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水中的回憶
作者: 興盛 朗誦: 相逢一笑
2023年11月24日凌晨時分,母親永遠離開了我們??粗赣H安詳離去的遺容。我的淚水再也無法控制,從眼里奪眶而出。母親一生的勞苦,她的憂慮最后都在上天的保守中 在安然而平靜的離去里永遠結(jié)束了。晨星升起,預(yù)示她的生命已經(jīng)進入了那永恒天國新生命的伊甸園。淚目模糊中,母親一生里一個個生命的片段如回放的電影般在眼前一幕幕地閃現(xiàn)著……

思緒回到了童年時代。夏日炎炎,驕陽似火。我與二弟興民一起去離家五里多遠的遼源礦務(wù)局梅河煤礦四井的建礦工地,給挖樓房地基的母親送飯。我們來到了熱火朝天的建礦工地,推土機在轟鳴,大吊車在頭戴安全帽,手拿小紅旗的礦工指揮下各自忙碌著。二弟好奇地睜大了雙眼,顯得無比興奮。我也很少見到這么熱鬧的勞動場面,久久駐足觀望著,大約半個小時后所有機械都停止了轟鳴,工人們都三五聚堆,拿出各自的飯盒開始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了。這時,我才突然想起母親可能還餓著肚子,急忙催促二弟快點走,我們走過了一個個土塄和深溝,一邊走一邊打聽著。突然,眼尖的二弟大聲喊起來了:“大哥,你看”,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了我家西借壁的鄰居李大娘了,母親總喊她“劉永新”。我和二弟急忙跑過去問道:大娘,你看到我媽了嗎?這李大娘先是一愣,隨即責(zé)怪起我倆:你們怎么這么晚才來?你媽媽在離這挺遠的工地還在挖溝呢!說著收起飯盒領(lǐng)我們來到了媽媽挖土的深溝旁。我們這時看到母親滿頭大汗,正在用鐵鍬吃力地向上邊甩土。李大娘在溝沿上加堆著溝底土已經(jīng)高過母親頭部許多的土塄子上大聲喊著:別干了,你家孩子送飯來了!母親這才放下鐵鍬抬頭看著我們。我們?nèi)思泵胂律碜由焓掷赣H上來。母親上來則一邊喘著粗氣一邊用手劃拉著順雙頰流淌成流(Liu四聲)的汗水。還問我倆:你們吃了嗎?我急忙答道:吃過了!二弟則搖著頭。這時,母親打開飯盒,將里面僅有的兩個玉米面餅子拿起一個遞給了二弟,二弟接過來開心地吃起來,母親又把飯盒里不多的幾塊蘿卜條咸菜遞給二弟。然后,她又把另一塊玉米餅子往我手里塞,我急忙推著母親的手,急忙表示自己不餓。母親這才坐在地上,就著咸菜吃起了僅剩的另一塊玉米餅子。這就是母親的一頓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午餐了?,F(xiàn)在想起來,當(dāng)時的勞動強度該有多大喲,母親卻為了盡量給七口之家省一點糧食,每天都是這樣半饑半飽地從事著這么繁重的體力勞動。記得那時候我家是吃紅卡片的,父親擔(dān)任省水利廳直屬的總廠——國營海龍縣魚種站的工會主席,每個月“卡片”供應(yīng)的大米十分有限,像我家這樣的七口之家,每月也僅有十幾斤大米吧。一般是不能煮干飯的,只能是吃加了太多水的大米稀粥。記得每每吃大米粥,我們兄妹五人都高興極了。而母親則基本是舍不得吃的,她總是默默地在一旁就著咸菜啃著硬翹翹的玉米餅子。那時母親是魚種站的一名五·七家屬工,冬夏在家鄉(xiāng)漁場的排排魚池子上與漁場工人一樣勞動。而支援遼源礦務(wù)局梅河煤礦的土建工程,我們漁場是派了十幾名五·七家屬工去的。幾個夏天母親就是那樣在建礦工地,揮汗如雨地勞作著。
記得那時家里養(yǎng)了幾只老母雞,有時候它們會下幾個蛋,母親總是舍不得吃,煮雞蛋老是煮六只,自己是從來不吃的。她在四井的土建工地干活的那幾年,父親會時不時地給她的飯盒里裝點炒雞蛋,從來都是在晚上下班后最小的弟弟妹妹爭搶著去拿母親拎回來的“空飯盒”,因為里面肯定有母親沒舍得吃的炒雞蛋!記得有一次公家殺豬,每個職工家里都分幾斤豬肉,母親舍不得給我們燉鮮的吃,都是把它腌成咸豬肉,每次都是放一點點慢慢吃。至今想起那咸豬肉的滋味,我都似乎還余香繞唇,不能忘懷。母親最拿手的是貼玉米餅子,用玉米面做疙瘩湯等飯食。那玉米餅子金燦燦的,粘著鐵鍋的那面永遠都是不黃不黑的,火候恰到好處的硬嘎巴,吃起來軟硬適中,脆生生地特別好吃——不僅僅是好吃而已!而那疙瘩湯里老是飄著星星點點的油星,里面放的白菜則刀功細膩。每當(dāng)夏日的傍晚,我家兄妹圍著方桌你爭我搶地吃玉米面疙瘩湯時,都會讓站在打開的后窗子旁看我們吃飯的苗大爺、魯嬸這些鄰居們饞的直流口水,嚷嚷著回家去做著吃……

