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為凌劍飛宗親書法
端午節(jié)的來歷
端午節(jié),又稱為“午日節(jié)”、“端陽節(jié)”、“五月節(jié)”,擁有著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它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屈原,一個被昏庸的君主陷害的偉大詩人,一心報國卻屢受挫折。他悲憤之下,投江自盡,以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端午節(jié)的諸多習俗都源于屈原的事跡以及其作品,這彰顯著其卓越的文化價值。屈原跳江的原因主要是他對楚國的政治腐敗和國家衰落感到絕望和悲憤。他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一位大臣和文學家,他忠心耿耿地為國家效力,但卻遭到了讒言陷害,被楚懷王疏遠和流放。在流放期間,他目睹了楚國的日益衰敗和人民的苦難,深感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xiàn),于是在絕望中選擇了投江自盡。 在我國歷史上,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已經(jīng)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后,當?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fā)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一一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凌世祥(廣東.吳川)
端陽懷屈原
國失靈均蓋世才,
蒼天垂淚地同哀。
榴花亦為詩魂慟,
每到端陽帶血開。
凌首超(江西.萍鄉(xiāng))
憶靈均
情懷人意真,
佳節(jié)憶靈均。
香粽傳千里,
龍舟競渡頻。
遙知汨羅水,
淚灑楚江濱。
傳世忠魂在,
丹心勵后人。
忠魂永存
風雨千年憶楚湘,
汨羅波涌起悲傷。
龍舟新鼓驚江水,
角黍靈臺吊屈郎。
一艾充盈邪氣去,
千家和滿世情長。
為圓報國詩人夢,
吟罷離騷讀九章。
漁家傲·端午懷屈子
汨羅江畔孤鶩叫,離騷一曲千秋調(diào)。悲水淼茫云影罩,靈均笑,家國情恨君臣了。
壯志未酬難盡孝,忠魂依舊朝天傲。歲月滄桑英名耀,思杳杳,詩詞千古傳人道。
漁家傲·甲辰端午
艾香滿院端陽到,彩絲角粽幾圈繞。蒸籠蓋開滋味妙,佳節(jié)好,舉杯同慶齊歡笑。
鼓響江河山杳杳,龍舟競渡爭分秒。十里人潮邊岸鬧,常言道,追思舊俗情難老。
凌智捷(江蘇.淮安)
偉祠衣冢祭先賢,
清烈孤忠炳史巔。
蘭芷椒荷懷令德,
每逢端午更暄妍。
端午競龍舟
閘高岸闊涌人潮,
競渡龍舟水上飄。
正則靈兮縈宇宙,
俯看故國定當驕。
端午懷古
一
楚賢遺跡在江濱,
屈子離騷萬古新。
風雨滿城悲宋玉,
煙波是處吊靈均。
千年往事精英逝,
一代才名俊雅陳。
惟有汨羅灘畔月,
夜深猶照釣魚綸。
二
汨浪江河流逝日,
屈原天問古今情。
千帆競發(fā)舟飛渡,
萬眾高歌鼓共鳴。
忠骨沉沙山鬼祭,
雄風激蕩世人傾。
離騷絕唱留佳作,
九辨芬芳永載榮。
祭屈原
汨羅凄婉撫喧驚,
屈子忠魂萬載縈。
天問問天天地坼,
國殤殤國國都嚶。
楚山湘竹猶啼月,
葦粽龍舟永祭平。
嘉德芙蓉偕芷蕙,
中華紹世育瓊英。
鷓鴣天 .祭屈原
端午重臨聞粽香。汨羅遙祭唱悲腔。問天難抒圖強志,哀郢長存挽敗殤。
人昏睡,子清匡。恨江山破碎凄滄。離騷一誦君如面,愛國丹心萬載彰。
凌在純(江蘇.蘇州)
一
屈公何奈昏君,
憤世投身楚源。
可恨江流渺渺,
不能洗盡沉冤。
二
幾多端午心驚,
蒲酒飲祈太平。
真盼年年甘雨,
敢為屈子澄清。
端午守門神
艾葉菖蒲似劍,
紅絲纏繞高懸。
賴君守護門戶,
應是平安一年。
端午感慨
節(jié)名端午是何時?
古有汨羅憑吊詩。
今看幾多傷憾事,
為官當讀楚騷宜。
上為凌云志宗親書法
凌雙仲(江蘇.連云港)
當年抱石急投,
江水奔騰未休。
天地忠心可鑒,
龍舟載動杞憂?
