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70年代末,有一次,農村放電影放的是《挺進大別山》這是一部戰(zhàn)斗故事片,電影介紹劉鄧大軍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挺進大別山后,在大別山堅持和國民黨部隊斗爭,牽制敵人大量部隊。父親說:“我就是劉鄧大軍的部隊,千里挺進大別山的電影故事說的就是我們的部隊?!?/div>
當時我問父親,電影是真的嗎?他深沉的回答:“真實情況比電影上還要慘,還要艱苦,犧牲了10000多人呢?!蔽铱吹礁赣H邊看電影邊流淚,他說不看了,他讓我自己在那看;一個人先回家了,現(xiàn)在想來他是控住不住情緒,不好在我們晚輩面前流淚。當時我不明白,我曾經(jīng)問過父親,為啥你們部隊叫劉鄧大軍?他說:“劉鄧大軍是指以劉伯承、鄧小平為首的大軍,是中原野戰(zhàn)軍的別稱,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力部隊之一,由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晉冀魯豫邊區(qū)八路軍和地方武裝組建和發(fā)展起來的。
1947年2月,山東華中野戰(zhàn)軍合并為華東野戰(zhàn)軍,7師改編為第7縱隊,司令員成鈞,政委趙啟民,副司令林維先,政治部主任黃火星。那時我父親是屬于7縱十九旅直屬炮連的排長。八十年代,家中有了電視,父親他一看到戰(zhàn)斗故事片,就會想起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就淚流不止。我們便趕快調頻道,父親在時,我們很少看戰(zhàn)斗故事片。
他說:永遠忘不了1947年6月30日至7月28日,劉鄧野戰(zhàn)軍挺進中原,舉行魯西南戰(zhàn)役,劉伯承、鄧小平率領12萬大軍,以臺前縣孫口為中心渡口,東西長150公里河段上,在西起濮縣、東至東阿縣黃河防線上,一舉突破國民黨重兵把守的黃河天險,吹響了人民解放軍戰(zhàn)略進攻的號角,蔣介石苦心經(jīng)營的“黃河防線”土崩瓦解。1947年8月7日,劉鄧大軍率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強渡黃河取勝后,部隊挺進大別山盤活了中原一盤棋,把戰(zhàn)場從解放區(qū)引向蔣管區(qū),揭開了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 成為中國革命戰(zhàn)爭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國民黨軍隊企圖殲滅解放軍于黃泛區(qū),那里遍地淤泥,沒有道路,部隊迎著敵人飛機的轟炸頑強奮進,于8月17日越過寬達30多里的黃泛區(qū)。接著,又渡過渦河、沙河、洪河,甩掉國民黨軍的尾追。國民黨軍隊企圖阻攔劉鄧野戰(zhàn)軍。劉鄧首長提出“狹路相逢勇者勝,只要進了大別山,就是勝利”。我父親說:“我們把大炮全部卸下來埋了,實在無法卸的只有忍痛炸毀,炸毀埋藏了重裝備繼續(xù)前進,當時上級下的死命令,輕裝前進,能扔掉的要全部扔掉??粗约旱呐诒徽?,他和戰(zhàn)友心疼的一遍又一遍摸著自己使用的炮哭了起來。讓把自己的武器炸毀埋了,空手前進,他們想不通,但想不通也要執(zhí)行,軍人是以執(zhí)行命令為天職。8月28日,解放軍全部渡過淮河,進入大別山區(qū)”。
