錄司右演法,供事真人府。
故《西游記》第二十四回“與世同君”藏有“世”“君”,而“地仙之祖”以“祖”代“宗”,影射“(世)宗”,則“與世同君”和“地仙之祖”也是相互呼應(yīng)的,其即影射大明“世宗”皇帝。
其二,“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影射“(嘉靖和隆慶)二龍不相見”“朱載坖是嘉靖皇帝之香火傳人”。
“萬壽山”“與世同君”影射“明世宗皇帝”,唐僧影射“明穆宗皇帝”?!懊魇雷诨实邸迸c“明穆宗皇帝”本為“父子”之關(guān)系,然而“父子”只能在“蘭盆會上相識”,究其原因,其實(shí)就是影射嘉靖和隆慶“二王不相見”之故事。
嘉靖和隆慶“二龍不相見”之故事見《明史》“歐陽德”(卷二八三 列傳第一七一):
歐陽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舉鄉(xiāng)試。之贛州,從王守仁學(xué)。不應(yīng)會試者再。嘉靖二年策問陰詆守仁,德與魏良弼等直發(fā)師訓(xùn)無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龍津書院,聚生徒論學(xué)。入為刑部員外郎。六年詔簡朝士有學(xué)行者為翰林,乃改德編修。遷南京國子司業(yè),作講亭,進(jìn)諸生與四方學(xué)者論道其中。尋改南京尚寶卿。召為太仆少卿。以便養(yǎng),復(fù)改南京鴻臚卿。父憂,服闋,留養(yǎng)其母,與鄒守益、聶豹、羅洪先日講學(xué)。以薦起故官。累遷吏部左侍郎兼學(xué)士,掌詹事府。母憂歸,服未闋,即用為禮部尚書。喪畢之官,命直無逸殿。
時儲位久虛,帝惑陶仲文“二龍不相見”之說,諱言建儲,德懇請。會有詔,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儲貳不當(dāng)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諸王皆處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與太祖同,請從初制?!钡鄄辉S。德又言:“《會典》醮詞,主器則曰承宗,分藩則曰承家。今裕王當(dāng)何從?”帝不悅,曰:“既云王禮,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冊立耶?”德即具冊立儀上。帝滋不悅,然終諒其誠,婚亦竟不同日。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請用成化朝紀(jì)淑妃故事,不從。德遇事侃侃,裁制諸宗藩尤有執(zhí)?;虍?dāng)利害,眾相顧色戰(zhàn),德意氣自如。
嘉靖和隆慶“二龍不相見”之故事又見《明史》“陶仲文”(卷三○七·列傳第一九五):
帝益求長生,日夜禱祠,簡文武大臣及詞臣入直西苑,供奉青詞。四方奸人段朝用、龔可佩、藍(lán)道行、王金、胡大順、藍(lán)田玉之屬,咸以燒煉符咒熒惑天子,然不久皆敗,獨(dú)仲文恩寵日隆,久而不替,士大夫或緣以進(jìn)。又創(chuàng)二龍不相見之說,青宮虛位者二十年。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是有大格局、大思想、大技法、大寓意的。
嘉靖和隆慶“二王不相見,人以為薄于父子”又見《明史》“海瑞”(史卷二二六 列傳第一一四):
海瑞,字汝賢,瓊山人。舉鄉(xiāng)試。入都,即伏闕上平黎策,欲開道置縣,以靖鄉(xiāng)土。識者壯之。署南平教諭。御史詣學(xué)宮,屬吏咸伏謁,瑞獨(dú)長揖,曰:“臺謁當(dāng)以屬禮,此堂,師長教士地,不當(dāng)屈?!边w淳安知縣。布袍脫粟,令老仆藝蔬自給??偠胶趹棁L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宗憲子過淳安,怒驛吏,倒懸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過毋供張。今其行裝盛,必非胡公子?!卑l(fā)橐金數(shù)千,納之庫,馳告宗憲,宗憲無以罪。都御史鄢懋卿行部過,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車馬。懋卿恚甚。然素聞瑞名,為斂威去,而屬巡鹽御史袁淳論瑞及慈谿知縣霍與瑕。與瑕,尚書韜子,亦抗直不諂懋卿者也。時瑞已擢嘉興通判,坐謫興國州判官。久之,陸光祖為文選,擢瑞戶部主事。
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視朝,深居西苑,專意齋醮。督撫大吏爭上符瑞,禮官輒表賀。廷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后,無敢言時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獨(dú)上疏曰:
臣聞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其任至重。欲稱其任,亦惟以責(zé)寄臣工,使盡言而已。臣請披瀝肝膽,為陛下陳之。
昔漢文帝賢主也,賈誼猶痛哭流涕而言。非苛責(zé)也,以文帝性仁而近柔,雖有及民之美,將不免于怠廢,此誼所大慮也。陛下天資英斷,過漢文遠(yuǎn)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節(jié)用愛人,使天下貫朽粟陳,幾致刑措。陛下則銳精未久,妄念牽之而去,反剛明之質(zhì)而誤用之。至謂遐舉可得,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濫興土木,二十余年不視朝,法紀(jì)弛矣。數(shù)年推廣事例,名器濫矣。二王不相見,人以為薄于父子。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于君臣。樂西苑而不返,人以為薄于夫婦。
吏貪官橫,民不聊生,水旱無時,盜賊滋熾。陛下試思今日天下,為何如乎?