母親在上世紀(jì)六十年代早期就參加了漁場的各種勞作。記得小時候常??茨赣H跟工人們一道拉網(wǎng)喂魚,晚上很晚了,她還沒有睡覺,經(jīng)常是我睡到半夜起來,看到母親還在織魚網(wǎng),那長長的,織就的網(wǎng)兜在她前面堆了好高好高。有時候還會有好幾個漁場的女職工來我家里跟母親一起織網(wǎng),大家有說有笑干得熱火朝天。寒冷的冬天,母親則經(jīng)常去公家的辦公房打掃衛(wèi)生,去越冬的魚池子和其他家屬工一道用大鐵川子鑿冰窟窿,給下面的越冬種魚增氧。到我上高中的八十年代初母親一直是漁場的家屬工。而她年老了,國家落實五七家屬工政策,母親因為我們家這時已經(jīng)從梅河口來集安二十多年了,集安人社局的一位曲姓科長說母親是在梅河口做家屬工的,是為梅河口做的貢獻,應(yīng)回梅河辦理。回梅河辦,梅河方面又說她現(xiàn)在戶籍已經(jīng)落在集安了,應(yīng)該集安管這事。就這么推來推去,母親最終也沒能享受本該屬于她的五·七家屬工待遇。每每想起這些,我都深感虧欠母親——年輕時經(jīng)年累月的揮汗如雨卻沒有換來本該歸她的老年保障。
母親常跟我講起她小時候的事情。小時候她家住在海龍縣(現(xiàn)在的梅河口市)一個叫“富強”的村子,姥爺在她三歲時就去世了,姥姥領(lǐng)著她和舅舅艱難度日。因為家里生活困難,為了供舅舅讀書,她很小就下地干活了。每每講起小時候的苦,她老人家都眼含熱淚。她最自豪的是十六歲當(dāng)上了生產(chǎn)隊的婦女隊長,有一次打靶,竟然打了兩個十環(huán),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因為姥姥患有嚴重的氣管炎及肺氣腫,母親小時候很苦,除了小小年紀(jì)就跟大人一樣在田里干活,還要照顧虛弱多病的姥姥。母親從小孝順董事,常常講起姥姥去世時的情景,每當(dāng)回憶起當(dāng)時的場面,她都哭得像個淚人。就是在我長大以后,每每講起姥姥,她都淚如雨下,聲音哽咽。母親也特別懷念小時候的朋友,常跟我提起小時候的伙伴們。她最難忘的,一個是叫郭淑梅的伙伴一個是叫王鳳珍的伙伴。郭淑梅家是姥姥家的鄰居,常常接濟姥姥家。每每郭家做好吃的都給姥姥家送一些過來,郭家菜園子里的鮮嫩蔬菜則一捆捆地送給姥姥家。而姥姥也是一位特別憐恤人的人,自己家如果做白米飯,姥姥都是先給鄰居任家一個叫任作君一個叫任寶君的兩個孩子,都是用最大號的碗端給他們。在我工作后任家的老太太還跟我提起姥姥的慷慨,雖然自己生活拮據(jù)卻有一顆同情更貧窮人家的慈悲心腸。母親也是一位最有親情情節(jié)的人,她常常跟我念叨過去的一些老親戚,說有一年發(fā)大水,十四五歲的她背著三十來斤的花生和瓜子,走了七八里路,又淌過很深的河水來到了離家最近的黑山頭車站,獨自一人坐一宿的火車去撫順的叔伯“八哥”家走親戚。當(dāng)時她的八哥是撫順礦務(wù)局幾個大礦的領(lǐng)導(dǎo),家里孩子多,有一個叫“小五”的孩子,每每看到母親來了都高興的不得了,老遠就喊“小姑來了,又給咱家送花生了”,每當(dāng)回憶起這些,母親都特別開心。記得小時候,親戚們因為母親特別“認親”都喜歡來我家串門,母親幾個舅舅家的姊妹,母親喊她們“大丫、二丫、小琴子”常來漁場家里串門,而母親的舅媽和二舅媽也時不時地來我家作客,每當(dāng)這些親戚來了,母親都像過年一樣高興,張羅著作好吃的,把漁場分的,平常不舍得吃的一串串曬干了的咸魚串拿出來用油煎著吃……母親一生生活簡樸,記憶中小時候她就沒有穿過新衣服,舊衣服舊鞋子都是縫縫補補穿了一年又一年。