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壇回憶錄之二
我是一個——煮不熟的“夾生飯”
--------過九望百詩壇老人的回報
作者 蒼山(盛軍)//朗誦 林海
2023.10.15
在林都詩社(市老年大學詩詞班)
今天在這里,是我在詩詞藝術(shù)的再造地第二次發(fā)言。第一次發(fā)言是在五年前,詩社創(chuàng)立不久,張仁善老師和齊耘會長安排的,我那次發(fā)言的題目是“詩是女皇我是奴”。那次發(fā)言結(jié)束時我留下三句話:八十續(xù)志,九十說夢,百歲沖刺。這次我的目的在于丑媳婦不怕見公婆,是一次革新洗面,拋磚引玉,我開個頭,渴望每個詩友都來講自已的往事。
刁老師特意安排我在這里講故事,一不是從老師嘴里爭食吃;二不是與各位詩友華山論劍,而是拋出去一個真實的自我,重塑一個新時代的自我。
此時此刻,發(fā)言的題目是:
一個煮不熟的“夾生飯”
很長時間,我這樣思考過,也從張仁善老師,已故張啟麟老師,主教刁柏春老師,課任鄭坤、賀聲林老師的言傳身帶驗證過,怎樣當一個好老師,做一個老詩友?我認為靠三點:
其一,以德育人;
其二,以情感人;
其三,以才助人。
那么,在這樣的德高望眾老師的無私奉獻,言傳身帶下,我們應該怎樣做個好學生呢?我做為第一批學員,參加林都詩社學習5年多來,深切地體會是:
第一,目的明確,思想入位,不是學著、走著瞧,來當混混;
第二,志取華山,身心到位,不學出個一、二、三絕不罷休;
第三,開弓沒有回頭箭,寧折不彎,殷殷向往,樂此不疲,學詩鑄魂。有的詩友,對《林都詩社表達》“活著是這里學生,死去是這里的鬼”這同樣表達了我的心聲。
我這個過九望百的高齡者,時至今日,詩旅人生已有76年。這么悠長歲月和時空,在學詩寫詩的過程中我大體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
1. 第一階段,從1947 年參加革命部隊開始,受所在部隊團政委的言傳身帶,算是從炮彈里學起,這里有個真實的故事,叫做“老政委苦口婆心引領(lǐng)我叩詩門”;
2. 第二階段,那是1964年6月,脫去軍裝,轉(zhuǎn)業(yè)到地方第一站,分配到伊春日報社工作,任編委兼政治生活組組長。到報社工作不久,總編和秘書長交給個美差,《伊春日報》設(shè)立文藝副刊,責成我設(shè)想個名稱。當時難死了,說來也巧:第二天編輯部接到一個彩照,一個小女孩天真艷美,編輯們相互欣賞興奮之中,有的說詩配照編發(fā)多好....午休回家的路上,我突發(fā)靈感,一箭雙雕,詩意出來了,副刊的名字,也有了。
那時的四句詩,現(xiàn)在我還能背下來。這四句詩:
太陽向著娃娃照,娃娃向著太陽笑。
越照娃娃越可愛,越笑祖國越美好。
現(xiàn)在回憶起來,也是滿滿的正能量。恰好那幾天,中共中央鄧小平書記來伊春視察,指示伊春林區(qū)“采育雙包好”,這在當時已成為新聞媒體的主題。兩者一融合,我腦海里迸發(fā)《向陽林》三個大字。《伊春日報》文藝副刊這個名字,一直延續(xù)著,但愿它長命百歲,與伊春百萬人民相伴,與紅綠水共享盛名,與大美伊春共地綠天藍.......
