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屋茶語(第10輯)
柯學獻
(一)美名

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故事了,那時剛剛改革開放。
一天下午,蘭苗老弟喜滋滋地跑來告訴我,說:“大哥,挹江亭酒樓出了一道新奇萊!“
“什么菜?“我問。那時的挹江亭酒樓,在黃石市屬高檔次,據(jù)說,還是當時市政府招待外賓的地方。
“菜名三個字,我只認得后面兩個字是“枝肉“,前頭那個字,我不認識?!碧m苗老弟回答。
”告訴我,“我說,“那第一個字的筆畫怎么寫?”
“是個`草'字頭,底下三個`力`字疊起來?!泵缣m老弟說。
我隨手拿起筆來,寫了個”荔“字,說:“是這個字么?“
”是,是,就是這個字!"蘭苗老弟眉開眼笑地說。
哦,荔枝肉——荔枝!我手一揮,便對蘭苗老弟說:“好!吃荔枝肉去!今晚就上挹江亭酒樓,一睹荔枝豐采!“
要知道,那時節(jié)交通運輸困難,像我這樣孤陋寡聞的內(nèi)地人根本就沒有看到過鮮荔枝。不過,鮮荔枝雖還未見過,可在我心目又是多么誘人!不要說大美人楊貴妃酷愛荔枝,釀出大詩人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錦詞麗句,單就是白樂天在《荔枝圖序》中對荔枝的那番神采飛揚的描寫,也足以讓人為之垂涎三尺而傾倒了。你看:
荔枝”……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
白樂天這支生花妙筆,不得不令人心動神馳,以求一飽眼??诟V?。
當天晚上,我們早早地來到挹江亭酒樓,點了五個萊,自然也點了”荔枝肉“。那時酒樓服務員不像現(xiàn)在,都是年輕而且是女的。端菜的服務員是男的,五十多年紀,姓李,與我們很熟識。李師傅為人活絡(luò),總笑瞇瞇的,頗受顧客歡迎。
第一道菜上了,第二道菜也上了……第五道菜上完了,李師傅笑容可掬地告訴我們,說:”菜全都上完了?!?nbsp;
“我們那道`荔枝肉'呢?“我不解地問。
“這就是呀!“李師傅指著裝滿糖欠肉條的盤子,解釋說。
“我們點的菜,是‘荔枝肉‘,而不是‘糖欠肉條‘呀!“我反駁說。
“這盤菜,就是呀!"李師傅還是指著那盤子說。
“怎么菜里沒有荔枝呢?“我繼續(xù)反駁說,“’荔枝肉’應有荔枝呀!“
“哈哈哈!怎么了,’荔枝肉’就一定要有荔枝喲!“李師傅說,“你聽說過廣東有種菜叫做’龍虎斗’的嗎?“
“聽說過?!拔掖稹?nbsp;
“’龍虎斗’里不一定就非要有‘龍虎’呀,同樣,’荔枝肉’里不也一定要有荔枝,這是同一個理兒呀!“李師傅笑容可掬地說,“取名’荔枝肉’,是博個美名兒,請耒你們這樣的貴客呀!“
聽了李師傅的話,我無語了。
我沉思著?,F(xiàn)實社會之中,名不副實者,滿目皆然。美名之下,多有陷阱!
人生之于美名,不可不慎!
(二)知音

琴須知音,人須知心。
這話,一點也不假。中外古今,概莫能外。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一對知心朋友:俞伯牙和鐘子期。俞伯牙善彈琴,后世尊之為“琴仙”:鐘子期善品琴音,能明白俞伯牙演奏的琴音。俞伯牙演奏時,心中想到了高山,鐘子期便說:“好??!巍巍然如高山!”俞伯牙演奏時,心中想到了流水,鐘子期便說:“好啊!湯湯然如流水!”無論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俞伯牙的心思。后來,鐘子期去世了,俞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無知音,就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了,從此再也不彈琴了。
這個故事,在明代馮夢龍編寫的《三言》里,被演繹得淋漓盡致。故事告訴人們:知音難覓。
無獨有偶!
20世紀世界上最著名藝術(shù)家畢加索(西班牙人)卻曾因無“知音”而被糾纏。
一天,有人問畢加索;“你的畫怎么看不懂?”畢加索說:“聽過鳥叫嗎?”
答曰:“聽過?!?nbsp;
畢加索又說:“好聽嗎?你聽得懂嗎?”
我們透過畢加索那機智而幽默的答辯,也將看到了人們對“知音”的渴求和對無“知音”的無奈??!
這真是:
人生何處不相逢,
千古難覓一知音。
(三)拼搏

臺灣歌手蔡幸娟唱的勵志歌曲《愛拼才會贏》,真的是好。那亮麗的音色,那優(yōu)美的旋律,令人心旌搖動;那通俗的歌詞,那深刻的寓意,更是令人銘刻于心。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這,說得多好呀!
免子和烏龜?shù)谝淮钨惻艿墓适拢藗兌级炷茉?。兔子自以為腿長善跑,賽跑的路上睡覺去了,因之,第一名被不斷拼搏的烏龜贏去了。照常理,兔子與烏龜賽跑,兔子應是天才,——腿長,善跑——可是,兔子卻沒贏,因為,沒拼搏呀!
要贏,單靠天才還不行;要贏,必須還要靠打拼!
人們都知道,巴金是文學天才,寫出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作品。他的代表作《家》問世后,登門拜訪者絡(luò)繹不絕。
一天,一位友人向他求教寫作的秘訣是什么,他說:根本就沒有什么寫作秘訣呀。友人還是繼續(xù)追問,無奈之下,巴金便說,小時候,祖父對他的要求極嚴格,整本的《古文觀止》必須背熟,還要背誦《昭明文選》,每天背誦的作業(yè)不能完成,就會受嚴厲懲罰。他還說,記得祖父布置的第一次作文,自已完全是模仿著古人的文章套路去寫——竟還獲得祖父的表揚;后來作文,就一半模仿古人的文章套路,一半自已開辟新路子去寫——也獲得祖父的表揚;到最后,就丟開古人的文章套路,任意去寫——這也獲得了祖父和大家的認可。
細細品味,巴金這番話,不是寫作秘訣,又是什么?
要背熟整本的《古文觀止》,要背誦整本《昭明文選》,這里已含蓄地告訴了我們:寫文章的秘訣——那就是拼力多讀好文章,在模仿別人文章的基礎(chǔ)上再創(chuàng)新,再升華。巴金的這番話里,又包含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艱辛和拼搏。
人們都知道,愛迪生是發(fā)明天才。他發(fā)明出了電燈,這該是多么令人欣喜!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體會到,為發(fā)明電燈,愛迪生經(jīng)歷了多少不懈的拼搏!據(jù)說,在試驗的過程中,他曾用過1600多種材料,曾有過7000多次失敗。這是何等的拼搏精神!
要贏,要成功,就必須要拼搏。我們不應只看到成功的喜悅和光環(huán),還更應看到成功背后的痛苦和拼搏。冰心說得好:
成功的花兒,
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作者簡介:

柯學獻,出生于1949年,黃石市汪仁鎮(zhèn)柯家灣人。年少時,讀過書,但遺憾,讀書時間不多,以斷續(xù)累計,尚不夠8年。曾從事多項工作 : 當農(nóng)民,當?shù)V工,做生意,當教師?,F(xiàn)已退休賦閑。平素無所嗜好,只是閑暇時,打打字牌看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