父親講,劉鄧野戰(zhàn)軍在魯西南戰(zhàn)役中苦戰(zhàn)28天,雖取得重大勝利,但自身也遭受嚴重傷亡,急需得到休整。不過按照中央要求,劉鄧率全軍取消休整,踏上了千里征途。進入大別山后,遠離了晉冀魯豫解放區(qū),失去了后方支援,嚴重的困難一個個迎面而來。一是傷病員無處安置,沒有醫(yī)藥治療,而國民黨軍隊和當?shù)氐姆磩用駡F、則專門尋找我軍傷病員安置地,一旦發(fā)現(xiàn)就用殘忍的手段將他們殺害,這對於我軍士氣有很大的影響。二是士兵逃跑和開小差現(xiàn)象十分嚴重。由此我們不難想像,為完成偉大的戰(zhàn)略轉折,劉鄧大軍經(jīng)受了怎樣的嚴峻考驗,作出了怎樣的犧牲。
大別山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該地區(qū)山脈重疊綿亙,崇嶺深谷,人煙稀少。國民黨對根據(jù)地人民實行殘酷的鎮(zhèn)壓,老百姓都被國民黨殺怕了。部隊初到大別山時,老百姓一見就跑,而且是整村整村往山里跑。部隊行軍打仗,別說老百姓支前抬擔架,就連找個向導都非常困難。劉鄧部隊除上層指揮員外,下層指戰(zhàn)員絕大部分都是北方人,他們雖有著豐富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但對大別山的環(huán)境卻很不適應。我們北方人,吃不慣大米,吃慣了小麥、玉米、小米、高粱煎餅、窩窩頭、地瓜的北方大漢,生活不習慣,水土不服。
南方的大米填不飽他們的肚子。大別山大部分地區(qū)地廣人稀,糧食自給不足,窮苦人家自己都吃不上飯。一開始老百姓不敢接近我軍,部隊有錢也買不到糧食。由於敵情嚴重,部隊幾乎天天行軍作戰(zhàn),并且常常是一天要走上百里,還要餓著肚子打仗。當時不但部隊缺糧,而且,大別山區(qū)水田居多,到處是田埂,加之南方多雨,北方帶去的布鞋經(jīng)不住水泡,穿不幾天就爛透了,北方戰(zhàn)士穿不慣草鞋,腳上經(jīng)常磨得流膿淌血,又需連續(xù)行軍作戰(zhàn),部隊真是苦不堪言。另外,南方地區(qū)蚊子多,毒蛇多,部隊沒有蚊帳,不少人被蛇咬傷或患上瘧疾,又沒有藥治,為此病死的不在少數(shù)。由於水土不服,腹瀉、疥瘡也是對指戰(zhàn)員的一大肉體折磨。
饑餓,草鞋,毒蛇,敵情,無處安置的傷病員,部隊減員較多。1948年2月,部隊轉出大別山,父親講當時部隊從山里出來,部隊“衣衫襤褸,面容憔悴,亂發(fā)蓬散,須如荒草,輕傷員相互攙扶著形若一隊浩浩蕩蕩的叫花子?!?949年2月中原野戰(zhàn)軍編為第二野戰(zhàn)軍。
劉鄧大軍挺進與轉戰(zhàn)大別山,克服了無數(shù)艱難險阻,勝利完成了中央軍委賦予的戰(zhàn)略任務,在這一斗爭歷程中,全軍指戰(zhàn)員表現(xiàn)出了高度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革命自覺性,以及為了革命勝利甘愿赴湯蹈火不避艱險的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我父親曾對我說:“新社會也應該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你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要貪圖享樂,學習工作上爭上游,生活上看下游”。我連連點頭。