嘉靖和隆慶既然是“二龍不相見”,那么他們究竟見不見面呢?何時才見面呢?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 “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一句有明確的暗示:即嘉靖和隆慶并非“從不見面” ,“不見面”是出于對隆慶皇帝的“愛護(hù)”和“保護(hù)”;嘉靖和隆慶也有相見的時刻,即在“蘭盆會”上,在中元節(jié)祭祖之時,二人是“相見”的,且嘉靖皇帝已經(jīng)選定朱載坖(隆慶皇帝)為自己的“香火傳人”,而隆慶皇帝也守孝道,故“親手傳茶”“佛子敬我”體現(xiàn)了隆慶皇帝的“孝道”是被嘉靖皇帝所“肯定”和“贊許”的。
“蘭盆會”嘉靖皇帝和隆慶皇帝相見,究竟有沒有典籍記載之出處呢?
“節(jié)候朔望薦新以及忌日,俱于大內(nèi)瞻拜祭告,百官皆不得預(yù)列”等見載《萬歷野獲編》:
【奉先殿】奉先殿者,太祖所建,以奉先靈。凡節(jié)候朔望薦新以及忌日,俱于大內(nèi)瞻拜祭告,百官皆不得預(yù)列。循至列圣,追附先朝帝后,行禮如儀。又崇先殿,則世宗初建,以奉興獻(xiàn)帝,效奉先為之。其后進(jìn)稱宗,亦附于奉先殿,而崇先廢。
奉慈殿者,孝宗所建,以奉生母孝穆紀(jì)后,其后以祖母孝肅周后奉安其中。嘉靖中,又安祖母孝惠邵后于中。此天子所以報誕育之恩,若私祭然。至嘉靖二十九年而罷之。又穆宗登極,遷世宗元配孝潔陳后附廟,而徙孝烈方后于宏孝殿,故景云殿也。又奉生母孝恪杜后于神霄殿,而以上元配孝懿皇后附享其后。今上又遷三后主于奉先,而此二殿之祭,亦輟不舉。今歲時及忌日祭告如初者,唯奉先一殿耳。內(nèi)廷因目之為小太廟。
其三,“上清天上彌羅宮”影射明世宗是“太上大羅天仙總掌”。即“上清天上”影射“太上”,“彌羅”影射“大羅”。
“太上大羅天仙總掌”,見《明史》“陶仲文”(卷三〇七·列傳第一九五):
三十五年,上皇考道號為三天金闕無上玉堂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尊開真仁化大帝,皇妣號為三天金闕無上玉堂總仙法主玄元道德哲慧圣母天后掌仙妙化元君,帝自號靈霄上清統(tǒng)雷元陽妙一飛玄真君,后加號九天弘教普濟(jì)生靈掌陰陽功過大道思仁紫極仙翁一陽真人元虛玄應(yīng)開化伏魔忠孝帝君。再號太上大羅天仙紫極長生圣智昭靈統(tǒng)元證應(yīng)玉虛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境萬壽帝君。明年,仲文有疾,乞還山,獻(xiàn)上歷年所賜蟒玉、金寶、法冠及白金萬兩。既錦,帝念之不置,遣錦衣官存問,命有司以時加禮,改其子尚寶少卿世恩為太常丞兼道錄司右演法,供事真人府。
江蘇省道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茅山道教音樂”代表性傳承人、 茅山道教上清派七十八代傳人何春生道長書贈《句曲詩綜》之作品。
其四,“與世同君”之“世”與“勢鎮(zhèn)汪洋”之“勢”呼應(yīng),暗頌明世宗滅倭寇萬世流芳。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是有“大格局”、大思想、大技法、大寓意的。
格局四海,縱橫古今。
《西游記》中的“花果山”影射道教“仙都茅山”,“(花果山)勢鎮(zhèn)汪洋”影射“(仙都茅山)世代震懾東洋妖氛(倭寇)”“仙必勝妖”,“金箍棒”是“天河鎮(zhèn)底神珍”影射“鎮(zhèn)東?!庇小版?zhèn)海神針”“金箍棒”可“鎮(zhèn)”“祖宗之東?!?;“東勝神州(洲)”影射“中華神州戰(zhàn)勝東瀛妖氛(倭寇)”。
故“勢鎮(zhèn)汪洋”之“勢”通“世”,屬于“諧音藏名”,即“勢鎮(zhèn)汪洋”就是“世鎮(zhèn)汪洋”之謂,贊頌明世宗滅倭寇,震懾東洋和南海妖氛。
又“與世同君”之“世”與“勢鎮(zhèn)汪洋”之“勢”呼應(yīng),暗頌明世宗滅倭寇,楷模后世,萬世流芳。
其五,《西游記》開篇詞賦中的“丹崖怪石”代指句容茅山“大茅峰”(茅山元符宮有為嘉靖皇帝祝壽所建的萬壽臺,立柱石刻楹聯(lián)“翠巘捧仙臺華陽真氣;丹崖飛紺殿河上玄風(fēng)”中有“丹崖”一詞)。
“(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是“真?zhèn)€好山”,“有詞賦為證”。