悼屈原
一
沅江千里覓忠臣,
不見當年抱石人。
明辨是非知善惡,
年年百姓悼靈均。
二
一生上下苦追求,
意冷心灰百念休。
誰繼屈原悲愴甚,
數(shù)聲天問淚長流。
三
江水滔滔未斷流,
大夫一跳幾春秋。
誰知端午龍舟去,
粽子能投難解憂。
上為凌在純宗親書凌雙仲宗親詩書法
凌雙仲(江蘇.連云港)
步冰翁宗親《端午感懷》原韻佳節(jié)年年重夏時,
師生捧讀大夫詩。
廟堂除幾清官外,
勸學屈原真不宜。
2023端午節(jié)玉祁觀龍舟賽書懷故地重游神采揚,
荷花處處溢清香。
鏡頭頻逐龍舟轉(zhuǎn),
心事時隨白鷺翔。
鑼鼓聲中天色午,
唐平湖畔柳陰涼。
獎杯閃閃誰先得?
團隊同心此刻強。
凌秀云(江蘇.鹽城)
端午隨吟
一
每逢重五韻徘徊,
蒲艾香熏丹若開。
吳楚煙云沉史去,
沅湘濤浪曳思回。
龍舟千載追忠骨,
角粽萬民懷圣魁。
但借端陽承庶愿,
唯期盛世筑廉臺。
二鷓鴣天 . 端午感懷
不覺端陽又一春,滿斟蒲酒祭忠魂。年年艾葉幽思發(fā),歲歲榴花烈焰噴。
懷屈子,仰詩尊,古今騷客墨紛紛。汨羅涵韻流千載,悲水滄波烙楚云。
凌端萍(江西.萍鄉(xiāng))
吊屈原
沉沙抱屈卷愁雲(yún),
宦海喧騰清濁分。
呵壁問天誰共語?
一江風雨淚紛紛。
感懷
屈子投江恨,
離騷酹酒吟。
汨羅無所變,
何必竟舟尋。
路
又逢雙五節(jié),
酹酒汨羅江。
不廢其修遠,
涅槃興古邦。
凌思桃(江西.萍鄉(xiāng))
吊屈原
求索艱難九問天,
聲聲吶喊賦詩箋。
君王聽信讒言語,
只有孤魂江底眠。
阮郎歸.端午即感
棕香端午暗云天。倚窗觀雨綿。龍舟水漲浪中前。歡呼兩岸邊。 曾求索,屈君賢。汨羅江底眠。離騷九問九歌篇。詩行今古傳。
上為凌首超宗親書法
凌云尚(黑龍江.七臺河)
端午有感
端午江邊淚未休,
趨風頂浪探中流。
沿堤拋撒箬包粽,
破水齊開龍渡舟。
螺號聲聲呼屈子,
旌旗獵獵擺吳鉤。
普天同祭忠良士,
愛國精神萬古留。
凌苑(廣東.信宜)
端午紀念屈原臣
志士精忠憂社稷,
奸臣所害投江亡。
丹心赤膽蒼天鑒,
角黍三牲吊國殤。
端午賽龍舟
龍舟竟賽鬧端陽,
角黍投江吊國殤。
志士精忠憂社稷,
奸臣陰險害賢良。
昏皇無道聽讒語,
屈子有冤泣斷腸。
赤膽丹心昭日月,
流芳百世美名揚。
凌澤欣(重慶)
端午竹枝詞
其一
菖蒲艾草掛門檐,
箬竹清香裹粽甜。
屈子冤魂端午祭,
龍舟競渡淥波寒。
其二
浪滾波翻敢赴流,
男兒氣盛壯如牛。
龍舟號子驚天地,
不摘金牌誓不休。
其三
銅鑼鼙鼓震天鳴,
浪起舟飛短棹輕。
兩岸呼聲催未及,
健兒唾手得紅旌。
端午
農(nóng)戶田中搜艾虎,
市民門外掛蒲刀。
雄黃灑酒邪蟲凈,
碧粽投江濁浪高。
棹擊蒼龍安屈子,
風敲蠻鼓鎮(zhèn)陰曹。
年年醉里端陽過,
又上詩壇唱楚騷。
凌德霖(山東.濰坊)
依韻唐·殷堯蕃《端午日》
回眸不舍愛國情,
一嘯奔雷大浪生。
十里青山花帶淚,
千年汨水恨難平。
魚龍能毀騷人骨,
風雨難摧孤月明。
滿腹高潔何所寄,
江波日夜泣無聲。
凌春祿(廣東.電白)
一
端午佳節(jié)感概多,
緬懷屈子淚滂沱。
忠魂不滅留千古,
一曲離騷正氣歌。?