我想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人和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人是不一樣的。我們是生在新社會,沒有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體會不到在戰(zhàn)火里走出來的人心情。
父親說:“在大別山堅持和敵人斗爭,沒有吃的,沒有穿的。冬季沒有棉衣仍然穿著單衣,吃不上飯。由于沒有衣服更換,衣服里生虱子、跳蚤;在大別山里堅持著,牽制著敵人的重兵”。父親曾經(jīng)說過:“司令員劉伯承、鄧小平政委,他們平易近人,在大別山他見過兩位首長三次,沒有官架子;記得有一次開大會天下起大雨,當兵的冒著雨,他們兩人同戰(zhàn)士一樣,也冒著雨,給同志們作動員報告,他們堅持官兵一致”。當我問他:“大別山有槐花嗎?”他說:“有槐花很少,村莊附近槐花老百姓都采摘了,部隊不能給百姓搶槐花吃。部隊人多,槐花也不夠吃的,只能到很遠的山里找野菜、挖野菜。他說大別山有一種野菜,當?shù)亟猩娇噍?,俗稱苦菜,在大別山區(qū)是有名的“救荒草”,又稱“窮人菜”,我們吃過不少苦菜的,不是北方那樣的苦菜子”。父親給我說:“這種苦菜即苦荬,莖中空而脆,折之有白汁。”取鮮嫩的苦菜洗凈燙水,揉去苦汁,放上很少糧食可以做成苦菜團子。大別山由于遇到大旱,野菜也很少有。有的人違反群眾紀律,被處分。部隊紀律非常嚴,即使餓肚子也不能違反群眾紀律。
他說:“我們共產(chǎn)黨的部隊特別能吃苦,也特別能戰(zhàn)斗;國民黨部隊官兵不一致,當官的體罰當兵的,他們穿的好,吃得好,但軍官打仗怕死,打仗時非常明顯,喊口號就不一樣?!蔽艺f:“怎么不一樣了?”他說:“八路軍、解放軍沖鋒時,指揮員喊道:“同志們跟我沖呀!”這是共產(chǎn)黨員和干部就會沖鋒在前,而國民黨軍隊沖鋒時,指揮員喊道:“弟兄們給我沖呀!”雖然是幾字之差,表明了共產(chǎn)黨軍隊和國民黨軍隊的性質的不同.......。他繼續(xù)給我說到:“國民黨軍官是在后面拿槍督戰(zhàn)指揮;共產(chǎn)黨部隊里的指揮員是拿著槍在前面帶著當兵的打沖鋒。國民黨部隊士兵怕死,不敢沖鋒”。我仿佛聽明白了。記得看電影《淮海戰(zhàn)役》時,他曾經(jīng)對我說:“我們七縱在淮海戰(zhàn)役中,貢獻最大的是徐東阻擊戰(zhàn),頂住了國民黨軍邱李兵團最大的沖擊,為淮海戰(zhàn)役的戰(zhàn)略勝利奠定了基礎”。那時的父親任炮兵排長。1949年元月任副指導員。7月任川南軍區(qū)炮兵指揮連副指導員。
第四節(jié):淮海戰(zhàn)役嚴守紀律
小時候,我父親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是他在參加淮海戰(zhàn)役時發(fā)生的,他們在修工事挖戰(zhàn)壕時,挖到一罐子銀元和金條,他們不為金錢所動,把金條和銀元仍在旁邊,繼續(xù)挖他們的戰(zhàn)壕。我?guī)е浅?上У难凵駥ξ腋赣H說:“那么多銀元要是誰發(fā)現(xiàn)歸誰多好,可以買很多東西呀!”。我父親看了我一眼,對圍坐他身旁的我們姊們三個說道:“你們誰知道這些銀元應該怎么處理?”我和弟弟搖搖頭,我姐姐舉起右手說道:“我知道:解放軍都是要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銀元應該交公。