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海。勢鎮(zhèn)汪洋,潮涌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dú)臥。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幉萜婊ú恢x, 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jié)果,修竹每留云。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該詞賦中“水火方隅高積土”一句中藏有句容茅山“方隅山”的名字。此句意思是:在句容茅山方隅山用“李真人井水”煉“九鼎丹”。
該詞賦中“丹崖怪石”代指句容茅山“大茅峰”(茅山元符宮有為嘉靖皇帝祝壽所建的萬壽臺,立柱石刻楹聯(lián)“翠巘捧仙臺華陽真氣;丹崖飛紺殿河上玄風(fēng)”中有“丹崖”一詞)。
該詞賦中“百川會處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是昇潤(今南京市、鎮(zhèn)江市)之“鎮(zhèn)岳”。古代茅山以東即為海,長江接納百川經(jīng)鎮(zhèn)江匯入東海,又茅山是昇潤(今南京市、鎮(zhèn)江市)之“鎮(zhèn)岳”,故“擎天柱”影射句容茅山。
《茅山志》(清· 笪重光) 十卷、《茅山志輯要》和《乾隆句容縣志》三卷:“茅山:唐玄宗降敕稱為岳,乃昇潤之鎮(zhèn)山也?!?/span>
該詞賦中“萬劫無移大地根”影射句容茅山“華陽洞天”為“大地之根”?!肚【淙菘h志》三卷:“華陽洞:在大茅峰。其洞有二:西洞在崇壽觀后,南洞在元符宮東。其門有五,三顯二隱。三茅君、二許君俱得道于此。宋授金龍玉簡。 靈異至多。又謂第八洞天。周回百五十里。洞虛四廓、上下皆石,內(nèi)有陰暉夜光日精之根。陰暉主夜,日精主晝,形如日月之光,既不自異草木水澤,亦與外同。又有飛鳥交橫,名為石燕。所謂洞天神宮,靈妙無方,不可得而議也。(《舊志》)”華陽洞內(nèi)“陰暉夜光日精之根”,即為“大地之根” ,故“花果山”影射道教圣地句容茅山。
其六,《西游記》第九回“華祝千秋”之“?!弊郑c《西游記》第四十四回對聯(lián)“雨順風(fēng)調(diào),愿祝天尊無量法;河清海晏,祈求萬歲有余年”中的“?!弊窒嗪魬?yīng),也與茅山萬壽臺對聯(lián)中的“祝”字相呼應(yīng)。(參見前第95篇)
江蘇句容道教茅山元符宮為嘉靖皇帝祝壽所建的萬壽臺也有一副“為皇帝祝壽之對聯(lián)”:
“仙樂徹九霄,祝一人之有慶;天香招五鶴,祈四海之同春?!?/span>
此對聯(lián)至今還保存在句容茅山萬壽臺兩側(cè)石柱上。
今四方名流善信徜徉在道教江蘇句容茅山萬壽臺之上,更少有人知曉其臺上對聯(lián)中“祝”字與《西游記》中“華祝千秋”“愿祝天尊無量法”之“?!弊质窍嗪魬?yīng)的;更少有人知曉其臺上對聯(lián)中“九霄”二字與《西游記》中“九霄”二字也是相呼應(yīng)的。
篳路藍(lán)縷,一往無前。
《西游記》第四十四回對聯(lián)“雨順風(fēng)調(diào),愿祝天尊無量法;河清海晏,祈求萬歲有余年”中的“萬歲”有“河清(嘉靖皇帝出生之時黃河變清)海晏(嘉靖朝后期東洋倭寇被剿滅)”之特征,故與茅山元符宮萬壽臺對聯(lián)中的“一人”均指大明嘉靖皇帝,此兩幅對聯(lián),暗中有緊密關(guān)聯(lián),即《西游記》第四十四回中對聯(lián)“藏名”和江蘇句容茅山“萬壽臺”上的對聯(lián)“藏名”手法相同,除了都藏有皇帝而外,還都藏有李春芳之“身影”。而“?!弊直舜撕魬?yīng),均為“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奔尉富实?。(見前第57篇)
《西游記》第九回“山呼萬歲,華祝千秋”中的“華”字就是指“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李春芳“呼”“?!闭l“千秋”“萬歲”呢?根據(jù)其詞賦中“彩鳳”“麒麟”推之,當(dāng)然就是祝愿“麒麟子”(萬歷皇帝)和“彩鳳仙”(宮女太后李彩鳳)了。
其七,“四海千山皆拱伏”之“四?!迸c句容茅山萬壽臺對聯(lián)“四海之同春”之“四?!卑岛?,影射“倭寇被剿”“海晏河清”。(參見前第78篇)
江蘇句容道教茅山元符宮為嘉靖皇帝祝壽所建的萬壽臺有一副“為皇帝祝壽之對聯(lián)”:“仙樂徹九霄,祝一人之有慶;天香招五鶴,祈四海之同春。”此對聯(lián)至今還保存在句容茅山萬壽臺兩側(cè)石柱上。
此對聯(lián)之上聯(lián)寫嘉靖皇帝“一人”被天下臣民祝賀長生,下聯(lián)寫李春芳帶領(lǐng)四海臣民祝愿嘉靖皇帝長壽。 即上聯(lián)“嘉靖帝”對下聯(lián)“李春芳”。
“祈四海之同春”隱含意思同時有“我李春芳祈求四海臣民同我李春芳一道祈求玉帝讓大明嘉靖皇帝永葆青春”之意。
李春芳如何能夠有資格率領(lǐng)四海臣民恭祝嘉靖皇帝健康長壽呢?