二
含冤屈子墮投河,
壯志剛強受難磨。
千古忠魂猶未散,
英名永頌世人歌。
端午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而感懷
五月端陽號角長,
離騷壯志刻忠良。
汩江腸斷哀華夏,
湘水奔騰泣楚鄉(xiāng)。
競渡龍舟思圣子,
飄群粽葉祭靈堂。
忠魂傲骨民間仰,
留下詩篇萬古揚。
凌明明(湖南.衡陽)
游汨羅江屈子祠
碧波蕩漾柳含煙,
屈子尋詩去未還。
祠壁長銘騷客賦,
江流難洗左徒冤。
行吟一曲抒孤憤,
求索千程感昊天。
今日無分秦與楚,
飛舟競渡吊先賢。
凌偉添(廣東.廣州)
龍舟過沙亭,此屈翁山故里
一炬天南冢草繁,
祖祠深巷客居村。
沙亭坣外清江闊,
鼓應龍舟悼屈原。
深井龍舟采青
芒樹盈盈蔭碧臺,
端陽云日映樓開。
喧天鼓炮榕溪響,
煙里龍舟并影來。
深井村端午龍舟
其一
探親初一雙崗行,
十丈龍舟載誼情。
赤幟藍旗齊解纜,
炮煙濃里鼓金聲。
其二
宦溪初二探親來,
蘭槳紅衫玉浪開。
船泊芳堤融主客,
滿堂喜興共推杯。
其三
初三鼓斗爆聲隆,
多少華舟會景中。
不盡玉煙封樹岸,
玉欄外面水飄紅。
其四
兄弟凌邊報柬回,
朱旗斗笠槳相催。
煙中炮竹才舞罷,
糾糾紅兒上岸來。
龍船謝親宴
端午嘉筵百十開,
祠堂衣擠友親來。
村邊鼓勁清江賀,
斟滿深情白玉杯。
深井榕溪龍舟即景
十丈龍舟入涌來,
過橋煙上玉樓臺。
紛飛炮竹紅紗散,
勁鼓一輪穿浪回。
貝崗龍船訪深井村
后宮龍鼓訪榕溪,
爆竹煙高岸閣迷。
千百年來同一水,
依然相望樹花堤。
凌軍強(甘肅.隴上)
賽龍舟
龍舟競渡水波揚,
鑼鼓喧天震四方。
旌羽飄搖風送爽,
健兒奮勇槳飛忙。
歡聲雷動看官喜,
笑語盈盈滿畫堂。
端午良辰同慶賀,
傳承文化永流芳。
凌均久(湖南.衡陽)
端午話屈子
一
國破江山易,
離騷淚滿巾。
丹心昭日月,
誰個識靈均。
二
一片愁云籠楚空,
薦賢除弊引蘭焚。
投江殉義辭塵去,
世道長歌屈子魂。
三
傷心欲問先賢事,
汨水滔滔去不歸。
俗定端陽公祭日,
飛舟擂鼓喊君回。
端午話屈子
治國修行經(jīng)滿腹,
舉賢除患罪何言?
欲傾四海五湖水,
洗盡靈均不白冤。
凌志兵(安徽.蚌埠)
端午情思
葦葉青青糯米香,
詩人屈子訴衷腸。
精忠報國經(jīng)風雨,
赤膽思民對月光。
天問整篇成絕唱,
離騷千古作華章。
如歸誓死昭暉日,
含恨縱身落汩江。
悼屈原
離騷讀罷淚汪汪,
端午時分念九章。
志向?qū)捄肷贇q,
胸懷博大長青狂。
主張對內(nèi)舉賢政,
宣定臨他抗敵強。
屈子衷心思社稷,
悲憂永駐汨羅江。
凌伯俊(湖南.婁底)
端午節(jié)紀念屈原先賢
汨水東歸日夜流,
先賢屈子為民憂。
身居朝廟蔑權貴,
徒配江湖念賤蜉。
上下探尋扶國策,
晝宵研討救民謀。
九歌天問風千古,
詩雅風騷頌萬秋。
凌斌(廣東.湛江)
夜讀《離騷》
夜讀離騷星隕落,
驚雷電閃雨遮天。
三杯濁酒留君醉,
半句殘詩讓我顛。
歲月欺人添白發(fā),
韶光逝水去如煙。
端陽啖粽家喧鬧,
自在凡心一畝田。
上為凌云志宗親書法
凌秀華(遼寧.沈陽)
端午
五月詩情伴艾香,
屈原故事宇寰揚。
人間難忘忠臣士,
帶血榴花百世長。
端午有感——步韻蘇轍《競渡》
自古賢能后代謳,
千秋溢美贊風流。
臨池草圣神毫舞,
對月詩仙醉酒游。
端午情因夫子寄,
嘉辰景與杜陵收。
尋求自在如今輩,
每把心同國運悠。
凌晨(江蘇蘇.州)
6月9日端陽雅集
麗日繁枝碎綠塘,
風翻蓮葉水生涼。
繡囊搖曳香蒲艾,
倩影婆娑映粉墻。
絮閣貴妃含醋意,
游園小姐暗神傷。
仙音一曲滿庭翠,
空谷優(yōu)蘭自吐芳。
注,曲社名為優(yōu)蘭昆曲社。
凌云豐(安徽.安慶)
端午吊屈原
遍野哀鴻苦戰(zhàn)爭,
香風兩袖不沽名。
離騷曲曲新亭淚,
天問行行濟世情。
去國懷鄉(xiāng)千古恨,
舍身取義萬人評。
汨羅江上忠魂在,
競渡龍舟只為卿。
端午吊屈原
離人何處怨偷生?