我更幸運的,工作在伊春日報這個新聞與文藝的交匯點,結(jié)識一位大才子,他就是時任秘書長的柏友竹,得到這位領(lǐng)導熱心幫助。他既開導我怎樣辦好新聞,又像湘女繡花一樣,一絲不茍地幫我改詩,啟迪我學詩寫詩要有堅強的毅力,詩旅人生要做一個“長跑者”。他說,不在于現(xiàn)在作品水平高低,貴在是否從心里愛詩,持之以恒學下去,寫下去。這樣才會在心靈上,打下深深的烙印。這給了我一付“發(fā)酵劑”,以至后來我調(diào)去政府工作,乃至下放勞動的風雨八年,都沒有放棄學詩寫詩,把這作為自己最大快樂和享受。每寫一首詩,都是一種欣慰。這話要說就長了,要說就多了,不說啦。
第三階段,是晚年學詩??梢哉f,這是我詩旅人生的飛躍和再塑。今天詩壇上的盛軍和昨天詩壇上的盛軍,是不同的兩個盛軍。讓我從剛參加林都詩社聽第一堂說起,也就是從“丑小鴨子”說起。
課堂上張仁善老師,介紹格律詩詞,我亮出一首戰(zhàn)爭年代寫的《滿江紅·攻打錦州》,張老師過目,說這是“滿江綠”,我認為這是決大的諷刺。那時,我根本不懂格律詩的原理。特別是仁善老師以此為例,寫一首丑小鴨,開始我心里很反感。并寫一首“張老道”,做為回敬。經(jīng)過循序漸進地學習,我從不服轉(zhuǎn)變?yōu)檎J可,從反感轉(zhuǎn)變?yōu)楦屑ぁUJ識到,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我暗下決心,能不能有一天,丑小鴨騰空而起,變成白天鵝。五年一本書,《蒼山詩情----格律詩詞曲 300首》,就是課堂上日積月累問世的,圓了我晚年一夢。在我詩旅人生70 年之際,總算飛一次。
但由于我先天不足,受日偽時期奴化教育之害,至今不會拼音,加之年事已高,視力不佳,記憶力差,查格律字表特別難,但我就這樣克服困難,堅持學習下來,從未打堂鼓,更未對《林都詩社》移情別戀。

那么怎樣把詩寫好,把蛋糕做大,做甜,做美,通過76年苦辣酸甜的經(jīng)驗體會,我覺得“三點成一線”很重要。即:運用好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靈感思維。
1. 形象思維,即作者自身的直觀、直感、直覺,這是寫詩第一性的,第一要素,誰也逾越不了,回避不了,必須直接面對。
2. 邏輯思維,這是理性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 靈感思維,這是詩性的爆發(fā),詩的火花,往往就在一閃念,升華度往往就在一瞬間獲得。下面通過這些年,我寫詩的流程,具體解讀“三點成一線”在詩詞曲創(chuàng)作中的魅力。
下面說說,我多年的創(chuàng)作體會,概括起來,為七步曲。
(一)見景生情。
詩歌創(chuàng)作的形成,是物象轉(zhuǎn)化為心象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對我來說,詩意詩境的產(chǎn)生和進入,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對自然狀態(tài)的感知,是精神世界與物質(zhì)世界的契合。即有感而發(fā),不是無的放矢。我早年在戰(zhàn)爭年代,“烽火硝煙鋪詩路,萬里征程萬里歌”,都是以每次戰(zhàn)斗的個例為主題,從不同角度反映和折射波瀾壯闊的戰(zhàn)斗歷程,用無產(chǎn)階級的情懷,表現(xiàn)和弘揚人民軍隊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歌頌廣大指戰(zhàn)員的大無畏精神?!耙徊慌驴?、二不怕死”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戰(zhàn)友們,為了消滅敵人,奪取勝利,前仆后繼,勇往直前。我被這光昭日月的壯美大生所感染,眼中烈士的高尚情操,成為我學習的榜樣,引導我前進的旗幟,對革命先烈和戰(zhàn)斗英模的高風亮節(jié),深愛有加。因而,對他們長吟短唱,力透紙背。由于這是我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在三年解放戰(zhàn)爭中,我從松花江畔寫到鎮(zhèn)南關(guān)(友誼關(guān))。解放戰(zhàn)爭槍炮聲寧靜不久,我做為首批出國作戰(zhàn)的指戰(zhàn)員之一,參加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在那大兵團頻繁轉(zhuǎn)戰(zhàn),短兵相接的艱險歲月里,一手握槍,一手拿筆,從首戰(zhàn)云山,一直寫到漢江南岸。在行軍的路上寫,在防空洞里寫,有時還在敵人眼皮底下寫。