原來,李春芳在嘉靖朝后期被任命為禮部尚書,他是有資格率領(lǐng)四海臣民恭祝嘉靖皇帝健康長壽的。
據(jù)《大明世宗肅皇帝實(shí)錄》卷之五百五載:“嘉靖四十一年正月丙戌朔?!薄案亩Y部左侍郎李春芳為吏部左侍郎?!薄按悍挤葜亩焚?。”
據(jù)《大明世宗肅皇帝實(shí)錄》卷之五百二十四載:“嘉靖四十二年八月丁未朔,祭先師孔子,命禮部尚書李春芳行禮?!?/span>
據(jù)《大明世宗肅皇帝實(shí)錄》卷之五百四十五載:嘉靖四十四年四月丁卯朔,敕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李春芳兼武英殿大學(xué)士,在內(nèi)閣同元輔階辦事。
中華神州,鎮(zhèn)海之臺。
在大明嘉靖皇帝生命之后期,身為禮部尚書的李春芳在“仙都福地”句容茅山建“萬壽臺”,為嘉靖皇帝祈福長壽,這應(yīng)該是順理成章之事。此時,東南倭寇被剿滅殆盡,國家重回太平,“海晏河清”,舉國歡慶,建造“萬壽臺”則為“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之舉,是我中華神州“世鎮(zhèn)”“東海倭寇”之“臺”。李春芳是嘉靖皇帝欽點(diǎn)狀元,又是“官封弼馬”,知恩圖報,永固江山,復(fù)興中華,人之常情。
“仙都”“龍都”,道教茅山。
“威寧”四海,永鎮(zhèn)“妖氛”。
今四方名流善信徜徉在道教江蘇句容茅山萬壽臺之下,更少有人知曉其臺上對聯(lián)中“四海之同春”之“四?!迸c《西游記》第三回中“四海千山皆拱伏”之“四?!笔窍嗪魬?yīng)的。更少有人知曉其為中華神州“鎮(zhèn)海之臺”“鎮(zhèn)倭之臺”。
其八,“萬壽山”“彌羅宮”與句容茅山(花果山)“萬壽臺”呼應(yīng),影射明世宗“萬壽宮”和花果山“鎮(zhèn)倭之臺”。
“萬壽山”“彌羅宮”影射明世宗所居之處“萬壽宮”。
明世宗“萬壽宮”見《明史》“徐階”(卷二一三 列傳第一〇一):
帝所居永壽宮災(zāi),徙居玉熙殿,隘甚,欲有所營建,以問嵩。嵩請還大內(nèi),帝不懌。問階,階請以三殿所余材,責(zé)尚書雷禮營之,可計月而就。帝悅,如階議。命階子尚寶丞璠兼工部主事董其役,十旬而功成。帝即日徙居之,命曰萬壽宮。以階忠,進(jìn)少師,兼支尚書俸,予一子中書舍人。子璠亦超擢太常少卿。嵩乃日屈。嵩子世蕃貪橫淫縱狀亦漸聞,階乃令御史鄒應(yīng)龍劾之。帝勒嵩致仕,擢應(yīng)龍通政司參議。階遂代嵩為首輔。
“萬壽山”“彌羅宮”影射明世宗“萬壽宮”。明世宗“萬壽宮”與句容茅山“萬壽臺”相呼應(yīng),影射句容茅山是“鎮(zhèn)倭之臺”“勢鎮(zhèn)汪洋”。
茅山上清符箓非遺傳人余志成道長書贈《句曲詩綜》“第一福地第八洞天”。
句容市詩歌協(xié)會張泯劊主席《聞<句曲詩綜>付梓有感》詩,中國道教協(xié)會書畫院張云帆委員書贈。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句容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張寧先生書贈《句曲詩綜》之作品。
其九,《西游記》第四回“官封弼馬”影射李春芳是皇帝親封的屬馬的首輔(參見前第26篇)。
《西游記》目錄第一回中的“靈根育孕”在花果山,影射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的祖籍祖貫在句容茅山。《西游記》目錄第四回中的“官封弼馬”影射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是一位皇帝親封的屬馬的首輔。
為什么說“官封弼馬”影射李春芳是一位皇帝親封的屬馬的首輔呢?