母親也是一位雖然自己簡樸卻又不貪便宜的人,記得我上小學(xué)四五年級的時候,在漁場的家屬區(qū)小路上檢了五元錢,拿回家交給了母親,母親馬上就說“這么多錢,誰丟了都會心疼得要命,看看誰家找錢快給人家”,要知道當(dāng)時的五塊錢差不多是最大的票子了,五元錢會買好多好多東西了,當(dāng)年紅梅鎮(zhèn)礦區(qū)賣的一個四兩重最大號的加雞蛋面包(如今再沒有吃到那么好吃的面包)才九分錢,而這種面包是當(dāng)時我們這一帶家家戶戶公認的高檔食品。臨近傍晚才發(fā)現(xiàn)姚大爺老伴王老師在焦急地找著什么。母親馬上就追過去問:你丟什么了?這時王老師的額頭都急出了汗,緊張得臉紅紅地告訴母親:家里最大的票子五塊錢給丟了。母親忙說:我家大兒子檢了五塊錢!說著急忙把錢還給了王老師。姚大爺一家則感激的不得了,逢人就夸獎母親的拾金不昧。

母親在去世的前幾年一直忍受雙腿的劇痛。因她的雙腿因為年輕時在國營海龍縣漁場作“家屬工”,經(jīng)年累月在水里勞作受了寒涼,嚴重變形,走路十分吃力,得扶著炕沿或者其它什么附助物才能慢慢艱難地行走。右腎也因為受寒涼病變不得不永遠切除了,老人還患有嚴重的高血壓。母親這幾年常常跟我念叨:自己蠟燭不高了,可能很快就去追你父親、二弟和姥姥、姥爺他們了……晚年對母親打擊最大的一件事——幾乎是致命的。就是善良的二弟因為受吉林銀行集安分行的一個叫趙偉的“好朋友”誘騙,給此人的一個叫賀志強的做防盜門的小老板在吉林銀行集安分行擔(dān)保貸款,賀志強在拿到貸款后(他以同樣手法誘騙了許多人)攜全家跑路。二弟不得不省吃儉用幾年光景才還清了賀志強貸款的本金和不菲的利息。因此事抑郁而終的二弟讓母親的一顆慈母心肝腸寸斷。母親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常常在二弟在世時生活過的房間發(fā)呆,眼淚汨汨流淌著,一坐就是一宿一宿的……二弟去世后,母親就越發(fā)衰弱了,每每看到她,我都忍不住眼淚像斷線的珠子——堅信上天會憐恤她老人家,紀(jì)念她一生的勞苦,并為慘死的二弟申冤……保佑母親在天國永遠安好……
【作者簡介】
劉興盛,1965年12月生于吉林省梅河口市,1981年7月,畢業(yè)于省重點高中——梅河五中。1981年9月—1985年7月在延邊大學(xué)讀書,1985年7月——1988年5月在吉林省柳河縣農(nóng)業(yè)局工作,1988年5月——1996年4月在吉林省集安市特產(chǎn)局果樹研究所工作,1996年4月,在全省第一屆公務(wù)員考試中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吉林省集安市環(huán)境保護局大自然保護科長職位,并工作至今。曾經(jīng)在新華網(wǎng)、中國環(huán)境報、通化日報、吉林環(huán)境報,吉林省文化廳《參花》雜志等媒體發(fā)表散文及詩歌等作品多篇。
【精英主播簡介】
相逢一笑:本名李建富,【風(fēng)華】精英朗誦團副團長,天津濱海新區(qū)退休干部,曾多年從事廣播電視和漢語言文字工作,并經(jīng)常主持各類大型活動,其播音主持作品曾多次獲國家和市級獎項。
總社長:墨痕
執(zhí)行總社長:江聲
總編:墨痕
執(zhí)行總編:禾乃
名譽總編:纖夫 劉軍
現(xiàn)代詩主編:嬌君
古詩詞主編:和天悅色 柳陽甫
特刊主編:王小泥 劉生 孫麗麗
【今日詩選】主編:江聲 靳繼書
【風(fēng)華光影詩畫】社長兼主編:睿博
英文主編:李一凡
全球風(fēng)華社長:劉生
副社長:
精英朗誦團團長:阮虹艷
藝木總監(jiān):詩涵蘭馨
音頻總監(jiān): 于江群
精英朗誦團執(zhí)行團長: 相逢一笑 幽 蘭
精英朗誦團副團長:淡墨青衫 雪峰 生命如一泓清水 凱 哥 苡子
宣傳部部長:建國
宣傳部副部長:李小放
總顧問:谷未黃 三色堇
文學(xué)總顧問:雪野 李明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