(二) 觸目入心。
這些年,我常說:人生的亮點,大自然的麗點,社會的熱點,時代的制高點,是我思想的火花,筆下的主題,就是這個意思。一個人,真正想走文藝創(chuàng)作之路,想做一個詩人必須開動思想機器,每當遇到新奇特的景觀和事物,不但看在眼里,一定要通過大腦,傳導到心里,深入思索。這樣,才能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沉淀,過濾出精華。
(三) 靈感爆發(fā)。
不出靈感,很難出好詩。沒有靈感,便談不上高端作品。靈感一詞,源于古希臘。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凡是高明的詩人,無論史詩或抒情詩,都不是憑技藝做成優(yōu)美的詩歌,而是他得到靈感,有神力依附著。"從理論上講,詩人將屢見的種種現(xiàn)象,通過邏輯思維,凝鑄成一個個新穎而獨特的意念,存活于頭腦之中,直到某個瞬間,被某種偶然事件、物象觸及之后,剎那間通過某種聯(lián)想,閃電般地頓悟,從而出現(xiàn)主觀意念和理念,以及客觀物象的對應,這就是靈感爆發(fā)。從這可以理解到,靈感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它的特征是突發(fā)性,它是大腦中新舊信息,在一定條件的碰撞產(chǎn)生的思想火花,閃電般地照亮前進思路。靈感還有其獨特性和情緒性。說其獨特,每當獨特意象的產(chǎn)生,意境的出現(xiàn),幻想與現(xiàn)實相系,會美妙至極;說其有情緒性,詩人一旦出現(xiàn)靈感,高度興奮,其至狂迷。不論從那個角度講,想成為一個詩人,必須像多功能的照相機和轉(zhuǎn)動的雷達,時時刻刻捕捉周邊各種事物,尋覓人間萬象。久而久之,眼中必有所獲,心中必有所感,情懷必有所動。
(四) 造勢夸張。
古往今來,大家的名作,沒有不造勢夸張的。唐詩人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柳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似剪刀。”如此把柳人性化,寫得出神入畫。又如王之渙《登鶴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边@里,他高度形象、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二十字之內(nèi)。古往今來,寫得最夸張的詞,莫過毛澤東主席:《沁園春.雪》、憶秦娥《婁山關(guān)》。郭沫若把毛主席詩詞,稱之為詩詞中的泰山北斗。這里啟示我們,詩也,即:“三分虛幻七分真,善把平凡化為神?!薄帮L過身前能捕影,佐餐適口味難云。”
(五) 科學布局。我認識和體會到:一首詩,一首詞,就如同一座塔臺,一道美餐,一棟樓體,一個系統(tǒng)工程。必須層次分明,主次兼顧,凸顯亮點。布好局,是寫詩的前提,要想布局得體,就要遵循特定的規(guī)律,要匠心獨運。這樣,才能突出詩眼,從整體上,形式上,藝術(shù)上,體現(xiàn)科學性.對詩的科學布局,應遵循和體現(xiàn)三點:一是以一件事情、一個人物、一個情景為中心,旁及其它;二是以一種思想、一種詩情、一種思索為軸線,有機結(jié)合,有序串連;三是以個詞為中心,由此多角度、多方位地形成全詩框架,熔敘事、抒情、議論為一爐。如毛主席的《十六字令三首從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不但詞意精巧奧妙,而且整體布局極其嚴謹。
(六) 寓情于理。
Xi主席,最近對文藝界、哲學社會科學界人士強調(diào):文藝創(chuàng)作要立德育人,毛主席生前,歷來強調(diào)文藝創(chuàng)作務(wù)必堅持為無產(chǎn)階級服務(wù),為工農(nóng)兵大眾服務(wù)。這也是當代文藝創(chuàng)作的底線?,F(xiàn)在黨中央仍然強調(diào)“雙百”、“兩為”的方針。做為詩人,承前啟后,弘揚國粹,更應提高站位,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信條。作為詩人,在作品中提倡什么,反對什么,謳歌什么,鞭韃什么,愛什么,恨什么?既要語意含蓄,又要旗幟鮮明。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在任何條件下,都迥避不了作品體現(xiàn)作者心態(tài)和靈魂這個事實,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的。我非常榮幸,伊春詩詞協(xié)會在歡慶建黨百年,特意舉辦《建黨百年盛軍詩情向黨朗誦會》,這是對我再一次培根鑄魂。