1.“官封”影射官家(皇帝)親自任命,據(jù)《大明世宗肅皇帝實(shí)錄》卷之四百九十三載:“嘉靖四十年二月辛卯朔。吏部言禮部左侍郎缺,請推補(bǔ)。得旨,不必會推,嚴(yán)訥升本部左侍郎,李春芳填注部任,董份代春芳掌院事?!睋?jù)此,李春芳是被皇帝欽點(diǎn)正式成為朝廷大員。
2.“弼”有“輔”之意?!墩f文》:“弼,輔也?!薄逗鬂h書·伏湛傳》:“柱石之臣,宜民輔弼(左稱輔,右稱弼)?!薄稌ふf命上》:“夢帝賚予良弼?!贝竺魇纵o、句容人孔貞運(yùn)《崇禎丙子句容李氏家譜序》:“文定輔弼世穆兩朝相業(yè)?!薄睹鲗?shí)錄·穆宗實(shí)錄》:“隆慶五年四月壬辰朔……上切責(zé)楨等輕率妄言,排謗輔臣……上報曰:卿輔弼元臣,忠誠體國,朕所眷倚?!惫省板觥弊钟吧淅畲悍际禽o弼大臣,官至首輔。
李春芳生正德庚午年十二月十五日(1511年1月14日),故“官封弼馬”中的“弼馬”二字影射屬相為馬的首輔大臣李春芳,而不是其它同姓同名的李春芳(《明實(shí)錄》中另有和李春芳同姓同名者數(shù)人)。李春芳詩歌中也曾暗示過自己屬馬,《題句容藏院方丈壁別方月亭上人》詩中有“匹馬長安憶遠(yuǎn)公”一句,其中“馬”字一語雙關(guān),也兼指李春芳屬相之“馬”。
《西游記》第一回中曾特意兩次寫到馬,都有暗示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屬馬之意。如第一回“美猴王領(lǐng)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簾洞,合契同情”一句,猴子種類很多,此處單單列舉到“馬猴”就戛然而止?!榜R猴”就是短尾猴,大于普通的獼猴。此處就是為了強(qiáng)調(diào)一個“馬”字,即美猴王既是“猿”,又是“猴”,也是“(屬)馬”。又如第一回“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回頭”一詩,“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一句與《西游記》五十八回“欲思寶馬三公位,又憶金鑾一品臺”一句相呼應(yīng),即“思駿馬”與“思寶馬”相類似,一語雙關(guān),皆藏有李春芳屬馬之用意。
李春芳屬馬,對馬情有獨(dú)鐘。故《西游記》第四回中詳盡地羅列了各種天馬的稱謂:
驊騮騏驥,騄駬纖離;龍媒紫燕,挾翼骕骦;駚騠銀騔,(馬要)褭飛黃;騔駼翻羽,赤兔超光;逾輝彌景,騰霧勝黃;追風(fēng)絕地,飛(畐羽)奔霄;逸飄赤電,銅爵浮云;驄瓏虎(馬剌),絕塵紫鱗;四極大宛,八駿九逸,千里絕群。此等良馬,一個個嘶風(fēng)逐電精神壯,踏霧登云氣力長。
《西游記》第四回中涉及馬的地方很多。其中“弼馬晝夜不睡”一句,影射李春芳擔(dān)任首輔期間為國日夜操勞;“‘此官是個幾品?’眾道:‘沒有品從?!币痪洌吧淅畲悍际纵o官居一品;“眾道:‘不大不大,只喚做未入流。’”一句,影射首輔李春芳作為臣子雖貴為一品,但在帝王面前永遠(yuǎn)是奴才;“養(yǎng)馬者,乃后生小輩下賤之役,豈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將去也”一句,影射李春芳作為大明首輔親自關(guān)心軍隊?wèi)?zhàn)馬的飼養(yǎng),同時又影射李春芳因為言官讒言憤而五次上書辭職;“須臾,按落云頭,回至花果山上”一句,影射李春芳因讒致仕終回故鄉(xiāng)句容茅山。
孫悟空雖然是猿猴,但華陽洞天主人反復(fù)強(qiáng)調(diào)它是“(屬)馬”。《西游記》第七回里面有“馬猿合作心和意”一詩句,而第七回之中并無與“馬”的相關(guān)情節(jié),故此“馬”即為李春芳特意加進(jìn)去的,影射李春芳屬馬之意,和第三十回“意馬心猿都失散”一詩句相呼應(yīng)和關(guān)聯(lián),皆藏有李春芳生肖屬馬之用意,即“心馬”“意猿”與“意馬”“心猿”意思相仿,“馬”字皆有影射李春芳屬相為馬之深意。
中國道教協(xié)會書畫院藝術(shù)委員、茅山書畫院副秘書長劉帥(道號敏藝)道長贈《句曲詩綜》畫作。
《茅山道訊》載江蘇大學(xué)文學(xué)院李金坤教授書評《一部填補(bǔ)地方古詩詞賦匯集校注空白的巨帙》
祝誠教授《京江晚報》(2020.7.16)介紹作者四書之“喜讀李洪文有關(guān)句容文史的四部新著”書評。
其十,孫悟空“反下天宮”,影射大明宰相李春芳“十八天五辭首輔”(參見前第10篇),曠古罕見。
據(jù)《明實(shí)錄·穆宗實(shí)錄》,“(隆慶五年)庚申(四月二十九日),南京吏科給事中王楨等論大學(xué)士李春芳以親老求去,再疏即止,因緣為弟改官冒恩非分。且言其父居家不檢。春芳不能辭責(zé)。”這段話的意思很清楚:南京吏科給事中王楨彈劾首輔李春芳,說李春芳以“父母親老了沒有人服侍”為理由要辭官回去贍養(yǎng)父母,辭職報告打了兩次就停止了,辭職報告就是一個幌子,其真實(shí)的目的是為了騙得皇帝不該賞賜的恩賜,就是為了給李春芳的弟弟調(diào)動工作而已。另外,李春芳的父母親在家生活也不檢點(diǎn)。這些責(zé)任,李春芳要承擔(dān)不能推辭。
李春芳隨即上疏穆宗皇帝進(jìn)行了反駁:“臣自隆慶二年以來乞休數(shù)四,未蒙俞允,及今年二月,偶感衄疾,復(fù)再疏乞骸骨,皇上親灑宸翰,鑒臣忠實(shí),臣用是感激捐軀,不敢再瀆,乃請改弟職,送母南歸,若責(zé)臣以知止知足之義,臣復(fù)何辭,何至以臣不能勇退詆及臣父,夫皇上許臣以忠實(shí),而楨等詆臣為欺詐,孰然孰否,圣明洞察,何敢置辯!”
