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世民,
1955年6月出生,曾經攜筆從戎走馬邊關,用滿腔熱血書寫軍旅人生。現為藍星公益詩苑九院執(zhí)行院長
《難忘一首小詩歌》
今天是9月30日。我斗膽講一講我的“歷史上的今天”,我的一首小詩歌有幸發(fā)表,真是影響了我的一生。那一年,我剛滿二十歲,還是一個毛頭小伙子。有一天,秋高氣爽,心血來潮,我忽然對寫作詩歌有了莫名其妙的沖動。
那是1975年9月下旬,我已在大連市金縣石河公社(鄉(xiāng)鎮(zhèn))唐家大隊(村)當團總支書記、治保主任和民兵連長。這時已是金秋季節(jié),鄉(xiāng)親們正在忙乎秋收,那個熱鬧場景再次感染了我,使我想起了一段往事。
記得此時一年前,我剛中學畢業(yè)正值秋天,在生產小隊忙乎秋收。我們老隊長也是一個好的車老板,趕著馬車帶我到田地收獲玉米。鞭子一甩,真是帶勁,讓豐收場景在我的腦子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于是,情感所致,詩由心生,我就以“金縣石河公社社員曲世民”的署名,寫出了一首題為《豐收禮品獻國慶》的小詩歌:
老隊長,興沖沖,
揚鞭催馬奔路程。
一車玉棒一車金,
豐收禮品獻國慶。
抓大事,搶農時,
戰(zhàn)干旱,奪豐收。
顆顆糧食顆顆金,
以糧為綱不放松。
馬蹄忙,車輪飛,
長鞭一甩好從容。
老隊長今日多興奮,
心兒飛到北京城。
小詩歌寫出后,我就給《大連日報》(那時還叫《旅大日報》)郵寄去了。那時候,一個尋常老百姓,一個普通鄉(xiāng)巴佬,想在報紙上發(fā)表一篇稿件,尤其是署名文章難上加難,甚至可以說是異想天開,我只是試試而已。
沒曾想,幾天后報社編輯部給我們唐家大隊打來長途電話,對我的個人情況進行了“政審”。好在我也是“根紅苗正”,在政治上一點問題也沒有。所以,這首小詩歌很快就在1975年9月30日的《旅大日報》第三版上見報了!
詩歌雖小,影響卻大。這是我人生第一次把手寫文字變成報紙鉛字的“處女作”,在石河地區(qū)雖然只是名噪一時,在我的成長過程卻是影響一生。其實,這首小詩歌就是“順口溜”,連打油詩都稱不上。所以,我才斗膽美其名曰為“小詩歌”。
可這一“順口”就是幾十年,為我正式學寫詩詞經歷了“厚積薄發(fā)”。此后,這首小詩歌令我蘊育“詩心”,千里相伴,走南闖北,始終對詩詞挺感興趣。一遇和風細雨,便會萌發(fā)新綠!
有人說,蝸牛一寸寸地爬,每一寸皆是突破;青蛙一米米地跳,每一米皆是奮進;雄鷹一里里地飛,每一里都是創(chuàng)新。作詩也要學習蝸牛往上攀爬的精神,保持快樂;借鑒青蛙不停跳躍的毅力,永不氣餒;洞悉雄鷹展翅高飛的恒心,向前奮飛。突破自我,挑戰(zhàn)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熱愛生活,心入詩源。
?