(七) 以詩綺美。
美是一切文學術(shù)追求的終極目標。作者,必須把靈感、靈氣、靈魂,用美的靈動體現(xiàn)出來。我認為古往今來,不美的詩稱不上好詩。好詩,不外乎文采飛揚,情真意切。從古體詩來說,什么樣的詩算是好詩,專家指出:好詩要體現(xiàn)”三有”。
一是有詩味。味之無極,乃詩之至也;
二是有新意。新是詩的生命,詩作者必須把自己置于時代的大潮之中,順勢前行,乘勢而歌;
三是合乎韻律。這就告訴我們:寫詩要特別強調(diào)字句精練含蓄,聲律規(guī)范。在聲律規(guī)范的前提下,特別注重遣詞造句,因為這是詩詞大廈的支撐。即詩詞的語碼第一,詩魂至尚。有的詩人說的好:“詩無平仄,鸞鳳無音”,能將筆墨真情寫,更靠秀句去奪魂。可謂一個“美”字,是寫詩的頭等要素。這就要求詩人,把外在的物感、時序的動感、思想的情感、生活的質(zhì)感,充份體現(xiàn)出來,從而把詩的穿透力、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寓于謀篇創(chuàng)意之中,得心應手地表達出來。

詩詞的謀篇創(chuàng)意與作品的形成,是潛意識的積累、思維的涌動,激情的釋放,才華的打造,也是心靈的凈化與再塑。作品即人品,要彌滿德性,蘊含深邃的思想情感,體現(xiàn)光彩照人的魅力,折射美的能量。給詩友講個實例,團長一馬蹄子,給我踩出一首好詩。(略)
所謂好詩,應使讀者一見鐘情,再讀傾心,反復吟誦其味無窮。好詩不厭百回讀,令人高山仰止。積七十多年的學習和體會,要把詩的意境從微觀擴展到宏觀,使其在豐富的哲學意蘊之中,折射理性與藝術(shù)的光芒,應突出五點:
其一,詩中流動個性美。這種個性,要體現(xiàn)在地域、事件、事物、時空,以及雅量高質(zhì)的詩德詩風等等方面。
其二,詩中滲透哲思美。我們每個詩人都可以這樣說,最高的哲學就是詩,詩亦最高的哲學。因為哲學以抽象概括具體,而詩則以具體概括抽象。詩的基因,詩的內(nèi)涵,決定詩的本質(zhì)。詩就像魔術(shù)師表演的那樣,令人在驚異的神奇中不知所解,從而在猜解的觀賞中獲得智慧的啟迪,心靈的頓悟,審美與求知的愉悅。
其三,詩中要閃耀情調(diào)美。寫詩要剛?cè)嵯鄤?,柔而不倒勁骨,絕不能“八股式”喊空洞口號。大家都看到刁柏春老師、張建國書記、朱力萍會長的作品,體現(xiàn)的最好。
其四,詩中充滿意境美。詩是亙古一迷,明說是對詩的破壞,暗示才是詩的創(chuàng)造。正因為如此,詩之審美與審知的樂趣,只能從詩的隱喻、詩的雙關(guān)、詩的象征和意象的含蓄悟出感受。
其五,詩中飽含韻律美。上周鄭坤老師授課分解詞中詞,講出十二種句式,多么精彩,可謂用心之良苦,學問之淵博。把這五美形象化,可以像我點贊一位老詩友那樣,從12個方面體現(xiàn)出來。即:
1.思緒,在絢麗多彩的陽光里舞蹈;
2.夢幻,在星光閃爍的大千世界,出現(xiàn)光芒;
3.風情,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園里挑逗勾人;
4.雙翼,在靈感爆發(fā)的“自由王國”展翅飛翔;
5.詩意,在春夏秋冬的舞臺上,更新多變;
6.詩韻,在石上流水的底蘊里蕩漾波瀾;
7.詩趣,在“斗酒百篇”的浪漫中委婉纏綿;
8.詩境,在大徹大悟中啟迪心田;
9.詩風,在寂靜廖廓的天籟中璀璨張揚:
10.詩魂,在撼天動地的剎那間尋幽歷險;
11.詩花,在山川湖海的蔚藍中錦簇嬌艷
12.詩心,在情理通達的境界中肝膽照天!
當今我們處在新時代,處在輝煌盛世,處在改革開放深水區(qū),我們怎樣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怎樣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詩人,我個人從學習中認識到,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九條:
1.新時代、新潮流,新舉措是當代詩人寫詩的取向;.