李春芳反駁的理由是:我辭職報告打了好多次了,皇帝都沒有批準(zhǔn)我辭職回家,今年二月因為“衄疾”再次打了辭職報告,皇帝親自批示說我忠誠老實(shí),不準(zhǔn)再辭職,要我繼續(xù)安心工作,所以我李春芳非常感動,認(rèn)認(rèn)真真工作來報答皇上,請求皇帝調(diào)動我弟弟李齊芳到南京任職都督府都事,并且送我母親回句容,南京和句容距離很近,只是為了方便我弟弟替我照顧服侍我母親而已。如果言官王楨彈劾我李春芳貪婪不知滿足,我沒有二話可說。但是說我李春芳因為不能堅決辭職而去詆毀我的老父親,這樣誣陷怎么行?皇帝說我忠誠老實(shí),言官王楨詆毀我,說我李春芳欺詐不老實(shí),誰對誰錯,誰真誰假,請皇上明察,我李春芳不敢爭辯這件事。
緊接著,李春芳就“勇退”了,堅決辭職,“第念臣惟知君命之當(dāng)遵而不知人心之難測,惟知親意之當(dāng)順而不知物議之隨騰,自蹈機(jī)阱,其誰敢尤,伏望鑒臣孤蹤危悃,即日放歸田里,以作言官彈擊之氣,示在位曠瘝之驚。”“隆慶五年五月壬戌朔(五月初一),大學(xué)士李春芳再上疏求退,上溫旨慰留不允?!薄氨ㄎ逶鲁跷澹?,大學(xué)士李春芳三上疏求去,上曰:卿乞休愈懇,朕已具悉,但機(jī)務(wù)繁重,方切倚毗,豈可堅于自遂,宜即出輔理,慎勿再辭。”“辛未(五月初十)大學(xué)士李春芳四上疏求去,上復(fù)溫旨慰留,令勉出輔政。”“戊寅(五月十七),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xué)士李春芳致仕。春芳乞休疏凡五上,上察其誠懇,乃許之?!?/p>
《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就是影射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自己。故此,孫悟空“大膽”反下天宮,就是影射大明宰相李春芳“十八天五辭首輔”。
其十一,“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與“官封弼馬”“五百年前大鬧天宮”呼應(yīng),影射“前朝”故事,暗示“今朝”為“萬歷新朝”。屬于《西游記》“藏事文”。
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藏名藏事藏謎”。“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官封弼馬”“五百年前大鬧天宮”屬于《西游記》之“藏事文”?!拔灏倌昵啊保吧洹扒俺惫适?,暗示“今朝”為“萬歷新朝”。
《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影射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自己?!拔灏倌昵啊睂O悟空“官封弼馬”,影射李春芳在嘉靖朝被皇帝親封為“輔弼大臣”?!把锊环罟庇吧淅畲悍甲晕遗u“反下天宮”(參見前第91篇)
“堪嘆妖猴不奉公,當(dāng)年狂妄逞英雄”之“不奉公”影射李春芳十八天五辭首輔“逞英雄”“以宰相而養(yǎng)親”“反下天宮”。
高拱無能。明穆宗“英年早逝”就是“死在”“高拱之任”“高拱之手”的。而大明首輔高拱就是接任大明首輔李春芳的。所以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之中稱孫悟空“反下天宮”是“不奉公”之舉,即“以宰相而養(yǎng)親”是“逞英雄”之舉。如果不“反下天宮”,不“逞英雄”,則隆慶皇帝就不會“英年早逝”。
所以,《西游記》作者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對“反下天宮”“不奉公”,即李春芳“以宰相而養(yǎng)親”,是“自責(zé)”“愧疚”的。自己“輔佐”的帝王隆慶皇帝“不幸”就“英年早逝”了,“于國有愧”“于事無補(bǔ)”,自己“悔之萬分”,人生還有什么可以“炫耀”的。故“不奉公”是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之“自我批評”?!段饔斡洝贰叭A陽洞天主人”之署名,并非“完全”彰顯自己的“高風(fēng)亮節(jié)”,自己人生也是“有罪過的”,當(dāng)年如果不“逞英雄”,不“十八天五辭首輔”,不“以私廢公”“以宰相而養(yǎng)親”,則“隆慶盛世”或許“千秋萬載”“永載史冊”。故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之《西游記》不單單批評豬八戒和沙和尚,對“自我”也是有“深刻反省”“嚴(yán)厲批判”的??梢娙A陽洞天主人李春芳“磊落胸懷”“勇于擔(dān)責(zé)”之“宰相肚量”。