意冷心灰恨不平。
空有安邦興國策,
徒增束杖理民情。
愁腸百結(jié)離騷賦,
隱索千回天問呈。
江上忠魂今在否?
龍騰盛世莫擔驚。
凌遠科 (廣東.信宜)
甲辰端午寄懷
年年端午又逢時,
信邑龍舟破浪馳。
鼙鼓聲聲催將士,
波濤滾滾決雄雌。
蒲香艾綠風猶在,
粽馥醪醇俗未移。
千古忠魂垂德范,
高懷勁節(jié)永傳之。
甲辰端午感吟
蔥蔥夏節(jié)日初長,
屈子英魂萬古揚。
艾草滿城懸翠色,
蒲花逐戶散清香。
尤憎帝蠢江山暗,
更恨臣奸社稷亡。
莫道楚荊千載遠,
飛舟競渡祭忠良。
甲辰端午寄遠
又逢蒲節(jié)更思親,
信邑風情入夢頻。
菖劍高懸驅(qū)疬疫,
艾芬輕繞凈埃塵。
龍舟競渡鏖兵急,
糯粽飄香寄意真。
遙望天涯誠祝福,
鵬霄奮翼展經(jīng)綸。
龍舟大賽
轉(zhuǎn)瞬韶光十五秋,
錦江又鬧賽龍舟。
鼓催槳舞鏖兵急,
浪拍槎飛劇戰(zhàn)稠。
綺岸助威聲震宇,
熒屏炫彩景燒眸。
天公忽灑懷臣淚,
更勵今英奪勝籌。
信宜端午賽龍舟三首 ?
信宜龍舟大賽
端午誰人鬧錦江?
波嘶水嘯幾回腸。
旌旗漫卷呼聲急,
鼙鼓飚催陣勢昂。
奮進龍舟爭勝負,
翻飛玉槳賽高強。
驚看教櫓犁濤疾,
十萬狂歡賀冠王。
賽龍舟
端午邀朋看賽舟,
錦江浪起逐風流。
鼓聲激蕩旌旗奮,
槳影翻飛將士稠。
綺岸助威雷陣陣,
金橋指戰(zhàn)哨啁啁。
英雄豪氣沖牛斗,
直引竇州輝九州。
端午觀龍舟
江上龍舟破曉行,
鼓聲驟起震天鳴。
健兒揮槳風雷動,
勁楫犁波云水驚。
斬浪雄姿堪縛虎,
奪魁霸氣敢屠鯨。
江堤十里歡聲蕩,
古俗催新祭屈臣。
凌云志(江西.上饒)
龍舟古渡思端午,
兩岸河邊人海圍。
鑼鼓響時同使力,
煙波飛起共爭威。
猶追魚鳥江潮入,
不遜鯤鵬天宇飛;
鞭炮紅旗霞彩映,
喜迎折桂錦標歸。
凌長龍(安徽.銅陵)
甲辰端午吊屈原
端陽半未晴,
玉粽祭賢英。
天問乾坤怒,
離騷鬼魅驚。
憂民心獨苦,
報國志難成。
忍看沅江水,
波波哭屈平。
端午祭屈原
一
粽艾香飄夏日風,
鶯啼蛙鼓吐情衷。
丹霞似裹靈均血,
染出青荷幾點紅。
每到端陽醒一回,
飄飄衣袂逐云飛。
龍舟競發(fā)千江上,
好接靈均回秭歸。
上為凌海濤宗親書法
凌在純(江蘇.蘇州)
華夏時憎奸靳尚;
端陽雨泣耿靈均。
凌智捷(江蘇.淮安)
祭屈原楹聯(lián)五副
一
千載屈原悲楚韻;
百年忠節(jié)耀江山。
二
祭屈原,奠中華,
千秋偉業(yè)光昭日月;
興文化,揚國粹,
萬里宏圖輝耀乾坤。
三
一脈古今同祭,
讀英杰遺章,
千卷香飄湘水夜;
眾家兄弟共祈,
望大江映月,
八方歌頌屈原魂。
四
屈子離騷,九歌絕唱,千古流芳,問何人不向汨羅,獨抱幽懷悲楚國;
靈均故里,三閭遺風,萬民祭祀,看今日又逢端午,更添雅韻頌堯天。
五
屈原自古多情,今又何來?一曲離騷,萬年絕唱,獨留遺恨,汨羅江水長清,楚天不老;