我父親臉上露出笑臉,說道:“還是萍兒懂事?!彼麑ξ覀兪罴倨陂g到生產(chǎn)隊地里搞復收,撿拾麥穗一事,說道:“麥子是生產(chǎn)隊里種的,集體的麥子不能往家拿,要顆粒歸倉,寸草歸垛。”我母親說道:“山地里的麥子長的太差,生產(chǎn)隊里不要了,他們在家沒有事情,就讓他們到地里去撿拾麥穗,拿回家來,有啥不好。別人家孩子都能去地里撿拾麥穗,為啥咱家孩子不行?”父親說:“不要管別人家孩子,咱們家孩子就不行。”我們姊妹到地里撿拾了麥穗主動放到生產(chǎn)隊里麥垛上,受到生產(chǎn)隊表揚。
父親對我們的教育,影響我們的一生。決不允許拿集體的和稀罕別人的東西。小孩子要養(yǎng)成從小愛集體、不貪圖別人和公家的東西的習慣。他繼續(xù)給我們說道:“我們七縱淮海戰(zhàn)役貢獻最大的地方是徐東阻擊戰(zhàn),頂住了國民黨軍邱李兵團最大的沖擊,為淮海戰(zhàn)役的戰(zhàn)略勝利奠定了基礎。父親那時是炮兵排長,他說我們到打淮海戰(zhàn)役的時候,部隊是兵強馬壯,地方政府組織老百姓積極支前,保障了打仗所需物資和彈藥,我們炮兵彈藥充足,每次戰(zhàn)斗我們都打個痛快,打得國民黨軍沒有還手之力,打得敵人聞風喪膽,敵人跑到哪里,我們部隊攆到哪里,我們炮火跟到哪里。敢和敵人硬碰硬。步兵需要支援,我們就給與炮火支援。打淮海戰(zhàn)役我們炮兵人員犧牲的少。打仗時步兵損失大,要和敵人拼刺刀?!贝蛳禄春?zhàn)役,父親由排長升為十五軍四十八師直屬炮兵連副連長、指導員。
第五節(jié):父親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負了傷
父親他說在朝鮮戰(zhàn)場上,當時受傷時前額有兩塊彈片。我父親在世時,經(jīng)常頭疼,特別是下雨陰天時,他的前額上有一塊炮彈皮在骨頭里嵌著,直到去世也沒有取出來。他有時讓我們用手摸摸,我摸到有一塊手指甲大小的硬塊,他說是美國鬼子的炮彈皮。有一塊取不出來了,當時醫(yī)院技術不行,條件差。處理不了,便留下了。經(jīng)常頭痛,我記得他給我們講:“在朝鮮戰(zhàn)場經(jīng)常吃不上飯,由于敵人炮火封鎖,后勤供應不行,有時吃炒面,炒面沒有了就挨餓。
我的父親參加革命工作較早,父親很少講他的故事,小時候偶爾聽他講他經(jīng)歷的事情。曾記得父親講過他在抗美援朝時的兩三故事,我仍記憶猶新:在朝鮮戰(zhàn)場上,一次攻占某高地的戰(zhàn)斗中,父親的連隊接到任務是在某高地的下方埋伏。敵人的碉堡居高臨下,對高地下方一目了然,沒有掩體,只有零散的幾棵樹,到了晚上敵人的探照燈不停的照,同時也不時地發(fā)射照明彈和用機槍掃射著一塊開闊地。怎樣潛伏到敵人眼皮子底下去是他們面臨的很大問題。他們在晚上利用敵人照明間隙挖掩體,他們每三人一組,邊挖邊用樹枝遮擋探照燈的照射。僅一晚上能容納三個人的掩體坑就挖好了,上邊用樹枝、青草遮擋??墒堑诙炀拖掠炅耍赣H他們三個人蹲在掩體里,一個手拿樹枝,兩個人用美國兵頭盔,從坑里邊往外刮水;第三天隨身帶的干糧就吃完了,他們餓急了就用頭盔在坑里刮雨水沉淀后分著喝幾口充饑。小雨不停的下,他們在掩體里一直堅持隱蔽到第四天,終于等來了向高地發(fā)起總攻的沖鋒。