孫悟空“反下天宮”被壓“兩界山”,影射漢唐祖宗之地不可丟。
《西游記》之中的孫悟空“反下天宮”“不奉公”,影射大明首輔李春芳“以宰相而養(yǎng)親”是“逞英雄”之舉,導(dǎo)致了隆慶皇帝“英年早逝”,故李春芳是“罪大惡極”的,自己是“需要”發(fā)配邊疆的。而華陽洞天主人李春芳《西游記》是“故事新編”,即把自己“壓在兩界山”,以明“興盛中華”“造福后世”之志。
《西游記》第十三回“兩界山”影射“天山”和“阿爾泰山”兩山脈為漢唐祖地,“韃靼”指“波斯”,影射大唐與“波斯”接壤,“兩界山”與“昆侖山”呼應(yīng),影射新疆西藏等地為中華“祖宗之地”(參見前第55篇)。
其十二,“之祖”影射明世宗封生父“興獻(xiàn)王”為“大帝”“進(jìn)太廟”?!暗叵芍妗奔础懊魇雷凇敝笆溃ㄗ冢┲浮保ㄗ妫?/span>。“地”影射“人間”。“仙”影射“神仙”“仙號”。
自古慣例,皇帝才能“進(jìn)太廟”,不是皇帝就不能“進(jìn)太廟”。嘉靖皇帝的父親不是皇帝,應(yīng)該不能“進(jìn)太廟”,而嘉靖皇帝最終讓自己的父親“進(jìn)了太廟”?!段饔斡洝分械摹暗叵芍妗庇吧浼尉富实勖魇雷诜庾约旱母赣H“興獻(xiàn)王”為“大帝”之“仙號”,并讓“興獻(xiàn)王”進(jìn)入了“太廟”。
嘉靖皇帝封生父“興獻(xiàn)王”為“皇帝”“進(jìn)太廟”見《明史·世宗》(卷一七 本紀(jì)第一七):
世宗一
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諱厚熜,憲宗孫也。父興獻(xiàn)王祐杬,國安陸,正德十四年薨,帝年十有三,以世子理國事。
十六年三月辛酉,未除服,特命襲封。丙寅,武宗崩,無嗣,慈壽皇太后與大學(xué)士楊廷和定策,遣太監(jiān)谷大用、韋彬、張錦,大學(xué)士梁儲,定國公徐光祚,駙馬都尉崔元,禮部尚書毛澄,以遺詔迎王于興邸。
夏四月癸未,發(fā)安陸。癸卯,至京師,止于郊外。禮官具儀,請如皇太子即位禮。王顧長史袁宗皋曰:“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贝髮W(xué)士楊廷和等請如禮臣所具儀,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擇日登極。不允。會皇太后趣群臣上箋勸進(jìn),乃即郊外受箋。是日,日中,入自大明門,遣官告宗廟社稷,謁大行皇帝幾筵,朝皇太后,出御奉天殿,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嘉靖元年,大赦天下。恤錄正德中言事罪廢諸臣,賜天下明年田租之半,自正德十五年以前逋賦盡免之。丙午,遣使奉迎母妃蔣氏。召費(fèi)宏復(fù)入閣。戊申,命禮臣集議興獻(xiàn)王封號。五月乙卯,罷大理銀礦。丙辰,梁儲致仕。壬戌,吏部侍郎袁宗皋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預(yù)機(jī)務(wù)。壬申,錢寧伏誅。戊子,江彬伏誅。乙未,縱內(nèi)苑禽獸,令天下毋得進(jìn)獻(xiàn)。丁酉,革錦衣衛(wèi)冒濫軍校三萬余人。戊戌,振江西災(zāi)。壬寅,革傳升官。癸卯,振遼東饑。
秋七月壬子,進(jìn)士張璁言,繼統(tǒng)不繼嗣,請尊崇所生,立興獻(xiàn)王廟于京師。初,禮臣議考孝宗,改稱興獻(xiàn)王皇叔父,援宋程頤議濮王禮以進(jìn),不允。至是,下璁奏,命廷臣集議。楊廷和等抗疏力爭,皆不聽。癸丑,命自今親喪不得奪情,著為令。丁巳,小王子犯莊浪,指揮劉爵御卻之。丙子,革錦衣衛(wèi)所及監(jiān)局寺廠司庫、旗校、軍士、匠役投充新設(shè)者,凡十四萬八千余人。丁丑,寧津盜起,德平知縣龔諒死之。九月乙卯,袁宗皋卒。庚午,葬毅皇帝于康陵。
冬十月己卯朔,追尊父興獻(xiàn)王為興獻(xiàn)帝,祖母憲宗貴妃邵氏為皇太后,母妃為興獻(xiàn)后。壬午,興獻(xiàn)后至自安陸。十一月庚戌,振江西災(zāi)。丁巳,錄平宸濠功,封王守仁新建伯。甲戌,乾清宮成。罷廣西貢香。諭各鎮(zhèn)巡守備官,凡額外之征悉罷之。
嘉靖元年春正月癸丑,享太廟。己未,大祀天地于南郊。清寧宮后殿災(zāi)。命稱孝宗皇考,慈壽皇太后圣母,興獻(xiàn)帝后為本生父母。己巳,甘州兵亂,殺巡撫都御史許銘。二月己卯耕耤田。三月辛亥,弗提衛(wèi)獻(xiàn)生豹,卻之。甲寅,釋奠于先師孔子。丁巳,上慈壽皇太后尊號曰昭圣慈壽皇太后,武宗皇后曰莊肅皇后。戊午,上皇太后尊號曰壽安皇太后。興獻(xiàn)后曰興國太后。
……
三年春正月丙寅朔,兩畿、河南、山東、陜西同時地震。丁丑,大祀天地于南郊。丙戌,南京刑部主事桂萼請改稱孝宗皇伯考,下廷臣議。是月,朵顏入寇。二月丙午,楊廷和致仕。庚戌,南京地震。三月壬申,振淮、揚(yáng)饑。辛巳,振河南饑。