2.以人民為中心,是當代詩人特定的遵循;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基因是當代詩人寫詩的基石;
4.唯美第一,是當代詩人不可逾越的主旨;
5.充分展示個性,是當代詩人藝術(shù)的生命;
6.革命的風花雪月、是當代詩人飛翔的翅膀;
7.彼此互動,積極拍磚,是當代詩人攀升的階梯;
8.學字當頭,應是當代詩人畢生的追求。
9彼此拍磚,網(wǎng)絡(luò)追星是自我攀升的天梯。

一句話,我們要用心用情用力用愛去寫詩,從廣義說,寫詩就是在“天、地、人、時、物”這五個大字,打游戲,變魔術(shù),演雜技。從正面說,寫出一首好詩,不亞備一堂政治課。請過目《詩圖配(毛公山)》
毛公山下偉人頌
---紀念毛ZD誕辰129周年
文/蒼山(盛軍)
毛公山下瞻毛公,
天降偉人韶山?jīng)_。
青山綠水抱小村,
斯人乃是大救星。
毛公山下吟毛公,
別說汝是一書生。
東方欲曉明鵠志,
橘子洲頭探路行。
毛公山下贊毛公,
南湖飛舟馬列興。
槍桿里面出政權(quán),
文韜武略蓋世功。
毛公山下仰毛公,
界開貧富抗舊政。
無私無畏心坦蕩,
何懼征途斗元兇。
毛公山下唱毛公,
出生入死為工農(nóng)。
其樂無窮同奮斗,
秋收揭竿舉紅纓。
毛公山下譽毛公,
堯天舜日敞闊胸。
今昔流韻《沁園春》,
一路狂草一路兵。
毛公山下詠毛公,
摧枯拉朽縛蒼龍。
天翻地覆慨而慷,
華夏挺立世林中。
毛公山下頌毛公,
仗言東風壓西風。
多快好省建偉業(yè),
九州奮起騰巨龍。
毛公山下念毛公,
布衣主席寓民中。
鞠躬盡瘁情未了,
澤被后人事競成。
2022.12.26 于林都伊春

講到這,大家能夠認可我,在詩壇上是一個自信、自立、自為的老者。那么為什么我仍然是“一個煮不熟的夾生飯”,自我剖析,覺得有三條:
1. 閱歷夠,學歷不夠;
2. 毅力夠,底蘊不夠;
3. 詩齡夠,水平不夠。
把這說白了,我是詩壇銀發(fā)族里的一員,但不是拔尖人才;二我是詩壇的長跑者,但不是詩壇健將;我是詩壇的追星者,但不是詩壇的皎皎者。各位老師,詩友,我今天的回顧性發(fā)言,年老失智,浪費大家寶貴時間,敬請諒解。如有謬誤,請指正。
從現(xiàn)在開始,我要做“三不,一堅守”的學員。即:
1.課堂不記筆記(手麻痹寫不了字);
2.課后不交作業(yè)(順乎自然,不強求所難);
3.不追星(不與年輕人競技比速,論高低)
一堅守,只要一息尚存,年年歲歲都是《林都詩社》、《市老年大學詩詞學習班》的學員,待百歲創(chuàng)詩壇老人求學紀錄,如果能上世界吉尼斯記錄那可更神了。
我為什么,要苦苦堅守這塊學習陣地?其目的,在于不失“三氣”:
第一,接地氣。林都詩社(市老年大學詩詞班),這個群眾性的教學實體,可謂龍江、伊春的唯一,也可能是更大范圍的唯一,實在是我們的偏得,值得珍惜。
第二,憑人氣。這里有創(chuàng)始人,無私奉獻的張仁善老師,有底蘊深厚,知識淵博的刁柏春老師,有專心致至的鄭坤、賀聲林老師,有后來居上的引領(lǐng)者朱力萍、張建國等各位,都在發(fā)揮長梯扶搖幫難幫弱的作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到哪去找呀。
第三,闖運氣。我體會到在這塊學習寶地,不間斷地學習,成了我青春的再生素,生命的延長線。
常年累月,朝夕與老師和詩友們笑聲朗語地相處相伴,互學互動,快樂無比,仿佛使自己又回到戰(zhàn)爭年代革命部隊那所大學校,自已成了一個“無齡者”。
我的發(fā)言結(jié)束之前,讓我用一首打油詩留給同志們拍磚:
沃土紅壤一粒塵,血火刀兵守初心。
蒼天對我特開眼,風雨彩虹鑄詩魂。


【作者簡介】蒼山(盛軍),1931 年生,黑龍江海倫人,1947 年參加革命部隊,1964 年轉(zhuǎn)業(yè),1992 年離休于中國人民銀行伊春市分行。中共黨員,高級政工師,原伊春市作家協(xié)會名譽副主席,《黨旗頌》、《軍旗飄飄》特約編委,中華詩詞學會、黑龍江詩詞學會、伊春市詩詞學會會員,中國當代作家書畫家代表作文庫評審特等獎獲得者。早年熱愛文學創(chuàng)作,七十多歲樂此不彼。

【主播簡介】林海,天津生人,長春長大,經(jīng)歷過知青,工人,播音,編輯,業(yè)余主持等多種工作的轉(zhuǎn)換,最愛的還是話筒前的感覺。喜歡用聲音演繹情感,用聲音傳遞關(guān)愛。
覺得有用,請關(guān)注【家人有約JRYY】
公眾號:gzgygdx20160204,
點贊,評論,收藏,轉(zhuǎn)發(fā)
給更多好友!
每天都會分享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