父親講,在朝鮮戰(zhàn)場上,敵我雙方投入大量的兵力。在上甘嶺戰(zhàn)役時,他們的部隊接到的命令是向上甘嶺地區(qū)集結,朝鮮的冬天寒冷無比,那年冬天也來的格外早,一場北風過后,十月份的天氣水面就結了冰。部隊集結行軍中需要過河,后面有美國兵追擊,天上有美國飛機轟炸,飛機投下的炸彈把河面的冰炸開了。軍令如山,不按時到達指定位置是要軍法處置的。指導員一聲令下“趟河!”。走在隊伍前面的戰(zhàn)士們有的沒有來得及脫衣服,穿著僅有的一套棉衣就下了河。父親和隊伍后面的大部分戰(zhàn)士都脫下了棉衣,把棉衣頂在頭上緊跟隊伍下到了冰冷的河里。冰冷的河水和冰塊劃在胸膛上,刀割一般疼痛。沒有脫棉衣的戰(zhàn)士上岸后不久就全部倒下了,脫下棉衣的戰(zhàn)士上岸后迅速穿上了棉衣,沒有被嚴重凍傷。父親講:“在抗美援朝期間,在朝鮮遭的罪吃得苦,比在國內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遭的罪吃得苦還要多”。
由于連年戰(zhàn)爭,父親一直和家中無法取得聯(lián)系。我問父親:“朝鮮有槐花嗎?”他說:“有,春天有的山上也長槐花,朝鮮山上有野生槐花樹,炮火轟炸不著的地方有很多,不光有白色的,還有紅色的槐花,但不能吃?!蔽曳路鹂吹郊t的槐花像志愿軍烈士們的血,白的槐花落到地上像一層皚皚白雪,烈士的鮮血是那么鮮紅,灑在朝鮮的土地上。父親1950年元月任志愿軍偵察連副連長、副政治指導員;1952年7月任志愿軍炮兵405團政治處干事;1953年12月山東軍區(qū)干部訓練團學員,區(qū)隊工作隊隊長。
第六節(jié):艱難困苦的歲月
父親和姑姑在世時還給我們講了父親當天晚上走時家里發(fā)生的一些事情,他們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一些情景:1940年4月槐花開的時候,一天,陰云密布,天下著小雨;半夜時分,一場災難突然降臨,家門被悄悄叫開了,有兩個人來到家里,奶奶認識來人,這兩個人是大峰山游擊隊的人,對奶奶說:“爺爺在坦山被紅槍會打死了,是紅槍會里一個叫李繼田的頭子給打死的,“紅槍會”對家屬要斬草除根?!庇螕絷牭娜俗屛腋赣H跟他們連夜轉移,讓奶奶也帶著姑姑、叔叔趕快離開家,到黃河西邊去躲躲。奶奶聽到這一消息,如五雷轟頂,她癱坐在地下,強忍悲痛不敢放聲痛哭,流著眼淚硬撐著站起來趕快給我父親拿了一件衣服,父親不走,奶奶哭著打了父親一巴掌,讓父親趕快走。游擊隊的隊員拉我父親向外走,父親跟著游擊隊的人走到門口,父親哭著回過頭來,沖著奶奶跪下叩了三個頭,聽著奶奶撕心裂肺地喊了一聲“兒啊,你快逃命去吧!不要管我們”。一陣天旋地轉過后,奶奶便昏了過去,重重地倒在地上。她仿佛聽見遠處父親的聲音:“娘,槐花開的時候!我會回來的!”那聲音回旋在夜空,回旋在奶奶的心里,從此父親走后再毫無音信。自從父親走后,“紅槍會”到我奶奶家找過幾次父親和奶奶,由于家中沒有人,“紅槍會”也就沒有再來找。到了1941年,“紅槍會”被大峰山游擊隊徹底殲滅,日本鬼子投降后,我奶奶才從黃河岸邊的歸德顧小莊回到老家孝里。但父親仍沒有消息。
有人說,父親被“紅槍會”打死了;也有的說,父親在和鬼子打仗的時候犧牲了,回不來了??墒菓?zhàn)爭年代,噩耗鋪天蓋地;我的奶奶似乎是聽見了,又似乎沒聽見,她只堅信,她的大兒子在遠方的某個地方,終有一天會回到村里,回到她的身邊。槐花開了,又謝了,謝了,又開了?;睒湎?,奶奶的目光越過村旁的小樹林,越過遠山,一直飄向遙遠的地方。大門口的槐花開花了,父親離開村莊那是個下雨天,也正是槐花開的季節(jié)。奶奶靠著心中那一份希望,頑強的支撐起這個風雨飄搖的破家,她自己帶著我姑姑、叔叔孤兒寡母的靠討飯和親戚的接濟生活著。在那槐樹下,我奶奶帶著姑姑叔叔在等待著父親的回來,她非常艱難的過著痛苦的日子,在煎熬中扳著手指數(shù)著父親離家的天數(shù),堅信自己兒子還活著,盼著父親能回來,每到吃飯時。便會在破舊的矮桌子上擺上一個空碗一雙筷子,此習慣在我家傳承多年。記得奶奶活著時,只要吃飯時家中有人沒有回來,都會在桌子上放上一個碗,一雙筷子,不管人是否回來吃飯,都必須這么做。