夏四月己酉,上昭圣皇太后尊號曰昭圣康惠慈壽皇太后。庚戌,上興國太后尊號曰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癸丑,追尊興獻(xiàn)帝為本生皇考恭穆獻(xiàn)皇帝,大赦。辛酉,編修鄒守益請罷興獻(xiàn)帝稱考立廟。下錦衣衛(wèi)獄。五月乙丑,蔣冕致仕。修撰呂柟言大禮未正,下錦衣衛(wèi)獄。丁丑,遣使迎獻(xiàn)皇帝神主于安陸。己卯,吏部尚書石珤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預(yù)機(jī)務(wù)。六月,御史段續(xù)、陳相請正席書、桂萼罪,吏部員外郎薛蕙上《為人后解》,鴻臚少卿胡侍言張璁等議禮之失,俱下獄。
秋七月乙亥,更定章圣皇太后尊號,去本生之稱。戊寅,廷臣伏闕固爭,下員外郎馬理等一百三十四人錦衣衛(wèi)獄。癸未,杖馬理等于廷,死者十有六人。甲申,奉安獻(xiàn)皇帝神主于觀德殿。己丑,毛紀(jì)致仕。辛卯,杖修撰楊慎,檢討王元正,給事中劉濟(jì)、安磐、張漢卿、張原,御史王時柯于廷。原死,慎等戍謫有差。是月,免南畿、河南被災(zāi)稅糧。八月癸巳,大同兵變,殺巡撫都御史張文錦。 乙卯,吏部侍郎賈詠為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預(yù)機(jī)務(wù)。九月丙寅,定稱孝宗為皇伯考,昭圣皇太后為皇伯母,獻(xiàn)皇帝為皇考,章圣皇太后為圣母。丙子,詔天下。丙戌,土魯番入寇,圍肅州。兵部尚書金獻(xiàn)民總制軍務(wù),署都督僉事杭雄充總兵官,太監(jiān)張忠提督軍務(wù),御之。
……
秋七月己卯,追尊孝惠皇太后為太皇太后,恭穆獻(xiàn)皇帝為恭睿淵仁寬穆純圣獻(xiàn)皇帝。辛巳,尊章圣皇太后為章圣慈仁皇太后。戊子,詔天下。八月壬子,免河南被災(zāi)稅糧。九月甲戌,王守仁討廣西蠻,悉平之。壬午,振嘉興、湖州災(zāi)。
……
冬十月己亥,更定世廟為獻(xiàn)皇帝廟。戊申,如天壽山。壬子,還宮。十一月戊午,以皇長子生,詔赦天下。辛巳,祀天于南郊。十二月辛卯,九廟成。閏月癸亥,以定廟制,加上兩宮皇太后徽號,詔赦天下。乙丑,禮部尚書夏言兼武英殿大學(xué)士,預(yù)機(jī)務(wù)。丙寅,享九廟。
……
秋七月辛卯,開河南、云南銀礦。癸巳。慈寧宮成。八月甲辰,吉囊犯河西,總督都御史劉天和御卻之。丙辰,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顧鼎臣兼文淵閣大學(xué)士,預(yù)機(jī)務(wù)。九月戊寅,免畿內(nèi)被災(zāi)稅糧。辛巳,上太宗廟號成祖,獻(xiàn)皇帝廟號睿宗。遂奉睿宗神主祔太廟,躋武宗上。辛卯,大享上帝于玄極寶殿,奉睿宗配。乙未,如天壽山。丁酉,還宮。
狀元宰相,百世馨香。
句容流芳,盛世其昌。
我在拙作《光緒續(xù)纂句容縣志校注·后記》(2018年10月18 日)載:
句曲文明,傾動天下。今值句容文化詵詵未艾之際,拙作典數(shù)根源拋磚引玉,誠能一引四方大雅君子同聲相應(yīng),共襄我中華福地數(shù)千年文明不朽之盛舉,此又豈詩禮之邦風(fēng)雅句容之獨(dú)獨(dú)幸事!
句容流芳,百世馨香。嘉言孔彰,盛世其昌。
據(jù)此,《西游記》第二十四回“萬壽山”與“與世同君”“地仙之祖”呼應(yīng),影射“萬壽帝君”“明世宗”;“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影射“二龍不相見”“朱載坖是嘉靖皇帝之香火傳人”;“上清天上彌羅宮”影射明世宗是“太上大羅天仙總掌”?!芭c世同君”之“世”與“勢鎮(zhèn)汪洋”之“勢”呼應(yīng),暗頌明世宗滅倭寇萬世流芳;“萬壽山彌羅宮”與句容茅山“萬壽臺”呼應(yīng),影射明世宗“萬壽宮”和花果山“鎮(zhèn)倭之臺”;“五百年前”影射“前朝”故事;“之祖”影射世宗封生父“興獻(xiàn)王”為“大帝”“進(jìn)太廟”。
綜前所述,則今流行本小說《西游記》作者所署之名“華陽洞天主人”就是“句容籍”“狀元宰相”李春芳,而非吳承恩其人。
“料應(yīng)必遇知音者,說破源流萬法通!”
高山流水,或有“知音”。“太平宰相”李春芳“清廉仁善”“忠貞愛國”“斗戰(zhàn)奸惡”“復(fù)興中華”之精神自當(dāng)傳承后世。今國家昌盛,各民族團(tuán)結(jié),文化繁榮,英才燁燁,學(xué)術(shù)爭鳴,盛況空前,拙作拋磚引玉,誠待四海博學(xué)之“知音”定讞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