華夏從茲崛起,我當為祭?九歌大愛,百世英名,永續(xù)傳承,龍舟鼓聲高亢,國夢定圓。
凌門詩社簡介:
凌門詩社,簡稱凌社,2021年秋,由湖南凌風,江蘇凌雙仲等人發(fā)起成立,并由凌雙仲擬定社名,由凌氏宗親凌風,凌雙仲等多人討論通過,名譽社長大家共同推舉凌澤欣宗親擔任。并請凌朝祥、凌世祥二位宗親擔任本社顧問。2022年7月,宗親們選舉廣東凌遠科宗親擔任凌門詩社第二任社長兼主編。凌門詩社是全國較早成立的由國內(nèi)姓氏成立的詩社之一。凌姓在全國姓氏中雖是小姓,但已有三位宗親先后擔任省市級詩詞協(xié)(學)會領導:江蘇省原副省長、省人大原副主任凌啟鴻曾任江蘇省詩詞協(xié)會會長、江蘇省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長,凌澤欣宗親任重慶詩詞學會會長,凌朝祥宗親任新疆詩詞學會名譽會長。詩社本著團結(jié)全國喜歡詩詞楹聯(lián),書畫等有共同愛好的宗親進行詩詞歌聯(lián)書畫方面的文學創(chuàng)作為宗旨,適當時機出詩社成員專輯,并挖掘整理歷史上凌氏先賢的詩詞,適當時機出精選合集,個人專輯。今后對古今詠凌氏先賢的詩詞作品將加以整理。
編者聲明:
中國凌門詩社是一個以凌姓宗親結(jié)成的民間團體,堅決持不以贏利為目的,守定初心,每期發(fā)刊之時就先關閉平臺的打賞功能。也杜絕了以后為些蠅頭小利可能引起的經(jīng)濟糾紛的隱患,志趣不同者可路過。 篇中部分圖片和作品選自網(wǎng)絡,如有異議,請聯(lián)系刪除。感謝本社書法顧問廣東凌劍飛宗親、安徽凌長龍宗親百忙中題贈本社社名墨寶。
凌門詩社及社刊組成人員職務簡介:名譽
社長:凌澤欣
社 長: 凌遠科
副社長:凌雙仲 凌長龍凌智捷 凌麗
秘 書 長:凌海濤
副秘書長:凌偉豪 凌軍強
文學總監(jiān):凌天明
宣傳部長:凌仕鈿
顧問:凌世祥 凌云尚 凌在純凌偉添 凌斌全 凌均久凌 風 凌 銘 凌苑 凌瑞明 凌明明 凌春祿凌秀華 凌秀云 凌思桃
書法顧問:凌在純 凌海濤 凌長龍凌劍飛 凌宏康 凌 云凌士明 凌云志 凌海林凌 志 凌 麗 凌琳琳 凌敏
社外特邀書法顧問:陳鳳桐 (連云港) 馬丙紅(南京)謝莉 (廣東) 郭鴻森(蘇州)顧龍平(無錫)李家旺(連云港)
美術顧問:凌裕斌
主 編: 凌遠科
副主編:凌雙仲 凌云豐凌偉豪 凌軍強凌門詩社社刊都市頭條、微信公眾號編輯:凌滄海 凌 生 凌軍強
《凌門詩社》社刊編委:
凌遠科 凌雙仲 凌 風 凌天明 凌云豐 凌擁軍凌一二 凌思桃 凌 斌凌首超 凌萬東 凌未風 凌生喜 凌端萍 凌偉豪凌秀云 凌新南 凌智捷 凌軍強 凌 晨
刊頭刊尾書法:凌劍飛 凌長龍刊中書法:凌在純 凌劍飛 凌海濤
中國凌門詩社社刊編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