第七節(jié):槐花開了又謝
父親下落不明,沉重的生活負擔使奶奶過早蒼老起來,不到五十歲,滿頭白發(fā),佝僂身軀。街坊鄰居都不敢接觸,因為日本漢奸經(jīng)常搜查八路軍家屬,鬼子漢奸一來了,奶奶就抱著叔叔,手牽著姑姑,就跑到黃河邊或者山里去躲藏起來。到了1945年8月鬼子投降后,父親也仍然沒有音信?;被ㄩ_了又謝了,我的父親還是沒有回來。奶奶每天到槐樹下觀望,盼著自己的孩子回到身邊。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奶奶等了一年又一年,槐花開了一年又一年,許多年以后,又是一個槐花開的季節(jié),家門口的槐樹已經(jīng)是蒼老了,有一半枝丫已經(jīng)枯死,那些沒有生命的枯枝悲涼地向蒼天伸出雙手,似乎在呼號著什么。而另外一半依然是鮮活的蓬勃的,一串串的槐花在開著。
奶奶等了一年又一年,槐花開了一年又一年,許多年以后,經(jīng)受艱難困苦煎熬的奶奶身體有了病,不能長久站立,但奶奶固執(zhí),只要有一口氣,只要能挪動,她就要往槐樹下去等。時間到了1949年春天,每天黃昏,姑姑便攙扶著奶奶向大門口槐樹下走去。奶奶她的腳步顫巍巍的,柱著拐棍的手有些哆嗦。在槐樹下站定,她喃喃地說:“槐花開了……兒子,你該回來了吧?你再不回來,我就等不著你了!兒子,你聽見了嗎?你回來呀……”我姑姑聽到奶奶的話,喉頭就像被什么東西堵住了,眼淚直往下流,我姑姑扶住奶奶的手臂,順著她的目光向遠方望去。奶奶顫抖著聲音問道:“你哥哥有信了嗎?你看,槐花又開了?!备赣H10多年時間下落不明,奶奶眼睛哭得看不清楚了。
姑姑哽咽著說:“是的,槐花又開了?!蹦棠涛兆∥夜霉玫氖郑鼻械貑枺骸敖衲甑幕被ㄩ_得好嗎?多嗎?”我姑姑抬頭看看槐樹,激動地對奶奶說:“今年的槐花開得很多,很好!”奶奶就說:“哦,已經(jīng)解放了,快要建國了,你哥哥也該回來了?!被被ㄓ种x了,春去冬又來,家門口的槐樹又經(jīng)歷了幾個寒冬,守著槐花樹,盼著槐花開的奶奶腳步越來越蹣跚,一頭黑發(fā)慢慢地被歲月染成霜雪??伤廊皇赝?、期盼著、等待著,即使這樣的守望期盼和等待遙遙無期,仍然盼望著自己兒子回來。
第八節(jié):槐花盛開的時候
冬去春來,大門口槐樹又開花了。時間到了1954年春天,父親終于來信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結束,他在朝鮮戰(zhàn)場上凱旋而歸。部隊從朝鮮回來后,在山東章丘一帶休整,父親立即向家中發(fā)回一封信。1954年奶奶見到來信哭了起來,知道父親還活著,當他知道父親在章丘駐訓時,奶奶便討著飯,踮著小腳,帶著幼小的叔叔、姑姑;步行一百多里地,找到部隊。我的父親見到奶奶,風餐露宿,破衣爛衫來到部隊,便跪在奶奶面前,四個人抱頭痛哭,知道家里狀況后,立即向上級打報告,要求復員;部隊領導勸他:“你打日本鬼子、打老蔣、打土匪、打美國鬼子九死一生,槍林彈雨都過來了,天下也打下來了,現(xiàn)在已經(jīng)建國幾年了,今后不打仗了,為啥非要求復員,回老家種地呢?”父親講:“他的父親死的早,母親和弟弟、妹妹沒人照顧,家中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不回家不行?!辈筷狀I導拗不過他,便同意他復員。又是槐花盛開的季節(jié)呀!離開家14年音信全無的父親終于回來了,回到了奶奶的身邊。國家給他發(fā)了一大筆安家費,他把安家費大部分捐給鄉(xiāng)里的高級社里買了大牲畜用于生產(chǎn)的工具;用少部分錢改善居住,蓋了幾間屋,有了自己的家,在農村任高級社委員,鄉(xiāng)治保主任。又參加新中國建設,從此在城里安家。1965年全家響應政府號召,不在城里吃閑飯,便將母親、和我們姊妹幾個戶口遷回到原籍老家。
我父親申請回到農村,在農村待了不到兩年1956年任民政局臨時助力、縣供銷社干訓班學員,后參加供銷社工作;1957年轉為長清城關市場管理所工作。直到一九八零年離休,告老還鄉(xiāng)。
父親無論干什么工作他都非常認真,堅持原則。從我記事起,他每年都會拿回一個獎狀。有省、市、縣各級政府和財貿系統(tǒng)的獎狀。每年都會參加濟南市財貿戰(zhàn)線群英會。由于家庭負擔重,工資低,他生活非常艱苦,每月國家供應他三十斤糧食,有70%是細糧,30%是粗糧。他把細糧省給我們吃,他從家中拿粗糧煎餅吃。工資還要向生產(chǎn)隊繳缺糧款,每年都攢不下錢。直到離休,告老還鄉(xiāng),我們都參加工作后,生活才逐漸好了。
槐花花期能持續(xù)15天左右,食用槐花有清熱涼血,清熱祛毒之功效,槐花味苦,性平,無毒,降壓等功效。父親晚年離休后回到農村,身體很不好;和母親開了一個小經(jīng)銷店,賣點煙酒糖茶,過起了農村生活。由于八十年代初我們老家農村生活條件還很差,打水要去幾百米以外的水井去擔水,我們做兒女的又不在身邊,經(jīng)過動員我便把兩位老人接進城里跟著我生活。
時代不同了,經(jīng)濟發(fā)展了;人們都種植經(jīng)濟速效樹木,槐樹種植逐年減少。父母在的時候每年春天洋槐花開花時,就會到附近山上采摘點槐花,做點槐花窩頭、槐花餅給我們吃,圖個新鮮。
還能抑制高血壓。醫(yī)生說:“脾氣暴躁的人,很容易血壓高,常年血壓高就會得心腦血管病,”父親病逝于心腦血管病;每到槐花盛開的時候我就想起父親,想起母親,再也吃不到母親給我們蒸的槐花餅了。為告慰父母親的在天之靈,筆者借助槐花反映了內心世界和對父母親的懷念。
每到槐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便想起姑姑和父親給我講的故事。我的家史與槐花有關,故事伴著我長大,這是一個催人淚下、刻骨銘心的故事!
每個槐花盛開日子我都會想起了奶奶、父親、母親和姑姑、叔叔。我只記得奶奶身體不好,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老人,非常干凈的老太太。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那些歲月使她老人家經(jīng)歷了苦難、等待、絕望,也經(jīng)歷了希望,由于戰(zhàn)爭年代遭受的打擊和艱難歲月創(chuàng)傷,留下了一身病,60年代便早早的去世了,父親、姑姑、叔叔也在八十年代相繼離開了我們。這個季節(jié),又到了槐花開的時候,我再也看不到老家那棵老槐樹了。我的心卻異常地酸楚。我看見的是遙遠的天邊,漂移的云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